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论述了教育的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深刻论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一系统科学宏大的教育理论体系,立足世情、国情、民情、教情、人情,深刻地论述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的核心思想,教育的战略、目标、任务、要求,深刻地阐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和现实的教育问题,科学地回答了对世界、中国、社会、家庭、学校和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世界胸怀、中国情怀、教育关怀,体现了广阔的大教育观。9月27日上午,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瑞仙老师为我们做了题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教育——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主题报告。</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的报告从三个方面展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战略视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说,为何要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表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因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科技力量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要素可持续供给的保障,是源源不断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基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高水平的科技发展体系、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又能极大激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三者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辩证把握三者关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各要素活力,才能扎实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报告的第一部分的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战略视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战略视野,徐老师从三个方面为我们做了详细解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始终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视野看教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始终联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看教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始终抓住教育的根本问题来思考教育福器人民大团结万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指出,始终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视野看教育,首先要认识到,“大变局”是内容广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世界之变”。这要从如下四个方面去理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是世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迁移。二是大国间政治博弈和战略竞争加剧。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四是全球化动力由传统西方大国转向新兴经济体。</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何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夜半临深池,盲人骑瞎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结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系统梳理了13-17世纪,影响世界发展格局的朝贡体系;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7-20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海洋文明兴起、西方社会率先破壳,资本主义野蛮生长,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巨大突破、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主导力量性塑造力量。从17-20世纪,到了20世纪,世界格局发生变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1世纪,谁主沉浮?徐老师指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爆发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加持,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历史趋势,写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史上!</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指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才有了普遍意义上的人类文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西方开辟了世界历史,主导建构了服膺西方利益的人类文明。 (学科、学术、话语体系、竞争规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既从道义上宣判了西方定义的人类文明的非正义性,又从历史主义维度承认了其进步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崛起,为人类文明的重建提供了一线希望。但是,在西方力量占据绝对优势的世界中。人类文明的重建在实践上是艰难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确立一种与世界大变局相适应的人类新文明,是全世界的唯一选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指出,重构人类文明的根本旨向在于超越西方性走向人类性,超越非正义走向正义。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性,中国贡献的文明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是一种可能的新文明类型,是当今世界重建发展理性、治理理性、交往理性、安全理性的基本遵循。新的终将突破旧的,人类新文明终将自觉参与世界历史的理性塑造。</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关于世界大变局与人类文明的重建,徐老师指出,世界大变局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整体性动向,是世界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就其表面来说,世界大变局表现为世界经济中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迎来“东升西降”的重要拐点;全球治理由西方治理向共同治理转变;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产业革命深入推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就其本质维度来说,世界大变局标志着西方中心论正在走向破产。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逐步确立了在全球的统治地位,主导了全球性议题的解释权、话语权,人类文明不过是西方文明的世界化。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牵动因素。中国的和平崛起绝不仅仅意味着其经济的成功,在更深层次上代表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崛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优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优势、五千多年历史积淀的文明优势充分释放,中国的成功,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正确的,证明“历史终结论”“文明优越论”“普世价值论”是错误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引导我们进行思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什么?凭什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句话,党的领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更深厚的理论之源还在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理念,制度,实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历史要几百年几百年地看,而不是三五年、三五十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制度超越 。</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指出,百年后回眸百年变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百年后的历史学家在回顾人类目前正在经历的这一段历史变迁的时候,可能性比较大的是把百年变局概括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的复兴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对东方复兴的回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中美两个规模巨大的国家,一个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另一个实力依旧超强但显露疲态;一个努力获取与自身实力相称的全球影响力,一个很不情愿与他分享权力;一个拥有东方式的古老政治文化传统,一个饱受西方文明和基督教滋养。在它们之间出现各种各样分歧、摩擦,乃至一定程度的冲突,均属正常和自然。</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关于经济重心的转移,徐老师站在全球视野,为我们做了分析: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不同地区发展中大国的整体性崛起,加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的重创,世界经济重心开始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2017年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已占全球的23%,与10年前占比12%几乎翻了一番,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已超过50%。</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与此同时,战略家眼中“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的趋势开始显现:根据来自2018年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的数据,2017年东盟加中日韩(10+3)经济总量达21.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27%,分别超过了美国和欧盟,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中国是太平洋西岸重要国家,40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已跃居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巨大,成为发展中国家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关键力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一方面吸引了更多的合作方,改善了周边环境,促成了对新兴经济体的关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的发展环境面临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指出,大国间政治博弈和战略竞争加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大国博弈成为国际关系的主题。自特朗普以来,中美关系矛盾面上升,从原有的“人权”、南海、台海等争端扩展到几乎所有领域的争端。拜登政府上台后更加变本加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美国一些鹰派人士认为中国从两国贸易中获益,鼓吹中美“脱钩”;美国意图联合盟国制定虚拟空间、通信技术等领域的标准,以限制中国发展;美西方激进反华政客在台海等敏感问题上挑衅中国政治红线,极大威胁区域稳定。尽管拜登政府意图管控中美博弈烈度,主张中美在竞争中共存,但拜登缺乏对国内强硬派的掌控力,中美关系失控的风险较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美俄竞争:——“修昔底德陷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战略误解误判”。</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关于“修昔底德陷阱”?徐老师从伯罗奔尼撒战争说起。为我们做了知识普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时间:公元前431-404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地点:古希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交战的双方:是两个城邦国家斯巴达和雅典,以及各自领导的城邦同盟修昔底德写了一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历史学家看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雅典帝国主义”:雅典试图控制整个希腊,为此不惜动用武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战争起因:书中认为,雅典日益强大,斯巴达人虽清楚这一点,但仍保持冷静,并不加以干涉制止。随着雅典势力达到顶点,雅典人开始侵略斯巴达达的盟国。斯巴达人感到无法容忍,决定发动战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修昔底德是雅典人,还担任过雅典的最高官职将军,对战争的解释如此客观,难能可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修昔底德的本意如此,但却被美国人雷厄姆•艾里森(GrahamAllison)歪曲利用。他曾担任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也是哈佛大学教授,是典型的美国“智库”人士,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他援引历史,杜撰了“修昔底德陷阱”,称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事例,且多数以战争结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他特别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典型性,说这次战争的根源是新崛起的大国德国挑战了当时的大国英国,从而引发战争。正如同雅科战斯巴达,斯巴达便发动战争,最终导致希腊的毁灭。</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科技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当下正在经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是指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生命科学、量子物理、新能源、新材料、虚拟现实等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引领的范式变革。这场革命正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三者有机融合,而相比前三次工业革命,它的发展速度将更快、影响范围将更厂程度将更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总之,对百年变局的理解可以从大国实力对比变化、科技进步影响深远并伴随众多不确定性、民众权利意识普遍觉醒、人口结构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演化、多边体系瓦解与重建、美国内部制度颓势显露和中美博弈加剧等八个方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中国之变”与“世界之变”同镜同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指出,“大变局”的核心是“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变。中国的角色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有对战争苦难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有对和平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中国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对世界而言就是贡献。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左右。中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为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减贫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中国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多边主义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基石,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是最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必由之路。中国一贯坚决支持和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持世界多样性,尊重各国正当发展权利和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坚持国际上的事情由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我们认为,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规则只能由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共同制定,不能由个别国家和国家集团来决定。国际规则应该由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共同遵守,没有也不应该有例外。世界各国都应共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给整个世界“带节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世界之变”深刻影响“教育之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何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如何培养大批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始终联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看教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指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来看,无论是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哪一个方面都离不开教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何办好新时代的教育,使教育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改革的方向、使命和责任担当。</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高度,全面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人才强国之路,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人才工作,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让各类型杰出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和人民的事业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党和国家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发挥党“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聚才容才优势,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以人才发展赢得机遇、赢得竞争、赢得未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当前,全球人才竞争进一步白热化,世界主要大国都在谋求在新一轮全球人才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主动参与全球人才竞争,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已成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必然要求。要遵循国际化、市场化的原则,探索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国际人才引用制度,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积极延揽各类海外高端人才来华或回国创新创业,使更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为我所用,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汇聚更多力量。要打造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在华外国人才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培育国际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精心打造国际人才“一站式”工作生活服务平台,积极创建高品质的宜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让优秀国际人才来得了、留得住、用得好。</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使命的表述在不同历史阶段各有侧重,但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一致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对教育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意味着要胸怀“国之大者”,承担起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长期以来,各种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始终企图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争人心、争青年、争未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争夺青少年的斗争是长期的、严峻的,我们不能输,也输不起。我们一定要警醒!</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始终抓住教育的根本问题来思考教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1月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的根本问题涵盖“培养什么人”之教育目的观、“怎样培养人”之教育实践观、“为谁培养人”之教育功能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肯定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阐明了教育强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还构建了教育强国理论体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核心课题;“服务高质量发展”是重要任务,“改革创新”是动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全党全社会”是担负“共同任务”的实施主体。</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根本问题聚焦“培养人”就是牵住了办教育的“牛鼻子”。无论是近代“教育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建国”、改革开放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教兴国”,还是党的十八大后“教育强国”,都以“培养人”为旨归,即通过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的人来“救国”“建国”“兴国”“强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涵盖“培养什么人”之教育目的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怎样培养人”之教育实践观——坚持党的领导,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释放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势能;“为谁培养人”之教育功能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综合发挥教育对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多重功用。三者构成互利互惠、交织耦合、同向促进的体系,其演进过程体现了理论诞生的历史自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的根本问题”理论体系生发于“十五”计划末。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第一次正式提出教育的根本问题并寓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之中。同年9月,主政浙江的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常委会上听取浙江大学汇报时回应称,“培养什么人”是根本性问题,“如何培养人”是高校的永恒主题。在萌芽初生阶段,“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二人”是主要内容且分立两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的根本问题”理论体系形成于新时代。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第一次完整提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7年,他在给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的贺信中重申“三人”教育根本问题,但将“为谁培养人”放在首位,强调办学方向的前提性问题。2018年,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重点阐释“怎样培养人”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根本问题。同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将“培养什么人”作为教育的首要问题。随后,在祝贺西藏民族大学建校的信中,他呼吁高校办学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办好思政课、军事教育等教育实践领域,3次提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澄清内涵、厘清顺序、廓清领域,“教育的根本问题”理论体系初步形成。</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的根本问题”理论体系成熟于党的二十大前后。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提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他将“三人”抽离具体教育领域,置于宏观教育范畴,以“始终”作定语,彰显了“教育的根本问题”的一以贯之与举足轻重。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重提“三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2023年5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至此,“教育的根本问题”理论体系发展成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从本质上来讲,教育的根本问题的根本之处,在于坚持教育的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教育的人民性是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教育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要求。要坚持教育的人民立场,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待,增加教育获得感。要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建设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要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专题报告的第二部分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观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又汲取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历史经验,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新的时代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达到了新高度。</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力贯彻,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不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指针,同时也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明确了战略目标和任务,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吹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教育改革发展“过河”的任务,也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党的全面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布局中,着力办好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的全面领导明确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并且推动建构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体系,为党和国家源源不断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不仅如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继续前进,在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中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朝着以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奋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必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中国的教育必须按中国的特点和中国的实际办。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六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七是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八是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必须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九是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体现了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有机统一,形成了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办社会主义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我们思考和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教育系统要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逻辑前提: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首要的就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是我们思考和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前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逻辑核心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立德树人是根本、是核心,是贯穿所有教育环节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调以及对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实践家的品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逻辑主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命题,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时代话题,更是中国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逻辑主线: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老师主题报告的第三部分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不仅提升了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认识水平,而且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这一思想转化为党和国家的理念和政策,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指导作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推动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实践意义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路线图:规划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和行动方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方法论:蕴含丰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世界意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揭示规律:揭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交流互鉴:为世界教育交流互鉴提供重要 理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政治的高度:立足“两个大局”高度来思考教育问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历史的厚度: 从民族、党与国家的历史纵深观察教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的温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思考教育问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哲学的深度: 坚持以辩证的思维来看待教育改革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实践的力度: 聚焦关键性瓶颈性问题推进教育改革发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工作的崇高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转化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生动实践,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从政治上、理论上、思想上、行动上、实践上深入把握,整体推进学习向深里走、向实里走、向心里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要坚定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自觉。必须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提高推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自觉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必须自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要领会精神实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必须领会精神实质,提高理论自觉。参悟透、领会准、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键是要把握全面、掌握实质、理解理论,自觉做到深刻理解科学内涵、核心思想、精神实质、精髓要义,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学习要有科学态度、科学办法,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融入总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理论自觉、树立问题导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要把握思想核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自觉。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要把学习贯彻融入思想理念和行动,融入研究制定出台的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融入教育实践和实际业务工作,切实增强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取得实实在在成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要树立目标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必须立足长远,提高目标自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面临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期,我们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把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标志的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对教育领域来说,就是要坚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不动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必须带着问题学,提高行动自觉。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工作关键。聚焦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把所学所思与解决难题、推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习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着眼于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以新时代的眼界和格局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六要提高实践本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必须提升本领,提高实践自觉。当前,我国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潜力最大的教育,中国教育已经整体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发展中的问题,这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大实际。我们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历史担当、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开拓创新、秉持科学方法论。坚持实践导向,着眼于解决实践问题。学会和掌握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不断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