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仓颉造字传说

骞建利

<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长安自古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京畿之地。长安方言在古代曾是盛行的“普通话”。中国汉字起源于长安。长安不仅山河壮丽,土地富饶,而且历史久远,文化源深流长。 长安不仅是诗经百篇的源头,而且有口耳相传的故事。如牛郎织女的传说、翠花姑娘的传说、观音菩萨降火龙的传说、唐僧收徒的传说、王莽赶刘秀的传说、修葺天池寺的传说等,比较而言,最有文化蕴含的还要数仓颉造字的传说。</p><p class="ql-block">中国汉字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使用人数最多、流传最久远的文字,汉字共计有5600多个,通用约7000个,常用字3500个。早在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就有可称为文字的刻画符号。每个方块字既表意又表音,集形象、语言、词意于一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日本信徒来长安兴教寺访问,釋常明赠其一斗方,只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就是世界上所有表示吉祥的祝愿道尽,日本客人连连作揖致谢,如获至宝。这是任何拼音化文字难以达到的神奇效果。中国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法和用字法,每个汉字又有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写法,博大精深,各有千秋。中国汉字的起源追溯到龟甲牛背上的甲骨文乃至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还不够,还伴有流传。在长安的以仓颉造字台为依托的仓颉造字的美丽传说。仓颉是上古时代创造文字的千百万人中的杰出代表。据说他是白水县杨武村人,原姓侯冈,名颉,是轩辕黄帝的左史官,黄帝战蚩尤,命仓颉总结经验教训,计算伤亡损失,仓颉凭借结绳记事,弄不清,算不明,受到批评,于是,他研究使用各种符号,创造文字,靠文字记录,黄帝尊重他,赐他以“仓”为姓,意即“君上一人”,他谦虚表明自己是草民,将“仓”写为“苍”,仓颉天资聪颖,四目炯炯,生下来就会刻画各种符号。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著《说文解字》描述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生而能书”。长安郭杜长里村北仓颉造字台,历代相传,反复休憩屡遭损毁,最终因范廷玺、周博学,崔皓等有识之士倡议,得到有关部门保护重建,保留至今。随着非遗工作的深入开展,我馆在申遗的基础上形成了《长安仓颉造字传说》一书。</p><p class="ql-block">《长安仓颉造字传说》的形成和出版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仓颉造字传说应当是最早的“中国故事”,它形象的描述了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的创造过程及其趣事。劳动人民创造文字的壮举在仓颉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我们的祖先们为我们创造了如此精粹的文字,以致周边的国家及民族也深受汉字文化的影响,其文字有的是汉字的部首、简化或变形,甚至直接借用完整的汉字,只改变读音或词序。仓颉造字的传说为中国汉字的起源增加了雄辩有力的诠释。</p><p class="ql-block">仓颉造字的传说形象生动的演绎了仓颉这一上古人物的感人故事。他既是参与造字的劳动人民的代表,又是民族智慧的化身。它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结束“结绳纪事”开创文化的革命英雄。“龙颜侈侈、四目灵光”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光焰四射的人文初祖形象。</p><p class="ql-block">《长安仓颉造字传说》共有十个从民间搜集整理的故事,情节、语言、环境、心理描写生动逼真,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记载,具有浓厚的关中方言特色,读起来亲切生动,感染力强,故事大多与史料记载吻合,堪称一绝。如《一正压百邪》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与《淮南子》记述:“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行”如出一辙,甚至比史料记载更为生动详实,通俗易懂。</p><p class="ql-block">《长安仓颉造字传说》从申遗到编辑成书,提升了我们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工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要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依靠群众路线集思广益,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注重传承文化,是文化馆工作再上新台阶。</p><p class="ql-block">此序</p><p class="ql-block">《长安昌吉造纸传说》编委会</p><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23日</p> <p class="ql-block">一,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仓颉造字传说项目简介</p><p class="ql-block">长安郭杜仓颉造字的传说,起源于仓颉造字台。</p><p class="ql-block">在郭杜街道长里,村北有一座青砖围砌的夯土台,坐北朝南,坡面而立,台高十余米,周长百余米,它就是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台。这座高阳塬上的造字台,历经春夏秋冬,风剥雨蚀,却侥幸地保存了下来。几千年来,种种有关仓颉造字的美好传说,因为有它而在长安大地上世代相传,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仓颉,陕西白水县人,原姓侯冈,名颉,是轩辕黄帝的左史官。上古时期没有文字,仓颉初用结绳记事,但年久日深难以辨识,遂决心创造一种便于记录的符号。他在长安高阳塬上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出了最早的象形文字。</p><p class="ql-block">周代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在他造字的地方修建了造字台。周穆王在此建立神庙,汉淮南王刘安、史圣司马迁、文学家许慎都是仓颉及其造字台的传播者。唐武则天、中宗李显等亲临此地吟诗附和,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在台前立“仓颉造字台”石碑。近代的康有为、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等都曾到此地考察缅怀。</p><p class="ql-block">仓颉造字的传说不仅在长安地区传播久远,而且在陕西乃至全国长期广泛流传,从民间的种种习俗和日常生活, 诸如入学拜圣、枕书避邪、写字治病、习字励志等,都可看到人们对文字的崇尚。</p><p class="ql-block">仓颉在长安“增土造字”,终结了人们“结绳记事”的历史,掀开了中华文明崭新的一页。挖掘整理仓颉造字传说的深刻内涵,赋予仓颉文化的时代新意,对于研究中华文字对世界文化,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二,仓颉造字民间传说</p><p class="ql-block">㈠ 史皇生而能书</p><p class="ql-block">相传上古时代,距今约5000年的时候,中华神州处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洪荒草昧之世,结绳记事之时。今属陕西白水所辖的杨武村侯冈家,一个男孩轰然出世,他嫩纯而洪亮的哭啼声震惊四邻,人们纷纷爬下树巢、钻出山洞、离开地穴或窝棚,前来侯冈家祝贺。当接生婆抱出用兽皮包裹着的婴儿,让乡亲们观看时,人们异口同声“啊”了一声。这孩子“龙颜侈侈,四目凌光”,人们从来没见过这样脸大的孩子,更没有见过长四个眼睛的孩子,以为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投胎出生在侯冈家。后来有了历法,确定这一天为农历3月28日,这个孩子不是别人,他就是仓颉,姓名来源待后介绍。</p><p class="ql-block">仓颉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他观察能力非凡,看到什么就能用小木棍在地上三两笔画出其外形,剑齿虎、大蜥蜴、龟、蛇、大象、野牛等动物,他能用简笔画记下来。乡亲们并不理解,他只知道侯冈家孩子不学采集,不学狩猎,整天刻刻画画的不务正业。侯冈夫妇却认为,自家孩子耳聪目明,又是四个眼睛,视觉信息是常人的双倍,将来必定有大用。</p><p class="ql-block">仓颉长大后果然才智过人,站在这个山上,就能看见对面山头上野果多少;隔着野藤缠绕大树的浓密森林,他能看见窥视人类的剑齿虎;透过碧绿的深水,能看见水底潜藏的蛟蟒。他和妈妈一起采集,收获总比别人多,他和爸爸并肩打猎,往往最先发现猎物,亲手射杀。</p><p class="ql-block">人们抬一根木头时,为了使劲一出力,发出“抗育、抗育”的号子声。仓颉听得耳膜像挠痒,很舒服,但他只会模仿,没办法记录下来。人们砍竹子,做弓箭,用石头做子弹,射杀猎物,唱着:“断竹…续竹…飞土…逐肉……!”</p><p class="ql-block">仓颉也学会了这首歌,在心里牢牢记着:砍下竹子啊,两头用皮绳弥起来做成弓,射出的土块像箭啊,射杀猎物有肉吃!</p><p class="ql-block">为了增加生活阅历,他在没有路的地方奋力攀登,缠在树上的粗大蟒蛇看见他就像树梢爬,藏在草丛中的蜥蜴赶紧溜走,剑齿虎、大角鹿老远看见他就躲。人常说“狼虎两家怕”,动物们怕他,他也不敢轻易招惹动物,那时候,除过一种体型较小的狼被人驯化为狗之外,其他动物还没有大量被人饲养,也就是说,牧业还在开创阶段。为了掌握自然界一些情况,仓颉又观察住在河岸的人再怎样编织麻布,怎样用泥制成陶器,怎样栽种一些植物,把植物种子放在石板上,用一块石头磨碎,怎样钻木取火,烤熟的兽肉,不但容易咀嚼,而且油香扑鼻,滋味甘美。所有这些情景,仓颉用绳结了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疙瘩,算是他写的游记。</p><p class="ql-block">为了整理他自己写的游记,仓颉抖开结满疙瘩的绳,有些绳结连他也记不清,是表示缠绕在树上的蟒,还是古藤蔓了,连表示剑齿虎的结绳和表示大角鹿的绳结都也分不清了。好在他会画简笔画,他就用三五笔画在树叶,树皮或石片上,用这些符号整理游记,依据这些符号,向父母、乡亲们汇报他的见闻。</p><p class="ql-block">家乡出了仓颉这个杰出人才,人们口耳相传,消息很快就传到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轩辕皇帝那里。就在仓颉30岁那年,黄帝招聘仓颉在自己手下服务,黄帝对仓颉高度评价,说他是“人下一君,君上一人”,繁体字“倉”字,人底下一点,在底下一个“君”字,读成“仓”,把“仓”作为姓赐给仓颉,仓颉从此姓仓,“天下一君”表示仓颉地位仅次于黄帝一人,“君上一人”表示黄帝心目中仓颉最伟大,足见黄帝对仓颉的器重。“颉”字的意思较复杂,“吉”表示祈祷成年男子健康吉祥,“页”表示人头,合在一起表示聪慧、伟岸、超群和吉祥。黄帝封仓颉为左史,诅诵为右史,左史为记事之官,相当于总理或秘书长。</p><p class="ql-block">从此,每年农历3月28这一天,人们要庆贺仓颉的生日,私塾先生带领学生拜仓颉、拜孔子,相当于如今的教师节。还有,人们见着戴眼镜的人,知道他们识文断字是仓颉的徒子徒孙,仓颉长了四个眼睛,所以就称他为“四个眼睛的人”。由于有些人不顾场合乱称呼,“四眼子”也就成了骂知识分子的话。</p><p class="ql-block">毋东汉 孙俊 整理</p> <p class="ql-block">㈡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相传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轩辕黄帝爱好和平,重视发展农牧生产,不喜欢打仗,不愿发动讨伐周边各部落的战争。可是四方诸侯总想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打败黄帝,取而代之,尤其是蚩尤披头散发,面目狰狞,长着八只臂膀,八只脚,带领军队进攻黄帝,他是三苗部落的首领,三苗人都不服从他,他制定的刑律很残酷,不听话就割掉鼻子、跺脚,滥杀无辜。黄帝勇敢迎敌,率领熊、羆、貔、豹和老虎应战。这些动物服从黄帝的调遣,冲向蚩尤,和蚩尤的兵厮杀起来,蚩尤八只手都拿着武器,招架不住,请来风伯飞廉和雨师屏翳助战。飞廉吹起狂风攻击黄帝,屏翳用大雨攻击黄帝。黄帝顶风抗雨,毫不畏惧,他写了一个“来”字,派老虎给女魅,她来助阵,风伯、雨师吓走了。</p><p class="ql-block">黄帝重整旗鼓,大战蚩尤,采用仓颉造的字,把队伍分为左军、中军、右军,布了八卦阵。由于蚩尤不识字,弄不清阵势,他手下的兵纷纷逃走。蚩尤被黄帝杀死。三苗先民纷纷归顺黄帝,黄帝依靠文字制定法律,对内用刀锯之刑对待坏人,对外用兵器防止侵略,振兴中华民族大业。他教人盖房抗风雨,同时发明了伞,他教人学会造舟,同时教人架桥。嫘祖发明了鞋,农业和牧业的技术因为有文字记载而得到传播。战争经验用文字记录下来,使黄帝的军队战无不胜,四方诸侯纷纷归顺,他们接受蚩尤教训,知道和黄帝对抗没有好结果。</p><p class="ql-block">黄帝把用不完的汉字送给四方诸侯,他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这就是现在少数民族文字。</p><p class="ql-block">有了文字,军队内部有了规章制度和纪律,用文字公之于众。有了文字,军官也有了级别,级别写在身上,兵卒一目了然。行军打仗步调一致,战斗力很强。熊、羆、貔、豹、虎们成为将帅坐骑。蚩尤的残余实力,总想为蚩尤报仇,常常在边境骚扰,风伯、飞廉雨师屏翳也常常作祟。黄帝号召人们给住宅周围栽树,给庄稼地也栽上桑树和梓树,防止狂风侵袭。黄帝教人们造屋,加固山洞,防止暴雨侵袭,给蚩尤的残余教字,教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他们表示归顺,反戈一击,里应外合,擒住飞廉和平翳,飞廉和平翳投降,从此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黄帝杀蚩尤的故事还有一说。</p><p class="ql-block">蚩尤攻击黄帝时,善于摆迷魂阵,满天妖雾,黄帝的队伍被包围,迷失方向,本想突围,却陷入敌人包围圈更深处,重重包围,难以摆脱,伤亡惨重。</p><p class="ql-block"> 黄帝来造字台上找仓颉,翻阅历史作战经验,并且询问仓颉意见,仓颉说迷失方向是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仓颉建议解决方向问题,并拿出东、南、西、北四个字,定了方位,又在东南西北的基础上,标明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加在一起称为八方。然后训练兵卒,要懂得前后左右,四面八方,打起仗来,指挥员指挥刀指向哪里,战士们冲向哪里。发布命令时,前进,大家就前进,撤退,大家就后退,根据需要,黄帝还发明了指南车,车上的木头人手指南方,车再转弯,木人不变方向,这样一来,黄帝就不怕妖雾了。</p><p class="ql-block">在冀州之野,黄帝和蚩尤大战,蚩尤布置妖雾,把黄帝团团围住,黄帝借助指南车,明确方向,冲出重围,反把蚩尤包围,又布八卦阵,蚩尤冲不出阵势,被黄帝杀死,蚩尤锁人的桎梏变成枫树,叶子是桎梏上的血变成的。蚩尤抛弃的旗帜,变成扫帚星划过漫漫夜空。</p><p class="ql-block">战胜蚩尤以后,轩辕黄帝威望空前,提高他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成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始祖,成为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战争实践使仓颉又造出许多有关打仗、谈判的字,如信、武等。</p><p class="ql-block">毋东汉 孙俊 整理</p><p class="ql-block">(三)仓颉造字在长安</p><p class="ql-block">相传黄帝賜颉以“仓”姓,意即:“人下一君,君上一人。”仓颉谦逊说:“我只是草民一人” 所以写作“苍”字,黄帝坚持不用草头,仓颉坚持用草头,两个字并存,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仓颉身为左史官,记事之官,他用结绳记事的方法,帮助黄帝开创中华伟业。当时已有国家雏形,但还是原始社会。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他和炎帝从分治到联合,仓颉是有功之臣。</p><p class="ql-block">黄帝准备和炎帝谈判,命令仓颉搜集整理炎帝十多年来侵犯边疆,杀死民众的严重罪过实施,仓颉就跑到他的档案室翻看一条又一条,打满了各种形态的疙瘩绳,看着一个个奇怪的绳结,回忆当时战争时间,地点,伤忘人数都是用结绳表示,怎么也弄不清楚,到了谈判时,黄帝和炎帝辩论,想摆事实讲道理,让仓颉提供数据,仓颉说不清楚,让仓颉举出事例,仓颉张冠李戴是黄帝在谈判桌上受挫,黄帝很生气,事后批评了仓颉。</p><p class="ql-block">仓颉决心研创一系列符号,代替复杂而易混的结绳记事,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他的母亲就劝他到群众中去,广泛征求意见,大家也有各种记事符号,去收集整理,一定会有收获的。他就离开他家洞穴,走上征途。 他见有人给淘气泥胚底部刻画许多符号,烧成陶器后符号不变形;又见有人给石头上刻画图形,保留时间很长,他就一一问清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例如“T"表示手拿武器,过了很久,看见它,还能知道他写着符号时的景况,约定俗成成为文字。他用着种种符号表示,时间,地点,军队人数,伤亡人数果然有条不紊。第二次黄帝和炎帝谈判时,黄帝根据仓颉提供的事实和数据,说服了炎帝,炎帝夸黄帝记性好,黄帝说:“我哪能记住这些,多亏左使仓颉,他把这些事实记录下来了。”炎帝心悦诚服从。此后,炎黄二帝精诚团结,共创中华民族大业。</p><p class="ql-block">黄帝很高兴,就让仓颉专门研究、创造文字。仓颉欣然接受使命,就一边造字,一边给人们教字。他先在自己家乡传播自己所造的字,家乡地形复杂,人们劳作辛苦,没有时间去学习他的字,甚至有人说:“字不能当奶喝、不能当肉吃,学字耽误采集打猎,学字还费心思!”仓颉就向黄帝汇报了这种情况,黄帝说:“他们对你不熟悉,说话不尊重你,又忙于劳作,无暇学字,你不如到南边去,那里的人喜食鱼类,善于动脑,也许容易配合你!” 仓颉就带着他的几个学生,跋山涉水,朝南徒步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如今的长安。</p><p class="ql-block">黄帝说的不错,后来被称为“长安”一带的人民果然喜食鱼类,这里是一片低洼地,长满了水草,水草间穿梭,游动着鱼类,以鱼类为食物来源的鸟类栖息在这里,捕食鸟类的爬行动物,巨蜥、蟒蛇、野狼也纷纷出没在这里,各种植物生长旺盛,拉曼的、结果的、结荚含籽的、块茎块根可食的,举不胜举,人类就在这里捡地势高的地方,挖了一个坑,用木棍支架铺上茅草,成为蘑菇型地窖式窝棚,周围挖一道防护壕,住了下来。仓颉选择这个地方造字,是一个理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南边是魏巍的山岭,岭上白云冉冉,山峰有高有低,雄奇参差,山上山下长满了树木,树木上缠满了蔓藤,树下是荆棘草丛,水边沙地上,有许多蹄印,掌印,足印,爪印,仓颉和他的学生向当地猎人、渔人、农人讨教,仓颉和他的学生向当地猎人,渔人,农人讨教,辨认这些蹄印、掌印、足印、爪印是什么兽、什么鸟、什么牲畜、什么爬行动物留下的。仓颉说:“何不用爪印做文字,代表鸟兽呢?”学生们纷纷动脑筋,想创造了许多符号。仓颉一看,与原物相像就确定为表示这个事物的字,黄帝见仓颉跑来跑去,太辛苦,就选择一块地势适宜的地方,让人们造了一个土台,高出周围地面,让仓颉站在土台上,观察天地日月,山水草木,鸟兽形迹,鱼虫姿态,男女采集打猎情景,造出一个个字来,把字用碳棒写在土台上,教学生学会了,记住了,用泥沼地的白土漫一遍,继续写,写了一层又一层,漫了一遍又一遍,土台也慢慢增高。</p><p class="ql-block"> 仓颉看到太阳是圆的,画了一个圆圈表示外形,又因为太阳是星球中最大的、是头号,所以在圆圈里加上加个“一”字,画一点,这就成为“日”字,“月”字的雏形是画个月牙儿,后来发展为“月”字。“人”字雏形象个人的倒影,发展成“人”字。“山”字中间一座山峰,两边两个次峰,如果只画一个峰。会被人误认为刀尖,而刀尖的“尖”是个会意字,上头小,底下大,不是“尖”么?“水”字最上头两竖表示瀑布,中间一横表示河流,下面两点表示水珠,后来进化成河流,即写成现在的“水”字。“天”字,像个人平伸双手,双腿叉开,高于头顶,当然是“天”了。“休”字是会意字,一个人疲倦的靠着书表示休息或停止劳作。就这样仓颉日夜劳累,造的字很多很多,其数目相当于一石谷子的粒数。怪不得仓颉造字台附近的长里村,86岁老人张复兴说,民谣有云:</p><p class="ql-block">仓颉造字一石粟,</p><p class="ql-block">孔夫子认的九斗七,</p><p class="ql-block">丢下三升无处用,</p><p class="ql-block">撒在边疆教彝民。</p><p class="ql-block">仓颉造的字进化成汉字的约有九成七,孔子当然认得,还有零星的字没用处。他为边疆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创造文字时作参考。现在,朝鲜文字,日本文字,形体上都受汉字影响,日本文字直接使用汉字的现在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毋东汉 雷琳毅 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