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久 家风继世长

静待花开

<p class="ql-block">  我叫xxx,是xx市xx县第x实验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现年48岁,中共党员。从教29年来,一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三尺讲台育桃李,一只粉笔写春秋。在家是一名孝顺父母的好女儿,一位教子有方的好妈妈;在校是一名治学严谨、勤于求索的优秀教师。</p> <p class="ql-block">(一)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一个农村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退休教师,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和父亲同岁,生在战火纷飞的解放战争时期,当时的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建国后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到有,从贫到富。父亲告诉我:生产队干活是一窝蜂,土地承包后是满天星。1980年开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包干到户,由生产队时期的集体经济改为自主经营,工分制被废除,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吃着白面馍,总说着一句话“咱现在过的真是地主生活呀!咱永远都要感谢毛主席!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生活!”是呀!是毛主席让穷苦老百姓从水深火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站起来,当家做了主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我们家的成长历程,总是唏嘘不已。父亲于1968年1月一1971年1月在舞阳县高中上学,毕业后先去茨元张中小学的中学部任教兼茨儿张村团支部书记、乡团委委员并下乡驻村包村,76年回茨元张大队当副业会计兼出纳,经常外出为大队采购副业用品。78年又回茨元张学校当老师、校长,至到退休。母亲只有小学文化,却很知书达礼,劳作之余喜欢看杂志唱戏。父母亲一生任劳任怨,日夜操劳,吃尽人间苦累,养育我们姊妹三个勤奋学习,出人头地。我们也继承父业都上了漯河师范,如父母亲所愿都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成家后都独立自强,有自己的事业和工资,生活上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吃喝不愁。平时里我并没有给父母什么惊天动地的回报,只是做着最细微的事,隔三岔五去看望,电话随时畅通,有事随叫随到,寻医抓药,添衣加被,买吃买喝,只想让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人世间也只有父母无怨无悔爱着我,毫无底线地包容着我,他们一直体谅我儿女成群,经济压力大,总是在物质上提供帮助,四季蔬菜积极提供。父母总说能让全家人能天天吃上自家种的蔬菜,少生病,就是他们余生最大的心愿,也是他们的生活目标。</p><p class="ql-block"> 父亲总说,我的爷爷奶奶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一生勤劳能干,守家制业。他们期颐偕老、无病而终就是因为一辈子与子女分门别处,独立地生活,自由把控自己的日常作息,加上少油少盐的饭食习惯。是呀!爷爷奶奶的一生印证了长寿的秘诀不是山珍海味、奢华喧嚣,而是平平常常,安安静静,纵有俩人间的小争吵,那也是幸福的调味剂。父亲也遗传了爷爷奶奶的性情,年事已高仍坚持自己独立生活,一生安贫乐道,守节知足,和母亲相濡以沫,感情笃深,经营着执子之首、与之偕老的爱情故事。现如今,排行最小的我也已年近五十,我的父母双亲均已是古稀老人,身体康健,能吃能喝能劳作,作为儿女,我觉得这是上天对我最大的恩惠和福报。</p> <p class="ql-block">(二)家道颖颖 风以传之 </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待人忠厚慈善,孝顺父母,对兄长姐姐们感恩戴德,情深似海,感恩一家人为自己遮风挡雨。 父亲每每说起他的父母兄长,回忆起他的童年往事,总是泪眼婆娑、几度哽咽失声。父亲小时候体弱多病,哮喘得很厉害,至到上初中时还是两腿沉重,像灌了铅似的走不动路。因为身子弱,爷爷奶奶和众多兄长姐姐都不让父亲干活,父亲自小在学校上学,直到高中毕业。 </p><p class="ql-block"> 父亲总说大伯和二伯对家庭的贡献最大,为了整个大家庭的幸福安康,尽力撑起一片蓝天。大伯最年长,为人恩厚诚恳,勤劳善良。在家孝顺父母,关爱兄妹,勇担生活重任。现已是耄耋之年,身体仍然康健,子孙满堂,生活安康幸福,除了腿疼别无他碍。堂哥堂姐们都孝顺有加,体贴入微,把大伯侍奉得红光满面,精神焕发,远不像耄耋之年的老人。 </p><p class="ql-block"> 大伯年轻时英俊潇洒,性情温和。远在西安木材加工厂上班,除去自己日常所需,每月照时往家里寄回十五元钱补贴家用,每次都是父亲代爷爷给大伯写回信。在那个穷困潦倒,饥寒交迫的年代里,十五元钱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一大家子得力于大伯的倾囊携持都安然无恙地度过了那个艰难岁月。</p> <p class="ql-block">  1963年,父亲上初中二年级下学期时,因家中姊妹多,又都处于长身体阶段,粮食不够吃,是村里的缺粮户,父亲就被迫辍学了,回村里挣工分。生产队时期是实行工分制,按工分多少分粮食,不然是要掏钱买分的。1964年冬天,等到二伯参军后,响应当时拥军优属政策,针对缺粮户,村里照顾工分。这时二伯念及父亲身体弱又有工分补助,就毅然决然地又让父亲接着上学,直到高中毕业。二伯当兵转业后,到县委办公室工作,一生清政廉洁,对家庭的重任也责无旁贷。他在家里不但照顾着自己的父母双亲,兄弟姐妹,对我们这些小辈也都视为己出,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倾心指教,提携扶持。那一点一滴汇集而成的似海恩情我们将永生难忘。二伯是我们家族父辈中的主心骨,大家庭的脊梁。大伯和二伯对家族的责任担当,对血脉相连的骨肉深情,将福荫子孙,恩泽后代。这将是我们整个家族的一笔珍贵的财富,相信我们的子孙后代会把这一优良传统辈辈传承下去。 </p><p class="ql-block"> 父亲天天忙于学校的诸多事务,奔波于家与学校之间,农活自是少干,母亲也念及父亲工作繁忙,身单力薄,也不攀扯父亲。父亲在母亲和兄弟姐妹的关爱庇护下羽翼渐丰,身体也越来越健朗。父亲得力于母亲的精心照顾,在学校这块静土上教书育人,培育桃李,爱生爱教,身体也渐渐健壮起来了。父亲为人忠厚诚恳,总是教育我们要知书达礼,知足常乐,不贪不恶,要常拥感恩之心。感谢新时代给了我们新生活,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兄弟姐妹的扶持呵护,感恩生活中所有的善良仁慈。</p> <p class="ql-block">(三)家风之道 贵于行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已为人父母,四十奔五的我也正经历着养儿女的艰辛,更深刻的懂得父母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也更能体会父母对子女伟大的付出和无怨无悔的爱。母亲的呼唤是世间最美的旋律,永恒的颂歌!幼年时,母亲的怀抱是摇篮;年少时,母亲的臂弯是港湾;中年时,母亲的守望是牵绊。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人越年长越感受到父母健在的幸福。步入中年的我们最怕年迈的他们生病,每年都带他们到医院体检,做各项检查,只要各项指标正常就安心庆幸。但毕竟年龄大了,机器零件磨损老化,生病是再所难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年9月,父亲得了急性前列腺严做了手术,为了让父亲病床上躺着更舒服些,我立马去超市买来了柔软的睡衣。在父亲住院的2周里,我天天奔波在学校与医院之间,一边是六十多位求知若渴的孩子们,一边是卧病在床的父亲,家里还有两个正值上学季的年幼儿子。身为人师,我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透支夜晚休息的时间来备课、批改作业,以保证白天工作教学的质量成效。多重角色的来回切换,有时会累得不想动弹,可想想在病床上的父亲,就浑身充满了力量,身心疲惫可以调节,但父亲身体遭受的疼痛折磨却是直入骨髓,无人能替。好在入院的第二天就进行了手术,手术很顺利,父亲住院的这些天里我和我的爱人寸步不离,虚寒问暖,悉心照料,尽守孝道,父亲身体也逐渐恢复了。父亲生病住院的这些天让我切身感受到,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子女应当恪守孝道,敬老爱老,让父母亲老有所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耳聪目明,年近八十穿针引线不在话下。牙齿整齐坚固,各种瘦肉筋蹄通吃,唯独不食肥肉。牙好胃口好,营养均衡,身体自然康健。 母亲原来腿疼的毛病是唯一的缺点,但是现在因补钙充足,又找方圆附近的名医扎针调理,竟丝毫都不觉得疼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和老公总是利用周末和节假节带着父母出行旅游,放松心情。我总是想,父母年事已高,要在还能独立出行的日子多带他们出去转转,尽儿女对父母的孝道。 今年暑假期间,我们准备带父亲到栾川鸡冠洞游玩,原想母亲有腿疼病,没有诚挚地邀请她,谁知出行当天,我们去接父亲时,母亲也已早早地穿戴整齐地坐在门前,我们一到便第一个上了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玩当日,原本怕母亲在鸡冠洞里爬高下低,身体难支撑,就想让母亲在外等候,女儿和儿子们却不忍心丢下姥姥,非推着姥姥坐上了攀山的观光车,谁知一路下来,母亲总是冲在我们的前列,步伐赛比年轻人,老当益壮。而我却气喘吁吁,腿酸沉得如灌铅般难过,被远远甩在母亲身后。因不放心母亲的步履是否康健,我命令小儿子一步不落地陪同姥姥姥爷,紧跟其后,随时准备着推拉帮助他们上下台阶。小儿子说:“姥姥两只胳膊扶着栏杆,上下台阶完全不用帮忙,厉害得很哪!”儿子愉快地说着,我们幸福地夸奖着母亲顽强的毅力。借着千年神奇的溶洞景致,我们时不时拍照留念,每次拍完照母亲就饶有兴致、不知疲倦地向上攀登。父亲曾说,我们姊妹三人在工作生活中永不言败的韧劲完全遗传于母亲,想必今天就是最有力的见证。老公承诺了父母二人下次有空去郑州的康百万大庄园,给他们心中留下对生活的念想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四)孝道代代守 家风辈辈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身为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心驱使我以身作则,身正为范。我用我实际行动告诉我的学生,我的子女,孝老爱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子女应当恪守的职责和义务,每个少年长大后都必须要有爱劳敬老孝亲的担当意识、决心、行动。在知识的传承上,我更偏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经常让孩子们读书,在经典文化中学习“孝道”,给孩子们讲《三字经》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原因道理、巜论语》中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深刻含义,常给他们讲“二十四孝”的故事,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常怀感恩父母之心,感谢老一辈革命战士用热血和身躯换来红星红旗的冉冉升旗,换来新中国的成立,换来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让孩子们走向街头给清洁街道的爷爷奶奶们送饮品和面包,在家尊敬长辈,对他们进行多方面敬老爱老助老的教育,使中华民族的敬老孝老美德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愿我们都能以家教家风为镜,时刻警醒自己,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家教家风为纽带,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