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湘江源自广西省灵川县的海洋山龙母崖,它萦山泻壑,穿林越野,一路北去,过兴安、全州而进入湖南省境内。湘江血战,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湘江之战后,在广西境内全县旁边湘江有一个转弯处,叫岳王塘,红军战士的尸体从上游漂下来密密麻麻地汇聚到这里。望眼看去,全是穿灰色军装的尸体,江面上灰蒙蒙的一片,从全县而下的江水全成了红色的血水。“三年莫食湘江鱼,十年莫饮湘江水”。可见,这场战役有多少红军将领和士兵献出了宝贵生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34年9月下旬,红军的根据地仅存瑞金、会昌、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等县之间的狭小地区。而国军的精锐继续向其中心区推进。就在蒋介石完全沉浸在这种志得意满的喜悦中时,却接到“剿总”南昌行营的报告,10月18日红军前锋已达赣湘粤边,主力有突围的迹象。红军这次的行动好像不是战术的调整,而是战略转移,目标不是南下而是西进。蒋介石大吃一惊,于是匆匆直飞南昌。蒋介石亲自主持军事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经过激烈的争吵,最终拟定了追堵红军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 湘江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也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 战役背景: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万6千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一味退却逃跑,消极避战。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p> <p class="ql-block"> 兵力对比:中央红军:由中央纵队,军委纵队以及林彪的红一军团,彭德怀的红三军团,董振堂红五军团,周昆红八军团,罗炳辉红九军团组成。五个作战军团实际5万左右。步枪3.5万余支,轻重机枪750余挺,轻炮15门。国民党: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16个师共77个团分5路专事“追剿”。白崇禧桂军5个师在全州、兴安、灌阳等地阻击红军。粤军陈济棠4个师北进粤湘桂边,阻止红军南下。贵州省“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有力部队到湘黔边堵截。总兵力30万人。其中桂军在湘江沿岸修筑碉堡140多座,同时拥有飞机、大炮等先进武器,还有民团武装。</p> <p class="ql-block"> 战役过程:湘江战场主要由“四大阻击场”——新圩、脚山铺丶光华铺丶后卫阻击湘江渡场构成。</p> <p class="ql-block"> 后卫阻击战:长征开始后,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一直是总后卫队。湘江战役中,该师在湘桂边界的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一带坚守,阻止国民党军7个师的追击,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渡过湘江。该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18团余部被阻于湘江东岸,转战于灌阳、道县一带,虽经英勇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包括第34师长陈树湘、政委程翠林在内的绝大多数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 新圩阻击战:灌阳县新圩距离湘江渡口七八十里。担任此地阻击任务的先后有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六师第十八团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他们主要负责阻击由灌阳北进的桂军主力两个师。红三军团与数倍于己并拥有飞机、火炮优势的敌人血战数夜,坚持到最后一刻,数千红军指战员血洒战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抢渡湘江的生命通道,保证了中央红军的左翼安全,为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抢渡湘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这场阻击战中,第五师全师3000多人损失达2000多人。接防的第六师第十八团几乎全部阵亡,团长姓名至今未查清。红五师参谋长胡震、第五师第十四团团长黄冕昌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 脚山铺狙击战:脚山铺距离中央纵队渡河的界首渡口25公里,是中央红军能否渡过湘江的生命线,敌军投入湘军4个师约六七万人,而红一军团第一、第二师人数不足1万,双方在此鏖战了三天两晚。把湘军阻击在脚山铺以北,至12月1日,成功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最为激烈和惨烈的阻击战,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负伤,红四团政委杨成武负重伤,红五团政委易荡平牺牲;两个师牺牲战士多达4000余人,其中红三团损失最大,由长征出发时的2700多人,到阻击战后的仅剩八九百人。</p> <p class="ql-block"> 光华铺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在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中,规模最小,却又是意义最重大的阻击战。因为,该战场离中央纵队渡江地点最近,成败直接关系到中共中央安危。光华铺主要由红三军团第四师负责,任务是阻击由兴安北进之敌。这是一场无险可守的阻击战,因为光华铺基本上是开阔的水田和坡度不大的丘陵,视野开阔,并不是理想的阻击战场。这是一场来回惨烈的“拉锯战”,敌我双方都没有工事依托,完全是面对面零距离的厮杀,在朱德、彭德怀等人指挥下,红三军团第四师以超人的毅力坚守到12月1日中午才奉命撤离。光华铺一战,红三军团损失2100多人,红军团长沈述清牺牲,年仅2岁。几小时后,继任团长杜中美也被子弹击中牺牲,时年35岁。</p> <p class="ql-block"> 湘江战役后,整个江面密密麻麻漂浮的都是红军的遗体,以至于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莫吃湘江鱼。”</p> <p class="ql-block"> 湘江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突破军事重围,获得革命新生----在血与火中杀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为继续长征保留了一支能征善战、立场坚定的骨干力量,为中国革命留下了星火燎原的宝贵火种;突破思想禁锢,奠定转折基础----血的事实充分暴露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严重恶果,警醒了不少党内高级指挥者,为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思想路线基础。</p><p class="ql-block"> (历史资料参考了吴笛主编的《长征1934-1936》一书和网络资料【党史百科】湘江战役丶廖旺月:《湘江战役》资料整理完整版丶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