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40年的初夏,阎锡山带着他的随从离开了秋林,东渡黄河,来到了吉县西北的一个小地方——克难坡。这里原本叫南村坡,只住了六户人家,但阎锡山觉得“南村”二字听起来不吉利,便改名为克难坡,寓意要在这里克服一切困难。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克难坡从一个不起眼的黄土山梁变成了一个拥有两万多人口的小城,成为了第二战区的军事重镇。</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道石拱门,上面刻着“龙跳虎卧”四个大字,这里就是克难坡的旧址了。当年,阎锡山和他的部队就在这里驻扎,指挥着整个战区的军事行动。</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第二战区司令部旧址”。这里见证了无数重要的决策和战斗计划的制定,是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板路前行,可以看到一排排由石头砌成的窑洞。这些窑洞既是军事设施,也是官兵们的住所。尽管条件艰苦,但大家依然坚守岗位,共同抵御外敌。</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薄一波</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英勇牺牲的将士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阎公馆”。这里是阎锡山曾经的居所,虽然岁月已逝,但依旧能感受到当年的威严与庄重。</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专用地下秘道”。屋内摆放着几张木质座椅,仿佛在等待着后人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秘道”、“进士室”和“克难室”。这些地方见证了当年的艰辛与奋斗。</p> <p class="ql-block">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盘旋而上,两旁是陡峭的山壁。这条路见证了无数士兵的足迹,也承载着他们坚定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望河亭</p> <p class="ql-block">泛黄纸卷轴画作,写着“阎锡山日记摘录”。这些文字记录了那段峥嵘岁月中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着“洪炉训练时的阎锡山”。字体苍劲有力,透露出一种坚定与执着。</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德训</p> <p class="ql-block">“高山大河化日熏风俯仰天地何始何终谋国预人事物皆空克难洪炉人才是宗万能干部陶冶其中人格气节革命先锋精神全体合作分工组织领导决议是从自动彻底职务唯忠抗战胜利复兴成功”。</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一幅黑白老照片,照片中央是一位身穿军服的老者,他背对着镜头看向远方。在他身后还有几位军人模样的男士站立,他们似乎正在讨论什么话题。这张照片记录了阎锡山骑毛驴的情景,配有一句顺口溜:“阎锡山骑毛驴——不负责任”。</p> <p class="ql-block">“做事最怕没恒心;一日无功,两日不安。”这句话虽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刻,提醒着每一个走过这里的人要坚持不懈。</p> <p class="ql-block">来到一处石头建筑前,看起来像是一个窑洞或者防空洞。石墙上刻着一些文字,并挂着一块写有“才走来”的牌子。周围有一些树木和其他植被环绕,显得格外宁静。</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巷子,两侧是由石头堆砌而成的房子,房顶覆盖着黛瓦,墙面已经斑驳不堪。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望河亭”、“克难室”。这些地方见证了当年的奋斗与坚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