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灵的家园一一检二代20年活动小结

老马识途

<p class="ql-block">东交民巷27号(原16号),在50一60年代,曾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老高检创建于1949年。在69年被撤消之前,人员达到了100多人。其组织机构中设有办公厅、研究室、一厅(批捕起诉)、二厅(劳改监所)、三厅(法纪)等局级部门。</p><p class="ql-block">图片是老高检机关的部分干部职工在办公主楼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中的人是老高检被撤消前的院领导和厅局长们。他们都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洗礼与考验,为新中国的创立和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也是检二代当中一些人的父(母),被我们称作伯伯叔叔的人。随着李源伯伯于2023年去逝,图中所有的人都已离世,走完了他们的革命生涯。这些为了共和国战斗一生的前辈,我们是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p><p class="ql-block">图中:第一排为院领导:张鼎丞、张苏、黄火星。</p><p class="ql-block"> 第二排为公办厅领导:赵鹏飞、李树藻、徐塞。</p><p class="ql-block">第三排为研究室领导:朱剑明、李源。</p> <p class="ql-block">第一排为一厅领导:王战平、王尚三。</p><p class="ql-block">第二排为二厅领导:黄波、程超明。</p><p class="ql-block">第三排为三厅领导:江文、李放。</p><p class="ql-block">另外,还有当时在家养病的侯政、钱锋、韩铁生,以及已调到外单位的厅局长们,因没有详细的信息,而没被列入图中。</p> <p class="ql-block">院里有一个不标准的游泳池。尽管泳池不大,却让院里孩子从小就习会水性,没有旱鸭子。孩子们还经常在泳池中自发组织比赛。起初,只有男子比赛,后来有了男女组队,进行混合比赛。比赛通常在泳池关门前进行,裁判哨子一吹,闲人纷纷避让,赛手跳入水中,劈波斩浪,岸上助威喊声一片,无比热闹。</p> <p class="ql-block">图中这座楼房的一层是老高检院的大食堂。院中干部和家属基本上都在这里吃/打饭。食堂大师傅们厨艺精湛。其中主厨贺师傅是出自于厨师世家,他做的香酥鸭则是味道一绝,让人至今难忘!此后我再也没有找到这种“小时候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图中这座小楼的一层是单位的卫生所。发小李小琴的妈妈刘贵燕阿姨,徐东(屈宪生的太太)的妈妈潘杏芬阿姨(关系属公安部)都曾在这里工作。</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院里还有澡堂、网球场等设施,家家通煤气和暖气,在那个中国尚不富裕的年代,高检大院里的生活已处于整个社会较高水平。另外,还有一个班的警卫战士守大门,安全绝对有保障。这也是我们小时候最引以自豪的一点:曾住在有解放军站岗的大院里。</p> <p class="ql-block">检二代的人大都出生于40一60年代。50后人最多,60后人较少,70后人则是屈指可数。</p><p class="ql-block">图中是几位出生40后,60年代参军入伍的大哥哥们。前排从左到右:程小明、于立平、尹西林;后排从左到右:刘福禄、李洪斌。在那个年代,参军既是一种社会时尚,也是全家的光荣。除了照片中五位兵哥,老高检院还有不少子弟参军入伍。如:季宗权家的大宝、二宝、李墨林家大女儿一李妮娜,程超明家二女儿一程虹莲等都是在60年代参军的。</p> <p class="ql-block">图片中是高检大院中的4位女初中生(老初一,初二的学生,前排是杨扬、程小洪,后排是赵晓蓉、王吉)。那时正是她们最青春欢畅的时刻。后来她们都经历了上山下乡一一当兵/进厂一一继续深造一一成为专业人士的艰苦奋斗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老高检子弟中出生于54一60年中的人数最多。以两年为界,54一55年出生的孩子划为"大拨”,56一57年出生的划为"小拨”。58以后的统统划为"小小拨”,通常是同拨的孩子在一起玩。</p><p class="ql-block">此图中大部份的人属于"大拨"中的孩子。这是他们赴三线工厂2348前,在沙洋鸡鸣咀上的集体合影。当时他们不过15一</p><p class="ql-block">16岁,即将初中毕业,却无高中可读,进厂当工人则是他们当时最好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这是几十年后部份大拨孩子在北京聚会的合影。已是人到中年。尽管他们在数年之后都陆续从三线工厂调回北京,但是他们的青春年华却留在了那个山沟里。</p> <p class="ql-block">图中是属于小拨中的六位女孩杨帆(当时叫杨英)、刘东平、韩燕、吉佩惠、马露菲、张辉。她们要比哥姐们幸运很多,除了上了高中,后来还能够进入大学和中专院校,毕业后在职场上干的风生水起。</p> <p class="ql-block">图中是"小小拨"中的女孩们在鸡鸣咀育红小学门前的合影。她们赶上了中國的黄金发展年代。当年10岁上下的小学生如今也加入了退休一族。</p> <p class="ql-block">图中是程超明一家的照片。从一个八口之家发展到有几十号人口的大家庭。人口的增多,血脉的延续,使程家兴旺发达。</p> <p class="ql-block">图中是韩明德一家的照片。从当初的一家五口,到现在已是子孙满堂。儿孙均为专业人士。</p> <p class="ql-block">这两组照片反映了老高检大院中两个家庭的今昔。几十年后,这两个家庭都已开枝散叶,从一口之家发展成多口之家,三/四代同堂。子孙当中有机关干部,律师,医生,教师,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成为了各界的精英。</p> <p class="ql-block">1969年,老高检全体人员及家属搬离了京城,来到了湖北沙洋公检法五七干校,落户在一个叫&lt;鸡鸣咀&gt;的小山岗上。由于老高检居住京城各处的的职工家属全都被集中到了这里,使得原来的老高检大院群体得到了扩展,所以可以说:鸡鸣咀这个小地方成为了全体老高检人及家属们实际上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全体干部职工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自建屋舍,种菜养殖,一年内就实现了自给自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当年,这个鲜为人知的小山岗上,呈现了一片车水马龙,热闹喧嚣,人气兴旺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老高检的孩子们分别就读于当地的"天鹅大队”小学和三分场中学,在那里,他们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中小学毕业典礼。</p> <p class="ql-block">离开30年后,当年干校的人陆陆续续地重返沙洋鸡鸣咀,可见到的却是人去楼空,残垣断壁,荒草丛生,一片破败的景象。</p><p class="ql-block">昔日繁荣今何在?只剩残垣断壁屋。</p><p class="ql-block">唯有石碑留故客,感叹世间事无常!</p> <p class="ql-block">1978年高检得以重新恢复。但原来的机关大院已被占用,所以在北河沿原八机部旧址上建立了新高检机关。尽管老高检很多同志回到了原单位,但还是有一些人没有回来。这也标志着老高检时代的结束,从此进入了新高检时代。</p> <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时光流逝。老高检的很多工作人员已陆续离开了人世。对每一位故去的前辈,只要知道消息,我们都会在检二代的群里,为他们送行,祝他们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目前,除了10余人的情况不明,现知道还有17位老高检的干部在世。将这些叔叔阿姨的照片列在此处,是希望大家更好地关注他/她们。</p> <p class="ql-block">老高检大院虽已易主,但曾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却没有忘记过去。2003年老高检子弟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堂,追忆往昔的时光,共谋今后的发展,决心建立检二代联络群,延续父辈建立的友谊。</p><p class="ql-block">2003年,老高检子弟第一次聚会于首都宾馆。</p> <p class="ql-block">2010年,检二代在黄鹤楼宾馆再次团聚这次来的人数较多,同时还邀请了老高检人员李放伯伯和丁慕英叔叔,以及沙洋县党史办的陈国强主任到场。</p> <p class="ql-block">2011年,参加沙洋(北京)新春联欢会的检二代人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2年,检二代在湘鄂情餐厅聚会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4年,检二代在法官之家聚会的合照。此次特邀了老高检人张维涛、韩明德2位叔叔参加了聚会。</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检二代部分成员在北海再次相聚。这也是新冠之后,人数最多的一次聚会。</p> <p class="ql-block">检二代们做的最有意义一事是出版了一本书叫&lt;老高检院大院一我们的家>。撰稿人都是大院子弟。大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书写着童年的趣事,描述了我们的美好家园。尹西林大哥和程小明大哥是此书的主要策划和发起人。后期校对、印刷、出版则由韩燕负责。参加出书工作的编委全体人员有:安钢、安铁、安富强、程小洪、程红莲、韩燕、李平、马露菲、欧阳亮、欧阳满、屈宪生、王小平、王晓凡、王渝、尹西林、尹镇林、张宪、张纯鸣、张建中、卓小苑。</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可谓是"十年磨一剑”,从2003年开始策划到2018年出书,整整经过了15个年头。这本书为京城特有的"大院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检二代也经常组织多种有益的活动。图中是部分人员于2022年参观位于东交民巷中的法院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座反映东交民巷租界老建筑的沙盘凝结了检二代人的心血。首先,在最高法工作的崔平一手促成了这个沙盘交由检二代成员来监制的事项。而被法院博物馆聘请为顾问和讲解员的张纯鸣,则负责了沙盘设计和监造工作,从寻找资料,方案设计,联系工厂制作到参观中的讲解,张纯鸣都是亲力亲为,为这座沙盘的呈现做出了很大贡献。另外对沙盘的设计方案,尹西林大哥也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法院博物馆后,检二代人员以东交民巷的天主教堂为背景进行了合影。这所教堂曾是我们小学一一东交民巷小学开会和举办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这是检二代部分人员参观高检博物馆的照片。此馆位于新高检的八大处办公区内。当时此展馆尚未对处开放,就邀请了检二代们来参观,充分说明了高检对检二代的重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片中,大家正聚精会神地观看展览板上的文字与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纯鸣代表父亲张维涛为博物馆捐献的展物。此物件是老高检举办运动会时,他父亲所穿过的一件球衣。其年代要追溯至50年代初期,当时高检办公地点是位于司法部街。</p><p class="ql-block">在看展览间歇,博物馆工作人员询问了每一位参观人的父母当年在老高检工作的情况,并全程进行了录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检二代部分成员在参观了高检展览馆后的合影。其中,站在后排左四和左七的两位是回国探亲的曾伟、曾奕两兄弟。他们是目前生活在海外的检二代成员,平时对检二代的消息十分关注。站在第一排C位的是李平大姐,她对老高检大院情况知道最多,并向高检展馆提供了许多一手的历史资料。可惜她已于2022年,因得新冠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另外,老高检干部韩明德叔叔不顾高龄和路远,也来到现场参观。</p> <p class="ql-block">检二代成员不忘初心,情系沙洋,多次前往湖北沙洋参加当地举办的"油菜花节"活动。图中是参加三高五七干校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的检二代成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条土马路是通往鸡鸣咀的一条主路。50多年前,这里曾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随着干校的解散,这条路已经沉寂多年,静悄悄地躺在那里。</p><p class="ql-block">40多年后的一天,这里突然聚集了一批来自远方的人。他们当年随父母来到此地生活,四十年之后又带着父母的心愿,故地重游,凭吊感怀。</p> <p class="ql-block">老高检干校子女再次光临鸡鸣咀,在咀上的旧房前合影留恋。</p> <p class="ql-block">三高干校部分子女于2019年再返鸡鸣咀。这次之后因新冠疫情,很长时间没再组织回干校的活动。</p><p class="ql-block">记得那年,只有10余人上了鸡鸣咀。笔者也是当中之一的人。我们一到咀上就遇到了年龄相仿的一众人。她(他)们都是当年沙洋农场三分场中学的当地学生,大多人是张纯鸣同年级的同学,恰好他们也在搞聚会,听到北京的老同学来了,就一起来到咀上迎接。我们当时真的被这欢迎的阵仗而震惊,被湖北同学的情谊而感动!最后,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在沙洋上过学的都被招呼在一起拍了这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2019年三高五七干校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中,检二代部分人员还参观了沙洋五七干校纪念馆,捐献展品并指出所展出的一些照片和文献的不实之处。比如:团员张纯鸣发现了他家所捐献的旧物,一个在干校期间使用过的磁缸子(见上图)。而团员欧阳亮则发现了照片中的父亲,只是这张三高干校成员的照片被贴到了财政部干校的照片栏里。显然,这所纪念馆里的馆藏还需要进一步丰富与完善,这有待于每一位干校的亲历者以及后人给予支持和帮助,最好能多捐献一些当年的照片和实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9年检二代成员在参加三高干校50周年纪念活动中,参观沙洋县检察院一组照片。</p><p class="ql-block">左1、沙洋县检察院的案件管理中心。</p><p class="ql-block">右1、全体团员在县检察院门前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左2和右2、赵检察长向团员们介绍院办公设施。</p><p class="ql-block">左3、院办公室主任与团员高洪海在交谈。</p><p class="ql-block"><b>右</b>3、杨副县長与团员欧阳亮在交谈</p> <p class="ql-block">检二代人员在参加干校50周年纪念活动结束后,受邀参观了沙洋附近的南水北调工程。</p><p class="ql-block">汉江兴隆水利枢纽是国家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位于湖北省潜江兴隆与天门鲍嘴交界处,主要作用是枯水期抬高兴隆库区水位,改善两岸灌区的引水条件和汉江通航条件,兼顾旅游和发电。工程在2013年已建成。</p><p class="ql-block">站在兴隆大坝上眺望远处,汉江两岸风光尽收眼底。令人感叹: 楚天疏阔,山川秀美,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怎不引无数游人入鄂来!</p> <p class="ql-block">十几年来,检二代人员多次上门探望尚在世的老高检的叔叔阿姨们,替已故的父辈延续着他们之间的友谊。</p><p class="ql-block">图中是检儿二代人员于2024年1月,探望韩明德叔叔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9年,检二代代表张纯鸣,在武汉探望了近百岁的老高检人徐汉伯伯。仅在数月后,徐伯伯就安然离世了。</p> <p class="ql-block">2019年在武汉,留在武汉的检一代和检二代人员与参加干校50年纪念活动的北京检二代成员相聚一堂,共同举杯。小辈们举杯祝老辈们: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老辈们回敬小辈们:阖家幸福,快乐安康!</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9年在武汉,老高检三代人的合影。特别要标明二排中的三位老者是在武汉的检一代成员陈式琴和王俊卿夫妇,他们也是儿女亲家。前排中间二人是妥妥的检三代一一汪玮的女儿和女婿。</p> <p class="ql-block">检二代还做了为发小父母送葬的功德之事。多年来,他们多次参加了发小父母去逝的告别仪式。</p><p class="ql-block">笔者的父亲,高检老人马计考因新冠疫情和等待新墙建设,直到今年6月才安排了骨灰安放仪式。我特别邀请了父母的老上级、老朋友和我家在北京、咸宁两地的老邻居中的检二代成员程小洪、王海生、欧阳亮、韩燕夫妇、卓小苑、匡燕怀夫妇,参加了老爸的骨灰安放仪式。仪式中每个人的发言都让我感动,特别是小洪的一句话,让人难以忘怀。她说:我们的父母都会在这里团聚了。八宝山成了他们最后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光阴流逝。检二代人(除个别人外)群体都进入了退休的年段。如何过好自己的余生?旅行则是退休生活中一种很好调剂品。</p><p class="ql-block">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些年来,以检二代成员为主,组织了多次国内外的自驾游和自由行。例如:对巴尔干诸国的自驾游;对中东欧五国(德、波、捷、奥、荷)的自驾游;对高加索两国(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自由行;对青海省的自驾游。我们在海内外自由地行走,看天下美景,见世上奇观,品各地美食,听异乡趣闻,不但打开了眼界,也加深了发小之间的友情。</p><p class="ql-block">图中是2018年,几位检二代成员自驾欧州五国时,在幕尼黑城市广场的合影。(还缺韩燕夫妇,当时他们正在赴德国的飞机上)合影之后大家立即奔向著名的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啤酒馆政变发生地),饱餐了一顿。</p> <p class="ql-block">此图是部分检二代成员于2023年10月游览格鲁吉亚的照片。</p><p class="ql-block">图左上,张纯鸣在参观了著名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后(当年斯大林等人在这里开展地下工作,那篇茅盾所写的印刷所访问记被编入小学课本。),在格鲁吉亚共产党支部书记(也是此所的守门人)的见证下,在访问薄上写下留言。</p><p class="ql-block">图左下,在斯大林家乡哥里,参观斯大林纪念馆时,笔者在斯大林塑像前的留影。</p><p class="ql-block">图右上,笔者,卓小苑和韩燕在格鲁吉亚巴统的黑海岸边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图右下,全团人员在第比利斯某一私人餐厅院中品尝当地美食,其中烤茄子和奶油蘑菇味道绝美。</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几位检二代人员在欧阳满的组织下,完成了对青海大山大川的自驾游。以下的这首词,概括了我们到过的地方和描述了我们的旅途感受。</p><p class="ql-block">&lt;水调歌头,青海自驾游></p><p class="ql-block">驱车几千里,青海走马游,东西南北,美景眼底收。万亩金花如画,五彩卓尔似锦,青湖波浩渺,倩影现空中。</p><p class="ql-block">出昆仑,入荒漠,竟无眠。更有玉树之秀,还看"三江"头。心系天山明月,情留苍茫云海,俯仰几凝眸。今日归故里,何时再出征!</p><p class="ql-block">注释:<青湖>,指青海湖 <倩影现空中>指茶卡天空之镜。<万亩金花&gt;指门源油菜田。&lt;天山>是取自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一诗。</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金秋季节,天高云淡,又逢共和国建国75年生日既将来临,在王小平和程小洪二位的倡议和组织下,检二代20多人在北海相聚,泛舟赏菊,举杯共庆共和国75年华诞!共祝全体发小们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近60年未见的"季家四宝”四兄弟(父季宗权)成为了检二代的新成员。</p> <p class="ql-block">老哥三(季四宝、王渝、尹镇林)见面相谈甚欢。</p> <p class="ql-block">三姐妹(程小洪、卓小苑、杨国庆)见面喜笑颜开。</p> <p class="ql-block">在北海的游船上,尹西林、季方大哥带领大家唱起了儿时的歌曲:&lt;让我们荡起双浆>;&lt;少年先锋队队歌&gt;新老两版。</p><p class="ql-block">后有参游者二人作诗发表感怀如下:</p><p class="ql-block">第一首:杨钢元作</p><p class="ql-block">老高检子弟众发小相约北海太液池泛舟,长者已入耄耋,最年轻者也逾花甲。归来记情。</p><p class="ql-block">莫笑簪菊华发稀,</p><p class="ql-block">清秋邀渡赏芳菲。</p><p class="ql-block">老来画舫儿时桨,</p><p class="ql-block">一曲童谣泪湿衣。</p><p class="ql-block">第二首,笔者为和刚元诗而所作:</p><p class="ql-block">少时玩伴老来友,</p><p class="ql-block">邀聚琼岛赏秋花。</p><p class="ql-block">行舟放歌北海上,</p><p class="ql-block">历经千帆仍少年。</p> <p class="ql-block">迄今为止,检二代中已有几十多人去逝了。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愿天堂再没有病痛,从此你长眠我常念!</p> <p class="ql-block">聚会时光总是短暂的,天下也没有不散的宴席,检二代们也会逐渐老去。但我们将会一直坚守“老高检院一我们的家”,延续父辈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守护心灵的家园,这不但是我们的职责与担当,也是对已在天国的父辈和同辈们的最好告慰!</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