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生活,忙完家务,喜欢坐在阳台读书。<br> 大概是年龄大,睡眠时间减少,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自然醒了。躺在床上翻看手机,了无兴致,干脆起床。家人都在沉睡中,做家务弄出声响,影响大家休息,会招人厌烦。所以自己便静悄悄的起床,先到后面阳台,看看东方的日出。 东方的天边有一片乌云,太阳在乌云的后面露出个红红的脑袋,那片乌云也被镶上一道金边。云的边缘部分高低崎岖,万头攒动,犹如奔跑的马群。天地相接处则是一片昏暗,在熹微的晨光中,远处的几栋高楼、大片的低矮厂房都显出清晰的轮廓。狭长蜿蜒的湖面,泛着白光。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城市还在睡梦当中。近处的马路上,偶尔在一辆汽车驶过,那呼腾呼腾的撞击声极不谐调地从远到近,再从近到远,消失在晨曦当中。<br> 有云的天空总是多姿多彩的,特别是早晨。天空云的形态千姿万状,云的位置高低参差,云的厚度千差万别,在红彤彤的朝阳的光辉映照下,宛如一幅美丽多姿的水粉画。而那朝阳下的地面上几栋突兀的高楼、低矮的树丛、成片低矮的厂房和泛着白光的崎岖的河道状的湖面,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南方雨水多,晴空万里的日子不多见,日出的景象也最为难得。如果起床后看到天空晴朗,太阳尚未出来,就搬个小凳子,坐在那里,从远处高低起伏的地平线出现一线亮色开始,直到太阳升到远处那栋高楼的楼顶。亲眼看着太阳一点点地升起,看着她的光芒由一线亮色,到万丈霞光,再到照亮整个天空,然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那个阳台。<br> 有人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当时,我不太认同。对于一个每天迎着朝阳赶去上班,顶着星光下班回家的人来说,根本无暇欣赏那太阳的样子。因为对他来说每天的太阳都是忙碌的号角。时常有读书的念头,也常常在枕边放上一本喜欢的书,然而,当放下手中的工作躺在床上的时候,哪还顾得上看书啊?抓紧时间休息,第二天还要重复今天的工作。那书也是“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读书成了一种奢望。当第一次发现阳台的日出是如此美好的时候,我简直是欣喜若狂。以至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是就是到后面的阳台看看日出的景观。 前面的阳台早上背向阳光,空气凉爽,光线柔和,极适宜读书。我坐下来,打开一本书,漫无目的地阅读起来。<br> 年轻时,向往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离开城市的喧嚣,远离人事的是非,不用再为几两碎银奔波。了无牵挂,心静如水,读读书,偶尔与朋友小酌几杯,毫无顾忌地谈天说地。当年工作之余写写博客文章,为自己的博客取了一个名字“悠然轩”,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现在,工作的责任已经卸去,父母已经作古,孩子已经长大,家庭的责任也所剩无几。本身就不想争什么,现在更不用争什么, 大概是年龄因素吧,猎奇的心理渐渐式微了,倒是对读过的古诗词颇有兴趣。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把他们的诗集放在手边,随手拿起,一首一首地读下去,兴致高的时候,便反复吟诵,不似年轻时那样心胸激荡,但能够更深刻地领悟中国文字的那种穿越时空的无穷魅力。苏轼驰骋猎场的少年狂气、辛弃疾纵横战场的英雄气概、李白在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仕途上的执著追求,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对百姓疾苦的忧虑与疾呼……那种美总能带给人极大的内心享受。<br> 有时读累了,眼睛疲惫了,便隔着小区的那几栋楼房的几何形的楼顶,望向不远处的山头。在一层薄雾的笼罩下,呈现或深绿或浅绿的颜色。有时,山顶有几朵白云悠闲的飘过,让人联想起“孤云独云闲”的意境。那情景,只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惬意可与之媲美。 马路上汽车的声音渐渐显得嘈杂起来,楼下跳广场舞的居民的广播也开始响起来,我站起身,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餐。在另一种有节奏的劳动中,享受生活之美。<br> 傍晚的时候,也喜欢坐在早上的坐的位置上观夕阳。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是”一词未免有些煞风景。我倒是赞成“无限好”,只是过于笼统。这好的意味也只有静下心来,用心去观赏才可领略。在晴空万里的日子,傍晚时分,一轮通红的太阳就悬在不远处的山脊上,那山脊则如一条儿童画的不规则的波浪线,上面的半个天空都被这夕阳染红,由中心的橙黄到大红到绯红最后到灰红,依次变淡。更多的时候,是要飘几片云的。这云与夕阳的搭配,才能变幻出无穷的美的图画。云的形状、厚度、大小不同,它所映射的阳光也不同,在同样的不规则曲线的山脊上,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彩色画面,让人感受世界的奇妙与美好。 随着夕阳的下沉,那昏暗的光线也慢慢遮向那夕阳坠落处,白天嘈杂的声音也渐渐减弱,世界复归宁静。<br> 夜,再次到来,准备酝酿一个新图画,献给心有余闲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