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们河南研学的第三天。我们参观了殷墟博物馆和文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 (一)殷墟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殷墟博物馆介绍:</p><p class="ql-block">1.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 墟博物馆(殷墟研究院)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地处洹河西岸、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与洹河之间的狭长地带。</p><p class="ql-block">2.展品:</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7日清晨,老师们与彩虹班的同学们,共同前往殷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进入殷墟博物馆,讲解员认真地为同学们讲解知识,同学们也用着渴望知识地眼神看着讲解员,仔细地聆听讲解。</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一起沉浸式观赏殷墟文化,了解商朝的历史,感受商朝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 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字”,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商代后期以安阳殷墟为代表。</p> <p class="ql-block"> 殷墟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司母辛鼎,通高80.1厘米,口长64厘米,宽48厘米,长方形口,短沿方唇,立耳,直腹平底,柱状空心足。此鼎是武丁时期的断代标准器物,反映了武丁一代在文化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对于研究武丁时期的社会经济有重要价值。而该鼎就是重要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老师提问环节,李星宇和李朝鹏同学答对了多个问题,获得了几个奖品,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常老师为同学们拍摄合照。</p> <p class="ql-block"><b> (二)中国文字博物馆—宣文馆</b></p><p class="ql-block">宣文馆介绍:</p><p class="ql-block"> 宣文馆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主体馆,主要展示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少数民族文字等,展示了汉字作为世界文明史上唯一传承至今的古文字体系的悠久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导游的带领下,同学们一同进入宣文馆。</p> <p class="ql-block">彩虹班的同学们认真听讲解员的讲解,积极思考。</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认真观察文物,并讨论。</p> <p class="ql-block"> 《峄山刻石》为秦相李斯撰写。李斯被世人称为“千古一相”。他还协助秦始皇将全国文字统一为小篆。李斯犹擅篆书,唐张怀懽在《书断》中将李斯的小篆定为“神品”,赞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称其用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故书界有“学篆必先宗'二李’。</p> <p class="ql-block"> 许慎,字叔重,汝南郡召陵县(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中国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占有十分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字学宗师”、“字圣”。</p> <p class="ql-block"> 在游览之余,同学们还模仿将军俑,有模有样,有情有趣。</p> <p class="ql-block"><b> (三)返回北京</b></p><p class="ql-block"> 我们三天的研学即将结束了,在恋恋不舍中我们来到了安阳东站。</p> <p class="ql-block"> 感谢安阳,让我们了解生命的来源,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也让我们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传承中华文化责任的重大!</p> <p class="ql-block"> 再见安阳,将来我们一定会重逢!</p> <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常老师</p><p class="ql-block">本期主编:曹睿奕</p><p class="ql-block">本期校稿:李潇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