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寻根记 </b></p><p class="ql-block"> 作者: Shiqin</p><p class="ql-block"> 母亲离开我们半个世纪了,每当想起她那慈祥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母亲很早就离开家乡参加革命,从我记事起,只记着姥姥来我们家住过,大姨小姨也来过(母亲姊妹三个),由于母亲走得早,所以对母亲家事知之甚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寻根问祖的动意愈发强烈,总想搞清母亲家世之发脉,在朋友帮助下,最终找到了母亲档案,得知母亲老家是烟台牟平解甲庄街道办事处西解甲庄村(今已划归莱山区)。</p><p class="ql-block"> 初秋和大哥大嫂有约来到牟平老家寻根,先是游览了养马岛、蹦蹦岛、无人岛等旅游圣地,领略到了老家海滨景象风土乡情,然后又驱車赶往西解甲庄村。</p> <p class="ql-block"> 西解甲庄村辖属莱山区解甲庄街道办事处,地处城乡结合部,北靠苗山,南依辛安河,中等村庄居民700户左右,人口1000多人,村域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輩出,是远近名著的历史文化名村。据《西解甲庄村志》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李姓从云南迁居宁海,后来在此建村,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村里仍保留着300多幢官宅和古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苗山山岭之间,形成了一个尉为壮覌的古建筑村落。由村东而入,过曲氏牌坊,是青石板铺成的中心大街,步行其间,马蹄声碎,回声阵阵,两边高耸的屋宇和蓊郁的槐树,直到村西那座古色古香嵌着五脊六兽的锁郎门,汇集而成为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从西塂顶往村里看,满村全是清一色的大瓦房,黑压压的一片,高高低低起伏错落的屋脊上全是五脊六兽,是北方地区少有的古建筑村落。 据《李氏族谱》记载,至清末400年间,李氏家族中共有考取进士一人,武进士一人,举人十二人,其他中第者胜不牧举,有三十多人做到知县以上的官位,最高的做到一品尚书,其中被敕诰封赠的多达七十余次。 </p> <p class="ql-block"> 听大哥说母亲是尚书之后,所以我们直奔西解甲庄尚书家风馆,在导航的引领下从养马岛出发沿荣乌高速转乡间公路行驶大约半小时,来到西解甲庄,南口入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干净的马路,整齐古老的建筑,美丽优雅的环境,处处彰显出家风古训宣传场景,进村北行300米左右,过石桥左转便是尚书家风馆,古老建筑坐北朝南,青砖粉墙,朱窗黑瓦,门前一对石狮矗立两旁,门上方“尚书家风馆”五个金黄色大字由我国著名书法家田英章所提,此时正是午休闭馆时间,家风馆南邻是革命先驱李希尧的故居,东边则是早期胶东抗日小学--陇西小学旧址,李希尧在此当校长期间母亲曾在这里就读,接受革命教育,加入了共产党(母亲入党申请中描述“长期接受区干部与校长的政治教育〞),在村里任青妇队队长。我们沿路西行,来到村西一户张姓人家寻访,户主人介绍他几代人居住在这里,是村里少有的外姓人家,村西边是一条高高的南北向的西塂顶,过去是村里唯一出口,现在下面新修了一条路,如今西塂顶已被废弃成为兵营,卒然使我记忆起小时候跟随父亲回姥姥家离开时的场景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顿时感觉非常激动。</p> <p class="ql-block"> 返回家风馆时已开放,这是一个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的三进院落,我们参观了清代两朝为官的一品尚书李永绍及其家族家训文化渊源与传承展览,在赓续传承厅查到了《李氏族谱》,仔仔细细研究了许久,有了些眉目,工作人员又提示我们可到村委会找李寿槐主任,他是专门负责家谱修编工作,于是我们来到村委会说明来意,村委会李书记和村治保会李寿槐主任热情接待了我们,搬出家谱查阅资料,大哥与90高龄的小姨通了电话,提供了姥爷的姓名,最终在村委会干部的帮助下查清了族脉,李寿槐主任介绍,母亲祖上是尚书李永绍的直属根系。</p> <p class="ql-block"> 李永绍是李氏家族第七代第四支,共有三个儿子11个孙子,其中一个孙子李绵祚是姥爷的祖上,到母亲这代已经是第十六代人。姥爷李焕垿,姥姥孙广芝,大舅李增佑.(早逝),小舅李增倫(57年病故),小舅母李德惠在家务农(其子李广寿现居龙口),大姨李增珠大姨夫杨家涛在青岛肉联加工厂工作,小姨李增儒小姨夫姜学政在大连商业系统工作。到我们这代已经是第十七代人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老家之行终于实现了多年来寻根问祖的愿望,对母亲家族有了初步了解,争取有机会再来,深入考察尚书故里--尚书府家训家风文化,陇西小学抗日历史,母亲老家宅院现存情况以及访老人叙旧事等等,进一步挖掘耕读传家文化底蕴,了解母亲参加革命历史背景,以达到传承家训教育后代之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