<h3><strong>编者按</strong></h3></br><h3> 1984年,由公木先生和仇春霖先生、朱靖华先生、金江先生等寓言文学作家、学者、教育家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h3></br><h3> 40年来,几代寓言人踔厉奋发,开拓创新,承前启后,走出了一条适合于研究会自己特点的前行道路。为了庆祝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成立40周年,我们特推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成立40周年”系列报道、文章,共同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和当下辉煌成就,并展望研究会更美好的未来。 </h3></br><h3><strong>寓言作品选作者</strong>:公木、金江、彭文席、黄瑞云、罗丹、吴广孝、林植峰、樊发稼、叶澍、凝溪、石飞、钱欣葆、凡夫、薛贤荣、高洪波、马长山、孙建江、冰波、周冰冰、余途</h3></br><h3><strong>公木</strong></h3></br> <h3><strong>爬也是黑豆</strong></h3></br><h3>爸爸和儿子一同来到谷场中,<br></br></h3></br><h3>谷场上有一片黑咕隆咚。</h3></br><h3>爸说:“那是黑豆豆。”</h3></br><h3>儿子说:“那是黑虫虫。”</h3></br><h3>爸爸和儿子发生争论,</h3></br><h3>做爸爸的当然是理直气壮。</h3></br><h3>真理自然要一边倒在他手里,</h3></br><h3>这用不着证明就可以肯定。</h3></br><h3>可是,儿子忽然高兴地大声吼:</h3></br><h3>“爬哩,爬哩!爸爸,你瞅,你瞅!”</h3></br><h3>爸爸不耐烦地勃然大怒:</h3></br><h3>“瞅什么?爬,爬,爬也是黑豆!”</h3></br><h3>选自 1981年7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公木诗选》</h3></br><h3><strong>金江</strong></h3></br> <h3><strong>小鹰试飞</strong></h3></br><h3> 小鹰的羽毛渐渐丰满,第一次试飞,它非常高兴,也有些害怕,心跳得很厉害,头也有些发昏。</h3></br><h3> 老鹰冷冷地嘲笑它,狠狠地批评它:“呸!你这样跌跌撞撞的,也能叫作飞吗?翅膀既拍得无力,身体又不能保持平衡,忽高忽低,摇来晃去,成什么样子!真是失了鹰的传统精神!”</h3></br><h3> 小鹰被批评后,从此不敢大胆飞翔了。</h3></br><h3> 这是一只健忘的老鹰,它把自己过去试飞的情形忘得干干净净;这也是一只愚蠢的老鹰,它不知道自己的批评已扼杀了鹰的传统精神。</h3></br><h3>选自1954年1月30日《大公报》</h3></br><h3><strong>彭文席</strong></h3></br> <h3><strong>小马过河</strong></h3></br><h3>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h3></br><h3>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h3></br><h3>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h3></br><h3> 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h3></br><h3>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h3></br><h3>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h3></br><h3>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h3></br><h3>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h3></br><h3>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h3></br><h3>(注:本文首次刊出名为《小马过溪》)</h3></br><h3>选自1956年2月13日《新少年报》</h3></br><h3><strong>黄瑞云</strong></h3></br> <h3><strong>陶罐和铁罐</strong></h3></br><h3> 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h3></br><h3>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h3></br><h3>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h3></br><h3>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h3></br><h3>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h3></br><h3> “住嘴!”铁罐愤怒地说,“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消亡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害怕。”</h3></br><h3>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了,吵什么呢!”</h3></br><h3>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h3></br><h3> 陶罐不再理会。</h3></br><h3>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堆积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h3></br><h3> 许多年代以后的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发现了那只陶罐。</h3></br><h3>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h3></br><h3>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说,都高兴得叫起来。</h3></br><h3>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橱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釉黑锃亮。</h3></br><h3>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损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h3></br><h3>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h3></br><h3>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铁罐的影子也没有。它,不知在什么年代,就已经完全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h3></br>——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h3>选自1978年第6期《人民文学》</h3></br><h3><strong>罗丹</strong></h3></br> <h3><strong>兔子和乌龟第二次赛跑</strong></h3></br><h3>一</h3></br><h3>小溪乐得又蹦又跳,</h3></br><h3>狗尾草喜得头儿摇。</h3></br><h3>小兔子和大乌龟,</h3></br><h3>在这儿举行第二次赛跑。</h3></br><h3>第一次比赛的结果,</h3></br><h3>大家都已知道。</h3></br><h3>由于兔子骄傲,</h3></br><h3>乌龟得到了锦标。</h3></br><h3>这次胜败如何,</h3></br><h3>都想看看热闹。</h3></br><h3>赤脚蚂蚁挤满路旁,</h3></br><h3>光屁股青蛙又蹦又叫。</h3></br><h3>二</h3></br><h3>猴大哥喊声“预备——跑”,</h3></br><h3>小兔子箭一般往前直跳。</h3></br><h3>大乌龟懒懒地望了一眼,</h3></br><h3>不慌不忙地爬上了小道。</h3></br><h3>蚂蚁弟弟拍手叫:</h3></br><h3>“乌龟大叔加油跑!”</h3></br><h3>乌龟摇头笑了笑:</h3></br><h3>“急什么,反正他会睡一觉!”</h3></br><h3>光屁股青蛙跺着脚儿叫:</h3></br><h3>“小兔子已跑到前面了!”</h3></br><h3>乌龟摇头笑了笑:</h3></br><h3>“怕什么,反正这小子会骄傲!”</h3></br><h3>三</h3></br><h3>小兔子连蹦带跳奔上山坳,</h3></br><h3>乌龟还在山下摇头晃脑。</h3></br><h3>小兔子叮嘱自己:</h3></br><h3>“一定要把缺点改掉!”</h3></br><h3>他一想到自己跑得多快多好,</h3></br><h3>耳边就响起妈妈的教导:</h3></br><h3>“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优点,</h3></br><h3>要把别人的长处学到!”</h3></br><h3>他刚想到树下睡一觉,</h3></br><h3>马上记起山羊公公的劝告:</h3></br><h3>“能改正缺点的人才会进步,</h3></br><h3>老抱着错误就会摔跤!”</h3></br><h3>四</h3></br><h3>想起妈妈的教导,</h3></br><h3>想起山羊公公的劝告,</h3></br><h3>小兔子把嘴唇咬成三瓣,</h3></br><h3>下狠劲儿往山顶飞跑!</h3></br><h3>翘尾巴小猫说:“歇一会儿吧,</h3></br><h3>这儿离山顶不远了。”</h3></br><h3>小兔子把头摇摇:“不能歇呀,</h3></br><h3>不远了并不等于已经跑到!”</h3></br><h3>花蝴蝶说:“小兔子,玩一会儿吧,</h3></br><h3>这锦旗肯定飞不了。”</h3></br><h3>小兔子把头摇摇:“不哇,</h3></br><h3>难道比赛就是为了锦标?”</h3></br><h3>五</h3></br><h3>跑完一条又一条小道,</h3></br><h3>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包,</h3></br><h3>小兔子一口气跑上山顶。</h3></br><h3>百花都向他祝贺叫好。</h3></br><h3>松鼠妹妹捧来鲜花,</h3></br><h3>熊猫姐姐忙给他拍照。</h3></br><h3>小兔子连忙摇手:</h3></br><h3>“应该感谢大伙儿对我的帮助和劝告!”</h3></br><h3>小伙伴们正在欢乐地舞蹈,</h3></br><h3>乌龟大叔才呼哧呼哧爬到。</h3></br><h3>大伙儿罚乌龟回答个问题:</h3></br><h3>“小兔转败为胜有什么奥妙?”</h3></br><h3>乌龟眨巴一阵眼睛,</h3></br><h3>忙把头缩进去了。</h3></br><h3>小溪见了哗哗大笑,</h3></br><h3>一路飞奔把消息报告……</h3></br><h3>选自1977年第11期《诗刊》</h3></br><h3><strong>吴广孝</strong></h3></br> <h3><strong>牧童和柳笛</strong></h3></br><h3> 牧童骑在水牛背上,在河边放牧。他望望平静的春水、青青的春草,心里十分高兴,顺手折了一枝岸边的垂柳枝,做了一支柳笛。柳笛在聪明的小牧童嘴里,一会儿发出黄鹂婉转的鸣唱,一会儿又是百灵清脆的欢叫,一会儿是画眉爽朗的歌声……</h3></br><h3> 柳笛听着,听着,自己也陶醉了。突然,它高傲地仰起头,自吹自擂道:“听吧,听吧!这一切美妙的声音,都是我创造的!”</h3></br><h3> 牧童怔住了:“怎么,一切美妙的声音都是你创造的?”</h3></br><h3> “又何止一切美妙的声音!”柳笛更加忘乎所以,“你看看,天上的云彩、地上的河流,哪一件不是我的杰作?甚至,你骑的这头水牛和你这个小牧童都是……”</h3></br><h3> 不等柳笛讲完,小牧童皱起眉头,生气地把它扔在小河里。柳笛和几棵烂草顺着河水无声无息地漂走了。牧童骑在水牛背上,头也不回,再也没有看它一眼。</h3></br><h3>选自1978年8月6日《吉林日报》</h3></br><h3><strong>林植峰</strong></h3></br> <h3><strong>麻雀的评论</strong></h3></br><h3> 麻雀叽叽喳喳,遇事爱发表评论,有什么法儿?他历来如此。</h3></br><h3> 这天,麻雀看见地面冒出了一个嫩绿的小点儿,把附近的泥土都拱了起来,便好奇地飞近问道:“你是什么?”</h3></br><h3> “竹笋。”一个细弱的声音应道,“我想冒出来……”</h3></br><h3> “冒出来?叽喳喳,”麻雀笑得前仰后合,“你有多大能耐,我屙一兜屎就可以盖上你!识趣点,乖乖儿地躺着吧!”</h3></br><h3> 麻雀飞到一株桃树枝丫上,见一只蜜蜂嗡嗡地在花间飞动,还从花蕊里钻进钻出。</h3></br><h3> “咦,这是干什么?”</h3></br><h3> “我想采集花蜜,和大伙酿成一缸子蜜糖……”</h3></br><h3> “喳喳,叽!小鸭子想生大鹅蛋哩!”麻雀边叫边笑,“这肯定是灯草搭桥白费劲儿,有眼前烂漫的春光,你何不趁机逛一逛、乐一乐,而去干这等蠢事儿?”</h3></br><h3> 他评论一番之后,猛地见一个灰团儿从鸽子笼边掉了下去。</h3></br><h3>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麻雀扑下去急问。</h3></br><h3> “我想飞上蓝天,”一只羽毛没长满的小鸽子回答,“唉,没想到……”</h3></br><h3> “叽,喳喳,叽叽叽!”麻雀的喉咙里顿时滚出了一阵大笑,“傻小子,慢慢地走着玩好了,喳喳,想飞上蓝天,幸亏没有把屁股摔成两瓣儿,快死了这条心吧!”</h3></br><h3>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h3></br><h3> 有一天,麻雀又经过这一带。他见到了什么?——一根新竹挺立着指向天空;一只灰鸽在白云间翻飞;还有,在蜂巢边摆着一缸才取出的蜂蜜,那只小蜜蜂飞在缸边甜甜地笑哩!</h3></br><h3> “叽喳喳,这些难道是事实?”麻雀睁着圆溜溜的小眼睛嚷道,“你们莫不是在玩什么魔术,用来戏弄我这老实巴交的麻雀吧?”</h3></br><h3>选自1980年1月21日《人民日报》</h3></br><h3><strong>樊发稼</strong></h3></br> <h3><strong>“神医”的故事</strong></h3></br><h3> 从前有一个“懦弱国”,据说住在这个国家的公民全是些害怕权势、不敢反抗、胆小如鼠的软骨头。</h3></br>懦弱国的国王是个专横昏庸的暴君。他有个不学无术的儿子,居然当了“郎中”,声称他身怀绝技,自诩是包治百病的“神医”。其实呢,他对医道根本一窍不通,只是借“行医”来勒索百姓,并以此取乐。<h3> 一日,这位“郎中”来到一个村庄,宣布村上的所有居民通通患了一种绝症,只有他能拯救大家。他把全村人召到一起,说:“各位乡亲父老兄弟,我给大家治病来了!为使大伙儿免于一死,你们务必遵照我的指示去办。自即日起,在一个月之内,谁也不准吃饭,否则,谁都会因病情发作而痛苦地死去的!”</h3></br><h3> 可怜那些懦弱胆小的村民们,明知道他是胡说八道,却慑于他是国王的儿子,谁也不敢违抗,竟乖乖儿地停止了吃饭,结果不到几天,全村人都活活饿死了。</h3></br><h3> 就这样,“郎中”所到之处,不知多少人被他所害,然而竟无一人敢于起来反抗。</h3></br><h3> 后来,那个国王突然“驾崩”。原来生性懦弱的老百姓们居然一下子变得勇敢起来,在一片愤怒的吼声中,那个罪恶累累的“神医”,也就是国王的儿子,顷刻在无数乱拳下结束了性命。</h3></br><h3> 后来,在谈论这件事的时候,有人说:“要是那个昏君国王早点死掉就好了。”可也有人说:“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勇敢得太晚了。”</h3></br><h3>选自1997年6月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樊发稼寓言集》</h3></br><h3><strong>叶澍</strong></h3></br> <h3><strong>“马上”小猴</strong></h3></br><h3> “马上”是小猴的“口头禅”,时间一长,大家都管他叫“马上小猴”。</h3></br><h3> “小猴,快上树给弟弟摘个桃。”妈妈对他说。</h3></br><h3> “好,马上。”小猴顺口应了一声,而躺在草地上的身子一动不动。</h3></br><h3> 这时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好从他眼前飞过,一向喜欢蝴蝶的小猴欢叫起来:“妈,快帮我逮住它!”猴妈妈想了一下,应道:“好,马上。”可手却没有抬。</h3></br><h3> 眼看蝴蝶扑闪了两下翅膀,得意扬扬地远远飞去,小猴气得撒起娇来,在地上打滚。不知怎的他突然觉得身上一阵痛,原来压在一只刺猬身上。他急得直喊:“妈啊,快,快把刺猬赶走!”</h3></br><h3> “好,马上。”猴妈妈慢条斯理地答应,却坐着不动。小猴“妈啊,妈啊”地叫着,眼泪直淌,猴妈妈这才起身,帮他取下刺猬。</h3></br><h3> 说也奇怪,小猴的“口头禅”——“马上”,从此,再也没有听他说过。</h3></br><h3>选自1984年第3期《儿童时代》</h3></br><h3><strong>凝溪</strong></h3></br> <h3><strong>蚂蚁与犀牛</strong></h3></br>“报告大王,洞外来了一头犀牛。”小蚂蚁向蚁王报告说。“就一头?”“一头,陛下。”“那好,我派一员蚁将把那厮捉了来。”“那怎么成呢?……”小蚂蚁吃惊地说。“不成?嘿,难道还要我蚁王亲自上阵不成?”蚁王刚说完,犀牛在远远的洞外喘了口气,结果一阵风把蚁窝给堵死了。过了一会儿,听得蚁王舒了一口气说道:“也好,省得我亲自出马。想必那头犀牛已被吹到九霄云外去了。”<h3>选自1981年第1期《散文》</h3></br><h3><strong>石飞</strong></h3></br> <h3><strong>千里驴</strong></h3></br>有一头喜欢听好话图虚荣的驴子。一天,狐狸碰到了这头驴子。狐狸对驴子说:“喂,给我骑一会儿吧。”驴子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没好气地说:“你不配!”说着气乎乎地走开了。狐狸转转眼珠子,紧赶几步,跟在驴子的身旁,边走边喜眉笑眼地恭维说:“驴老兄,你的脊背真平坦,毛儿真柔和,坐在上面肯定比沙发还要舒服,怪不得人们骑驴不用鞍子。”驴子听得欣欣然,又摇耳朵,又甩尾巴,说:“我何止脊背平坦,跑起路来才稳当呐!”狐狸轻轻地拍了拍驴子的脖颈,夸奖道:“骑马担惊受怕的,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骑驴则万无一失。好是骑驴好哇!”听了狐狸的话,驴子像喝了一大口蜜汁,心里甜滋滋的,得意很,不由自主地弯曲了前腿,对狐狸说:“狐狸弟弟,那你就骑到我的背上玩玩吧。”狐狸给驴子一个飞吻,哈哈一笑,刚一跳上驴背,就赞不绝口:“好,太好了。不仅平稳舒服,而且挺快。”“快吗?”“快!”驴子有生以来头一回听到夸奖他跑得快的,过去人们总是责怪他走得太慢,骂他是蠢驴,丢尽了面子。现在他开心极了,打着响鼻儿,用尽全力跑起来,边跑边问:“怎么样?”“真是太快了,简直像飞的一样。”驴子更加兴奋,虽然已经直喘粗气,汗如雨下,却还在努力地加快脚步,快了还想快,真的希望自己能飞起来。狐狸蹲在驴背上,眼睛笑成了一缝,嘴巴张得大大的,屁股一颠一颠的,不停地吆喝:“真快嗷,好一头千里驴哇!”“我是千里驴?”“是的,你真是一头千里驴!”……在狐狸的赞扬声中,“千里驴”又拼命地跑了一段,终于精疲力竭,咕咚一声栽倒在路旁,起不来了。<h3>选自2013年5月花山文艺出版社《找不到泉水的老牛》</h3></br><h3><strong>钱欣葆</strong></h3></br> <h3><strong>渔夫织网</strong></h3></br><h3> 有一个渔夫贪图省事,织的网只有一张桌子那么大。他出海一天也没有捕到一条鱼,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邻居对他说:“你织的网实在太小了,哪能捕得到鱼,还是把网织得大一点再出海捕鱼吧。”</h3></br><h3> 渔夫听了邻居的话,就认真在家织网,几天下来,把网织得和邻居的网一样大。渔夫带着他的大网,出海捕鱼,一天下来,捕到了许多鱼,他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家去。</h3></br><h3> 渔夫想,看来,捕鱼多少的关键是网的大小,如果我把网织得更大,那捕的鱼一定还要多。渔夫不再出海捕鱼,一天接一天在家织网,几天下来,他把原来就很大的网又扩大了几倍。巨网织好后,渔夫就带着它出海捕鱼去了,他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巨网撒入大海。渔夫想,这一网收起来,鱼一定可装满一船,想着、想着,他乐得笑出了声。</h3></br><h3> 渔夫准备收网了,用力拉网,觉得好沉好沉,拉了半天也拉不上来。网中确实有许多鱼,鱼儿们拼命地向大海深处游去,把渔夫的小船也拉得翻了身。渔夫这才知道,网并非是越大越好,贪得无厌,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h3></br><h3>选自2001年第4期《故事大王》 </h3></br><h3><strong>凡夫</strong></h3></br> <h3><strong>一群人和一群猴</strong></h3></br><h3> 洪水把一群人和一群猴逼到一个山顶上。</h3></br><h3> 三天三夜,人没吃上一口东西;猴也一样。</h3></br><h3> 第四天,人从水里捞起一个苹果,猴也从水里捞起一个苹果。</h3></br><h3> 男人把苹果让给女人,女人把苹果让给老人,老人最后把苹果让给了小孩。</h3></br><h3> 另一个苹果的命运却相反,老猴把它从小猴手中夺了去,母猴又从老猴手里把它夺了去,最后,苹果落到了猴王嘴里。</h3></br><h3> 猴说:“人啊,真憨!自己饿得要死,却把吃的东西让给别人!”</h3></br><h3> 人说:“正因为你们不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你们虽然长成人模模样,却不能成为人!”</h3></br><h3>选自 1991年6月28日《杂文报》</h3></br><h3><strong>薛贤荣</strong></h3></br> <h3><strong>大地的风格</strong></h3></br><h3> 树木拔地而起,直指苍穹。狂风吹过,发出飒飒的声响,那是它在大声发言:</h3></br><h3> “有谁要体会‘挺拔’和‘遒劲’的含义吗?那就请看看我!”</h3></br><h3> 河流奔腾不息,一往无前。浪花撞去,发出哗哗的声响,那是它在大声发言:</h3></br><h3> “有谁想具备‘坚韧’、‘顽强’的美德吗?那就请看看我!”</h3></br><h3> 高山耸入云端,摩天接地。山风呼啸,发出呜呜的声响,那是它在大声发言:</h3></br><h3> “有谁想领略‘瑰丽’、‘奇险’的风光吗?那就请看看我!”</h3></br><h3> 只有大地是无声的。它知道,树木不过是它的汗毛,河流不过是它的血脉,高山不过是它隆起的肌肤——岂止树木、河流和高山,还有万千物体,芸芸众生,都不过是它巨大躯体上的小小细胞!</h3></br><h3> 真正的博大精深者是无声的。 </h3></br><h3>选自1988年6月23日《合肥晚报》</h3></br><h3><strong>高洪波</strong></h3></br> <h3><strong>树懒的故事</strong></h3></br><h3>在一座葱郁的大森林里,</h3></br><h3>居住着声名显赫的树懒,</h3></br><h3>并不是美貌使他著称,</h3></br><h3>而是因为他懒得非凡。</h3></br><h3>松鼠邀他采集橄榄,</h3></br><h3>他连脑袋都不肯点点;</h3></br><h3>云雀请他一块游戏,</h3></br><h3>他甚至不愿动动眼帘。</h3></br><h3>树懒觉得最大的快乐,</h3></br><h3>莫过于一场甜甜的睡眠。</h3></br><h3>对不可缺少的吃饭,</h3></br><h3>他也渐渐感到厌烦。</h3></br><h3>他索性一个月吃上一顿,</h3></br><h3>饿得皮包骨头,动作迟缓。</h3></br><h3>当乌龟提出和他赛跑,</h3></br><h3>树懒竟吓出一身冷汗。</h3></br><h3>树懒的精神萎缩了,</h3></br><h3>身躯也变得异常难看,</h3></br><h3>尾巴退化得无影无踪,</h3></br><h3>浑身长满了地衣和苔藓。</h3></br><h3>活像一块绿色的石头,</h3></br><h3>又像一截枯朽的树干。</h3></br><h3>他悬在树上昏昏大睡,</h3></br><h3>把一个道理为我们展现……</h3></br><h3>选自1982年5月安徽人民出版社《大象法官》</h3></br><h3><strong>马长山</strong></h3></br> <h3><strong>穷人与富人</strong></h3></br><h3> “帮我出个发财的主意吧,大哥!”一个穷人恳求一个富人。</h3></br><h3> “早晨早起一个钟头,晚上晚睡一个钟头。”富人说完就走了。</h3></br><h3> 第二天,这个穷人比平时早起了一个钟头,又比平时晚睡了一个钟头。可他奇怪的是自己并没有发财。</h3></br><h3> 第三天,穷人一起床就急急忙忙去找富人。</h3></br><h3> “我说大哥,你的法子不灵啊!”穷人朝富人抱怨道。</h3></br><h3> 富人听穷人讲了一遍经过以后,说:“我是让你每天早起一个钟头,晚睡一个钟头。”他故意把“每天”两个字说得很响。</h3></br><h3> 穷人只得怪自己开始时没听明白。他只好回家重新实践。</h3></br><h3> 三个月以后,穷人和富人又相会了。</h3></br><h3> “怎么样,老弟,尝到甜头了吧?”这回是富人先发问了。</h3></br><h3> “啥甜头,你这法子可把我坑苦了。白搭上工夫不说,还多花了几十块烟钱。”穷人看来又没有发成财,对富人一肚子牢骚。</h3></br><h3> “你是按我的主意做的吗?”富人奇怪地问。</h3></br><h3> “是啊!这三个月,我每天早起一个钟头,晚上晚睡一个钟头。”穷人也故意把“每天”两个字说得很响。</h3></br><h3> “那你早起晚睡得来的时间都干什么了?”富人又问。</h3></br><h3> “干……什么了?”穷人愣住了,“你没让我干什么呀!”</h3></br><h3> 富人知道他无法帮助这个穷人,掉头走去。</h3></br><h3>选自 2001 年 7 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马长山寓言》</h3></br><h3><strong>孙建江</strong></h3></br> <h3><strong>见过世面的老鼠</strong></h3></br><h3> 一只老鼠在码头上偷吃东西,被远洋轮带到了大海上。</h3></br><h3> 老鼠在船舱里吃了睡睡了吃,好不舒坦。</h3></br><h3> 几个月后,远洋轮返航了。</h3></br><h3> 老鼠神气活现地钻出船舱。</h3></br><h3> 鼠兄鼠弟们羡慕极了,纷纷拥上前来:“你见过世面,给我们讲讲大海吧!”</h3></br><h3> 老鼠润了润嗓子,说道:“大海嘛……嗯……大海……大海实在太大了,有船舱那么大呢!”</h3></br><h3>选自1998年第8期《少年文艺》(上海)</h3></br><h3><strong>冰波</strong></h3></br> <h3><strong>企鹅寄冰</strong></h3></br>狮子大王住在非洲。非洲,是一个很热的地方。<h3> 夏天来了,狮子大王不停地叫着:“热啊,热啊。”</h3></br><h3> 豹子大臣说:“听说有一种很冷很冷的东西,叫做冰。”</h3></br><h3> 狮子大王说:“是吗?有这样的东西吗?那我要看看冰到底是什么样的。”</h3></br><h3> 豹子大臣说:“那让企鹅去弄块冰来就可以了。”</h3></br><h3> “对啊。”</h3></br>狮子大王立刻写了一封信,寄给住在南极的企鹅。南极,是一个很冷的地方。狮子大王的信是这样写的:“听说你知道有一种叫做冰的东西,本大王命令你赶快给我找一块冰,寄来给我看看。”豹子大臣赶紧负责把这封信寄了出去。<h3> 过了好多天,企鹅收到了信。</h3></br>企鹅说:“狮子大王想要一块冰?哈,这可太容易了,我这里可是冰天雪地啊。”<h3> 企鹅挑了一块特别方的冰,装在塑料袋里,然后,再封进盒子里,写上地址:非洲 狮子大王收</h3></br>装冰的邮包先上了轮船,开了几天;又上了飞机,开了几天。<h3> 过了很多天,狮子大王终于收到了这个邮包。</h3></br>他打开箱子一看,觉得非常奇怪:“咦,盒子里怎么装着一袋水?难道这就是那种叫做冰的东西?”<h3> 豹子大臣也不明白:“谁都看得出来,这明明是一袋水嘛,怎么企鹅也敢把它寄来给我们的狮子大王?”</h3></br><h3> 狮子大王很生气,他对豹子大臣说:“把这个邮包退回去!”</h3></br><h3> 狮子大王又写了一封信。</h3></br><h3> 信是这样写的:企鹅,你真是太不够意思了,你当本大王是傻的呀,叫你寄一块冰给我,你却寄给我一袋水。现在,我这袋水退还给你,请你重新给我寄一块冰过来!记住,一定要寄冰,别再拿冰来骗本大王了!切记!!!</h3></br><h3> 这封信连同这封信,一齐送到邮局,寄往南极。</h3></br>这个邮包先上了飞机,开了几天;又上了轮船,开了几天。<h3> 过了很多天,企鹅收到了退回来的邮包。</h3></br>他先看看邮包里的信,接着又看看盒子里装着的那个袋。<h3> “咦,这不明明是一块冰吗,狮子大王怎么说它是水呢?”</h3></br><h3> 企鹅糊涂了。</h3></br><h3> “那我还要不要再给狮子大王寄冰过去了呢?”企鹅想啊想啊,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啊。</h3></br><h3>选自1988年6月《幼儿智力世界》</h3></br><h3><strong>周冰冰</strong></h3></br> <h3><strong>眼福、耳福和口福</strong></h3></br>三个青年才俊虽是大学同窗,志趣却各有所异。<h3> 一位酷爱美术,凡有美展场场不拉,西画国画统统爱不释手,称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 “眼福”。</h3></br><h3> 一位酷爱音乐,他的发烧设备一流,音乐会、演唱会都有他的身影,音乐是他不变的追求,“耳福”令他如痴如醉!</h3></br><h3> 另一个就是无敌吃货啦,什么山珍海味,生猛鲜辣无不闻香而至,向美食投降的他,四处炫耀自己的“口福”人生。</h3></br><h3> “眼福”和“耳福”藐视“口福”:“人不是为吃饭而活着,而是为活着才吃饭,你的人生不会就这么点儿可怜的追求吧?”</h3></br><h3> “口福”反驳:“民以食为天,滋养身体才能益寿延年。看看你们俩个,一个拿胡涂乱抹的玩意儿当宝贝,一个甘愿被震耳欲聋的噪音所包围,都是典型的虚无主义!而我的追求才是真正现实的人生!”</h3></br><h3> 与时俱进,“眼福”与“耳福”联手,把音乐与书画进行创新组合,音乐拓展了画的意境,画作给音乐清新的主题和形象,于是“交响音画”展倍受市场追捧与青睐,他们早已成为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及新锐的艺术策划人。</h3></br><h3> “口福”虽然成了美食评论家,但副产品却是三高重症,他几次病危,住进医院。两位好友前来探望,提醒他不该一味地大吃大喝糟蹋自己。他却感慨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还没活明白?看看你们的生活吧,忙得连好好吃顿饭的功夫都没有,多么委屈的人生啊!与你们相比,我却幸运得多,哪怕我明天死去,但我尝遍了天下美食,得到了‘口福’人生,我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我这肚子!”</h3></br><h3>选自2018年5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国王的眼泪》</h3></br><h3><strong>余途</strong></h3></br> <h3><strong>对历史的研究</strong></h3></br><h3> 余途和汉字朋友在一起自己也就成了汉字。他们研究历史,寻求对历史的理解。这些汉字有精通历史的行家,也有历史爱好者,谈古论今,无一定式,正编演绎,各抒己见。 </h3></br><h3> 实率先指出:长着头的人并不一定都能真正了解历史掌握历史,真正了解历史正确反映历史的是有头脑的人,是头上被正确的历史观武装过的人。 </h3></br><h3> 吕听了若有所思,道出他的想法:历史经两个人的嘴说往往都不一样,嘴小的往小说,嘴大的往大说。历史观重要,形式却左右内容。 </h3></br>品笑道:有三张嘴在一起说历史才有意思,各说各的,各有各的味道。他们也只能在一起说,让他们分开不成,那就琢磨不出历史的味道了。 余途看诸位都张着嘴欲言又止的样子,赶忙鼓励发言:我们说的越多越有味道。 中沉思后告诉大家:张口说历史在界限不明时把一竖摆正很不容易。 右接着说:嘴稍一偏就是右倾,史中常见右倾分子。 左补充道:嘴咧大了便口无遮拦成左倾。没嘴的人在史中命运也很惨呀。 历史的史说:有些人张开嘴划个叉,历史就被篡改了。 <h3> 抹说的更尖锐:强势人物一挥手,历史就消失了。 </h3></br>大家沉默,气氛凝重。 大起身道:历史人物肩上扛着扁担啊,要担负起责任,担子挑歪了,自己都站不住。 阳光推门而入,招呼道:太阳每天都东出西落,但每天的太阳都不一样;历史每天都在延续,但每天的历史都不相同。大家出来看看太阳吧。 <h3> 汉字朋友蜂拥而出。 </h3></br>余途感言:对历史的研究永远有走不完的路啊。 <h3>选自2010年第九届金江寓言文学奖</h3></br><h3>以上作品选自《我们走过的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成立40周年纪念文集》大象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h3></br><h3> <h3>《我们走过的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成立40周年纪念文集》(孙建江、余途主编),大象出版社2024年6月版,定价118元。订购者与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秘书处联系,电话13911690959(微信同)。免邮寄费。</h3></br><h3>编辑 | 向艺君<br></br></h3></br><h3>审核 | 徐 航<br></br></h3></br><h3>终审 | 孙建江 余途</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_J1Cd6dI7ryYMVYHDnb7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