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许久,与书不见了。多了些杂事,又发掉落厉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近,网络上关于语文教材的讨论,格外热闹,归结起来几点,一是古诗文读音问题,二是拼音和汉字学的顺序问题,三是鲁迅文章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重读《西南交大通识课》,深感幸事。突然想起普通话的事,啥子叫普通话。官方定义就不说了,一句话全国人民能顺畅交流。它的前身,是白话文运动奠定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推广普通话,是解放后的事了。有一个疑问,一直困扰着,推普是不是为了消灭方言?因为,我们很多古音,都藏在方言里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做消灭古文化的推动者。其实,编者是可以在意保留古音的,因为它是五千年文明的一点点。我回忆,儿时学了远上寒山石径斜(xia),对我说普通话没有丝毫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扯远了,回到书本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鲁迅在《事实胜于雄辩》一文,写了两双布鞋,最后买了尖头鞋走了。我们的教材编者,个别以为新时代了,所以一切都俱往矣,汉字读音颠三倒四,数学教材四分五裂,更不用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因为教材不能让你自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章里鲁迅给了忠告,“我顺便有一句话奉告我们中国的某爱国大家,您说,攻击本国的缺点,是拾某国人的唾余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事实,朱自清在讲义里,决不妄下结论。比如左传的作者,史记的人物,至于事件或者结论,慎之又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突然想到,关于“沙坝”和“沙坝场”地名,记得有一篇文章论述过。其实,很多时候可以纠错的,比如央视专题报道开江的时候,只可惜被耽误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不一定为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闻一多通过多方考证,发现了杜甫写的的《望岳》其实是想象的结果。他在讲义中写道,根据书卷里的知识,他常常想见泰山的伟大和庄严,但是真正的岱岳,那“造化钟灵秀,阴阳割昏晓”的奇观,他没有见过。根据书卷里的知识,他常常想见泰山的伟大和庄严,但是真正的岱岳,那“造化钟灵秀,阴阳割昏晓”的奇观,他没有见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喜欢他在文中的一句话,“我们的生活如今真是太放纵了、太夸妄了、太杳小了、太龌龊了。因此我不能忘记杜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古代,凭借想象写的千古文章很多,诸如李白的《行路难》、范仲淹的《岳阳楼》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回正题。那天,亚辉说在记录开江方言,的确,需要及时记录整理,我以为是必须的。以“吃”字为例,有多种读音,开江人读qi,宣汉人读qie,还有的地方读qia,而北方人读chi,这充分说明了语言的多样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要追根溯源,就吃饭来讲最早是“食”,较早的可见孔子的《论语》,其中有饭疏食。而“吃”字早见于战国文字 《说文》中有“吃,言蹇难也。”,本义是口吃,说话结结巴巴,和吃饭没有任何关系。秦以后才有吃饭的意思,当然作为动词还有很多意义,不赘述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普通话归根结缔,就是用北方方言代替南方方言,这也就是最值得思考的地方,其中的利弊究竟在哪里。北方人说豆萁,南方人说豆梗,东西一样,说法不同而已。文化,是社会的记录,当然不能用普通话代替一切,正如开江县志中“沙坝场”不能代替“沙坝”一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读《鲁迅全集》之《文学与出汗》,感觉我们的教材也在开始出汗了,前有毒教材,现有什么还要慢慢发现。我只知道,文学讲的人性、人伦,而教材应该是民族的根了,因此对有些编者进行望闻问切很是有必要的了。比如核心素养,它的核心又在哪里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读《滕王阁序》,如若王勃不英年早逝,其成就恐在唐宋八大家之首了。天文、地理、人文、佛法、哲学等,都是他精通的,诗词歌赋都是他擅长的,逸兴遄飞处便有了这千古文章。作协群里,有喜报,点了赞,我是许久没有发文章了,说给《魅力开江》投稿的,不了了之了。不过建议,无论《开江作家报》或《魅力开江》,在题材体裁上再丰富一点,应该更好了,比如本土作家小说连载、报告文学、戏剧和非物质文化等,毕竟要肩负起传承本土优秀文化的责任,我以为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点二,回到一。窗外,有丝丝亮光。哦,仲秋了。国庆节,儿子说要回来。哎,终于是迈出了人生的步子,加油吧!收到信息,说要上渝州,又说到我原来的写的工作总结。我不喜欢格式化的写作,和同事、朋友,心的交流应该最好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月,忙碌!九月,再见!也赋诗词两首,以自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茶红烛书一卷,恍若人世间。忽闻窗外打闹声,儿时已走远。梦中几次把家还,奈何坟头草青青,雕梁画栋不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年游,芳草尽头。陌上桑,谁摘一枚红豆。云黛翠,天涯路,有归舟。试把营营忘却,自楚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坐木椅上,轻柔指尖弦。切作清角韵,心静天地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