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探幽

花下闲人

<p class="ql-block">  偶然获悉,在如城街道大殷社区发现一块石碑,9月25日上午,一众人受好奇心驱使前往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经现场踏勘,该石碑作为铺路石静卧小区路口,其长180cm,宽87.5cm,厚度为25cm。历经风吹日晒雨淋,石碑表层剥蚀损坏严重,碑文目前仅残存五分之一左右,主要分布于石碑上三分之一处,中间大多缺损,底部尚有极少量碑字可勉强辨认。碑身通体无装饰性纹饰,碑文用小楷书就,字迹工整,端庄秀丽。</p><p class="ql-block"> 石碑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竖石,通常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石碑上端留白距离较之于下端为宽,下端文字似乎紧挨着碑石底部,放入碑座的话势必会遮挡下端文字,由是,推测石碑下端应该还有一截被斫断,具体原因不详。</p> <p class="ql-block">  据石碑主人介绍,该碑是十多年前从外地运回来的,重达两三吨,需动用吊车方可移动。石碑为青石,运回来的主要目的是铺路,皆因石碑主人觉得青石有辟邪之功用。至于从何处运回,其未透露,只说是某拆迁工地。由此可以推测,该碑所记载的内容当与如皋无关。</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对石碑进行了拍照留存,并初步辩识碑文内容,其标题为“钦命江南江宁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落款“光绪四年二月”,文字相对清晰,可以勉强辨认,一行人连蒙带猜,觉得应该是这个内容。因为,光绪四年为1878年,其在位三十四年,故四后面虽然模糊不清,但不大可能还有数字,据此推测,该碑距今约有146年。</p> <p class="ql-block">  回去以后,我对照石碑照片,通过仔细辩识其残留文字,试图最大限度地还原其本来的内容。由于石碑下端剥蚀严重,残存文字较少,加之碑身较长,古人又是从右至左,自上而下书写,故而上下文字较难对应衔接。通过用A4纸蒙边对齐的方法,似乎可以勉强辨识。</p><p class="ql-block"> 石碑上镌刻文字,意在垂之久远,其用途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表彰功德、警示后人、大事纪念、风景名胜等。此外,石碑作为记事、记人的工具,在历史长河中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作用,能够验证和补充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  通过对石碑残存信息的解读,我认为这是一块警示碑,起告禁之作用。</p><p class="ql-block"> 开篇“颁示永远严禁事…”标明此碑性质。接下来是“两江总督部堂沈□批…久经禁革,该生童等辄敢□众入署索取烛…生刘宝善等三名是否倡议首恶…”这段话表明事件性质严重,惊动了高层作出批示。清末两江总督统揽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军民政务,在满清督抚之中,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查考光绪四年总督当为沈葆桢。事件主要参与者以生童刘宝善等三人为首。生童,泛指生员和童生。生员,也称为秀才,是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考试合格后获得的身份。而童生是通过县试和府试两场考核但还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具体事项,疑似聚众闹事冲击官署索要何物。</p> <p class="ql-block">  由是看来也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且看下文,果然。“仰江宁布政司即饬,先将文生刘□□…及煽惑之人一并勒拏到案,质究明确,据实录供…”。清代江宁布政司辖江宁、淮安、徐州、扬州、海州、通州等府州。我们如皋亦属此管辖,可见此碑当年树立之地离发现地如皋不远。</p><p class="ql-block"> 下文即将揭开谜底:“恐此恶习不仅兴化一处,合亟颁示,永远严禁…价即有盈余,应留为州县办公之用…不畏法,一经访闻或由州县禀报定□查,照兴化…索扰之案严□□办本…”。此段两次提及兴化,可见此为事件发生地,事发原因为生童聚众冲击官署索要某方面钱款,事情被官府定性为“索扰之案”。为避免再发生冲击官署的恶性事件,立此禁碑,以儆效尤。文末有“特示”二字,字体粗壮醒目或起警醒作用。</p> <p class="ql-block">  根据碑文信息及出现的人名,笔者百度了一下,未曾搜寻到有用线索。估计查询兴化县志可能会有相关记载,对于石碑的信息解读也只能就此告一段落了。</p><p class="ql-block"> 一块古朴厚重的青石,原本与大山融为一体,不知道是谁将它从山上开采下来。几经辗转,在兴化县城被刻成了石碑警示后人。历经沧桑,又被废弃在拆迁工地,遇上了一个对青石有感觉的如皋人,于是费尽周折将它运了回来。从此,它又跟如皋结下了不解之缘,让我们今天有机会能够跨越时间,跟百年前的历史进行对话。</p><p class="ql-block"> 如是看来,山海自有归期,风雨自有相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