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名医小故事】第四回 不一样的蒲松龄<br> -草民灸道 草民灸道2022年04月24日 <br>蒲松龄 1640.6.5-1715.2.25<br>字留仙,一字剑臣,<br>别号柳泉居士,<br>世称聊斋先生,<br>自称异史氏。<br>济南府淄川<br>(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br>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br><br><br>良医之传奇人生<br>蒲松龄为大家所熟知,是因为他有一本著作——《聊斋志异》。但蒲松龄不仅是清代文学大家,其实还是一位精通中医药的名医,他在乡间做私塾先生的时候,时常利用业余时间给百姓看病,赢得了百姓的尊重。正所谓“秀才学医,笼中捉鸡”。<br>可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都以“一举及第天下知”为荣,自幼聪明过人的蒲松龄也不例外,怎奈科场无情,不仅科举屡试不中,生活也陷入了困境。<br>终于在康熙九年秋,30岁的蒲松龄不得不应友人孙惠的邀请,前往江苏宝应知县府衙,做了知县孙惠的幕友。不想这却开启了蒲松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传奇人生。<br>在结束幕友生活返乡途中,蒲松龄身染疮毒,身体溃烂,蒲松龄自己使出浑身解数,效果并不理想,疮毒不消;于是他遍查医书,终于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得知“洗诸败烂疮:槲树皮,切,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春、夏冷用,秋、冬温用。洗乳疮及诸败疮,洗了则敷膏”。<br>用了此方后效果明显,又加上自制的膏药外敷,不久他的疮毒消退了。从此,他的药箱里又多了一味实用的药材。 </h3> <h3>千言万语话中医<br>1《聊斋志异》<br>蒲松龄自身刻苦钻研中医,所以在《聊斋志异》的诸多故事中都有中医药的影子。<br>·《邵女》中贫苦读书人家邵女,天资聪明,尤其爱读中医经典,切脉开方,针灸按摩,均能胜任;<br>·《封三娘》中封三娘虽是狐仙,却从小擅长“吐纳术”,可以长生不老,封三娘对医道养生很有见地,她认为“大凡修炼,无非血气贯通”。<br>每一个与中医有关的聊斋故事,其实都是蒲松龄自身医学理念的缩影。蒲松龄还将针灸、按摩、气功、外科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写进《聊斋志异》。<br>·《太医》篇讲的是针灸术;<br>·《梅女》篇中梅女为封氏按摩,双手交叠,手所经处,筋骨似醉,体舒气和,使人沉沉而睡,醒来时,骨节轻和,殊与往日;<br>·《褚遂良》中用气功加按摩治病;<br>·《娇娜》中有外科手术等等。<br>《梅女》<br>除了《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撰写了《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医学科普著作,并有以医药为内容赋文、诗词、杂记之类作品流传后世。<br><br><br>#2<br>《药崇书》<br><br>千言万语话中医<br><br>#1《聊斋志异》<br>蒲松龄自身刻苦钻研中医,所以在《聊斋志异》的诸多故事中都有中医药的影子。<br><br>·《邵女》中贫苦读书人家邵女,天资聪明,尤其爱读中医经典,切脉开方,针灸按摩,均能胜任;<br>·《封三娘》中封三娘虽是狐仙,却从小擅长“吐纳术”,可以长生不老,封三娘对医道养生很有见地,她认为“大凡修炼,无非血气贯通”。<br><br>每一个与中医有关的聊斋故事,其实都是蒲松龄自身医学理念的缩影。蒲松龄还将针灸、按摩、气功、外科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写进《聊斋志异》。<br><br>·《太医》篇讲的是针灸术;<br>·《梅女》篇中梅女为封氏按摩,双手交叠,手所经处,筋骨似醉,体舒气和,使人沉沉而睡,醒来时,骨节轻和,殊与往日;<br>·《褚遂良》中用气功加按摩治病;<br>·《娇娜》中有外科手术等等。<br><br><br>《梅女》<br><br>除了《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撰写了《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医学科普著作,并有以医药为内容赋文、诗词、杂记之类作品流传后世。<br><br><br>#2<br>《药崇书》<br><br>在蒲氏故里他的《药崇书》抄本,用毛边纸楷书抄写,分上下两卷,约一万余字,是蒲松龄收集、编纂的一本偏方、单方、验方集。除自序、目录外,载方258个,列病症207种,有急救、内科、外科、妇科、幼科等五部分。<br><br>书中所收之方,大多来自当地民间行之有效的土方、单方、验方,另有采录自《肘后方》、《千金方》、《外科正宗》、《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中适用于山村地区的一些小方。<br><br>方中所用之药,多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果:如大蒜、姜、黄瓜、韭菜、萝卜、枣叶、枣等,昂贵的药材概不收录。治疗的疾病也是乡村常见病、多发病、急症和重危症。<br>该书栏目清楚,查阅方便,宛如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蒲松龄在序言中说:“疾病,人之所时有也。山村之中,不惟无处可以问医,并无处可以市药。集思偏方,以备相邻之急。”收方的原则是“不取长方,不录贵药,检方后立遣村童,可以携取”。<br>从这里不难看出,蒲松龄深知人民罹患疾病之苦,洞晓群众问医求药之难,从而辑成这部既方便又实用的大众医学手册。让中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h3> <h3>3《伤寒药性赋》<br>《伤寒药性赋》是注解《伤寒论》的一篇赋文。它将乡村百姓作为主要阅读对象,通俗易懂,句短字少,节奏明快,便于记诵,是一篇医学科普大作。<br>在这篇赋文中,蒲松龄采用韵文赋体形式,概括地介绍了《伤寒论》中的两百余方剂和八十多味中药的药性知识。对每个方剂和每味中药,从药理、药性和治疗等方面做了注解,文字简明扼要,为初学者的理解记忆创造了条件。<br><br><br>#4<br>《日用俗字》·《疾病》篇<br><br>《疾病》篇是蒲松龄编写的《日用俗字》中的第十九章,目的是向广大乡民普及医学知识。《疾病》篇为七言歌诀,共五十二句,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六十四字,但内容十分丰富。开头提出“人生疾病有多般”,接着叙述了七十多种疾病,以及有关的防治知识,其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多科,内容包括了病名释义、症状描述、治疗方法和治验总结等。<br><br><br>#5<br>《草木传》<br><br>蒲松龄还以娴熟的手法,替中草药作传。在《草木传》(又称《草木春秋》、《药性梆子腔》)一书中,他根据中药的性味、功效特点,运用生、丑、旦、净等戏剧行当加以演义,将药物拟人化,情节故事化,把中药搬上戏剧舞台,全剧十回,约两万七千字。<br><br>剧情跌宕起伏,人物个性突出,想象丰富奇特,把中药的药性、功用、相使、相反等做了不同程度的形象介绍;各味中药根据其药名、药性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性格,通过剧中人物的动作、对白、唱段,塑造了别具一格的中药人物群象。<br><br>如:<br>·甘草具有和诸药、解百毒、补益中气之用,<br>蒲松龄就把它塑造成一位淳朴、刚直的国老形象;<br>·草决明具有平肝、清热、明目之用,<br>蒲松龄便将它描述为善卜周易、兼治眼疾的算命先生。<br><br>在剧本中,蒲松龄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药性、药理巧妙地融会到剧情中去。《草木传》既宣传介绍了药学知识,又使人们欣赏了文学艺术。这种利用戏剧艺术普及医药知识的形式,是我国古代医学科普的一个创举。<br><br><br><br>可见,著名的文学大家蒲松龄不仅文学功底深厚,中医学理论也不凡,现在提起蒲松龄,大家想到的可不要仅仅只是《聊斋志异》哦!<br><br>(本文只涉及蒲松龄和他的中医故事,不推荐将其作为中医入门学习的方向。)<br><br>在蒲氏故里他的《药崇书》抄本,用毛边纸楷书抄写,分上下两卷,约一万余字,是蒲松龄收集、编纂的一本偏方、单方、验方集。除自序、目录外,载方258个,列病症207种,有急救、内科、外科、妇科、幼科等五部分。<br><br>书中所收之方,大多来自当地民间行之有效的土方、单方、验方,另有采录自《肘后方》、《千金方》、《外科正宗》、《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中适用于山村地区的一些小方。<br><br>方中所用之药,多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果:如大蒜、姜、黄瓜、韭菜、萝卜、枣叶、枣等,昂贵的药材概不收录。治疗的疾病也是乡村常见病、多发病、急症和重危症。<br><br>该书栏目清楚,查阅方便,宛如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蒲松龄在序言中说:“疾病,人之所时有也。山村之中,不惟无处可以问医,并无处可以市药。集思偏方,以备相邻之急。”收方的原则是“不取长方,不录贵药,检方后立遣村童,可以携取”。<br><br>从这里不难看出,蒲松龄深知人民罹患疾病之苦,洞晓群众问医求药之难,从而辑成这部既方便又实用的大众医学手册。让中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br>3《伤寒药性赋》<br>《伤寒药性赋》是注解《伤寒论》的一篇赋文。它将乡村百姓作为主要阅读对象,通俗易懂,句短字少,节奏明快,便于记诵,是一篇医学科普大作。<br>在这篇赋文中,蒲松龄采用韵文赋体形式,概括地介绍了《伤寒论》中的两百余方剂和八十多味中药的药性知识。对每个方剂和每味中药,从药理、药性和治疗等方面做了注解,文字简明扼要,为初学者的理解记忆创造了条件。<br>4《日用俗字》·《疾病》篇<br>《疾病》篇是蒲松龄编写的《日用俗字》中的第十九章,目的是向广大乡民普及医学知识。《疾病》篇为七言歌诀,共五十二句,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六十四字,但内容十分丰富。开头提出“人生疾病有多般”,接着叙述了七十多种疾病,以及有关的防治知识,其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多科,内容包括了病名释义、症状描述、治疗方法和治验总结等。 </h3> <h3>5《草木传》<br>蒲松龄还以娴熟的手法,替中草药作传。在《草木传》(又称《草木春秋》、《药性梆子腔》)一书中,他根据中药的性味、功效特点,运用生、丑、旦、净等戏剧行当加以演义,将药物拟人化,情节故事化,把中药搬上戏剧舞台,全剧十回,约两万七千字。<br>剧情跌宕起伏,人物个性突出,想象丰富奇特,把中药的药性、功用、相使、相反等做了不同程度的形象介绍;各味中药根据其药名、药性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性格,通过剧中人物的动作、对白、唱段,塑造了别具一格的中药人物群象。<br>如:<br>·甘草具有和诸药、解百毒、补益中气之用,<br>蒲松龄就把它塑造成一位淳朴、刚直的国老形象;<br>·草决明具有平肝、清热、明目之用,<br>蒲松龄便将它描述为善卜周易、兼治眼疾的算命先生。<br>在剧本中,蒲松龄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药性、药理巧妙地融会到剧情中去。《草木传》既宣传介绍了药学知识,又使人们欣赏了文学艺术。这种利用戏剧艺术普及医药知识的形式,是我国古代医学科普的一个创举。<br>可见,著名的文学大家蒲松龄不仅文学功底深厚,中医学理论也不凡,现在提起蒲松龄,大家想到的可不要仅仅只是《聊斋志异》哦!<br>(本文只涉及蒲松龄和他的中医故事,不推荐将其作为中医入门学习的方向。) <br></h3> <h3>至今尚未发现的蒲氏医著在所难免,有待进一步收集和探讨。<br>•蒲松龄的中医药论述 <br> -曹元成<br>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他奋笔疾书的一生中,不仅以小说、赋文、诗词、理曲等丰富的文学作品驰名中外,而且有较多的医药著述流传后世,对研究中医药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br>蒲松龄(一六四0—一七一五),字留仙,号柳泉,山东淄博淄川蒲家庄人。他一生有关医药方面的著述与他的其它作品一样,内容丰富,体裁广泛,生活基础浓厚,实用性强。有的如《药祟书》、《伤寒药性赋》等医药专著,以通俗的语言,面向群众,服务于群众;《草本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把医药内容搬上了舞台,普及了医药知识;有的如《疾病篇》、《身体篇》和诸如《抱病》、《蹭医士芦鹤友》、《病齿》、《七月初一落一齿》、《王德征赠狱褥》、《病中》、《病疟歌》、《驱蚊歌》之类的诗,采用诗赋的形式,表现了对医生的崇敬以及对牙齿病、疟疾的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等医疗卫生内容;有的如《柳斋杂记》中记载的中草药的栽培和鉴别方法,小中见大,满足于群众的实际急需;还有如《柳斋志异》中的有关篇、节,以广泛的医药内容构成优美的故事情节,普及了医药知识。<br>蒲松龄的《药祟书》,是他主要的医药科普专著之一,成书于清·康熙四十五年(一七0六),有自序。<br>《药祟书》是蒲松龄收集编撰的一本偏、单、验方集,已失传数百年,仅有一篇一百三十六个字的作者序言,收录在《蒲松龄集》。一九八三年十二月,蒲松龄故居纪念馆在蒲氏故里蒲家庄三华里外的徐家庄发现收集到该书的传抄本,计万余言。这次新发现的《药祟金书》抄本,载有中医方剂二百五十八个,治疗各类疾病二百零七种。其中,包括急救方五十五个,治病四十种;内科方七十六个,治病五十六种;外科方八十六个,治病七十四种;妇科方二十个,治病十八种;儿科方二十一个,治病十八种。其治病的方法和药物,多属偏、单、验方的范畴,也有少数录自历代医学名著的方剂。对于新发现的这本蒲氏医著,纪念馆正在进行考评和注释。<br>他在序言中说:“疾病,人之所时有也。山村之中,不惟无处问医,并无钱可以市药。”他关心庶民百姓的疾病痛苦,想到群众的治病急需,所以“思集偏方,以备乡邻之急”,解决山村中看病难的问题。同时,他从群众“无钱可以市药”的实际出发,“不取长方,不录贵药,检方后立遣村童,可以携取”,方便适用。<br>《伤寒药性赋》是蒲松龄撰写的注解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的赋文作品。它以乡村的庶民百姓为主要阅读对象,句短字少,便于记诵.<br>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一部产生于公元三世纪初叶治疗外感病的专著,其提出的治病方法一直广泛应用于中医各科,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蒲松龄在这篇赋文中,采用韵语赋体形式,艺术概括的手法,按中医科学的治证理论,分发表、平肝、收敛等几个方面,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伤寒论》中的一百多个方剂和八十余味中药的药性知识。对每个方剂和每昧中药的解释,简明扼要,具有药理、药性和治疗作用等内容,并总结出一系列概括性定语,为初学者的理解和记忆创造了条件.如对麻黄、细辛、柴胡、葛根、升麻、葱白、瓜篓、桔梗八味中药的药性功能,综合为“发表吐泻,约此八条”.同样,对附子、桂枝、干姜、生姜、茱英、蜀椒、巴豆、厚朴八味中药的温热祛湿作用,概括为“温湿八种,约略尽矣”,如此等等,符合张仲景三阳病以祛邪为主,三阴病以扶正为主的根本治则。可见,作者对《伤寒论》这部中医经典名著的钻研,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br>《草木传》亦名《草木春秋》、《药性梆子腔》,在山东淄博一带流传很广。全剧分十场,约二万七千余字。作者采用戏曲形式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人物的对话,介绍了六百八十味中药的药性功能。<br>剧本中的主人公是甘草国老,皇帝是传说中的中医鼻祖神农.如甘草有和诸药、解百毒、补气的作用,作者就塑造成一位谆厚、刚直的国老形象;草决明可以平肝、清热、明目,便安排为善卜周易、兼治眼疾的算命先生;大黄亦名川军,有“荡涤去邪之功,急逐秽恶之力”,故写成善征贯战、攻无不克的四川大将军。剧中以丰富的想象,恰切的借喻,描写了中药配方中相辅相反的科学道理。菊花、石解是治疗眼疾的药物,就写成一对恩爱夫妻;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都是逐水峻泻的药物写成是逐水寨的四大头领,中医《十八反歌》中有“藻戟遂芫俱战草”的记载,说明甘草与上述四味泻药药性相反,不能合用。剧中通过曲折的情节,最后让甘草征服了他们,突出了甘草和诸药,解百毒的作用。<br><br>蒲松龄在《聊斋杂记》中根据积累的丰富经验,详细记述了民间对磨香、犀角、人参、珑拍、沉香等贵重中药材的辨别方法。如对假必香指出两点:一是“市人研荔枝掺之,即当门子粒亦系造成,最难辨认”;二是“伪者,以鸡血和荞面包察皮立”。并总结出“辨真诀云:来如面去如钱,灼以星火渣不见,用指弹可专也”。再者对人参,记述了潞州参、羊角参、高丽参、辽东黄参的性味和观感,特别说明“秋参重实,其轻松者春参也”,春参的质量比秋参“十不及一”。而对犀角中的骨竺犀,指出“如谈碧玉稍有黄,扣之有响,嗅之有香,烧之不臭,能消肿最贵”。这些记述,是对所载药物的炮制和区分真伪的补充材料。<br><br><br><br>关于中药的他用价值。文中记载了中草药在书斋制作、字画手工中作为调配剂的资料。例如,洗字时用木贼、密陀僧、蔓荆子、龙骨、丁香;制朱墨用秦皮、桅子、皂角、巴豆;制胶金泥用云母、石乾、硼砂;造墨用阿胶、霍香、皂角。<br><br>蒲松龄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撰写医药论述,关心群众的疾病之苦,为普及医药卫生知识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尚未发现的蒲氏医著在所难免,有待进一步收集和探讨。<br><br>作者简介:曹元成,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