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的促进我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2024年9月27日保定市莲池区县学街教育集团王新超、吴红影主任带领骨干教师再次为我校开展送课教研下乡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燕赵镇镇中心校领导刘辉书记、张谦校长组织我镇30余名青年教师参与听课并开展集体学习新教材培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授课安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融合课:“纸”想遇见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授课教师:马春苗</span></p> <p class="ql-block"> 马春苗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纸”想遇见你》是基于学科融合的民族大单元学习的一课,属于跨学科“综合探究”学习领域。本课以探究纸的特点为线索,带领学生认知纸张之美,品评造纸之趣;孩子们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参与造纸课程学习,拉进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距离,让孩子们觉得传统技艺可亲、可近、可学,增强孩子们文化的自信感和自豪感,来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探究纸的特点这一环节,马老师运用对比赏析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不同种类的纸,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摸一摸、闻一闻、撕一撕认识不同纸的特点,然后让学生通过在不同的纸上滴一滴水,探究不同的纸的吸水性是不同的。通过小组同学的展示汇报,让所有同学对纸的吸水性有进一步的了解,正是因为纸的特点,我们的生活中才会有不同的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小组活动中……</span></p> <p class="ql-block"> 纸,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古法造纸源于自然,从甲骨文到竹简,发展到绢帛直到东汉蔡伦发明了真正意义的纸,其中蕴藏着中华文字载体漫长的演变过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给优秀的学生作品点个赞!</span></p> <p class="ql-block"> 最后马老师也是希望通过本课学习能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学习和活动中,能够让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感受造纸术的魅力,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语文讲座:新教材培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授课教师:王新超</span></p> <p class="ql-block">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2024年新版统编版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应运而生,这套教材紧密围绕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了多方面的修订与优化,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今天王新超老师就什么是核心素养,学习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了解新教材的变化,一年级新旧版本的对比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解读。</p><p class="ql-block"> 新教材在“识字与写字”模块中体现了减负提质的方向。具体来说,教材中的字量减少,从原来的300字削减至280字,新增了38个需要认识的字,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行了字序调整。这反映出教材制作团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精准把握。不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这些教材,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引导识字和写字的学习,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更具趣味性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表达与交流部分的更新显示了教育者日益增强的对学生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视。教材通过日常生活场景以及跨学科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交流环境中提升口语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p> <p class="ql-block"> 针对一年级教学,王新超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p><p class="ql-block"> 1.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和趣味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2.正面激励:多给予孩子正面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树立自信。</p><p class="ql-block"> 3.培养习惯: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定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p><p class="ql-block"> 4.家校合作:家长和老师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p><p class="ql-block"> 5.拼音教学:首要任务是学拼音,其次是认识汉字,再次是读儿歌。要充分利用插图,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在发现学习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同时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6.识字、写字教学:学生要掌握认字要领,不做过多的结构分析,根据识字规律,不过早脱离语言环境,承认学生差异,追求课课清,人人清,转变学习方式,不局限教材课内识字,加强语言积累。</p><p class="ql-block"> 7.阅读教学:落实识字、写字,重视朗读教学,强化语言积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英语讲座:新教材培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授课教师:董君妍</span></p> <p class="ql-block"> 董老师将新教材重视语音教学与旧版相比,新版教材在每个单元中正式加入了语音知识板块,强调不再仅限于附录中提及。增加自然拼读训练,自然拼读既是学习工具也是教学方法,符合孩子学习语言的规律,对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有良好的助推作用。</p><p class="ql-block"> 此外培训中还指出要重视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培养, 新课标重视学生的运用,改变孩子会学不会用的现状,新教材为孩子创造更多的真实情景和表达机会,弥补旧教材在语言技能、实际运用等方面的缺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董老师着重讲解新教材更注重“学生中心”,而非“教师中心“,这体现了新课改的中心思想。这一转变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简单调整,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在新教材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学生成为了真正的学习主体,他们的需求、兴趣和能力发展成为了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次送教使我镇教师受益匪浅,大大提高了我镇教师对于新课标教学实施的信心和动力。作为教师,应该以终身学习为目标,适应并创新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教育与科技结合,为下一代的学习带来无限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