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是由可见的物质组成,这是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我们用眼睛,耳朵,肢体去感知整个世界的存在,有美好,有丑陋。无论是美好还是丑陋,其评判标准在于我们自己,而这标准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是一个可见的东西。我们的心情状况也是这样,也是不可见的,我们会因为一个具体的物质而喜上眉梢,也会因为这样一个同样的物质而悲从中来。我一直搞不明白,人们心中这样那样的想法究竟该被定义为怎样的一种物质呢?这种物质可见吗?显然,在目前的科学水平里,这是不可见,抽象的。</p><p class="ql-block"> 感觉。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被经常使用。“我感觉今天天气很好!”一个人对着不下雨的阴天也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天也太差了吧?”可能在他旁边的另一个人正在默默的这样念叨着。谁的感觉更准确?不知道。也许感觉天气很好的这个人在下一个动作中是要去签个大订单,这样的心情就让他信心百倍,一举拿下。而感觉“天气太差”的这位朋友也许在下一个路口开始就遭遇红灯被不停阻碍,导致一连串倒霉的事发生。现实生活中有这种事吗?那可太多了,举不胜举。</p><p class="ql-block"> 还有些情况,遇到了一些你明明觉得能成的事,结果阴差阳错的它就是很邪门的成不了,非常不可思议。或者心里正在想着一件事的状态,结果它就真的按照你想的发生了,简直像是知道你的心思一样,你是不是也觉得不可思议?这些在实际生活中会发生的一些日常,目前都无法用现有的科学解释,也让许多人困惑不解。许多上了年岁的老人们,对此都会平静的来一句:都是命啊!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或者: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抢不来。</p><p class="ql-block"> 再来点诡异色彩的。当年上海延安路高架施工时的那个九龙柱和去施工现场做法事的玉佛寺高僧主持真禅法师三天后意外圆寂。使得在科学技术的背后增加了一种神秘的玄学色彩。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无论去哪个国家和中国的各个地方旅游,寺庙,教堂等建筑都是旅游地区最多的游览地。导游滔滔不绝的讲着关于这里的神秘和诡异,一群善男信女在烟雾缭绕的半山上虔诚的祈祷,是最常见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我就一直很好奇和纳闷,真有这种神秘力量吗?怎么控制这种神秘力量呢?但这么多年的教育让我对此处于一种半信半疑的状态。毕竟,我们活在物质世界里,一切吃穿住行都是可见的,人如果离开了这个世界,那还能到哪里生存呢?不敢想象。</p><p class="ql-block"> 直到我看到了这本《前世今生》,用一种和我们思维语言类似的状态把这种诡异的神秘做了清楚的展示,我才明白,这世界应该可能真的有可见的物质之外的存在。而当这些和一些原认为非常困扰的问题合起来想时,就能合理的解决困扰你许久的问题。不说这是不是可以被推广被所有人接受,但从解决困扰方面,也许能使一些想不通的问题通了。间接的说,人的心境会渐渐平静了,淡然了。能够接受生活中随时出现的不可思议的意外和曲折了,这也不乏是一个解脱与放下的好方法。</p> <p class="ql-block"> 一本书是否有可信度,取决于书的作者的身份。《前世今生》写的是一个人在催眠过程中被追忆她的86次生命轮回,并成功治愈了今生的焦虑失眠等症状,使自己成为了一个更受欢迎的人。听着是不是迷信或者不可思议?这样的内容你觉得可能是谁写的呢?寺庙的僧人?基督徒?还是哪个善男信女?非也。这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医学博士布莱恩.魏斯写的。他也是著名的精神科主治医生和心理学家。什么?这本书出自有科学背景的医生之手?你能相信吗?作者表示,遇到本书的主人公凯瑟琳之前,他也不相信。</p><p class="ql-block"> 1980年,魏斯在给凯瑟琳做催眠治疗中,发现了生死轮回的秘密。他花了4年时间写下《前世今生》这本书,又犹犹豫豫地过了4年,才鼓足勇气,顶着社会舆论的压力和职业风险出版了这本书。</p><p class="ql-block">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前世今生》一经上市,就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不仅彻彻底底地改变了魏斯和凯瑟琳的生活,而且给全世界寻找死亡真相的人们增添了一个神奇的视角,打开了一扇探索未知的窗口。</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除了记录凯瑟琳前世今生的轮回故事外,还告诉我们在面对恐惧、离别、愤怒等危机时,如何有效控制情绪、释放爱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 之前也看过类似轮回和生命奇迹的书,但都没什么印象,因为很多是过于牵强或者断章取义,有些也不能够形成一个有始有终有血有肉的精彩故事。我们说,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能打动人心的,引起心灵震撼的。关于这个题材的书籍,我认为这本书确实达到了这点。</p><p class="ql-block"> 我拿到这本书后,从看第一章的那一刻,就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故事从主人公凯瑟琳遇到的困扰开始讲起,26岁的凯瑟琳就是我们这样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长期受恐惧情绪困扰。她怕水、怕卡到喉咙,怕到连药丸都不敢吞;怕坐飞机、怕黑,更怕死,且犯有严重的失眠、梦游和做噩梦的症状,这些恐惧和症状让她每天疲惫不堪。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那肯定有啊!在人的一生中,谁没有难言的恐惧呢?只是程度深浅的问题,凯瑟琳严重到需要去找心理医生魏斯救助。在魏斯的催眠治疗下,凯瑟琳沉睡,沉睡……她的记忆居然来到了几千年前,能清晰的说出当时她的身份,所经历的事情,以及在那里如何死亡,灵魂如何等待着下一次转世投胎。在这里,也揭示了现在她所受的困扰是由于各种前世致命的原因导致。这一切都不可思议,但在催眠治疗中,这一切就真实的发生了。魏斯将她口述的内容一一整理,并在凯瑟琳梦境中找到了当前困扰的问题的原因,最终凯瑟琳和自己和解,不再纠结于前世的遭遇,也让她在今生遇到了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每天都会做梦,有些梦和现实生活很近,人们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确实,有些梦就是天马行空,有美丽的有惊悚的,我经常会记得一些离奇的梦境,也觉得非常神奇,无可考证。看完这本书,真有一种想请魏斯医生给我也催个眠的冲动,去探寻一下我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合上书本,回到现实,看着这个眼见为实的花花世界,书中的那一切仿佛又是无法触碰。究竟是真的吗?我们说,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就像宗教,你认为佛祖在看着你,庇护你,他也许就真的在那里为你祈福。这一切,都是念从心起,这个心就是你的心。</p><p class="ql-block"> 每年都有许多关于神童的报道,我不由得想,他们是不是古代哪位名人学士的转世呢?也未可知。但每个人的天赋差异,确实没有规律。不是父母都是清华大学的子女就一定天赋异禀,也不是大字不识的农民就培养不出清北的娇子,好像一切都是天意一样。自然后天的努力是必然的,但就天赋而言,目前没有什么生育规律或方法,使你直接生养出一个符合你心意的天才少年,也许他们的天赋和他们若干个前世的经历有关吧!我这样默默的猜测。</p><p class="ql-block"> 再说说困扰。这人生,哪个人没有困扰?健康,学习,就业,恋爱,择偶,育儿,十全十美的人生不存在。怎么对待困扰?这是个问题。就像书中的凯瑟琳一样,她的困扰已经严重影响到健康。而我们很多人的困扰,百分之百的使我们获得了亚健康的生活状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非也。在每个夜深人静或者独自一人的时间或空间,可能就是每个人默默享受困扰的时刻,其实许多困扰是无解的,因为许多结果已经形成,人生不能重来第二遍。看这本书,多多少少能减轻困扰。因为通过此书,我们获得了另一种假设,就是你还可以转去另一个世界,一个类似今生的时空。或者你现在的困扰是由于之前的时空经历所造成。那么你就不会再纠结后悔遗憾痛苦,起码这样的难受找到了根源和可解决的方案,或者可寄托的希望。对我们内心的困扰是一个极大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 书中写到现在我们遇到的一些人,也许是你在前世有关联的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用“投缘”两个字来形容与对方的状态,而对有些人则“气场不合”。这种判定基本没有规律,全凭主观感觉。有些人就总能在关键时刻帮助到你,被称为我们生命中的“贵人”,而有些人,即使你离得很远还是会被坑,遇到是你的劫。这一切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在这本书中,对此有了一定的解释。那就是这些人在你的某个前世应该是出现过,且共同来到了今生,因为前世的某些经历使得你一遇见他,就能有仿佛已熟知的感觉。就如《红楼梦》中宝玉对黛玉的感觉。这不得不信,有些人,一见如故,而有些人,同在一个办公室若干年,都未必识得。也许和我们关系密切的这些人在若干年前可能就是你的家人和朋友,而和你总是不对付的一些人在若干年前是你不共戴天的仇人。用这些来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莫名的爱恨情仇是不是就通透了?还是更有意思的吧?</p><p class="ql-block"> 进而说说积德这件事,好人有没有好报?我坚信是有的。反之,恶有恶报也是必然的。在本书中,凯瑟琳在86次轮回里,基本都以一个老百姓的身份出现,无论男女老少,她的经历还算是平淡,好与恶的体现不明显。但这里说了一个故事,她回忆在某一世,他是个男人,经历了一场战争,而他是战争中一方的战士,用刀割了另一方战士的喉咙,将他杀死。书中认为这就是她在今生时常感觉喉咙咽不下东西的原因。且被他杀死的那个人竟然转世成为凯瑟琳现在的男友,一个经常使她痛苦的人,书中所表达的是:活着一世的恶行将会在转世时转移成今生的霉运。这个和上天堂还是地狱是不是一样意思呢?只是前者出自一个受过专业教育的医生的判断。不过,我是相信要积德行善,因为“人在做天在看”。就像之前说的一个路人为一个将死之人盖上了一条毯子,这个路人的善举无人知晓,但其实是只是这物质世界的人不知晓而已。看了这本书,我更认为应该真心做善事,而不是分人前还是人后了。</p><p class="ql-block"> 最后提提死亡这件事,对于每个活着的人,谁不希望能活的更久一些呢?肉体和精神同在,是一个活着的人的定义。灵魂,在古今中外有无数篇作品提到,但遇见的人和没遇见的人说他见过了某个灵魂,经历了和他的交谈,多数人都是不经历就无法理解的。这无法像课本上的公式一样被固定的表达,只存在于人的意念中,摸不到看不着,但确实有一定影响力。真禅法师能在延安路高架的工地上道出天机,因为他和神龙的灵魂有过对话。而他之所以意外圆寂(实际上是他意料之中),那就是也许这个物质世界仍然由物质组成,不能支持非物质的抽象吧!生活中确实有第六感很强的神人,去预测可能发生的事,那就是他们某种程度上可以和灵魂对话,或者具备这样的能力。对此,我抱着非常虔诚的态度去选择相信,这不是迷信,就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存在。有了这种相信,我们也许对死亡就会有一种淡定从容的准备,心境就会平添一些顺其自然的随缘。也能让我们在肉体存在的有生之年里精神富裕,心情平和,随遇而安。</p><p class="ql-block"> 正如魏斯所说,人世间,到底存不存在生死轮回,可能暂时,甚至永远,都无法用科学来验证,但对于现实中的我们来说,应尽快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更好地活在当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