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子桥的传说

脚印

<p class="ql-block"><b>图/文:脚印</b></p> <p class="ql-block"><b>  明芝桥(又名盲子桥),坐落在原勤俭村5队与6队(大港上)交界处,东西走向,南接三里塘河,北往荡白漾。</b></p><p class="ql-block"><b> 关于明芝桥桥名的来历,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相传在明朝末年,河西有户盧姓人家,有一女子叫明珠,十六岁时,出落得亭亭玉立,人见人爱。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她爱上了河东的小伙吴哥,当时没有桥,靠一只小木船让人东来西往。那只船,船头船尾各系一条绳子,没人摇船,要过河只需拉绳子就可以了,当地称这种船叫“越渡船”。</b></p><p class="ql-block"><b> 就这样,两位有心人就以这只船为交通工具,你来我往,日复一日,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双方父母知道后,也都赞成这门亲事,于是选定日子,就把这门亲事定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结婚前几天,盧姓少女在晚上渡船过河时,因月黑风高,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由于水流湍急,少女被河水冲得无影无踪,大家奋力搜救,也找不到人影。吴姓小伙更急得双脚直跳。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女子的尸体在北边荡白漾南岸浮了起来。可怜一对有情人就这样阴阳两隔,那位吴姓小伙至死未娶,打了一辈子光棍。</b></p> <p class="ql-block"><b>  因为这起事故,盧姓长辈和吴姓长辈狠下心要在这儿造桥。于是双方分别募捐,第二年造起了这座石桥,为了纪念这位女子,桥名就以明芝命名,叫明芝桥。</b></p><p class="ql-block"><b> 这座桥为单孔石桥,桥面三块大条石,每块两吨重,并排架在两面桥墩上。桥墩上两面各有一块条石,两端凿出半圆形,人们称为桥耳朵。每到夏天,有些胆大的男孩总是站在“桥耳朵”上往河里跳水玩耍。桥东西各有十几个台阶,桥面南北两侧各刻有明芝桥三个字,字底部刻有圆形图案,精美好看。</b></p><p class="ql-block"><b> 夏天晚上人们喜欢到桥上乘凉。当时河西有一位独居老人,从小喜欢拉二胡,每天晚上都要拉一些小调。由于这位老人从小有眼疾,无钱医治,后来双目失明。人们因此都叫他“盲子”(震泽方言)。不久后,这位老人得病去世。从此晚上再也听不到悠扬的二胡声。乡邻们为了纪念他,把明芝桥改称为“盲子桥”(音似)。至今方圆几十里,人们说起明芝桥不一定知晓,但一说“盲子桥”人人皆知。</b></p> <p class="ql-block"><b>  这座桥也有它辛酸和幸福的历史。1954年发大水,水位猛涨,政府从无锡调来了抽水机抗洪救灾,抽水机安装在一艘大船上,不料由于水流湍急,船一时失控撞到桥,北边一块桥石被撞到水中,而桥也是动摇破损,从此,过往的人们都要小心翼翼。</b></p><p class="ql-block"><b> 七十年代初期,明芝桥改建,桥面改为水泥钢筋结构,两边装上了栏杆,但两边的台阶保持原状未变。</b></p><p class="ql-block"><b> 后来,1985年彻底拆除重建。</b></p><p class="ql-block"><b> 在2010年又重建,就是现在的农村公路桥。遗憾的是,桥名误写为“民主桥”。(传说摘自:震泽民间故事P076,并略微修饰)</b></p> <p class="ql-block"><b>  注写:笔者为什么将标题用“盲子桥”而非用真正的桥名明芝桥?正像上述说的“人们说起明芝桥不一定知晓,但一说盲子桥”人人皆知。这是笔者本着遵循方圆几十公里人们熟知的认同书写,无意改变明芝桥的桥名。</b></p><p class="ql-block"><b> 关于传说中的盧姓女子,无从考证。但明芝桥西堍北侧至今确有盧姓人家,桥东堍南侧也有吴姓大家族。这也许印证着传说中故事的真实。</b></p><p class="ql-block"><b> 结语:通过挖掘沉淀在沧桑历史中的传说,它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是历史人文情怀的重要体现,通过口口相传的故事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价值观。</b></p><p class="ql-block"><b> 大港河水从南往北徐徐流淌,像一位老者娓娓讲述以前的故事,教育启迪后人,爱、忠、仁、孝……</b></p> <p class="ql-block"><b>  写于:二0二四年九月二十七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