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东王气”到,“大东山水”

树榕

<p class="ql-block">——吉林市称“大东”的历史渊源</p> <p class="ql-block">“大东”一词最早源于诗经《小雅·大东》。周代的大东,是指东方的国家或部落。吉林市的“大东”之说,源于清朝皇帝乾隆。</p><p class="ql-block">乾隆十九年,清高宗乾隆东巡吉林,被吉林的山水陶醉,写下了众多诗篇,其中一首《松花江》,诗中写道:</p> <p class="ql-block">滚滚遥源出不咸,</p><p class="ql-block">大东王气起龙潜。</p><p class="ql-block">劈空解使山原折,</p><p class="ql-block">接上那辞雾雨添。</p><p class="ql-block">两岸参差青嶂印,</p><p class="ql-block">一川萦缪碧波恬。</p><p class="ql-block">地中呈象原檐鼓,</p><p class="ql-block">石辨支机孰是严。</p> <p class="ql-block">它的意思是说:站在吉林市遥望奔腾而来的松花江,它的源头来自不咸山。这条大清王朝的龙脉,就像是从天空劈下来一样,连接着地上的雨雾。两岸青山如诗如画,一江碧水恬静流淌,犹如天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在如此美丽的景色里,谁是能找到牛郎、织女的人呢!</p> <p class="ql-block">不咸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因其长年积雪,山顶的石头“似盐之白,但无盐之咸,故曰不咸”。这里乾隆所说“大东”,应该指的是“大清”,古人视东方为青色,西方为白色,“青”即“清”,“大东”即“大清”。清朝将吉林视为龙兴之地,视松花江为龙脉。所以才会有“大东王气起龙潜”这样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在清朝,吉林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代表“康乾盛世”的两位皇帝康熙和乾隆,三次东巡吉林。1660年,顺治皇帝敕令在此组建水师,设立船厂。1673年,康熙皇帝敕令在此筑城造屋,建立军事重镇吉林乌拉。1682年春,康熙第一次东巡吉林,封禅长白山,检阅水师营,部署雅克萨之战。写下《松花江放船歌》,称吉林市为“江城”。1754年,乾隆东巡吉林,登小白山望祭长白山,上龙潭山封神树,为龙凤寺观音堂题《福佑大东》匾额。</p> <p class="ql-block">这《福佑大东》匾额里的“大东”和皇诗里的“大东”一样,在皇帝的意识里,指的应该是大清王朝的一统江山,而非一个地方。但乾隆皇帝是在吉林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写的,加上吉林又位于华夏版图的东部,古代又有以“大东”代指东方部落的语境。吉林人认为这乾隆皇帝就是写给我的也说的通。</p><p class="ql-block">所以,用“大东山水”代指吉林市的山水,有其历史渊源,既能增加吉林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厚重,也能增强人们对吉林市山水的想象力。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文化挖掘和创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