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痛点” 解“难点”——三年级上册“万以内数加、减法(一)”单元“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南阳市第四小学校李定数学工作室

<p class="ql-block">三年级数学组整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估算”是数学核心素养“数感”的关键能力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关键途径之一。2022版新课标第二学段的内容要求指出: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想,估算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购物时,我们先大致估一下带的钱够不够买所选的商品,然后选择购买的商品。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与生活,这是学习数学的价值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估算的地位和作用如此重要,那么实际教学中的反应如何呢?又该如何进行估算教学呢?下面以三年级上册“万以内数加、减法(一)”单元中“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谈几点思考。</p> <p class="ql-block"><b>教师和学生关于估算的“痛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感觉非常棘手,其主要原因——怕。难讲,不好讲,讲多了怕学生糊涂;讲少了,不会。学生做题时怕错,其主要原因——混。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该怎么估。其主要原因是估算教学难,其虽难,但不容忽视。</p> <b>结合情景合理选择估算策略。</b>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估算教学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脱离具体的情景就失去了估算的意义。仔细梳理本单元中关于估算的教学大致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p> <b>1. 用更接近准确值的估算方法。</b> <b>题型再现:</b>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求大约一共是多少?”和“求谁比谁大约多(少、贵、便宜)多少”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①三一班举行文艺演出,买衣服花了213元,买道具花了158元,大约一共花了多少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②一件上衣368元,一条裤子152元,上衣比裤子大约贵多少元?</p> <b>题型分析:</b>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上两题,当问题中出现“大约”两字,且已知条件都是准确值时,我们应当用“估算”方法计算。这两题在估算时都应估成与准确值更接近的几百几十来进行计算。第①题中,把213看成210,158看成160,再用210+160计算;第②题中,把368看成370,152看成150,再用370+150计算。具体规范解答见下图1。</p> <b>教学建议:</b>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种方法实际就是后续要学习的“四舍五入”求近似值,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还没有学习这部分内容,该如何教学。建议: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和指导,逐步培养学生“估”的感觉。比如278,我们可以先给出280和270两个几百几十的数,让孩子选择那一个数更接近278,学生会根据280与278相差2,270与278相差8,找到280更接近278。或着将“278”标注在数轴上(见下图2),学生很明显看到278更靠近280。采用如此策略经过一段训练,孩子的“数感”就会逐步增强。</p> <b>2. 同时估大或同时估小的估算方法。</b> <b>题型再现:</b>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求够不够?”“能不能坐得下?”…类似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① 南阳市科技馆的巨幕影院有440个座位,如果两个学校三年级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学生。这两个学校三年级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坐得下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② 一个电风扇245元,一个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p> <b>题型分析:</b>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问题中出现“够不够(可不可以、能否、会)”即涉及到比较问题时候,可以利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但求近似值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p><p class="ql-block">一是:同时估大。近似值的和小于比较值;</p><p class="ql-block">二是;同时估小。近似值的和大于或等于比较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例如①,想:把196看成190多,226看成220多,190多加220多得410多,410多小于440,因此,要将196和226往大估。往大估,196看成200,;226看成230,200+230=430,还小于440,说明原来比440还小,肯定够。(具体规范解答如下图3)</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例如②,想:把245看成240多,187看成180多,240多加180多得420多,420多大于400,因此,要将245和187往小估。往小估,245看成240;187看成180,240+180=420,还大于400,说明原来比400还大,肯定不够。(具体规范解答如下图4)</p> <b>教学建议:</b>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种方法实际就是后续要学习的“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变化,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还没有学习这部分内容,该如何教学。建议:做题之前先进行预估,把数据估成“几百几十多加几百几十多”,如果预估的结果大于比较值,就同时往小估;如果预估的结果小于比较值,就同时往大估。</p> <b>3.“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的问题。</b> <b>题型再现:</b> <p class="ql-block">“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类似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电饭锅285元,一台洗衣机508元。妈妈想买这两种商品大约要准备多少元?</p> <b>题型分析:</b>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遇到类似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同时往大估,因为必须保证够买这些商品。(图5)</p> <b>教学建议:</b> 根据题目要求区分题型后,进行估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痛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研究教材,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清“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内涵,通过针对性的手段,引导学生掌握“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观迎交流,共研共成长。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p>

估算

看成

教学

题型

学生

三年级

实际

问题

往大估

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