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刘海粟(1896-1994),名盘,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后历任南京艺术学院一级教授、院长、名誉院长,江苏文联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等职务。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曾任第一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p> <p class="ql-block">朱屹瞻(1892-1996),原名增钧,太仓人。1905年就读于宝山县学堂。1908年考入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2年进入上海图画美术院学习,开始接触西方油画,毕业成绩优秀而留校任教,并兼任函授乙部主任。1917年入日本东京川端美术学校学习。1919年居家研习国画与油画,加入"天马会"。1928年,与王济远等创办艺苑绘画研究所。1931年担任新华艺专校董、教授。1955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翌年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精通中西艺术,能贯通古今、融合中西。受西方现代绘画影响,色彩鲜明响亮,用笔概括老辣,节奏感、力量感和层次感强。</p> <p class="ql-block">颜文梁(1893-1988),苏州人,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现代美术教育奠基者。1909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从日人松岗正识等学西画。1912年回苏州,自学油画,自制颜料。1919年起,与潘振霄、徐咏青等组织苏州画赛会,为中国最早的现代美术展览。1922年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1927年创立苏州美术馆。1928年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翌年粉画《厨房》获巴黎春季沙龙荣誉奖。在欧期间购置石膏像近五百件,图书万余册,使苏州美专的设备成为全国之冠。1931年回国,继续任苏州美专校长至1952年。1937年学校被迫停办,1938年开办苏州美专沪校。长于风景静物,早年注重透视与构图,中年深入研究光色明暗,晚年作品色彩绚丽多变。总结创造了"油画用笔八法",著有《美术用透视学》《色彩琐谈》等。</p> <p class="ql-block">王济远(1893-1975),原籍安徽,生于江苏武进。1912年毕业于江苏第二高等师范学校。1914年毕业于上海图画美术院西画选科。1920年参加西洋画社团"天马会",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教务长。1926年赴欧洲旅行,考察西洋美术,1928年参与创办"艺苑绘画研究所",数次赴日考察。1929年作品《花影》《都门瑞雪》入选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1932年参与决澜社的创办和相关活动。1941年赴美国,创办华美画学院,传授中国画和书法。兼善中西绘画,油画和水彩以后印象派风格为主,并融合东方意趣,对早期中国水彩画普及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出版《王济远欧游作品集》《王济远水彩画集》等。</p> <p class="ql-block">吴湖帆(1894—1968),苏州人,初名翼燕,书画署名湖帆,中国近现代画家、书画鉴定家、收藏家、美术教育家、词人。</p><p class="ql-block">吴湖帆于1913年开始研习山水。1924年,举家从苏州迁居上海嵩山路,与同学陈子清合办书画事务所。1960年,获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8年7月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5岁。</p> <p class="ql-block">陈澄波(1895—1947),画家,生于嘉义,1913年考进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科(今台北师范学校),在校期间获石川钦一郎指导对西洋美术有初步认识。毕业后在家乡担任教员,并与同侪艺术家林玉山等人友好。1923年赴日深造,三年级时作品即入选帝展,为台湾油画入选第一人,期间陈氏曾居留上海任教多所美术学校。1947年3月25日被国民党军队枪毙示众,享年52岁。</p> <p class="ql-block">李咏森(1898—1998),常熟人。1920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图书部。1922年创八四年常熟美术学会,并举行美术展览。1924年回上海和丁光燮等创办《太平洋画报》。1928年进中国化学工业社任美术设计工作,并同时进行西画风景写生和创作。抗战后受聘任苏州美专沪校主任即水彩画教授,后为该校副校长。解放后居留上海,1959年为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水彩画教授,同年又协助筹建上海轻工业学院美术专业建设工作。并兼任上海美专国画系、油画系、工艺美术系教学,1962年始退居在家,从事艺术创作。</p> <p class="ql-block">杭樨英(1900-1947),亦作稚英,海宁人,我国最早的商业美术家之一。13岁入土山湾画馆学习,1916年考入商务印书馆图画部,师从徐咏青及德籍美术设计师,1919年转入商务印书馆服务部,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和广告画绘制。1922年自立门户设樨英画室,出版月份牌,设计商品商标包装,是中国最早现代意义上的广告公司,麾下画师有金梅生、李慕白,占据月份牌市场半壁江山。他在擦笔设色基础上,汲取迪士尼动画片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技法特点,塑造了新型的上海美女形象。所作《牛郎织女》等富有传统特色;抗战期间,力拒日寇威逼利诱,举债度日,后画出富有爱国精神的《梁夫人击鼓抗金兵》和《木兰从军》等画;1947年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世。金梅生、李慕白将画室维持到1953年。</p> <p class="ql-block">张弦(1901-1936),青田人。早年求学于上海美专,后赴法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入法国大画家埃内斯特·洛朗画室,主攻油画,深得老师赏识,被称为"第一高材生"。1928年回国,受聘于上海美专西画系。1929年,受邀担任刘海粟法文翻译,随同刘海粟夫妇欧游考察美术。1931年继续担任上海美专西画科主任。1930年代,上海美专西画教学采用了"画室制",设立了五个工作室制的西画教室,潘玉良、王远勃、倪贻德、张弦、刘抗分任导师,与同是留法国的刘抗比较开放,最受学生欢迎。先后加入艺苑绘画研究所、摩社、决澜社等社团,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绘画兼具野兽主义、印象主义等西方现代派之特色,并糅合中国特有的民族情怀,富有写意性,用色单纯,线条简洁但坚实沉着,确立了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p> <p class="ql-block">倪贻德(1901—1970),笔名尼特,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幼爱好绘画艺术,1922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留校任教。代表作有《艺术漫谈》《近代艺术》等。191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27年留学日本,1931年与庞薰琹等人发起组织“决澜社”。1938年入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第三厅,任美术科代科长,后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授。解放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兼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术》杂志主编等职。</p> <p class="ql-block">周碧初(1903—1995),福建平和县人,著名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周碧初先生是中国油画的先驱者之一。水粉画《苹果》、油画《桃》、《春色》被上海市美术馆收藏。1992年江苏省美术馆收藏油画《梅园新村》,1992年周碧初艺术馆于福建省平和县落成。著有《油画概论》等书,出版过多种个人书集。</p> <p class="ql-block">潘思同(1903-1980),新会人,世居上海。1917年就读上海美专水彩画科,1922年考入上海美专西画科,1926年毕业,曾在美专担任素描教员。1924年,与陈秋草等创办"白鹅画会"。1929年参与编辑《儿童画报》,1933年进商务印书馆任职。1949年5月,参加上海美术工作者发表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的联名宣言,8月,参与筹备上海美术工作者协会,成为由刘开渠等11人组成的审查会员资格委员会委员。1952年,随商务印书馆迁往北京,不久被任命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美术部负责人。因其水彩画引起京城美术界关注,1956年被推荐正式调到杭州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水彩画,因那里不强求讲普通话。新中国成立后,一改水彩画小品的局限,不断深入工厂、矿山、渔港、码头等地,描绘蒸蒸日上的祖国建设面貌,留下许多优秀作品。1960年代后漫游黄山、浙东诸地,在水彩风景画上又辟新径,技法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出版有《潘思同水彩画选》《怎样画水彩画》等。</p> <p class="ql-block">陈盛铎(1904-1987),曾用名陈晓苍,号小苍,扬州人。1923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1926年毕业,后赴日深造,入东京川端美术学校读研。1929年学成归国,适逢林风眠创办国立西湖艺术院(即今中国美术学院),聘法籍教授柯罗多任教,陈盛铎担任柯氏助教。1930年代后相继在上海美专、新华艺专等处任教,近二十年主要从事素描教学。1950年代,先后在上海同济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上海青年会画室"等处任教,并在上海新乐路自办画室"新美术研究所"(后改名"现代画室",此画室一直延续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教授学生。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担任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美术教研室教授,直至1982年退休。</p> <p class="ql-block">丘堤(1906-1958),原名邱碧珍,福建霞浦人。13岁就读福州女子师范学校,已突显新女性之特点,带头剪短发,利用暑期挨家动员家庭主妇学习文化,组织补习班。1925年入上海美专西画系,1928年毕业后赴日学习绘画,受后印象派影响。1931年,回到上海美专任绘画研究所研究员。1932年开始参加"决澜社",同年与庞薰梨结为伉俪,是唯一获"决澜社奖"的画家。1939年为支援前线,亲自设计制作百余个布娃娃义卖捐赠。194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教授。1953年调入北京中央美院实用美术研究所。业余爱好是建筑设计与服装设计等。在时局动荡、家务繁重的情况下抽空创作,依然出手简静沉着,敷色浓淡得宜,气息恬淡不俗。</p> <p class="ql-block">张充仁(1907-1998),上海人,画家、雕塑家,土山湾画馆最杰出的人物,《丁丁历险记-蓝莲花》"中国张"原型。早年丧母,入土山湾孤儿院,其父也是土山湾孤儿。在类思小学学习期间,得到校长、日籍画家田中德一郎亲授,1921年入爱尔兰人安敬斋修士创办的土山湾印书馆照相制版部学习、工作,严格按照毛笔临摹画、铅笔临摹画、炭笔石膏像素描、水彩、油画的步骤受训,油画学拉斐尔。1931年借扎实的绘画功底考入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留学期间多次获大奖。1936年返沪,举办旅欧作品展,蔡元培、徐悲鸿、刘海粟等莅临。办"充仁画室",先后培训学生300多人,如简庆福、刘旭沧、哈定等。1980年代寓居法国,为密特朗等三任法国总统塑像。作品《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曾获上海纪念性雕塑一等奖。出版有《张充仁雕塑选》《张充仁水彩画选》等。</p> <p class="ql-block">吴作人(1908—1997),出生于江苏苏州,祖籍安徽泾县。中国当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吴作人于1927年入读上海艺术大学绘画系;1928年转入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1930年5月,赴法国卢弗尔学校进修素描。9月,考入巴黎美术学院西蒙教授工作室;1935年,返回中国,任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1958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7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院长。</p> <p class="ql-block">胡善馀(1909-1993),开平人。早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蔡威廉。1932年留学法国,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作品曾入选巴黎春季沙龙。1935年回国,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43年起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擅作油画风景、静物,多取法欧洲印象派,也得益于中国民间艺术。其色彩或对比强烈而响亮,或变化微妙而谐和,淡妆浓抹,各尽其趣。笔触轻松流畅,薄涂厚堆,皆得其宜;时用刮刀,更见锦上添花之美。出版有《胡善馀油画集》等。</p> <p class="ql-block">刘狮(1910-1997),字少吼,号狮子,别号莳鱼老人,江苏武进人,画家、雕塑家。刘海粟伯兄刘际昌之子。曾在上海美专学习,后赴日本留学,专攻西画和雕塑。回国后,任上海美专图案、雕塑两系主任。抗战期间,投身军界,任第五十八军政训处长。199年赴台湾,在台北倡议组织美术协会,并在台湾大专院校任美术教授。1970年代侨居美国洛杉矶。著有《雕刻杂谈》《工艺究竟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李青萍(1911-2004) 湖北荆州人。1931年考入武昌美术专科学校。1932年由武昌美专校长唐义精推荐到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5年新华艺专毕业,留上海闸北安徽中学任教。1937年在新华艺专研究生班攻读西画。</p> <p class="ql-block">林达川(1912-1985),新会人。1930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32年从上海搭乘日本"长崎丸"客轮出国。1934年考入川端画学校,指导教师为藤岛武二,1935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雕刻科,选修油画。1944年在日本开始了职业画家的生涯,1951年加入日本美术家联盟,是当时唯一的中国籍画家。1952年至1953年间,在日本著名油画家木下孝则办的神奈川鹤见美术研究所执教。1953年举家归国,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他把印象派的色彩和东方书写意味、油画的材质特点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形态完美结合,将绘画的语言归纳为充满情绪的点线秩序,以实写虚、无中生有,将西方的点彩技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铸就了中国早期印象派风格的经典案例。</p> <p class="ql-block">赵兽(1912-2003),原名赵伟雄,广东高要县人。1927年考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32年入上海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3年入读日本大学艺术科,笔名赵兽。1935年在日本与梁锡鸿、方人定、李仲生等创立"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给当时沉闷的画坛刮起了一股现代艺术风潮。同年回国,在广州、上海等地继续参加该协会主办的历届展览,在《艺风》《独立美术》《美术杂志》上发表作品和文章。曾任教于广州培英中学、东莞明生中学、香港东莞联合中学。1939年任职于广东省政府编译室。1940年任教于广东战时艺术馆。1950年任广州市劳动局干部。1958年起在广州市郊磨刀坑国营综合农场务农。1996年移民美国。毕生坚持现代绘画创作,糅合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画风。</p> <p class="ql-block">沙耆(1914-2005),鄞县人。早年在上海昌明艺专、上海美专、杭州艺专和中央大学艺术系习画九载,1937年由徐悲鸿推荐,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深造。在新写实派画家巴思天院长的指导下,对欧洲传统绘画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出色的成绩获得了"优秀美术金质奖",并与毕加索等著名现代派画家共同举办展览。1946年因精神分裂症回国,1947年定居于鄞县老家。1983年,由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共同筹办的"沙耆画展"在杭州揭幕。1984年,到上海儿子处定居,并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对西方绘画艺术多年深入的研习让他具备了扎实的功底,精神疾病额外赋予了他纯粹性和诗性的直觉。1980年代中期,大批写生作品用笔率真、色彩纯朴,亦用彩墨作花卉畜兽。到1990年代,画风幡然一变,集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之大成,自出机杼。</p> <p class="ql-block">艾中信(1915-2003),上海人。父亲艾曾恪是鲁迅在南京水师学堂的同年校友,当过川沙警务长,后在上海教书谋生。1927年后,在上海南洋中学、大同大学化学系学习并开始在报刊发表漫画作品。1936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吴作人等。194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3年,到前苏联塔斯社在上海主办的《时代日报》编辑部任艺术副刊编辑,并在《时代日报》及《民主》(周刊)发表漫画。1946年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系主任、副院长等职。对中国油画的重要贡献当属革命历史画,对"写实中的写意"的探索有独到成果。创造性地使用"全景式风景"样式,被称为"艾家祥",即构图超宽幅,集人物、现场与风景为一体,壮阔宏大。亦是优秀的艺术编辑与作家,著有《油画风采谈》《读画论画》《徐悲鸿研究》,主编了《新中国文艺大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p> <p class="ql-block">俞云阶(1917—1992),现代著名画家。江苏常州人。其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师承徐悲鸿等名家。1955年入苏联油画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进修。1957年被错划“右派”。1960年起在新创立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执教。1979年经彻底平反,为上海油画雕塑院一级美术师、艺术顾问,上海画院兼职画师。1980年应邀赴日本讲学。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p> <p class="ql-block">闵希文(1918-2013),常熟人。1934年进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制版科学习,1935年就读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方干民、吴大羽、蔡威廉等,1941年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1944年赴昆明学习法文做留法准备,1947年留法未能成行,到上海协助方干民创办"中华艺术研究会"。1949年参加上海人民美术工场工作。1953年到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任教。在当时政治背景下开始重新学习前苏联写实技法,1957年被划为右派,参加劳动改造。1978年重新进入创作高峰。1979年右派平反,回上海戏剧学院任教,撰写、翻译大量印象派文章。创作主要围绕着印象派、后印象派艺术,尤其塞尚、高更和毕沙罗。面对生活中的寻常物件,总能表现出不同的感受,以水果、杯子、勺子等不起眼的庖厨杂物成就出一批出色的静物画作。</p> <p class="ql-block">朱怀新(1918-2014),上海人,生于徐州一个铁路高级工程师家庭。1935年入国立杭州艺专,与赵无极、朱德群同班。1937年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教于上海美专、上海行知艺术学校、上海第一师范学校,任上海交大艺术顾问、教授。门下有刘文西、戴敦邦、吴永良、韩伍、陈希旦、谢春彦等学生。擅长油画、中国画,画风大胆奔放、挥洒自如,画题特立独行,《甜梦》《向日葵》等作品多次入选美展并获奖。</p> <p class="ql-block">任微音(1918—1994),生于云南昆明。1936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后入上海美专研究所,师从王济远、潘玉良,兼听黄宾虹、姜丹书国书课。曾任上海美专绘画研究所研究员,任教于重庆西南美专、国立艺专、上海美专等校。曾在美国、台湾等地举办个展。</p> <p class="ql-block">吴冠中(1919-2010),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留学法国,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取中西绘画,长期从事油画民族化实践,其油画清新、明快,富于民族特色和抒情意味。后又从事水墨画创新,其画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注重点、线与墨块交融的韵律感,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现代气息。吴冠中也从事艺术批评活动,出版有《绘画的形式美》《风筝不断线》等文集,另有画集多种行世。1991年获法国文化部授予的文学艺术最高勋章。</p> <p class="ql-block">孟光(1921-1996),原名孟尔顿,常州人。1940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北上参加新四军,任一旅服务团美术组长。1949年起,任常州美协主席兼文联副秘书长。1952年回到上海,曾在思南路93号开设孟光画室(原名"集体美术研究所",又名"集体画室")。1960年后任职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从事素描基础课教学,后任上海美术学校副校长。改革开放后,任上海交通大学美术研究室主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副主任、上海科学技术大学艺术院院长。曾培养出陈逸飞、夏葆元、魏景山等画家。</p> <p class="ql-block">苏天赐(1922-2006),阳江人,自幼喜欢画画,1937年考入广东省立两阳中学,参加县立民众教育馆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43年在重庆就读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5年,国立杭州艺专在西湖原址复学,进入林风眠画室学习。1946年毕业并任教广东省立艺专,1948年受聘为国立杭州艺专林风眠画室助教。1951年,执教山东大学艺术系,1952年院系调整,任教华东艺专,1958年执教南京艺术学院,曾任江苏省人大代表、中国油画学会顾问。作品笔触温情脉脉、光色简洁,辨识度很高。大胆融会中国传统绘画精髓,形成富于中国气韵的油画风格。风景取材江南风光,色彩明快,清新空灵,表现出浓郁的东方意蕴和诗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哈定(1923-2004),回族,南京人。青年时期师承张充仁,1940年代为上海著名肖像画家。1950年代创办"哈定画室",是建国后极少的职业画家设立的私人教学机构。曾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78年开始,集中精力从事水彩画人物创作。1986年作为中国美术家代表团成员赴非洲多国考察并举行画展。1989年任第七届美术作品展水彩水粉评选委员会委员。1991年赴美国,定居洛杉矶。作为当代水彩大家,在中国美术界影响广泛。作品以汲取印象派对自然光色的表现见长,以写实为主,注重意境的抒发。在水彩明快、流畅的特色之外,具有类似油画的丰富色彩感和凝重的表现力,并融入中国画的笔墨气韵。多以尊重仁爱之心去表现大自然与生活中的真善美,作品总是充满光明、宁静和喜悦。著有《怎样画人像》《怎样画铅笔画》和《哈定画选》等。</p> <p class="ql-block">张隆基(1929-2007),嵊县人。1953年,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毕业后,至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55年调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宣传画创作室。1959年油画《女电工》参加全国美展。1960年执教上海市美专并任油画系教研室主任,培养了一批优秀油画人才,如邱瑞敏、夏葆元、魏景山、凌启宁等。1965年任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上海油画雕塑院前身)专职画师,曾任该院艺委会主任、油画创作组组长。无论教学还是个人创作始终坚持重客体的观点,注意体察生活,观察客观事物,收集各类形象素材,着力于以情描写,作品真实而生动,画面光色交融闪烁,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1970年代起专心于翻译和编写绘画史料,出版有《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和西涅克》《油画入门》等,译著《水彩画技法》等。</p> <p class="ql-block">廖炯模(1931—2020),祖籍中国台北,1932年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195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留校任教。</p> <p class="ql-block">陈钧德(1936—2019),海派油画大师,1960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生前系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教授。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创作院特聘画家。出版有多种个人油画集。作品被美国亚太地区博物馆、日本首相、上海美术馆及国内外收藏家和机构收藏。先后在国内、香港、日本、巴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参加了近年国内外重要展览,在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和第八、十届全国美展中作品获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p> <p class="ql-block">余友涵(1943-2023),生于上海。从小喜爱绘画,受邻居范纪曼及其友人林风眠、关良、刘海粟的影响。196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退伍后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1970年毕业。1973-2003年在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任教,生活和工作于上海。1970年代开始现代艺术的创作和教学探索,1986年参加"复旦六人展",1989年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93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受到国际认可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是中国八、九十年代前卫艺术运动中抽象艺术和政治波普艺术的代表艺术家。作品融合了东方传统的视觉符号和西方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中具有关键的开创性作用,对中国艺术界及后辈艺术家产生了广泛影响。代表作有:抽象"圆"系列、历史画波普系列,"沂蒙山"风景系列等。</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1946-2005),宁波人。1951年入读上海宁国路小学。1957年入读上海市浦光中学。1960年考入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任职于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19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红旗》等主题性油画。1980-1984年,就读于纽约亨特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在绘画、时装、影视、模特、网络、杂志、家居、环艺等诸多领域皆有贡献,提出了"大美术"和"大视觉"的理念。其素描是对契斯恰科夫体系的升华,融入了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风格。其水彩是速写与淡彩的结合,线条准确而洒脱,自成一格。其油画造型准确严谨、构图均衡稳重、色彩饱满和谐、技巧娴熟丰富,无论主题性画作、江南水乡还是女子肖像,在西方写实技法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其电影精致唯美,像是他的一幅幅油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