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种粮搬上“流水线”的新农人

仰望都峤山

<p class="ql-block">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于金色的海洋中</p> <p class="ql-block">金秋起,稻谷黄,千层稻浪万吨粮。</p><p class="ql-block">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所有人都懂。小学的教科书里有,老师教;饭桌上,为不浪费粮食父母教。从小到大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自改革开放以来,种粮仅是农民的副业,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村人的主业。去城里打工赚钱,打工的钱,是辛苦钱,第一代进城打工者,不知是哪位专家学者给起的名字,美其名曰“农民工”。不管是美称还是贬称,反正农村是待不下去了。</p> <p class="ql-block">第一代进城打工者,勒紧裤带,省吃俭用,伤风感冒的小病,决不去医院,街边的药店买点药,挨几天就好了。继续工作,只要有活干,不论白天黑夜,在打工者的日历中,从来没有星期天,更别说双休日,恨不得天天能加班。外出打工一年,春节临近才回家过年,过完春节马上又外出,就这样年复一年,成年累月积攒下来的一点辛苦钱,首先考虑的是在自已一亩三分地里,不种粮食种“砖头”,把房子先盖起来。多年的积攒只能盖二至三层的毛坯房,继续打工,挣到钱才装修房子。</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在农田里盖房子是绝对不允许的。看现在,城市高楼大厦是征收农民的土地盖起的,农村家家户户的小洋楼也是盖在村里最好的农田里,也就是自家承包那一亩三分地。</p><p class="ql-block">村里的土地不种粮食种“砖头”,村村如此,离村庄稍远一点的农田,一片一片撂荒。祖祖辈辈靠土地生存的人们,自从有了“农民工”的称号之后,很少有农民仅仅是依赖土地生存了。似乎更依赖土地生存的是那群衣食无忧不种土地吃皇粮的那些人。</p> <p class="ql-block">村里最好的土地种房子,村边稍远的土地在撂荒。第一代的农民工已经老去,住在自已亲手盖的房子里(原来产粮的土地)买米吃。第二代农民工进城买房住,据说进城是为了孩子上学,不要输在起跑线。第三代农民工要有房有车才能娶媳妇。二代、三代农民工,从来没有耕田的经历,也没有自己名下的责任田,尽管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的身份始终是农民,进城打螺丝的是农民工,去工地搬砖的也是农民工。除非你命好进入体制内。</p><p class="ql-block">二个多月前我参加海南岛封氏家族活动,与往常一样和大家一起聊家常,聊工作。大多数人都觉得外出打工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如果没活干,房贷、车贷怎么办?我的生活圈子衔接二个阶层,(犹如城乡结合部)上可接触体制内的官员,下可与农民工融为一体。农村的生活我都经历过,春种秋收,仅能裹腹。</p> <p class="ql-block">颗粒饱满的稻穗在微风中泛起稻浪</p> <p class="ql-block">一亩三分地的词语,也不知道是谁提出来的,像我老家八十年代承包土地时,人均只有0.5亩水田,仅是一亩三分地的三分之一,正如网上流行的一句话,“谁被谁平均”那样。当然,一亩三分地的含义太多了,并非一定是个量化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仅仅是靠种一亩三分地,按照用种、用肥、用药、用工是亏本的,只要是真正种地的农民都知道,宁愿去打工,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种地。</p><p class="ql-block">6月28日我去海南岛家族活动期间,我乘坐封连盛的小车,边走边聊,他告诉我,今年他又卷起了裤脚下田干起了老本行,承包高标农田种地去了。(在村里大家都习惯称封连盛为阿六,兄弟姐妹六人)</p><p class="ql-block">我很诧异地问阿六:“种田,种多少?”</p><p class="ql-block">“14500亩,在广西还预定了15000亩,一共30000亩”</p><p class="ql-block">“多少人?”。</p><p class="ql-block">“3位合伙人”。</p><p class="ql-block">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非要亲眼目睹去现场。从海南岛的回程我们自驾车顺路去了阿六的“乐田农业种植基地”。阿六承包的高标地块属地湛江市,遂溪市与雷州市相连的地方。高标准农业基地,田块大,田块连片,通电、通水、通路(三通),水渠,道路全部硬化。每一块田头都打有机井作为“备胎”,以备不时之需,确保灌溉用水双保险。</p> <p class="ql-block">当我和封盘森会长来到乐田农业种植基地其中一段地块时,这里一望无边的稻田,种下十多天的禾苗已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再往前是刚刚犁耙过如镜面一样平整的稻田正在直播。农田直播(不是网络上的直播),而是把浸泡足水的谷种,刚刚露出白色的嫩芽,装载在无人机的机斗里,操作手操控无人机在低空播种。这种精密度,高质量的直播,节省大量的育秧苗时间和劳力,每亩直播杂交水稻种子4.5斤。如果犁耙好田地满足的条件下,一天5台无人机可以直播3000亩大田。(不分日夜)</p> <p class="ql-block">在实际生产中是分期分地块进行的。14500亩水田,分成三个大地段,三大地段中有很多的地块,有的几百亩,有的上千亩。三大地段的土地没有连接在一起,从第一块到第三块全程18公里。</p><p class="ql-block">公司拥有大型拖拉机4台,雇佣熟练机手,采取包干方式,按亩计算工资,多劳多得。无人机操作手也是雇拥方式,公司提供无人机,无人机操作手按播种、施肥、喷药、除草的面积计算工资,多劳多得。</p><p class="ql-block">田间管理每1000亩配置1人,负责灌水排水。</p><p class="ql-block">农业技术管理人员每3000亩配置一人,负责水稻的播种、生长、施肥、打药的全面管理。(播种、施肥、打药由无人机小组实施)为激励农业技术员的积极性,在设定的亩产千斤(生谷)的基础上,公司按技术员所管的地块增产部分按协商百分比实行奖励。(农技人员的工资由原单位发放,无需经营老板负担)</p><p class="ql-block">阿六或六哥,(没听到人叫他封总或老板)全盘规划好耕种计划,种什么品种,每天完成多少面积的指标,余下的由各道工序去完成。阿六每天开车沿着农田转悠,与农技人员交流,等把全部农田播种完毕之后,最早播种的田块就可以收割了。</p> <p class="ql-block">今年最早的地块2000多亩是6月中旬播种的,90天即可收割,亩产稻谷1200斤生谷。水稻收割之后马上拉去烘干,烘干很快,当天即可入仓库。收割、运输、烘干、入库全是外包。</p><p class="ql-block">雷州半岛的气候与海南岛一样,得天独厚,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种水稻,类似工厂的流水线,种了收,收完了马上又可以种,不受季节影响。由于农业机械化替代了人工耕种,农田里人山人海抢种抢收的场景没有了。稻田犹如工厂,生产环节犹如流水线。耕地~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烘干~入库,全部机械化作业。</p> <p class="ql-block">收草机紧随其后</p> <p class="ql-block">收割机后紧随的收草机</p> <p class="ql-block">阿六告诉我,为了保持土地的肥力,作物轮作是最好的选择,高标农田政府硬性规定每年必须种一季水稻,卫星全天候监控。水稻收割后,轮换其它农作物,有包土地种芋头、西瓜、南瓜、红茹、玉米、蔬菜的老板,利用收割后的稻田种植。收获这些作物后,阿六又开始下一轮水稻种植,如此循还往复。没人承包的地块,种二季水稻。</p><p class="ql-block">今年是阿六承包高标农田大面积种植的头一年,大家都为阿六揑着一把汗。9月6日的摩羯台风横扫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其中3000多亩已灌浆的水稻在狂风暴雨中倒伏在地,灾害造成的损失产量减少五成,价格也受到影响。保险公司,以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都来到种植基地进行受损评估,给予一定的补贴。</p> <p class="ql-block">拖拉机马上来深耕土地</p> <p class="ql-block">收割之后,拖拉机马上耕地</p> <p class="ql-block">如果不遭遇台风,亩产1200斤是有把握的。第一批次收割的2000亩加上正在收割的3000亩,禾苗生长期没有采取矮化技术控制,如果不遭遇台风,不会倒伏,经历了摩羯的横扫,后来两个地段的10000亩全部采取矮化技术控制,目前陆续进入了采收阶段。</p> <p class="ql-block">二个多月前我与阿六约定,收割时要来现场采访。今天我如期而至。今天收割地块正是受台风肆虐过的3000余亩。如果不遭遇台风,亩产1200斤生谷是有把握的。第一批次收割的2000亩加上正在收割的3000亩,由于前期经验不足,禾苗生长期没有采取矮化技术控制,遭遇台风,倒伏在地。经历了摩羯台风的横扫,后面二个地段10000亩全部采取矮化技术控制,目前长势良好,沉甸甸的稻穗散发出淡淡的清香。</p><p class="ql-block">一眼看去,遍地金黄,稻浪翻滚。从今天开镰后,十几台收割机连续作业,(从早上9点至晚上9点,露水干了才能收割)不下雨的天气每天收割1000亩,连续13天才能收割完毕。14500亩的土地,仅生产一季,理论上的产量14500000斤,折换成吨就是7250吨。</p><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高标农田,通路、通水、通电以及政府对农业政策的倾斜。如种子、农机、肥料、农药补贴,粮食保价回收等等优农政策,谁都不敢投资第一产业(农业)。具备以上条件还得大面积种植,小打小闹的几千亩,是难以经营的。</p> <p class="ql-block">阿六告诉我,机械化的农业耕种,只要掌握了经营模式,规模可以扩大数倍,几个人的公司经营数万亩高标农田的水稻种植不是问题。</p><p class="ql-block">亲眼目睹了阿六的耕种现场,机械化、现代化种田的规模改变了千百年以来的种植模式,被叫了40年的“农民工”的称呼,是否该换成叫“农场主”了。</p> <p class="ql-block">天色已晚,继续运粮</p> <p class="ql-block">秋收的季节,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野间,金黄的稻穗摇曳着丰盈的姿态,一片丰收的景象令人欢欣鼓舞。一位敢于把种粮搬上流水线的新农人就这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