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凌川组 朗诵比赛感想</p><p class="ql-block">开学已经第四周,在小组之间、内部,许多丰富有趣的事情也慢慢开始了。尤为精彩的大概是班会课上的文言文朗诵比赛。对我来说,没有得到第一固然是遗憾的,但这局限于结果上没有得到认可,在小组之内,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失败,也有个人的醒悟与进步。</p><p class="ql-block">龚老师大概是一周刚开始时说的这件事,当时蔡曌媗很快选中了《赤壁赋》。作为三篇提前学习的文言文中,最为生僻、最难背诵的文章,面对密密麻麻的小字,我第一眼产生了一点恐惧。可是仔细读来,便觉得简短的文章中蕴含着历史的磅礴、人类的渺小,自然的无穷、当下的把握。这样一看,这篇文章也变得短小精炼起来,有含蓄之美,亦有畅言之阔。而其中第四段的历史厚重、第五段的络绎不绝,让我直想到最近很喜欢的纯音乐《The History》,而组员们也对此表示认可。这种应和,让我们对这篇文章盈满了感情,领悟到了这篇文章的丰富内涵。</p><p class="ql-block">真正落实这篇文章,却拖到了周四。晚上我们分别研究了背景音乐和文章情感,发现了其中重叠的重点部分。我犹豫于是否要为此调整朗诵节奏——有些麻烦,而且也是困难。在组员的支持之下,许久都没什么主见的我也尝试了做出一些有挑战性的决定。</p><p class="ql-block">在排练过程中,尽管划分段落时有两位组员都说“我这么水,读一句就够了”,但是详细到每一句后,平时并不展现其表达能力的夏嘉瑞、对文章理解程度并不能很深的王颢茗,也在尽力地对段落读出感情。组内没有人反复强调“一定要赢”,可是大家都在尽力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而在没有得到第一之后大家犹然有些不服,这让我感觉到实质的行动并不比不断的口号缺少积极、坚决和目标性。在由天赋和反复锻炼主导的朗诵中,四种不同的音色伏于一句,四种不同的性格知至一理,小组团结,即使比赛没有达到成功,这也是我们小组的合作之中的成功。</p><p class="ql-block">在比赛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许多原因,发生了许多小插曲。比如夏嘉瑞作为学生会代表下楼参加七年级的红歌比赛打分而直至最后才上楼,我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处发生了嘴瓢,前半段读的过慢而导致点没卡上等。但在紧急的状态下,往往也能锻炼自己。这次我敢于向老师报告我们组缺人的情况、面对音乐快了及时提高音量的随机应变,我觉得这就是我的成长。而对于其他人,我想他们一定也各自有感触,各自突破了自己某方面的极限,各自有及时作出反应、哪怕很小的事情,在此不以赘述。</p><p class="ql-block">比拼的三个组中获胜的凌麟组,他们为此制作了PPT、精心挑选了背景视频,从“硬件设备”上就胜我们一筹。我们组对于速度的编排尚未达成一致,而唯一值得骄傲的,不过是我们组中后段提起了音量,然而在朗诵效果上大概还是不如他们的。</p><p class="ql-block">对我们自身的内涵来说,团结一心、获得成长,是不可否认的,就像小组排名中,我们确实都在努力去做,不可能没有提升。所以我们不能说,失败了,就没有对我们个人能力的价值提升。然而成功、第一,只是表面,它们代表的是完成这一件事的质量的总评价。从结果看到过程,我们真正反思到的,是我们的学习计划、朗诵计划不够周全,效率过低、精力投入不足。深入思考,若真的想让小组的存在达到真正的目的——有意识地去提升成绩,便只有在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效率、达到“一万小时”,踏实完成好每一件事,才能在每一场大考的舞台上完整的朗诵自己的每一句理性之词、卡准每一个浮光之音。这才是真正的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