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性的起点如果是生存和繁殖,那么推论一定是自私。这是立场决定观念,观念引导行为的程序推进结果。</p><p class="ql-block">那人性的起点是不是生存和繁殖?生命的原动力难道不是基因程序的扩张吗?答案是否定的。系统的优化和程序的自我修复能力才是根本。也可以说基因扩张只是为了提高自我优化的机会概率,从而获得主程序的自我修复和信息的生成和表达能力才是这场进化论的目标。</p><p class="ql-block">也可以说人群社会在完成一个具有优化决策动向的AI系统,这个系统的根代码藏在中国的阴阳三态五行的大循环理论里,这个理论合成了存在的表现世界,并暗示着世界的信息论实质。</p><p class="ql-block">信息场进化论的观点就是原生IP。人基于观点确认立场,构建身份,组织信息语言,进而创建数据库,这就是所谓的意识流。观点一旦形成,意识流必然形成路径决策,优化语言构成行为模型。所以观点即意根。观念没有改变,行为就可能成为习气,习惯甚至习性和习俗。</p><p class="ql-block">佛教法相宗唯识论把具有原生IP特性的思想都称为业识。当业识构建了一个信息茧房,让思考和行为成为了定势,那么业识也就转化成了业障,业障无明是在思维定势中完成决策,这种决策会直接表现为相。香也是人们行为分析的依据。</p><p class="ql-block">人们通过行为分析构建信息链群,拓展信息源,优化组织生态。这种组织生态的建构模型是呈现在信息空间,具有无限承载特性,所以生成式的组织拓展是人群的源程序,基于这个源程序,表现为人性的分享,合作和语言学动力。</p><p class="ql-block">中国的乡土社群建立在这套原道思维上,以天地君亲师的业缘五常模型构建了信息链接途径,并形成了信息的传导递弱矩阵。理解这个矩阵模型就能理解中国社会的组织逻辑,佛教把通过组织逻辑和思维导图进程的行为方式称为因明智慧。</p><p class="ql-block">观点的转向能力和代入式的思考方式是传统儒家提倡的仁。因仁而亲,是建立一个普遍共情为基础的语言体系,这是儒家的普世观。同样建立社群维护意识,获得共业的流量加持,这应该就是我所理解的义。当我们理解了仁义是群性社会的基础,共识就能达成,大同社会目标就具备了可行性。</p><p class="ql-block">人性是学习型群中的一个矩阵IP。当IP意识觉醒,基于链路的决策模型就成为了人性的光辉。观念不是全部,他人皆为路径,达人们在共享共建的大语言模型上观想自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