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上)

胡均浩

<p class="ql-block">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9日至2025年8月17日</p><p class="ql-block">“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重磅大展。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举办。</p><p class="ql-block">展览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包括图坦卡蒙、阿蒙涅姆赫特三世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雕像,成套木乃伊棺,女王金饰以及萨卡拉地区新发现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和雕像等重磅展品。</p><p class="ql-block">向观众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公布古埃及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p> <p class="ql-block">展览通过“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三个版块展开独立叙事,回顾被大河滋养的悠长岁月,追寻神话与现实世界的交织经纬,洞察古埃及文明的整体面貌与历史细部,从不同角度解读古埃及文明的深邃内涵。</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特展,为配合展览举办,上海博物馆将改造启用人民广场馆一楼的三个展厅,在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中,通过展览叙事、文物陈列与数字技术,为观众打造别具一格的沉浸式观展体验。展览汇集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精选自埃及国家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苏伊士博物馆等七家埃及重点博物馆和萨卡拉地区的最新考古发现,其中超过95%的文物为首次来到亚洲,共同为观众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p> <p class="ql-block">辛努塞尔特一世雕像头部(拉美西斯二世挪用)</p><p class="ql-block">花岗岩</p><p class="ql-block">高235厘米</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约公元前1985﹣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米特拉希纳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辛努塞尔特一世是中王国时期第12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也是该王朝最强大的统治者之一。在位期间,他将埃及的南部边界扩展到第二瀑布,远征利比亚,组织开发了西部沙漠的绿洲地区,还在多地留下自己的纪念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在这尊雕像中,辛努塞尔特一世头戴象征上埃及王权的白色王冠,下巴装饰着假胡子。雕像上还出现了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拉美西斯二世是新王国时期第19王朝的著名国王,也可能是古埃及留下最多雕塑作品的君王。在众多署名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中,有一部分制作于他的统治期间,另一部分则挪用自其他埃及先王雕像。这种挪用反映了埃及王权的一种政治逻辑,即以杰出先王的荣光和记忆来强化当代国王的合法性和权威性。</p> <p class="ql-block">“法老的国度”展出文物300余件,包括彩绘人形棺、法老和王后雕像、法老镀金面具、木乃伊面具、带翼圣甲虫、荷鲁斯之眼等等。“法老的国度”展现古埃及的宇宙观、神圣王权、贵族群体、工匠技艺、文人生活、信仰世界与墓葬习俗等,涵盖社会制度、日常生活到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揭开古埃及文明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法老的国度”将以古埃及人根植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宇宙观的映射——众神的世界为引入,呈现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p> <p class="ql-block">"法老的国度"以创世神话为起点,聚焦古埃及文明的地标﹣﹣神庙与金字塔,探寻古埃及文明的底色,追溯埃及文明的轨迹。这是一场横跨三千年的文明之旅,涵盖古埃及社会制度、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等各方面。展厅亦呈现若干中国文物,以期展开不同文明之间的双重对话。</p> <p class="ql-block">画有船、动物和鸟类的陶罐</p><p class="ql-block">陶、颜料</p><p class="ql-block">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5300﹣前300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前王朝时期王陵出土的器皿显示,国王从这时开始使用某些特定的装饰主题来彰显王权。这只陶罐上出现的王室狩猎和船只航行图案一直被古埃及人使用到了法老文明的末期。</p> <p class="ql-block">这个精美的史前陶罐</p><p class="ql-block">描绘了5000至7000年前古埃及人的</p><p class="ql-block">狩猎和航行活动</p><p class="ql-block">它从造型到纹饰</p><p class="ql-block">都与中国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高度神似。</p> <p class="ql-block">石罐</p><p class="ql-block">斑岩、金、铜</p><p class="ql-block">第2王朝(公元前2890﹣前2686年)</p> <p class="ql-block">复活的奥赛里斯像</p><p class="ql-block">片麻岩、金、银金矿、颜料</p><p class="ql-block">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相当罕见地表现了冥界之主复活的一幕。奥赛里斯俯卧在制作木乃伊用的石床上,手臂僵直地放在身体两侧,头部抬起,直视前方,显示了他从死亡中重生的神秘能力。</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三神像</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头像</p><p class="ql-block">木、灰泥、玻璃、金、颜料</p><p class="ql-block">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站像</p><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像通常呈现为站姿或坐姿的木乃伊形态,手握象征神圣王权的连枷与权杖,身体被裹尸布紧紧缠绕,象征其所代表的复活与永生。</p> <p class="ql-block">祭祷刻辞卜骨</p> <p class="ql-block">象牙标签</p> <p class="ql-block">石刀</p> <p class="ql-block">鱼尾形刀</p> <p class="ql-block">刻有王名的石碗</p> <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像</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一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1901至1905年间于卡纳克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卡纳克神庙出土了七尊雕刻风格和身体特征相仿的雕像,其中两尊刻有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王名,这批雕像因此被认为都属于这位国王。</p><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统治埃及长达四十五年,期间曾与其父辛努塞尔特三世共治二十年,埃及在他们的统治下进入了中王国的"黄金时代",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有了显著的发展。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在位期间大力开垦法雍绿洲,开展大规模的采矿活动,探索远距离的商贸路线,使商业远征队的足迹遍布上下埃及和周边沙漠,这也为这一时期的建筑营造和雕像制作提供了充足的珍贵石材。</p><p class="ql-block">这尊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雕像为典型的中王国国王雕像风格:他被刻画为一名表情严肃而略带忧虑的中年人,以凸显在治国上的殚精竭虑。</p> <p class="ql-block">项链、串珠宽手镯</p> <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坐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索哈杰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雕像呈现奥赛里斯式坐姿,双手抱于胸前,握持连枷和权杖,两腿并坐,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背后有支撑物,椅子两侧展示了上下埃及统一的场景。</p><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是第18王朝的法老。在其继位初期,继母哈特谢普苏特摄政并很快掌权。女王去世后,图特摩斯开始了一系列军事征服行动,在亚洲的土地上奠定了帝国统治的基础。外国统治者们开始以埃及附庸的身份管理自己的领土,他们缴纳贡品,并将儿子作为人质送往埃及以接受宫廷教育,这也使他们的文化观念日益埃及化。</p> <p class="ql-block">项链</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像</p><p class="ql-block">花岗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马特鲁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以其军事能力名声大振,在其治下埃及与赫梯帝国达成和平,他也在卢克索、阿拜多斯、努比亚等地留下无数宏伟的建筑作品。</p><p class="ql-block">1881年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被发现。1974年,考古学家注意到它的状况不断恶化,于是将其送往巴黎接受真菌感染的治疗。在旅行前,拉美西斯甚至获得了埃及护照,其中标注了他的职业为国王。</p> <p class="ql-block">有图特姆斯一世王名和祷文的横樑</p> <p class="ql-block">瓦赛赫项链</p> <p class="ql-block">华丽的黄金瓦塞赫项圈</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的公主墓葬</p><p class="ql-block">“瓦塞赫”的意思是“宽”</p><p class="ql-block">这条密密串珠的宝石项圈</p><p class="ql-block">展现了古埃及人令人惊叹的管钻穿孔水准</p><p class="ql-block">这与中国良渚文化时期的</p><p class="ql-block">玉器管钻技术异曲同工</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跪像</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代尔.巴哈里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是新王国第18王朝的传奇女王,在图特摩斯三世统治初期摄政,而后以上下埃及之王的身份统治埃及,为埃及带来了二十年的和平与繁荣。由于古埃及的王位继承传统是父子相继,所以在掌权过程中,哈特谢普苏特的雕像从传统的女性形象逐渐转变为男性。图特摩斯三世在女王去世后统治埃及,并在执政后期系统性地抹除女王的痕迹,这种"除忆"行为可能旨在巩固统治和警示后世。</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二世坐像</p><p class="ql-block">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二世碑</p> <p class="ql-block">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的神像</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尔﹣谢赫.阿巴达神庙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制造了许多雕像以彰显权力和威严,并挪用大量中王国和新王国早期的国王与神雕像,以此增强自己与先王和诸神间的联系。这件雕像最初描绘的是一位神,但身份难以确定,因其特征已被覆盖。拉美西斯二世在世时通过许多方式将自己神化,例如在阿布辛贝神庙中,国王的神化形象就与拉﹣荷拉克提、阿蒙拉和普塔三位神明一起接受崇拜和供奉。</p> <p class="ql-block">戴有假胡须的国王像</p><p class="ql-block">石英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索哈杰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的雕刻艺术趋于成熟,相较以往端庄、威严、呆板的国王雕像,这时的雕像更突出优雅、柔和、精致的风格,虽然依旧遵循许多古典的准则,但表现较为自由。</p> <p class="ql-block">阿蒙神妻舍普恩威瑞特二世像</p><p class="ql-block">"阿蒙神妻"是阿蒙神的最高女祭司的头衔,她们的形象通常戴有阿蒙神的双羽冠和秃鹫或眼镜蛇组成的王冠。这一女性神职最早出现在新王国时期,当时的阿蒙祭司集团愈发强大,国王因而设置了阿蒙神妻这一职位并任命王室女性担任,神妻也掌握着神庙中的一部分财权和人事任免权,这个职位的存在暗示着王室与祭司集团之间的权力博弈</p> <p class="ql-block">有王名圈的奠基砖、模型砖</p> <p class="ql-block">黄金舍布依项圈挂坠</p> <p class="ql-block">青铜盾形</p> <p class="ql-block">荷鲁斯圣船像</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尊青铜雕像刻画的是鳄鱼神背上的荷鲁斯圣船。鳄鱼代表索贝克神,同时也象征国王的权柄与力量,它背上的荷鲁斯圣船中载有荷鲁斯的神龛,呈现了荷鲁斯战胜恶神塞特的庆祝场景。塞特象征着风暴、贫瘠和死亡,荷鲁斯神的祭司每年都会在节日中上演荷鲁斯与塞特战斗的宗教戏剧,以歌颂荷鲁斯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双狮护身符等</p> <p class="ql-block">绘有田凫鸟的斯昂斯饰带</p> <p class="ql-block">卡埃姆赫塞特及妻儿彩绘雕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6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墓主人及其家人的雕像在古王国时期贵族阶层 的墓葬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意味着家庭成员在来世 依旧能够温馨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卡埃姆赫塞特与妻儿的彩绘石灰石组雕表现出了古王国时期此类雕像的关键特征:夫妻二人并肩而坐,身居高位的丈夫头戴精致的假发,正襟危坐,妻子则亲昵地用右臂揽住丈夫,表示对一家之主的支持和守护。他们的儿子立于父母之间,身高仅到父母的小腿,赤裸全身,吸吮食指,留有短发,体现出古埃及儿童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雕像</p><p class="ql-block">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5王朝(公元前2494﹣前234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房屋模型</p><p class="ql-block">陶</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古王国的墓葬中出现了这类随葬模型,其中多数是从事各类劳作的仆人形象,劳作的内容包括农事、制作食品狩猎、捕鱼、造船、家务和宗教仪式等,展现了古埃及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彩绘太阳船模型</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太阳船与拉神密不可分。神话中,太阳神拉在白天驾太阳船航行于天空,照亮人间;晚上则进入冥界,击败混沌之蛇阿佩普,照亮冥界。太阳船模型通常作为随葬品放在国王和贵族墓中,以帮助死者穿过冥界,到达永恒的神之领域。</p> <p class="ql-block">这艘从远古非洲驶来的“太阳船”</p><p class="ql-block">向人们讲述了太阳神“拉”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太阳神“拉”白天驾着太阳船</p><p class="ql-block">在天空航行照亮人间</p><p class="ql-block">晚上则进入冥界击败混沌之蛇阿佩普</p><p class="ql-block">照亮冥界</p> <p class="ql-block">三角型面包</p> <p class="ql-block">仆人磨谷物、酿啤酒像</p> <p class="ql-block">军队指挥官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马特鲁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的主人名叫马达(Mada),是古王国时期的军队指挥官。他头戴假发,面部五官刻画较为扁平,肩膀宽厚有力,双手呈握拳状垂于身体两侧,表现出典型的古王国艺术特征。</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的雕像端庄古朴,人物往往采取站立或端坐的姿势,神态肃穆,服饰与其身份相符。国王的形象往往高大伟岸、身材健硕、目光坚定,这种形象自然而然也被官员和贵族们竞相模。健康强壮的形象,也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对于永恒来世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描绘雕像制造过程的浮雕</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索哈杰省博物館</p><p class="ql-block">未完成的雕像呈现坐姿,工匠正单膝跪地雕刻这尊雕像的面部。就比例而言,雕像要明显大于身前的工匠,可能反映了雕像主人和工匠之间的身份地位差异。</p> <p class="ql-block">伊蒙荷太普像坐像 塔普站像</p> <p class="ql-block">双蛇、双鹰、牛浮雕板</p> <p class="ql-block">人像浮雕板</p> <p class="ql-block">国王和王后头像浮雕板</p> <p class="ql-block">普塔大祭司夫妇像</p> <p class="ql-block">人神组像草圆石片</p> <p class="ql-block">绘有祭司形像的石片</p> <p class="ql-block">绘有拉美西斯十一世王名圈的石片等</p> <p class="ql-block">绘有王名圈的石片</p> <p class="ql-block">僧侣体文字石片</p> <p class="ql-block">绘有阿蒙和拉美西斯四世形象及文字的石片</p> <p class="ql-block">绘有国王和王后形像的石片</p> <p class="ql-block">国王石像</p> <p class="ql-block">舍本索普度特坐像</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雕像的主人舍本索普度特是阿蒙第一祭司和赫拉克利奥波利斯的将军尼姆洛特之女,也是国王奥索尔孔二世的孙女。她头戴宽大的假发,左手持莲花,双足赤裸,四肢外侧刻有神灵。雕像上可见奥索尔孔二世的王名圈。</p> <p class="ql-block">怀抱阿蒙神龛的玛胡赫跪像</p><p class="ql-block">片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一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人物跪像是兴起于新王国时期的一种雕像类型,雕像主人一般为当时身份显赫的官员。雕像呈跪姿,怀抱刻有太阳神颂歌的石碑或装有神像的神龛。这座雕像的主人玛胡赫是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的阿蒙第一祭司,他身穿精致的带褶长袍,头戴假发,双手环抱着他所侍奉的阿蒙神的神龛。神龛上的铭文写有玛胡赫的其他官衔:世袭贵族、地方长官、王室书吏、上下埃及的祭司总管、阿蒙神的谷仓总管。</p> <p class="ql-block">石碑</p> <p class="ql-block">高级书吏霍尔﹣马赫贾的方雕</p><p class="ql-block">花岗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马特鲁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雕像的主人是一位高级书吏。在古埃及,书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人对古埃及的了解也有许多源于书吏笔下的各种记录。除了行政职能外,书吏也与工匠和画家等一起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阿赫孔苏之子霍尔的方雕</p><p class="ql-block">杂砂岩</p><p class="ql-block">第25王朝(公元前747﹣前656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赫孔苏之子霍尔的方雕</p><p class="ql-block">杂砂岩</p><p class="ql-block">第25王朝(公元前747﹣前656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石雕</p> <p class="ql-block">假门</p> <p class="ql-block">持弓人像碑</p> <p class="ql-block">凯伊彩绘石碑</p> <p class="ql-block">门图霍特普拱顶彩绘碑</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块拱顶石碑的顶部为供奉套话,中间和下部为墓主及家人的形象。墓主门图霍特普坐在供桌前,一只手伸向供桌上的面包,身后是他的妻子,面前是他的儿子,他的其他家庭成员则位于画面的下半部分。</p> <p class="ql-block">敏霍特佩姆哈特努彩绘石碑</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中王国时期的典型丧葬石碑,石碑四周的装饰效仿神龛的样式,画面中的墓主坐在堆满供品的供桌前,向供品伸出一只手,有接受供奉之意,画面右侧为四排供奉者的形象。墓主身着短裙,头戴假发,颈上戴有宽项圈,为贵族阶层的标准形象,他的面前还有插着莲花的香膏罐供其闻香。面包、啤酒、肉类、蔬果和香膏均为献给亡者的供品。</p> <p class="ql-block">梅米彩绘假门</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5至6王朝(公元前2494﹣前2181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森奈穆特与公主奈芙尔拉像</p><p class="ql-block">灰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1904年于卡纳克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尊森奈穆特怀抱公主奈芙尔拉的方雕。森奈穆特是18王朝女王哈特谢普苏特最宠爱的大臣,他虽出身平民,却因过人的才干而被提拔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享有80多个头衔,包括阿蒙庄园的大管家、女王家庭事务的总管、下埃及的重臣等等,他也是位于代尔·巴哈里的哈特谢普苏特祭庙的设计者之一。森奈穆特还担任了哈特谢普苏特和图特摩斯二世的独生女奈芙尔拉的家庭教师,这位公主曾被女王当作自己的继承人培养,但不幸幼年夭折。雕像中的小公主梳着埃及儿童独有的侧辫,从老师的怀中探出头来,显得调皮而充满生机。</p><p class="ql-block">方雕是从一整块石头里雕出人物双手抱膝、坐在地上的形象,平整的表面则用来书写雕像主人的自传与祈祷文。在目前发现的森奈穆特的雕像中,有8座表现了他怀抱公主奈芙尔拉的形象,足见其特殊地位和与王室的亲密关系。</p> <p class="ql-block">狒狒形图特像</p><p class="ql-block">砂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图特是古埃及掌管月亮、医学和智慧的神,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形象,一为朱鹭,一为狒狒。图特被认为是众神的书吏,负责记录账目和各类文书,还被视作神庙里"生命之屋"的主人,管理重要的藏书和档案。图特还掌握强大的魔法和秘传的知识,在古埃及的神话里常常扮演调解者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相信万物有灵</p><p class="ql-block">形似狒狒的“图特神”</p><p class="ql-block">从代表月亮演变为“众神的书吏”</p><p class="ql-block">它掌握强大魔法和秘传知识</p> <p class="ql-block">书吏坐像</p><p class="ql-block">灰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5王朝(公元前2494﹣前234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座书吏雕像以工作时最常见的姿势盘膝而坐,头上的中分式假发是古王国时期流行的发式。书吏的工作包括撰写法庭文书、整理归档信件、抄写宗教文本、记录国王功绩等,还参与人口普查、土地测量、征缴税务、工程营造、采矿远征、商业贸易、军事活动等重大事务。成为一名书吏需要接受长期的文化教育,不仅要学习撰写各类文书,也要学习包括数学、几何学和宗教在内的各种知识。</p> <p class="ql-block">包金朱鹭像</p><p class="ql-block">青铜、金、木</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类朱鹭像一般用于放置朱鹭的木乃伊。在下埃及的孟菲斯地区,神庙附近的水域饲养着大批朱鹭,它们活着时是图特在人间的化身,死后则被制成木乃伊放入朱鹭雕像或带盖陶罐。朝圣者会购买与自己信仰的神明相关的神圣动物木乃伊,供奉在神庙的祭坛上,用于探问神谕、祈求保护或虔诚还愿。</p> <p class="ql-block">三种文字书写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内萨蒙之子霍尔的方雕</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23王朝(公元前818﹣前71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在新王国至后期埃及的一千多年中,方雕成为了神庙中最常用的贵族雕像类型。方雕是以一整块石头凿成的人像,人物的标准姿势是双手抱膝,呈蹲坐状,身体细节隐藏在斗篷之下,整体呈现为线条简洁的立方体。蹲坐通常是休息的姿态,象征着保护、再生与平静,同时也表现出对国王或神灵的臣服。方雕可以作为主人的替身在神庙中接受供奉和节日祝祷,方雕表面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来刻写主人的名号和传记。因此方雕时常作为研究新王国官员的重要考古依据。</p> <p class="ql-block">舍尚克二世与阿蒙神像</p><p class="ql-block">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p><p class="ql-block">马特鲁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在这件雕像中,国王手捧阿蒙神像,以展示其对神的虔敬,这是后期埃及出现的一种雕像形式。在更早的时期,神的形象通常位于国王形象两侧,二者大小相近,但到了新王国后期,开始出现国王和官员怀抱神像或神龛的雕像。国王形象大于神,尽管其位置在神的后方,依然表达了对神的虔诚,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感"却增强了。</p> <p class="ql-block">斯芬克斯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守护国王的鹰神雕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30王朝(公元前380﹣前343年)</p><p class="ql-block">拉希纳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荷鲁斯拥有人、鹰隼以及鷹首人身的形态,通常头戴上埃及的白冠。这尊雕像刻画了鹰隼形态的荷鲁斯神,它的双爪之间是国王的形象,象征着王权之神对国王的庇护。</p> <p class="ql-block">狮子雕像</p><p class="ql-block">花岗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伊奥尼特女神坐像</p><p class="ql-block">石</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卢克索阿蒙荷太普三世神庙出土</p><p class="ql-block">卢克索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雕像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于卢克索的阿蒙荷太普三世神庙的庭院中,是考古学家发现的首个伊奥尼特女神雕像。伊奥尼特是底比斯的一位地方神,在新王国时期被纳入卡纳克当地的九神组。</p> <p class="ql-block">霍尔雕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1905年于卡纳克神庙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内萨蒙之子霍尔的方雕</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23王朝(公元前818﹣前71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在新王国至后期埃及的一千多年中,方雕成为了神庙中最常用的贵族雕像类型。方雕是以一整块石头凿成的人像,人物的标准姿势是双手抱膝,呈蹲坐状,身体细节隐藏在斗篷之下,整体呈现为线条简洁的立方体。蹲坐通常是休息的姿态,象征着保护、再生与平静,同时也表现出对国王或神灵的臣服。方雕可以作为主人的替身在神庙中接受供奉和节日祝祷,方雕表面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来刻写主人的名号和传记。因此方雕时常作为研究新王国官员的重要考古依据。</p> <p class="ql-block">木乃伊面具</p> <p class="ql-block">石碑</p> <p class="ql-block">木乃伊串珠盖网</p> <p class="ql-block">镀金木乃伊面具</p><p class="ql-block">木、织物、灰泥、颜料、金</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p><p class="ql-block">赫尔格达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面具主人生活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埃及,面具既有埃及艺术传统中的程式化特点,也有明显的罗马艺术风格的印记。该男子短发,蓄着络腮胡,眼睛大而圆,鼻子略呈钩状。他右手握着玫瑰花环,左手自然地置于右手下方,画中可见指甲,但未刻画出手指关节。他身着饰有紫边的白色托伽袍,肩披白色披风,二者同系于胸前,托伽袍左侧饰有一个淡紫色的"卍"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