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真邪论篇 环境也影响经脉气血

裴久国

<p class="ql-block">本篇论述了自然气候对人体经脉气血的影响,针刺补泻的操作方法、禁忌,三部九候诊法的意义。</p> 自然气候对人体经脉气血的影响 <p class="ql-block">黄帝问:我听说《九针》上有九篇文章,而先生又在九篇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演绎为九九八十一篇,我已完全领会它们的意义了。经中所说的气有盛衰、左右偏移,取上以调下,取左以调右,有余和不足就在荥输穴位里进行补泻。这些道理我已经知道了,这都是营卫之气异常偏盛,气血虚实所引起的,并不是邪气从外侵入经脉的结果。现在我想了解邪气侵入经脉的时候,其病的症状怎样,以及应当如何治疗?</p><p class="ql-block">岐伯答:圣人制定法则时,一定会顺应自然规律。天有星宿散布,地有江河运行,人有十二经脉,血液周而复始地循环。天地温和的时候,江河之水就安静平稳地流淌;天寒地冻的时候,江河之水就凝涩不流动;天气酷热的时候,江河之水就沸腾洋溢;狂风骤起的时候,江河之水就波涛汹涌。病邪侵入经脉里,如属寒邪,就会使血行滞涩;如属热邪,就会使血气滑润流畅。风邪侵入经脉里,也像江河水遭遇狂风一样,经脉的搏动,就会出现波涌隆起的脉象。病邪在脉内依次运行,在寸口脉处查脉时,脉搏动时大时小。大则表示病邪盛壮,小则表示病邪平静。邪气运行,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有时在阴,有时在阳,不可揣度。如果要做进一步的考察,就需要用到三部九候的脉法。一旦诊察到病邪,就应及时治疗,避免扩散。针刺时要注意:吸气时进针,进针时勿使气逆,进针后要留针静候其气,防止病邪扩散;吸气时捻转其针,以得气为目的。然后在呼气的时候,慢慢地拔针,呼气尽时,将针拔出。同时,邪气随针也就出来了,所以称为“泻法”。</p><p class="ql-block">黄帝问:关于不足的虚证,如何用补法?</p><p class="ql-block">岐伯说:一定要先沿着穴位抚摸,再用手指腹按压穴位,使邪气散开,然后推按穴位周围的肌肤,接着用手指弹其穴位,使该局部气血充盈,然后看准穴位进针,等到脉气流通后,随即取出针。右手拔出针后,左手立即按揉穴位,使针孔闭合,阻隔正气外泄。进针的时机选在病人呼气将尽时进行,静待其气,留针时间长一点儿,以得气为关键。进针候气,就像等待贵宾一样,不要计较时间的早晚。已经得气后,就要谨慎地守护,等病人吸气的时候,再拔出针。这样,就不会造成正气外泄。拔出针以后,要在其穴位上揉按,使针孔关闭,真气内存其中,针下所聚之气能较长时间地留聚在营卫不散,这称为“补法”。</p> 诊察邪气 <p class="ql-block">黄帝问:进针以后,应该怎样诊察邪气呢?</p><p class="ql-block">岐伯说:邪气从络脉进入经脉以后就停留在血脉之中,有时寒有时温,不相协调,邪气与正气还没有相合,像波浪有时起有时落,有时来有时去,邪气并不是常停留在某一个部位。所以诊察出邪气刚来时,必须按住并阻止它扩散。注意邪气正当旺盛时,不可以用泻法。真气,就是指经脉之气。真气虚了,这时用泻法,就会使经气大虚。所以说气虚的时候,不可以用泻法,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诊察邪气时不够审慎,邪气已发散了,这时用泻法,就会反使真气虚脱,而虚脱后就很难恢复了。这样,病邪再次侵袭,病情就更加严重了。所以说,邪气既然已随经气而去,就不必再追了,就是指这一点说的。总而言之,采用泻法阻止邪气,是间不容发的事,就是要等待邪气到的时候,下针去泻。邪气到来前或邪气到来后进针,血气已虚,病就不易治好。所以说,懂得用针的人,像扳动机弩一样会掌握时机;不善于用针的人,就像敲击木椎,反应迟缓,对时机不敏感,常常错过。所以说,懂得机宜的人,用针时当机立断,毫不迟疑;反之,不懂机宜的人,常常错过时机,纵然时机已到,也不会发针。</p><p class="ql-block">黄帝问:如何进行补或泻呢?</p><p class="ql-block">岐伯说:这就是指攻邪。应该及时刺出过盛血气,恢复正气。因为病邪刚侵入,没有固定下来,推之就前进,引之则留止,这时应迎其气而泻之,以出其毒血。毒血出来了,病就会好的。</p> 三部九候诊法 <p class="ql-block">黄帝说:讲得很正确!如果病邪和真气并合以后,脉气没有波动的脉象,怎么诊察呢?</p><p class="ql-block">岐伯说:这要求医生细心,依据三部九候的虚实来调治,在左右上下各部分,查看有没有不相合或者特别减弱的地方,进一步查明哪个脏器出现病变,待气到时,即用针刺法治疗。如果懂得三部九候,就能够辨别阴阳、分清上下了。也就是说,了解了三部九候病脉的所在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针刺,就不会误治,也就不会导致病情恶化了。如果病情恶化,即使良医也无能为力。不应当用泻法时用泻法,这称为“大惑”,从而引起脏腑经脉紊乱,正气就难恢复了。如果分不清实证与虚证、邪气和正气,就不能按照一定法则用针,邪气就会发挥有害的作用,损伤病人的正气。这样,顺证反而变成逆证,导致病人营卫散乱、正气消耗、邪气旺盛,同时给病人带来灾祸。只有懂得三部九候的医生,才可能具有长久行医的资格。要密切联系四时五行相生相克而盛衰的道理,如果正气不保护,邪气不治疗,病人的性命就危在旦夕。病邪刚侵入人体时,没有固定的位置,推它就向前,引它就停止,医生倘若能够迎其气采用泻法,病马上就可以治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