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农场旧照片(建筑演变史)

何权

<p class="ql-block">  长江农场位于县城北偏东15.0公里,新河镇北、东风农场与前进农场之间。原为东平沙和百万沙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1959年冬至1964年,先后四次围垦,分别建立东平农场、静安区畜牧场、南市区畜牧场和市工业机关畜牧场。</p><p class="ql-block"> 1963年底,三个畜牧场合并,命名为百万沙农场。</p><p class="ql-block"> 1965年5月,并入东平农场的一大队、二大队和三大队的部分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1966年秋,改名为东方红农场。</p><p class="ql-block"> 1972年1月,更名为上海市长江农场。</p><p class="ql-block"> 2009年1月改为东平镇。农场使命完成。</p><p class="ql-block"> 这个美篇回顾了长江农场建场以来的建筑发展史,以寄托长江建筑人及所有长江人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照片部分取之《情系大地 》,也有群里群友转发的,也有其他地方收集的。余春明老师对美篇的制作提供许多帮助。</p><p class="ql-block"> 照片虽然黑白模糊但成就了朦胧怀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群策群力献计献策</p><p class="ql-block">大笔绘就农场规划</p><p class="ql-block">参加会议的人员(从右下至左下)</p><p class="ql-block">乔 骏 团委委员</p><p class="ql-block">张纯行 副场长</p><p class="ql-block">高雅英 党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李振隆 党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范钦山 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常惠珍 党委委员团委书记</p><p class="ql-block">张林茂 党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黎志国 党委委员</p><p class="ql-block">翁春华 党委委员</p><p class="ql-block">此照片约在1972年~1973年之间拍摄。</p> <p class="ql-block">  这是长江一条街的规划雏形,1972年开始规划,1982年基本成型。1992年基本完成。</p> <p class="ql-block">1992年的场部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  早期的茅草房宿舍,俗称“滚地笼”照片由周业濂提供。周业濂1960年到农场工作,1989年在农场退休。曾为长江农场文化站副站长。</p><p class="ql-block"> 第一代农垦人的宿舍。估计是1958~1963年左右的宿舍。</p><p class="ql-block"> 住此宿舍,有时一夜醒来,套鞋里会钻出几个螃蟹来。涨潮时,被子都会被浸湿。</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茅草房宿舍,照片有薛可群提供。</p><p class="ql-block">现在住大别墅、大平层,水电暖、现代化设备的样样齐全的人,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前辈……</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茅草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茅草房宿舍。</p><p class="ql-block">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冬天不挡寒,毛巾成冰棍。</p><p class="ql-block">1970年左右,开始建砖房宿舍,草房改瓦房,平房改楼房。</p> <p class="ql-block">搭建茅草房宿舍</p> <p class="ql-block">简易宿舍:芦苇编制的墙壁,稻草编制的屋顶,毛竹支撑的支架。地上铺上厚厚的稻草,通铺,房间中央悬空拉着长长的铅丝,用来挂毛巾(知青用语)。约建于1961~1965年之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背景一层砖砌瓦房应该是农场鼎盛时期的连队知青宿舍标配。</p> <p class="ql-block">背景一层砖砌瓦房应该是农场鼎盛时期的连队知青宿舍标配。</p> <p class="ql-block">二层集体宿舍,这个应该是1963~1973年左右的职工宿舍。</p> <p class="ql-block">基建营五工程队三层宿舍,在1974年建成,2000年左右拆除。拆除原因不详,估计是承重墙墙体厚度是180毫米,不符合抗震设防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基建营五工程队三层宿舍,是当时的时尚景点,打卡必到。</p> <p class="ql-block">基建营五工程队三层宿舍</p> <p class="ql-block">基建营五工程队三层宿舍</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长江一条街的晶体管厂家属宿舍,建于约1976年左右。现处于待拆状态。</p> <p class="ql-block">34连旧建筑</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畜牧场(养猪场)</p> <p class="ql-block">畜牧场</p> <p class="ql-block">旧车间</p> <p class="ql-block">农业灌溉旧机口</p> <p class="ql-block">推化港水闸</p> <p class="ql-block">农场早期砖砼混合拱桥。</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十二连的李云飞提供的照片。北沿公路与北新公路交叉处的桥梁。老百姓口中的“洋桥”。</p> <p class="ql-block">  24连的生活水塔,水塔改善了生活用水质量。</p><p class="ql-block"> 以前的饮用水都是用明矾过滤的河水。</p><p class="ql-block"> 1978年开始用深井水。1979年建水厂。</p><p class="ql-block"> 说到饮水,勾起一段回忆。1974年左右,基建营新建一个水池,由于考虑不周,采用砖砌方形水池,(此后采用受力更均匀的圆形水池,再后来改用混凝土材料了。),蓄满水后,在清晨无人使用的时候,轰然倒塌,幸未引起伤亡事故。</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南市区办公室</p><p class="ql-block">记得1968年之前的场部在老21队附近,称之为老场部。老的基建大队也在那里 ,1970年左右搬迁到现址。</p> <p class="ql-block">农场大礼堂</p><p class="ql-block"> 这是三铰混凝土屋架砌体结构,下弦为钢筋拉杆。在当时属大跨度结构。</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大礼堂里召开过团代会、党代会、劳动竞赛表彰大会、各种各样的批判大会、毛主席逝世追悼会、改革开放初期的物价涨价吹风会(油盐酱醋“自来火”等)、观看电影文艺演出……是长江农场的政治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看见背景的电视塔了吗?,这是长江农场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场部大礼堂内景,正在召开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农场场部,横幅显示建场5周年。时属1967年左右。</p><p class="ql-block">照片有黄汉鑫提供,黄汉鑫1960年到农场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在农场退休。</p><p class="ql-block">(根据农场规划的说明推算,1959年开始围垦,1962年建场)。</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农场场部</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农场场部</p> <p class="ql-block">长江农场场部</p><p class="ql-block">图中为乔俊、沈建国、张成伟、周闻</p> <p class="ql-block">长江农场场部</p><p class="ql-block">图中为薛可群,1963年到农场,1998年在农场退休。</p><p class="ql-block">这照片背景宣传画在文革期间画的是毛主席去安源</p> <p class="ql-block">长江农场场部</p><p class="ql-block">手持华国锋画像的是基建营的张明璐。手持毛泽东画像的是刘志伟,还有疑似朱毓英、杨耀忠。</p> <p class="ql-block">长江农场场部</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场部门卫</p> <p class="ql-block">长江农场场部</p><p class="ql-block">图中是高雅英党委副书记与参军女兵张辉</p><p class="ql-block">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物,但共同的都是长江人。离别或欢送,留下长江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长江农场场部</p> <p class="ql-block">长江农场场部</p> <p class="ql-block">这是场部东面,消防队后面的一幢二层办公楼。1986年~1995年,设计室曾在这里办公。一楼是农业公司。现在成了崇明县公安局警训队(养狗基地)。</p> <p class="ql-block">  东方红车站 ,五工程队紧邻于车站左侧。</p><p class="ql-block"> 推测建于1970年之后,拆除于1985年之前。(有朋友回忆1984年回崇明出差时,车站还在。)</p> <p class="ql-block">长江小学,</p><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学老师记得有黄海富、张雅琴、黄杏芝、顾佩英……</p><p class="ql-block"> 我上课的小学在西北片老21队附近。</p> <p class="ql-block">长江中学</p><p class="ql-block">我初中在东南片上的。</p><p class="ql-block">校室地址经常变换的。记得最后在“洋桥”边上北沿公路南面。</p><p class="ql-block">老师有蔡正恒、施淑贤、沈元才,还有几个知青代课老师。记得有姓季戴眼镜教数学的女老师、教英语的张老师、还有一个姓王的女老师。</p><p class="ql-block">所谓的高中在崇明大同中学上的。</p> <p class="ql-block">已成规模的长江一条街</p><p class="ql-block">路左边厂房,路右边为生活区。</p><p class="ql-block">据《情系大地》的记叙:江泽民来访时,曾说过:“长江一条街,崇明南京路”。</p><p class="ql-block"> 曾经有知青带着旧照片来怀旧的,第二故乡,青春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长江一条街商业大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江一条街商业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五工程队职工宿舍和商业大楼相互映辉,构成长江大街的起点。左下侧是热闹非凡的自由市场</p> <p class="ql-block">  1982年场领导李世熙带领设计室有关设计人员去上海、南京等地考察电影院等建筑,着手设计电影院。电影院1984年建成开业。</p> <p class="ql-block">五工程队三层宿舍外立面,后改建为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长江俱乐部,</p><p class="ql-block">1982年年初开始筹建,记得当年4月有场领导周梅君带领相关人员去前进农场参观取经过。</p><p class="ql-block">建成后被誉为崇明岛上的小豫园。1982年10月开业。</p><p class="ql-block"> 与其同样出名的还有长江体育场,记得90年左右我还陪着我儿子一起去游泳呢。那场景真叫“人声鼎沸”。只可惜没有具体照片为证。如果有谁能提供照片,真是感谢不尽。</p> <p class="ql-block">俱乐部内景</p><p class="ql-block">由知青厉新、丛艺、李松景三人设计的迎宾狮子和双龙戏珠,到现在还是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俱乐部内景</p><p class="ql-block">由知青厉新、丛艺、李松景三人设计的迎宾狮子和双龙戏珠,到现在还是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俱乐部内景</p><p class="ql-block">由知青厉新、丛艺、李松景三人设计的迎宾狮子和双龙戏珠,到现在还是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俱乐部内景</p><p class="ql-block">1985年12月11日,在上海市农场管理局党委书记马振华局长王相道等有关领导陪同下,江泽民访问崇明八个农场。</p><p class="ql-block"> 照片里右二是市委书记芮杏文,右三是市长江泽民;左二是农场局党委书记马振华,右一是农场局局长王相道。左一是长江农场党委书记李天生,摄影师是工会干部林强华。</p> <p class="ql-block">俱乐部内景</p><p class="ql-block"> 1985年12月11日,中共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市长江泽民视察崇明国营农场与各农场党政主要干部的合影。背景是五工程队三层宿舍。</p> <p class="ql-block">原木材厂和机具班所在地。几十年没变化。现全部拆除。原址现已建上海市第五福利院。</p> <p class="ql-block">还未改建的瀛都宾馆门口。是基建营的南大门门卫。</p> <p class="ql-block">瀛都宾馆,1995年建成。是在基建营的大食堂基础上改建的。改建的设计方案是请上海的有关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也是请上海的有关施工单位施工的。在当时是非常时尚的。</p> <p class="ql-block">瀛都宾馆外侧,与95年的立面有所变化。</p> <p class="ql-block">瀛都宾馆客房进口处。</p><p class="ql-block">是原基建营建职工宿舍,内住:钢予车间,压力管车间,木工车间,机具车间,后勤食堂蔬菜班等职工。</p> <p class="ql-block">长江医院新门诊楼。长江农场改制为东平镇后新建的。约2000年之后。</p> <p class="ql-block">长江集贸市场,建于1997年。</p> <p class="ql-block">2009年东平镇镇政府所在地。(原长江建筑公司,约1994建成)</p> <p class="ql-block">原消防队大门,现改为崇明区公安局警训队。</p> <p class="ql-block">  原消防队。在1976年建成。</p><p class="ql-block"> 当时各行各业都在办业余大学。 基建营也办了(瓦匠)业余大学。 那时的消防队和消防队后面的宿舍(后改为派出所)就是业余大学的实习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消防队。在1976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长江砖瓦厂大门</p> <p class="ql-block">长江砖瓦厂(约1999年左右拆除,那高入云端的代表农场建筑高度的轮窑烟囱屈就于军用机场隐忍退去。)据楼毅威回忆为35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期的厂房有窑厂、机修厂、木材厂、混凝土制品加工厂、小农具加工厂、建筑材料供应站、农业生产资料供销站、轧花厂、刀剪厂、电子管厂等少数工厂。</p><p class="ql-block">(1976年已有刀剪厂和液压件厂)</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三~七八年间又增建工厂达十几家,如晶体管厂、胶木厂、化工厂、元件一至五厂、汽车仪表厂锻压机械厂、医疗器械厂、盒子厂、浆糊厂、钢窗厂、预应力压力管厂、针织厂、油脂厂、供水站、水厂、沼气站……还有电珠厂(后改为电缆厂)</p> <p class="ql-block">仪表厂</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73年的二十四连,初始领导人施希文、严明德。继而在长江大街建设现代化的厂房。SDE商标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和著名品牌</p> <p class="ql-block">仪表厂</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73年的二十四连,初始领导人施希文、严明德。继而在长江大街建设现代化的厂房。SDE商标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和著名品牌</p> <p class="ql-block">长江仪表厂</p><p class="ql-block">2024年改为民远职业技术学院。</p> <p class="ql-block">无线电元件一厂</p><p class="ql-block">建于1979年左右,参与建设的有</p><p class="ql-block">陆永康、洪海、贾冰、严顺庆、朱维新等。</p><p class="ql-block">共有一厂~六厂</p> <p class="ql-block">元件二厂 是由上海的设计单位设计。</p><p class="ql-block">元件三厂在洋桥轧花厂附近</p> <p class="ql-block">初建于24连的元件四厂,那时还没迁到长江大街。</p> <p class="ql-block">在长江大街上的元件四厂。</p> <p class="ql-block">晶体管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建筑工人(绑扎脚手架的架子工)</p><p class="ql-block">照片由基建营的楼毅威提供。</p> <p class="ql-block">沈益谦基建场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世熙 党政办公室主任</p><p class="ql-block">1943年12月参加中共地下党。1962年到农场工作。1983年12月,在农场离休。</p> <p class="ql-block">俞辉明 百万沙农场副场长</p> <p class="ql-block">范钦山党委书记,1970~1976年,在长江农场工作。后到农场局驻崇明南门办事处。再后来到闵行做领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将老围垦老战士知青老三届外贸老干部拧成一股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全面规划调整布局(长江一条街的早期规划,及从市区引进工厂到农场办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体制改革、强化管理、提高人员素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抓基本建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是他的政绩。</p> <p class="ql-block">  观看这些老照片时,请记住以下这些名字(不仅仅这些名字),他们是长江农场建筑行业的先驱,有场级领导、有施工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瓦工、木工、钢筋工及普通员工………</p><p class="ql-block"> 他们对长江农场的基本建设作出了不同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俞辉明 百万沙农场付埸长,</p><p class="ql-block">朱玉瑞 朱毓英 <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阿弟 朱士英</span></p><p class="ql-block">潘纪明 张森海 张海林</p><p class="ql-block">张本元 李明生 盛林祥 周雪逵 </p><p class="ql-block">王松宝 马云根 王能权 宋大郎 </p><p class="ql-block">王孝顺 丁XX 顾水根 史善根 </p><p class="ql-block">何乃元 戚琳三 卫国法 马燕平 </p><p class="ql-block">李同余 周志强 陈永亮 沈裕昌 </p><p class="ql-block">莫敖全 武林清……</p><p class="ql-block"> 这些名字 应该是百万沙农场基建大队的“古董”,大都90岁以上了有的甚至100多岁了。</p><p class="ql-block"> 估计一半人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美篇得到余春明、刘炳华两位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在此表示谢意。</p> <p class="ql-block">部分基建人的花名册</p> <p class="ql-block">部分基建人的花名册</p>

农场

长江

场部

宿舍

基建

照片

工程队

知青

崇明

畜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