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天边寻远梦

一孔之见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我一直想停下匆匆的脚步,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寻觅一方净土,还原生命本真,在片刻的宁静中找回自己似乎早已远去的旧梦。</p><p class="ql-block"> 二〇一五年七月十日,“太仆寺之夏•全国知名作家诗人草原采风”活动在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草原启幕,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四十多位作家、诗人相聚草原。应活动主办方负责人、锡林郭勒盟作家武雁萍女士邀请,我作为一名“编外作家”参加了这次活动。记得活动时间确定后,武雁萍几次打来电话说:“来吧,我们一起去看九曲回荡的锡林河,去看天边草原乌拉盖。”</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我决定前往太仆寺旗的时候,心里确实有点发怵,一来我不是作家也不是诗人,自己连一本文集或诗集都没出版过,扔下手头正忙的行政工作跑到文人圈里“凑热闹”,真是有点“不务正业”之嫌。二来我从未参加过类似的活动,面对这么多过去不曾有过交往交流的大家高手,只怕让人家耻笑我就是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p><p class="ql-block"> 到太仆寺旗集合的前一天,我带队考察云南保山市金融扶贫项目刚好结束,乘飞机返往昆明中转,当晚又飞回呼和浩特,次日一早坐小汽车返回乌兰察布,接着转乘火车奔张家口,再乘坐大巴前往太仆寺旗,我为草原山丹花绽放的盛情,为了到天边寻梦,两天来马不停蹄,各种现代交通工具几乎都用上了。</p><p class="ql-block"> 当天中午,各路作家、诗人在张家口市集合,这是和我工作地乌兰察布毗邻的一个地级市,两市地缘相连,人缘相亲,文化交融,民俗、饮食习惯上也有许多相似相近之处。午餐是地道的塞北张垣家常美食,菜品有清炒土豆丝、五花肉炒口蘑、沽源黄花菜、柴口堡熏肉,主食是一窝丝烙饼、坝上莜面、油炸糕,在四十多位客人中,应该只有我对这些饭菜熟识,所以知道武雁萍提前做了精心安排。</p><p class="ql-block"> 用餐毕,大巴驶出张家口,向北往锡林郭勒盟方向行进,听说很快就会走进草原,远道而来的客人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毕竟是诗人作家的团队,在车上,印象中略显腼腆的武雁萍,模仿导游的解说套路和辞令,给我们介绍采风活动安排,带头领唱草原歌曲,大家都放下平时的矜持,一路歌声、一路笑语、一路奔向草原。</p><p class="ql-block"> 离太仆寺旗宝昌镇约有五六公里时,只听得轰隆,轰隆,天空响雷乍起,仿佛天公敲起了迎宾的金鼓,霎时,一场太阳雨如约而至,雨滴晶莹透亮,如一串串珠子,急急地、密密地倾泻下来。武雁萍原安排在路边稍作停顿,要大家走下车,她以内蒙古草原最尊贵的敬酒献哈达礼仪欢迎大家,因这瓢泼大雨,仪式只好改在车上进行。身着盛装的蒙古族歌手走上大巴,深情唱起《下马酒之歌》,我接过满满一碗美酒一饮而尽,接过蒙古族姑娘捧上的圣洁哈达,连日来的疲惫乏困顷刻间消失殆尽。十分钟后雨停了,视野里,刚刚洗过澡的草地更显得碧绿清新,未曾想到,大自然也顺遂东道主的心意,会以这样的盛情迎接我们。到达贡宝拉格一个牧点,我双脚一落地,再也无法压得住泉涌般的诗情。</p><p class="ql-block"> 一道美丽的彩虹</p><p class="ql-block"> 在红山口和锡林河之间起落</p><p class="ql-block"> 我循着诗歌的七彩光芒</p><p class="ql-block"> 在逐梦的幻觉里</p><p class="ql-block"> 像白云一样飘向草原</p><p class="ql-block">  (红山口,蒙古语为乌兰察布)</p> 二<br> 七月初的草原之夜,情景甚好。这一夜,一定有让我们能听醉的琴音,这一夜,在炽热如火的激情中,一定有四十多颗闪亮的星划破草原夜空。<br> 在贡宝拉格一座大型蒙古包里,热情的东道主举办欢迎晚宴,锡盟盟委宣传部、盟文联、太仆寺旗党政领导前来祝贺并为采风活动启动仪式致辞。诗人兴会,盛况空前,醇香的炒米奶茶,肥美的烤全羊、手把肉,鲜嫩的血肠肉肠摆上餐桌,菜肴丰盛又独具草原特色,产于太仆寺旗的内蒙古名酒“草原王”盛满酒杯,热情欢快的气氛顿时洋溢开来。席间,有太仆寺旗乌兰牧骑穿插演奏马头琴,表演呼麦和蒙古族歌舞,草原人以最高的礼节款待远道而来的作家和诗人。宾主举杯畅饮,相互认识、相互交流,再无杂念烦扰,再无得失牵挂,大家全身心投进草原怀抱,聆听草原的絮语,向祥和美丽的草原诉说心中久久向往的情怀。<br>  太仆寺旗一位领导问我;“你是来自何方的 ‘大作家'?”,我满脸惭愧,只好如实相告,他说,你一个市政府工作的行政官员,能赶来参与这类活动,真是初心未改,旧梦不忘啊!我戏答;“生活,不是还有诗和远方嘛”!<br>  夜幕垂落后的草原,是一个最适合借景抒怀的所在,蒙古包飘出的酒香,早已熏醉了贡宝拉格的夜空,露天搭建的舞台上,马头琴肆意婉转低回,篝火熊熊燃烧起来了,采风活动首场篝火晚会《欢腾草原》紧接着进行。冷光烟火流泻火瀑银帘,五彩礼花在草原夜空绽放,乌兰牧骑演艺人员与作家诗人同台献歌献舞,倾情朗诵,十八个节目精彩纷呈,舞翩翩,月无眠,歌绵绵,星有约,草原在欢腾,所有人早已忘记了身在何处,忘记了夜深几许。国家一级演员、内蒙古达斡尔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丽茹特邀前来,为采风活动助阵献艺,一首《牵手草原》,把晚会再次推向高潮。<br>  多情的草原,多情的太仆寺,我的心已在梦中坠落。<br>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七月十一日上午,车过浑善达克。这里既不完全是沙漠,也不是典型的草原,是一处地貌独特的沙漠草原景观,起起伏伏的沙丘上,稀疏地生长着耐旱的沙柳、沙榆,低洼处,不时能看见晶亮清澈的水泡子,这些低湿地带,形成百亩大或数百亩大的草甸,也可看作是沙丘中的绿洲,有双峰驼、蒙古马和一群群山羊绵羊点缀其间。我看见一个少女在水泡子边上洗衣,粉红色蒙古袍映在湛蓝的湖水里,格外艳丽。蒙古包前栓马桩栓系的一匹白马,前蹄不停刨地,似乎早想摆脱羁绊在草原上撒欢儿,一个肤色黝黑的蒙古族小伙子走出蒙古包,他解开缰绳,翻身上马,马鞭轻轻一甩,顷刻间,那草原精灵如若一道白亮的弧光,在沙丘那边消失无踪。品尝了牧民家正宗的奶茶、奶酪、羊肉串、油炸棒条(面食的一种),再往东北走,采风团的大巴驶入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p><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半,日头儿还高,天空依然湛蓝,蓝得能把作家诗人们的灵魂深深吸入,在锡林浩特市东南十三公里处一段公路上,我们看见了水走龙蛇、美轮美奂的锡林河。这是锡林郭勒草原一条内陆河,也是锡林郭勒的母亲河,发源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俄伦泊,自山地丘陵一路奔向草原,行将消耗时,在锡林浩特市环绕而过。我们站在较高的路基上观赏锡林河,它九旋九曲,自然天成,它像一条蓝色缎带静静流淌,流过星星点点的蒙古毡包,流向草原深处;我不仅看见它的从容、优雅,更感受到它的智慧和亲和;我不知道它流淌了几千年,还要继续流淌几千年,不知道它那臂弯里,究竟还掖着多少久远的心事百转千回,但是,我听到了锡林河两岸鲜花盛开的声音,听到了它养育的这片草原上回荡着悠扬的牧歌。</p><p class="ql-block"> 暂时收起眼前梦幻般的美景吧,我们还要去乌珠穆沁,去乌拉盖,那里才是人们向往的天边草原,那里才是我梦回梦落的地方。</p> 四<br>  乌珠穆沁的大那是真正的大,方圆七万平方公里,纯纯粹粹清一色的草原。乌拉盖,是乌珠穆沁大草原深处的一个地名,因电影《狼图腾》在这里拍摄而闻名全国,甚至被海外广为知晓。七月十二日,大巴从锡林浩特再出发,选最近路径到乌拉盖也得跑四百多公里。一路上,我满脑子都是走向天边的感觉,我极力从脑海里搜索诸如广袤辽阔、博大雄浑、无边无际之类的词语,觉得用任何一个类似的词形容它描述它都毫不过分。<br>  接近傍晚,乌拉盖终于到了,在当年的知青点参观半个小时,我们到达一处有三几户牧民居住的牧点。大家有的喝奶茶品尝奶酪稍作休息,有的围在蒙古包外,观赏游牧民族这独特的民居以及它独特的结构和搭建方式,更有几个径直走进草地,以鲜花草原为背景拍照留影。武雁萍说,晚上用餐,要现宰一只乌珠穆沁肥羊,你们都过来看看怎样屠宰活羊。宰羊对我来说并不新奇鲜见,我独自一人走出几百米,站在草地上眺望远方,我想以诗的形式,记下我天边寻梦的此时此刻。<br> 我走进乌拉盖<br> 先是仰望苍天<br> 其后极目绿野<br> 苍天是乌拉盖的穹顶<br> 绿野是乌拉盖的罗衾<br> 我一颗朝圣之心<br> 在你起伏的胸襟<br> 弥天接地<br> 我跨上驰骋的骏马<br> 恣意挥霍被世俗尘埃<br> 深埋已久的激情<br>  东道主的盛情继续在草原上铺陈,当晚,在乌拉盖那处牧点,在一座蒙古包里,品尝全羊美馔,断没有不轮杯把盏的理由。西边的晚霞渐渐褪去,我早已微醉微醺,抬头望望夜空,点点繁星闪闪烁烁,毡包前的篝火,再次燃烧升腾起来。马头琴悠扬的旋律中,一场草原诗会如期举行,诗人作家们仿佛都变成了歌唱家、舞蹈家,所有人都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激情朗诵自己的诗作,美丽的天边草原,永远定格在诗人们的诗行里。<br> 五<br> 这次采风活动为期五天,行程一千六百多公里,大家为千里草原的召唤、为一场注定的邂逅,恣意放飞激情,尽情挥洒笔墨。因要参加自治区召开的一个会议,在锡林郭勒的第四天下午,在锡林浩特市的贝子庙前,我只好与大家一一握手告别,虽然没能全程参加,我觉得已经十分奢侈。<br>  此行,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走进锡林郭勒草原偷闲几天的轻松惬意,不是采风期间写了组诗《七月,我们牵手草原》,而是结识了从北京专程赶回参加活动的文学界前辈路远老师,结识了来自安徽的著名诗人吴少东,江西诗人王彦山,山西诗人王国伟、王晓鹏、裴彩芳,作家高海平、白琳,江苏诗人陈虞、长岛,作家王晓明、沙漠子、陈园等,他们都是在文学界知名的诗人、作家。内蒙古作家、电视艺术家杜梅大姐,在前往张家口的火车上,两次打电话与我联系,还说她座位旁侧正好有一个空座,让我过去坐在一起聊天,我和包头诗人马端刚主动担当内蒙古“东道主”的角色,帮助武雁萍招呼照应外省市客人。<br>  山西作家高海平,是《语文报》社副社长、副编审,《语文报》诞生于一九八一年,被誉为“中华语文第一报”、“学生第一报”,现在发行量在全国同类报纸中仍然位居第一。我问海平先生:“这个《语文报》,是不是当年我读高中时候订阅过的报纸”?他笑着说:“是的,还健在”!听他自信的回答,我心里暗暗感动,坚守三十六年的《语文报》,曾经是滋养我写作兴趣的一片膏壤,是激起我写作动力的一股清泉,今天,她还是一爿托起中小学孩子们文学梦的摇篮。我想,文学的梦,既是一个遥远的梦,也是一个可感可触的梦,对于三十多年来为办好一份报纸殚精毕力的海平先生,对于参加这次草原采风活动所有的作家诗人,锡林郭勒的五天,也是他们回归心灵家园、续延文学梦想的一次寻梦之旅。<br>  七月十三日下午五点,我要乘锡林浩特机场的航班返往呼和浩特,登机前,看见武雁萍发给我一条短信,她说,祝回程顺利,乌拉盖仅仅是一片草原,真正的天边还在远方!<br> 2015年7月28日于集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