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日古村游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国庆节前夕,随延川文学书画院的领导和同仁去延川几个古村落采风。为此我在百度查了采风一词的含义:采风是指对民情风俗的采集,特指对地方民歌民谣的搜集。</p><p class="ql-block"> 采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主要是指采集民歌。在现代,采风活动不仅包括采集民歌民谣,还包括文学、绘画、摄影等文艺爱好者体验生活、参与实践的创作活动。采风,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为什么一次普通的采风活动,会让我如此高兴,因为参加有组织的采风活动,在我是平生第一次。</p><p class="ql-block"> 当天,阴云密布,连续查了几次天气预报显示没有雨。</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到达马家湾古村落。马家湾属于延川县贾家坪乡,村庄最早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有马氏族人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移过来,人们发现这里环境清幽,有山有水,随即定居下来,从此开垦荒地,繁衍后代。因为最初只有姓马的人居住,所以将此地取名为马家湾。马家湾最多时居住着五十多户人家,三十多条巷道把五十多户人家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巷道纵横交错,即古朴又壮观。这个村庄让我想起爷爷奶奶那辈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光景日月,村落里一处处用碎石片砌成的窑洞、院墙、门洞以及门前的石碾子,仿佛对来访者诉说着一串串古老而美丽的故事,温暖而深情。此时正值收获季节,几乎每家每户窑前屋后都有红枣树,玛瑙一样的红枣坠在树枝上伸手可得,脆爽甜美。这些红枣树见证了几辈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焦,也见证了人们世代繁衍鸡鸣狗叫的寻常幸福。如今,村民们集体搬迁到新农村去了,一个个崭新的院落从我们的车窗前掠过,一家家窗明几净,安静祥和。</p><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刘家沟。刘家沟是电影《人生》的拍摄地,与马家湾不同的是,这里的院落错落有致,依山而建,翻旧一新。村前公路下流淌的河水,平展宽阔的川地,也只有这样美丽的地方才能生出那首:“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的唯美民歌。刘家沟,一个美丽的村庄,传诵着美丽的故事。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参观者的好奇与热情却一点也不减,多想端一碗饭坐在 硷畔上,隔沟和对面邻居喊话:你家吃的什么饭,到我家转来……四十年前的生活,多么让人怀念。</p><p class="ql-block"> 第三站,太相寺村。对于这个村庄我向往已久,小时候听父母讲过无数次他们在太相寺求学的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在本村完成了初小学习的父母,接受爷爷的安排来到太相寺村上高小(四五年级),这个村里有爷爷的结拜兄弟,方便居住和照顾。这家有一个与父母同龄的男孩,他们三人在一个班,那时父母已经定亲,由爷爷家供书。多年来,那个设在小庙里的学校让我有了太多的想象,今天终于来此一探究竟。据碑记载,此地原为大相寺,后讹传为太相寺。陕北许多村庄在建村之时就同时建庙,太相寺村就是以这个寺庙而得名。庙宇本来是人们祭祀天地神灵祈愿平安之地。在战时又派上了另外的用处,1936年5月10日,毛泽东及中共中央东征归来,驻扎在这个村庄里,在寺庙的大厅里召开了著名的太相寺会议,会议总结了东征部署了西征,将中国革命的火种撒向甘肃和宁夏等地,为陕甘宁边区的建立打好了基础。每到这样的地方来参观,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一座小小的庙宇,见证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珍藏了几代人的记忆,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处红色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川道里,成片成片的新品种红高粱,已经不像民歌里唱的那样:五谷里那个田苗子,唯有高粱高,看看,它们只有半人高。据介绍这个村很多村民都在从事养蚕业,政府统一为农民种植了成片成片的新品种桑树,养蚕业已经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我们乘坐的大轿行驶在公路上,新农村整齐漂亮的窑洞院落在车窗前掠过,成片成片的新品种桑树让我们只顾惊呀,没顾得拍照。</p><p class="ql-block"> 由于天气原因和时间关系,此次的古村落采风活动可谓是走马观花。待以后有时间,我一定会约三五好友重新来这些地方,仔仔细细的看,慢慢的去探索去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