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一)

宋胜生

1914年秋天,黄侃经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即文学院长)夏锡祺向校长胡仁源引荐,入北京大学国文系任教授,讲授《文学概论》、《词章》及《中国文学史》。<br><br> 新来乍到,所见所闻,使他心潮澎湃,浮想联翩,遂作诗一首,题叫《赋初入都》:<br><br> 依然繁盛旧长安,<br><br> 五噫谁同梁伯鸾?<br><br> 乐府犹闻歌玉树,<br><br> 仙人已见泣铜盘。<br><br> 兴亡自是诸君责,<br><br> 功罪须从异日看。<br><br> 酒罢登楼一惆怅,<br><br> 西山斜照近阑干。<br><br> 诗人借用后汉梁鸿《五噫歌》的典故,反映自己对新来北都的观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新的统治者袁世凯的谴责,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是功是过,让历史来检验吧。“酒罢登楼一惆怅……”则是对自己的痛苦心情,作了无可奈何的表白。<br><br> 来北都后,面临揪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营救老师章太炎。1914年2月,章太炎因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被袁世凯指使陆建章幽禁于北京。开始,章太炎被禁锢在一所被废除的军校内,继而,又被移禁于龙泉寺,并派巡警守门。同年6月,章太炎绝食装疯七八天,袁世凯派医诊视后,遂将其移居到东城钱粮胡同。黄侃到京后,探知章太炎的下落,便冒着杀头之险,搬进钱粮胡同与章师同居,一面侍奉太炎,一面与太炎日夜论学。经过一段时间后,警察逼令黄侃迁出,章太炎继续绝食。在此情况下,黄侃集同门诸人致教育总长汤化龙论救:<br><br> 济武总长执事:近世学废,国故将泯,老宿倦于教授,后生靡所师资。独有余杭章太炎先生大雅宏达,并通儒玄,往岁居东,聚徒讲贯,侃与诸人事之既久。自其从政,踪迹始疏。中更留滞,音问几绝。近数月来,政府复修优容之礼,先生则谢事杜门,颐志著述,侃等稍复得进而请益。窃谓斯文未丧,徽学可弘。不图迩来警厅加以拘束,阻间往还,先生以非罪见辱,遂愤而绝粒,已及二旬,奄然殆尽。推及彼此之由,岂曰无故;惟其事实有无,则不能不辨。今兹警厅所藉以为口实者,以先生与日本国人往来也。不知日本国人,因非先生所愿延接,时以阍人不在,自入室内,亦既相见,何能过绝。且所访问,不过文艺之事。日人夙高仰先生,故持所作碑传,烦相定正。而仆役旁......临颖无任迫切待命之至。<br><br> 又:申理章太炎建议案<br><br> 国于天地, 必有与立......似兹枉抑,过伤士气,朝野能无寒心?国家养士,期其小就,动须百年,章氏一代英奇,而听其摧折,亦非计矣。昔年蔡邕以辞色及难,当时有灭绝废典之叹。今之章氏,学过蔡邕,关系国本,至非浅鲜。尔来政府兴言国粹,古物法器,悉知珍存,而抱道之人,弃而不宝,非所以示海内观异邦也。章氏憨直褊急,口舌过差,允宜矜全,以伸十世宥之之典。<br><br>  与此同时,章太炎也向国务院和总长们写了《陈情书》,可袁世凯心狠手辣,一概不理,将章太炎继续关押于钱粮胡同。到1916年6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以后,章太炎才被释放出来。孙中山将其接往日本,主编《民报》。<br><br>参考资料:<br><br> 黄侃:《黄季刚诗文钞》,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