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岗纪事》:凉井

雪岗阳光

<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初,台风“格美”在南岭大地刻下深深伤痕。二妹从老家发来视频,只见滁水河浊浪滚滚,涛声历历。洪水穿过河边的果园,一棵棵奈李树在洪水中瑟瑟发抖。</p><p class="ql-block"> 我很是感伤。童年时,从来没有发生这种情况。那时,奈李园还是一片肥沃的稻田。田坎下面,就是四季清澈的滁水河。</p><p class="ql-block"> 滁水河从山岗里奔腾而下,来到村前,就成了一个灵动的女子,宁静而轻盈,缓缓流过四季,见证两岸的悲欢离合。</p><p class="ql-block"> 大山深处的村民,出行不便,物资贫乏,为寻找河鱼创造了很多工具,凉井便是最有趣的工具之一。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筑坝引导鱼儿自投罗网。</p><p class="ql-block"> 营造凉井先要选址,河段水流不可太大太急,也不可太小太缓。上游最好有小潭,有长滩,尽量远离人们游泳和洗涤活动。在村前的滁水河,适合建凉井的河段并不多。记忆中,我们最喜欢在里面垅、门口树下和车田建凉井。</p><p class="ql-block"> 选好位置后,要从山上砍来小杉木、小竹子和小藤条等材料。先用河里的石头彻两道长两米、高40公分的石带,用两根杉木前低后高连在一起,再把竹子纵向排列在杉木上,用藤条一根根緾绕扎紧,一个类似于竹筛的凉井主体就完成了。这一步叫造井。</p><p class="ql-block"> 第二步,做门。在竹筛的上方,用略小的石头将石带加高二十公分。在凉井的前端用一根或两根杉木叠加在一起,做成一个门槛。在门槛的前方,用粗石垫底,就近砍来柴草铺在粗石上,柴草上再铺一层细砂石,做成一个自然平坦的斜坡。</p><p class="ql-block"> 第三步,撇坝。从凉井门槛处,用大小石头彻一道斜斜的水坝,直到河流的中央。同样砍来柴草,将石缝堵住。最后,在凉井的尾端用树枝和小草搭成一个半盖的棚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在设想一下,河里的鱼儿顺着水流,游入凉井,过了门槛,冲进草棚。由于凉井尾端略高于水面,鱼儿拚力弹跳也无法挣脱,只好乖乖就擒。</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早,我们下河取鱼,一路上愉快而紧张,期待着鱼儿暴棚,又生怕无一所获。站在河边,总要静下来折上一枝柳条,慢慢涉过河水。当翻开草棚,看到白花花的鱼儿铺满凉井,自是一阵狂喜。如果只有一两条小鱼儿,就有些失落。</p><p class="ql-block"> 那时收获最多的,是非常漂亮的马口鱼和溪水石斑。当柳条上挂满了河鱼,你大摇大摆回到村里,村民们会啧啧称赞,如果只有一两条小鱼,你只能蹑手蹑脚蜇回家,生怕受人哂笑。</p> <p class="ql-block">  当然,每天的收获有多有少,心情也就时起时落。但一个季节下来,总归是欢喜多,毕竟为清苦的生活增添了新鲜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营造凉井的时节,大多选在高温少雨的夏季,水量小好施工,气温高好下水,因而是小孩们最乐于参与的活动。清早取鱼,基本上是小孩们的专利。收获多,自是家长的功劳,收获少,则是小孩的脸面了。</p><p class="ql-block"> 营造凉井的快乐,不止于取鱼。记得有一年,我家建好凉井后第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把凉井冲得七倒八歪。父亲从凉井上拾得一只三斤多的竹鼠,大约是被大雨灌下山来,游到凉井,已经奄奄一息。在叹息凉井被毁的同时,一家人美美地享用了一餐。退水后,我们照原样修复了凉井。</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东江湖移民开发,滁水河边陆续修通了公路,建起了电站。村前的河水少了,电鱼的钓鱼的渐渐多了起来,建造的凉井几乎无鱼可收。</p><p class="ql-block"> 凉井渐渐在村前的河流上消失。营造凉井的技术,留在了我们这一代,而营造凉井的快乐,留在了村庄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每每回到老家,我喜欢走近村前的小河,静静地坐下来,聆听着那些欢笑声和惊喜声,慢慢从身边流淌开来,飘向山谷,飘向远方。 (图片来源网络)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