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洲老街

林芝仙草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经济发展,地处无锡西北角大运河畔的前洲,一条条新的宽阔整齐的街道纵横交错,街道两侧一幢幢店铺高楼拔地而起,农贸市场、五洲国际等大型商业体鳞次栉比,而曾经的前洲老街或拆迁或破败或舍弃,成为斑驳的记忆和浓浓的乡愁。 </p><p class="ql-block">明代以前,前洲原名前舟,因北面有一村名叫浮舟而得名。又因它四面地势低洼,多水面,舟改成洲。杨家圩围成前后,前洲原是东起柘塘浜,西到西塘台阳桥北的一块狭长地。那时,洲中街只有一所徐祠堂和几处零星住户,故有"先有徐祠堂,后有前洲街"之说,后经多代繁息,人逐渐增多,为方便去杨家圩开垦、耕作,才陆续向南的9个河浜迁移。前洲人为谋求生存,明代时开始开展纺纱、织布、种桑养蚕、肩挑贸易、手工劳动、长途贩运、运输等多种经营。明万历年(1573年)始,逐步形成了前洲、北七房、崇义街(今黄石街)、葑庄街四个农村街市。随着商业的发展,至清代后期才形成东西长1.5公里的前洲街镇,街市从东塘到西塘,呈扇形,有九浜十三弄之称。九浜是柘塘浜、水月浜(小园浜)、朱家浜(东桥浜)、宪武浜(油车弄浜)、道士观浜、花杏浜、台阳桥浜、宝善(仁)桥浜、西塘浜。十三弄是许家弄、园通观弄、水月庵弄、蒋家弄、东桥弄、青店弄(臭弄)、油车弄、当弄、道士观弄、沈家弄、阎王沟弄、下桥弄、小四房弄等。街道狭窄,路面用碎石(少量用青砖)铺成瓦背形。 </p> <p class="ql-block">前洲老街是典型的江南古街,老街沿着河浜,依水而建。前洲老街的一个特点是长,绵延1.5公里,长得让人惊奇。20世纪30年代,前洲街市兴旺,由前洲朱家浜开航,开通了无锡轮船航班,促进了商品交换,以茧行等为主的手工业小有规模。经政府登记的商号有永茂祥、王大昌、公洽鑫等洋杂货店15家,周叙兴等木作4家,王永康、同泰等绸布店6家,国药店有大生、广仁堂等4家,染坊1家,字号为:唐德昌。米店有唐三泰、张知仁2家,南货店、酱酒店、饭店、点心店各一家。其实,这些零零落落商店的中间闹市集中在蒋家弄至当弄一段,并不长,大概才200多米。由此朝东北走过去,是邮局,三层楼,曾经是老街最高的楼。旁边是茧行,再走一小段是医院。继续走,走好长时间,街还是街,店却没有了,街这一头到暮塘桥截止。 </p><p class="ql-block">街东北柘塘浜如今还有一处古迹猛将庙遗址,现如今遗址只剩下两棵苍老的银杏树。明朝洪武年间,据说当地百姓为纪念一位名为刘琦的朝廷命官(人称猛将)而建猛将庙,它占地500平方米。有三间开阔,前后三进一院落、二天井。天井内各有一棵银杏树。猛将庙东靠朱祠堂,西邻刘公堂。为纪念这位猛将老爷,当地百姓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正月十二的舞龙;正月十五的祭祀;七月十五还有“猛将庙会节”,周边包括前洲、洛社、石塘湾一带的百姓都会参与,场面很热闹。曾经的猛将庙广场前的社戏还成为著名文史大家、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戏曲评论家冯其庸的戏剧启蒙课堂。1952年猛将庙被改建为柘塘浜小学,1986年因为学校扩建,这里被改建成厂房,庙宇被毁,只留下当初庙前的两株古银杏。两棵银杏树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曾被雷击的痕迹历历在目。经过岁月洗礼,这两棵古朴苍劲的银杏树,树径2米多,树冠覆盖近百平米,现已被列入名木古树保护名录。2016年,前洲猛将庙遗址被列入无锡市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老街中心向西南延伸200来米,是1939年由前洲知名人士唐宜斋、唐凤曾、郁秉坚、郁秉刚等创办的无锡县私立青城初级中学,1956年更名为无锡县前洲初级中学。曾经的青城中学现如今只剩下一幢两层显目的红砖黛瓦的职工宿舍楼。一路向西,曾经的唐氏祠堂门前的两棵伟然的银杏树映入眼帘,成为老街遗存的标志性事物。唐氏祠堂已经消失得无从考证,这两棵银杏树历经数百年仍然生机勃勃,硕果累累,老百姓称白果树,老远老远,就能见到它们高耸入云的雄姿。 </p><p class="ql-block">唐氏家族的始祖唐介,字子方,是北宋人,其祖籍位于湖北荆州。唐介的第九世孙唐法,字公度、行太三,号逸齐,于宋咸淳年间(1265—1274)自镇江迁居前洲街东唐,为前洲之望族。唐氏家族中革命英烈唐光明1924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前洲最早的中共党员,1925年中共无锡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唐光明成为支部委员。 </p><p class="ql-block">1920年前夕,经唐氏族长提议,合族公议,动用唐义庄公款,创办私立树德小学。校址就在前洲西街唐氏祠堂内。1952年无锡县人民政府接管私立小学,校名以所在地地名命名,树德小学更名为花杏浜小学。1953年由于冰雹袭击,前洲中心小学迁入花杏浜小学,两校合并统一校名称前洲中心小学。1981年,前洲大队出资13万元,校办厂出资2万元,建造了一幢面积为1400多平方米的4层教学楼。从此小学替代邮局成为老街的最高的建筑了。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是一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百年求索,百年润泽,走出了许多顶尖人才:著名学者冯其庸、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德仁、、土壤专家唐耀先、医学专家邓南伟、农学专家陈祖义、材料学专家汤祖尧、纺化纤维专家朱介民、地球物质专家邓晋福、医药工程师华振声……</p> <p class="ql-block">2002年小学易地新建,前洲成人教育中心校迁入原中心小学,结束了成教中心没有校舍的历史,2006年更名为前洲社区教育中心校。如今伫立在社区教育学校门前的银杏树成为历史见证。棫朴乍人,银杏树在默默注视着关注着学校的发展和老街的变迁,银杏树也被列为保护的古树。过了银杏树,就是西塘的地界了,老街弯弯曲曲,深入到西塘的腹部,直至前面横卧着的西塘河。整个老街绵延四五里,有点像一条轻风吹拂的长飘带。 </p><p class="ql-block">老街得另一个特点就是窄。老街有商店的那一段,窄窄的,如果两人挑担相向,必须擦肩而过,窄窄的街道,用现在的目光看,全是灰不溜秋,因而把穿着并不时髦的店员张口时的牙齿反衬得格外白;脚下的路是用小黄石铺就的,吸纳了从古远而来的细碎脚步,小石块变得圆滑溜溜,透露出温顺的气韵;黑赤赤的椽子从两旁斜伸下来,把本来狭窄的街道罩得迷离扑朔,抬头望,天成一条淡蓝的布,干干净净。</p> <p class="ql-block">老街没有噪音的扰攘喧闹。清晨一段时光有细密而杂沓的脚步声,一会儿,茶馆里坐满了捋着胡须嚼着新闻品着红茶的老头;几位后脑盘着发髻的小脚老太则站在街檐下,偶或用轻轻的问候招呼着行人,“小脚”前边是一只竹篮,竹篮里有十多个新鲜鸡蛋。如果是收猪收兔子的日子,老街就会一下子多出不少人,买盐沽酒灌酱油,添针剪布吃馄饨…… </p><p class="ql-block">穿过时光的隧道,老街的繁华和热闹成为历史,它成为永恒的记忆曾真实地记录着前洲人民的热腾腾的烟火气生活和当时的风土人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