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衣旧影

怀想仁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过去了,秋风乍起时,冬季的脚步就会悄无声息地渐渐来临。这些天服装商场的皮衣专柜已然挂出各种款式的冬装,科技的进步,使服装面料或皮件得到长足的多样的开发,在保暖、轻便、合体以及时尚方面更为人性化和大众化。男女青年早已瞄上今年冬季新款皮衣,或庄重,或潇洒,在冬季寒冷的街头,白昼于市井一展年轻的风采,夜晚于霓虹灯下更显新装的舒适和温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当我们抹去岁月的烟尘,回眸渐渐走进历史深处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桑干河边,在幻化的漫天大雪中,一群身着羊皮袄裤,头戴狗皮或羊皮帽子,足蹬羊毛或牛毛毡靴的中年人,从雪地中向我们缓缓走来。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岁月的沧桑,他们的衣襟上沾满了黄土地的烟尘,他们像所有北方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样,岁岁年年耕种在日夜奔腾不息的桑干河边的土地上。在千万年的文明演进中,他们的装束注定会在历史时空中的人类服装发展史上留下清晰的印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大漠比邻毗连的雁北地区,正常年景无霜期仅为130天左右,城市的供暖期一般从本年的10月15日到次年的4月15日,达半年之久。特别是在冬至前后,由西伯利亚掠过草原南下的寒风,不出几日,冻土盈尺,河流结冰,如再遇一场大雪,广袤的荒原就成了一个气温零下20几度甚至零下30度冰雪的世界。人们入冬后穿上的棉衣,根本经不住寒流的无孔不入的肆虐,于是,皮袄皮裤就成为人们野外劳动的首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皮袄皮裤尽管在乡间为人们所穿所爱,但它们决不是近代人的创造。在历史课本上看到我们的祖先腰间系一块附有长毛的兽皮,头发长长地披在脑后,手持一根长棍,许多原始人在围猎。那腰间所系兽皮,我们推想就应该是斯时斯地最好的皮衣。大自然严酷的气候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低下,茹毛饮血的困苦生活,那一块兽皮不知需要多少人的气力,才能侥幸得来。它应该是人类衣着的肇始,也是人类具有了遮羞心理的开端。文明正是从那时起伴随着历史的脚步蹒跚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皮袄皮裤从远古走来,在大漠的草原,在东北的山林,曾几何时,它在马上民族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经过多少次的演变,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了。但有一点,它一定遵循着适合体形,便于劳作,温暖舒适的原则,在人们的体验中不断改进。游牧民族在寒冷北方的苍茫林海、肥沃草场的广阔天地逐水草而居,畜牧业是他们的命脉所在。因此,适应自然气候变化,适应经济客观条件,牲畜皮毛服装成为牧民冬季普遍的衣着。在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塞外桑干河边,人们青睐着皮袄皮裤,无疑受草原民族的影响为多,也是人们劳动和生活的客观需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穿羊皮祆裤在桑干河两岸的中年男子中占比较大。农村里的中老年男子以有一身羊皮袄裤为荣,但并不普遍。养羊多的农户,冬季宰杀后,留下羊皮就可加工成为皮袄皮裤,而养羊少或不养羊的农户就没有其袄裤的皮料,只能望袄裤而兴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时桑干河两岸农村普遍养殖一种大尾巴绵羊,这种绵羊的尾巴浑圆而硕肥,宰杀后可炼羊油五六斤,成为人们炒菜的重要油脂来源。绵羊的毛细而长,入冬宰杀时正为应季长出绒毛之时。用这样的羊皮毛制作袄裤,保暖性较好,就是在滴水成冰的腊月里,只要有绵羊皮毛袄裤在身,凌厉的寒风,极低的气温,都会被挡在皮衣外面绕身而去。人们谓之曰寒气“进不去,打不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入冬季,桑干河两岸的乡间就有专作羊皮袄裤的民间“皮匠〞游走在各个村落。储存羊皮的农家就会腾出一间房子,延请皮匠住入,或擀毡子,或缝制皮毛袄裤。据农家介绍,缝制皮毛袄裤,须先处理好原皮。要把原来的僵硬的“生皮”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变成柔软的“熟皮”。具体办法好像是用土碱反复洗刮,直至把皮内的油脂清除出去。这个流程对于袄裤制成品的柔软性和舒适性干系极大。以皮袄为例。我们看到的是,晴天时,皮袄皮在外面,毛向里;而在雪天,外出的人却将毛翻在外面,而皮却反在里面。仔细一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其时,城乡正以票证购布。在贫穷的农村,有皮袄皮裤的人们竟然连外套也无法配备,真个是“有了马却配不起鞍〞,只好直接以羊皮为衣面。有的人爱惜衣服,干活时就稍注意,一个冬季后,羊皮袄和羊皮裤还没有破旧。有的人则不甚爱惜衣服,或因生产劳动时无法避让,翌年就半身油亮,满衣污渍。农村一部分人在衣着问题上的价值观由此可窥一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十年代,当一些曾在北方某地服役回乡的复员军人身着草绿色军用大氅出现在街头时,人们投射去的是羡慕的眼光。部队战士穿的军用大氅,外面为军绿色布料,内里是羊羔皮毛,俗称羔皮大氅。这种大氅,按军人战斗、生活需要设计,保暖,轻便,结实,穿着威武、干练。据说复员军人回乡带大氅还有规定,按照复员地冬季气温情况,寒冷的地域方可带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笨拙的皮袄皮裤终于在新世纪之前快速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先是人造毛皮的横空出世,以保暖和轻便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继之又有了皮革面料、羊毛织品、太空棉、羽绒布料、竹碳纤维等保暖布料纷纷现身,人们冬季的穿着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科技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体现在保暖冬装上就是新颖、轻巧、舒适。让我们为五彩斑斓的皮款冬装产品点赞,它将不断提高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