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母亲—写于2020年清明节

琪尔

<p class="ql-block">母亲虽然离开我们整整五个年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却如刀刻般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怎么也挥之不去。每当想起母亲,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思念与眷恋。她那种任劳任怨、亲力亲为、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奋勇向前。</p><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从小,姥爷家家境贫寒,姥姥在我妈七岁时就去世了,只留下我妈和小姨两个可怜的孩子。为了照看小姨,母亲从未踏入过学校的大门,早早地就承担起了家长的角色,一直到嫁给我爸。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母亲从小受尽了别人的白眼,无人疼爱的她,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母亲学会了沉默,也学会了坚强。</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是个民办教师,收入微薄,养活我们姊妹四个着实不易。幸好爷爷是个种地的好手,在那个年代,别说是吃好,能将就吃饱就很不错了。尽管生活如此艰难,母亲依然坚持让我们上学,而她自己却省吃俭用。她不仅不误喂猪,还在秋天去打酸枣,夏天去拾麦穗,想尽一切办法补贴家用。</p><p class="ql-block">我们家地处地地道道的丘陵山区,吃水是个大难题。需要到村底下大约二里地的露天井去挑水,挑着水还要爬坡,山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一桶水挑到家往往就只剩下半桶了。晴天的时候还好说,多跑几趟就是了,可遇上阴雨天,那可就难了。深一脚浅一脚的,脚下全是红粘土,别说担水了,就是空人走也实在难走。但母亲从不喊累,也从不让我们去挑水。在她心里,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父亲的任务就是教书,而家里的大事小情、里里外外全都由她一人包揽下来。那时,村里没有电磨,加工粮食需要爬三里地到枣烟大队才有加工磨坊。我们四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很大,都特别能吃。母亲扛上一袋粮食去加工,顺利的话,赶个天明就能回来,可要是等加工粮食的人多了,常常是打着手电半夜才能回来,那份辛苦简直难以想象。然而,没几天粮食就吃完了,母亲只能再次捡粮食、淘洗干净,然后扛上又去加工,如此反复,周而复始,只为了把我们几个养大成人。</p><p class="ql-block">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村里没有学校,上学得去枣烟大队才有五年级。村里只有我一个人上学,连个伴儿都没有。家到学校需要翻两个圪梁才能到。母亲每天早起送我,直到我翻过第二个圪梁看见学校,她才肯放心地返回。晚上,她又怕我上自习回来晚了害怕,早早地就在圪梁上等我放学。就这样,母亲一直坚持着,直到我小学毕业。</p><p class="ql-block">初中我在外地的乡镇读书,两个星期才能回来一次。每次回来,母亲总是早早地就把我的换洗衣服准备好,准备好干粮,用火把饼子烤得酥酥的,再炒上大葱辣椒,让我好下饭。走的时候,母亲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吃饱,不要上火!路上要注意安全,好好学习…… 每次送我到村口坐上公交车,母亲总是站在那里,直到看不见我了才回去。</p><p class="ql-block">母亲啊,您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您的爱就像温暖的阳光,时刻照耀着我们;您的爱就像甘甜的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虽然您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您的精神永远陪伴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