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去西藏你就没走遍过中国,没去阿里你就没有去过西藏!就是这么简单的二句话,想法是N多年前有的,成行则是上个月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去阿里难,难在阿里已在青天之上。地球有南北极,有了阿里地球有了第三极。那是一个离海最远离天最近的地方,神奇、神秘、神不守舍这些用词在那儿远远不够。</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拉萨是西藏的大门,出门左转那是纳木措,出门右拐就是羊卓雍措。这次三峰的高哥带我们出门右转先走日额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雪山、圣湖、蓝天白云,风景在路上,在每个人面前轻松的呈现,敢走阿里大环线的人显然不是首次入藏的。后藏的风光显然不同于前藏的风光,大巴车的位置更方便观赏每天不同的现场直播。</p> <p class="ql-block"> 这种原始原貌的场景在插入公路后更轻松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 青稞要熟了,我闻到了粘粑的甜香和青稞酒的醇香。青稞是藏区的主要农作物,又一个丰收的季节要到了。</p> <p class="ql-block"> 草甸子都透出肥美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雪山之下必有河流淌过,它不急不缓。先润泽了一片草原再灌溉一片农田,人类和生灵都有了繁衍。藏民们早把座座雪山奉为神山,落后一步的我只是赞叹家乡没有的山家乡更没有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 西藏的公路路面早就全部硬化了,就是说铺装到位了。普通车也可以四通八达的驰骋,当然离开主路你可能有更多景色出现,这就得看你的车型和车技了。</p><p class="ql-block"> 我不赞同这股自由风,路上的美景你真的看完了吗?</p> <p class="ql-block"> 羊湖到了,羊湖确实美。尤其是她出现在一大片荒山野岭之中,西藏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就了大批的土地和山峦寸草不生。坐在车里看去让人心酸。当羊湖突然跃入视野时,谁能不在雀跃中。</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羊湖的另一个机位上拍的,看得出人为的前景塞进去了,生硬得直辣眼球。没办法,有人喜欢?最好的装饰就是不装饰,人类一定要回到原点才能分清是与非吗?不深入了,这个话题太沉重。</p> <p class="ql-block"> 湖光山色是摄影中的一个大课题,没有谁不喜欢。可架机构图时你很难按下快门,不是这儿不满意就是那儿不满意。心里堵得慌,我突然觉得我不会拍片了。</p><p class="ql-block"> 面对众人的兴奋中,我努力的抛弃了主机,用手机寻觅了一个前景,那是一抹红墙随伸到湖边,藏式的褚红色随之跳跃在翠绿的湖面上,大背景的雪山白和青天蓝相佩还算和谐。就这样吧!</p><p class="ql-block"> 在阿里大环线上尤其是在阿里北线上雪山群立、湖泊众多,就是著名的一措再措的地带,(措,藏语湖的意思。)我除了班公湖及铜湖让我有了创作的冲动,其他的措我只有一错(过)再错(过)了,只是和其他游客一样一饱眼福了。这就是常说的“好看不好拍”。</p> <p class="ql-block"> 记不住这座雪山与措的名字了,我也干脆不去记了。这不是我的错,是阿里不,不,是日喀则的美得遍地都是。</p><p class="ql-block"> 这座山离羊湖很近,我面湖应当还是羊湖。</p> <p class="ql-block"> 湖水依山而转,湖面成了河道型。你不从高处去看根夲看不出湖有多大湖成何型。</p><p class="ql-block"> 你干嘛偏要知道这些,弱水三千一掬可知,美哉!足矣!</p> <p class="ql-block"> 山的蛋蛋都带着彩!</p> <p class="ql-block"> 竖着看画面,手柄处竟是一叶白菜,脉络分明。流淌的是安静祥和的弦律,而上端突兀的象征着冷兵器,剑锋寒光闪烁直指山那边的阿三,主人好客但不要逼我好战!</p><p class="ql-block"> 都知道进藏有四个地区要办边防证,这四个地区都是中印交界处。大中国兵力雄厚根本不惧小阿三无知的挑畔,只是忍让没有重拳出击。随处可见的哨卡保证了边境人员的正常生活,也保证了大量游客的安全。因为摄拍的关系,我们一行经常在边境线一侧活动,但安全感满满。</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318上的网红打卡点,这儿离上海人民广场的起点正好5000公里处。其实我认为的318的起点在康定,从折多山算起才是真正的川藏线的起点,从那儿才能领略318的峻美和高原风光。</p><p class="ql-block"> 进藏的线路如今已开通了八条,每一条都有独立成册的美篇,只是最热也最好走的还是318。有人问我这真的是318的5000公里处吗?我的回答是是的。原来的只有一块石头标志,是汹涌的车流改变了原来的冷漠。将来时必将出现一个小镇。</p> <p class="ql-block"> 又一个清晨出行日,西藏之大不去不知道,每天行程二、三百公里是正常的,而日行千里也是常有的事。但坐享其成的美景收入眼中和心中那种人生能有几回回的感觉真的难以表述。</p> <p class="ql-block"> 停车休息稍跑几步就是一幅“大片”,你都不知道这是那个哪。</p> <p class="ql-block"> 太阳出来了,阳光明媚,高原蓝就是主调。</p> <p class="ql-block"> 雪山更白,蓝天更蓝,湖水的色彩随着光照的变化而变。你根本说不准这是什么色。看了又看,只知道悦目。在家痛苦多日的双眼干涩症早就了无踪影了,怪!高原能治病。</p> <p class="ql-block"> 山是我的山,水是我的水。就想变成一朵白云飘飘悠悠的随风上去而多看看我的大地。</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湖边,仿佛这一切都有她独享了。羡慕了。</p> <p class="ql-block"> 我拍不了湖光山色的图片是图片的前景难选,如果天空是一部分,山又是一部分,水面又是一部分。这“三分天下”的构图怎么看怎么呆版,尤其是下沿光秃秃的湖面再多色彩也让人索然无味。</p><p class="ql-block"> 遇到这样的湖畔我还是拍的,虽然是大呆光。</p> <p class="ql-block"> 突然跃出地平线上的雪山让人惊讶,这座雪山面积之大更让人吃惊。且四周视野开阔,取景极为方便。</p><p class="ql-block"> 我国到底有多少座让人无知的雪山啊。</p> <p class="ql-block"> 从狮泉河离开我们就基本上沿着317一路东去了,一路领略阿里大北线的峻美。一措再措这个词可以用上了。而我更感兴趣的是座座山峦不同,在朝、夕阳下的光影更显得无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一条不算美的光带竟把山的锋面打的千沟万壑,迷死人了。</p> <p class="ql-block"> 云的浑厚也使得一座山峰光亮如帜,阴影下另一座山峰黑的深沉,如此反差全是光影惹的祸。真是祸从天降。</p> <p class="ql-block"> 云的笼罩硬是被夕阳挤出一条通道,互通有无。</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画面人工做得出么,大自然的语言是只做不说,一切让你说。</p> <p class="ql-block"> 大盆景美哉,天空的云已呈现出多种色彩。而山景依然我行我素,夲色依旧。</p> <p class="ql-block"> 一条完美的光带始终占居着C位,从头顶直至尾端。它只说了三个字,“我骄傲”!</p> <p class="ql-block"> 山体的色彩太丰富了,与天空的色彩实在无法比拟。</p> <p class="ql-block"> 看出什么了吗?上层的山头的色彩竟然只是黑白灰,这可不是我P的哦。</p> <p class="ql-block"> 雪的占居仍不肯褪去,尽管山体已基本裸露。我赞叹你的顽强,雪不化,水不流。大自然在帮助人类的长存。人在做什么?好一个沉重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关注地球,关注家园。没了雪山,地球离火星就近了!</p> <p class="ql-block"> 竹笋山,这是我说的。象不象,你说。</p> <p class="ql-block"> 进入阿里的门户是8月31日上午十时许,也就是说我们在日额则已转到了第八天了。西藏的地域之大不用车轮滚过你真的没有直观的感觉,转了八天才到阿里的边上让我对阿里的思想更迫切了。</p><p class="ql-block"> 八天的转圈大家也适应了这第三极的高原反应,有几人竟拍起了“飞人照”,真大胆!我是不敢,因为在这次入藏中因大意而吃了亏。这事后面讲。</p> <p class="ql-block"> 后藏也有草原、蓝天和白云,当然也有羊群。</p> <p class="ql-block"> 地广人稀是事实,但随着交通设施的深入,物流的丰富及旅游的大开发。新兴小镇随之而来。这是我用长焦吊出的远处一个山梁上的场景。不远将来这儿必发达?</p> <p class="ql-block"> 柴达木盆地中的胭脂山这两年被炒翻了天,我们在阿里的大北线上却每天可见,且都是挨着公路边的。要是能向深处走我敢说一定有重大发现?</p> <p class="ql-block"> 拼图吧,舍不得舍去这些山片片,它们那缺绿色的多彩我很痴迷。阿里的大山图片完全可以做一个专辑。</p> <p class="ql-block"> 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交相辉映,它们共同组合了阿里这个大环线,风光奇异。由于海拔高度平均都在4000米以上我们只能沿着公路前行。有几个5000以上的垭口冲上去后并没有什么大的感觉,心定了就不会有事。入藏前身体的自查很重要,心中有数也要有个度就行。</p><p class="ql-block"> 我这是第二次入藏,之前也多次走过川、甘、青的高海拔的大藏区的,身体和心理都有过经历,总以为没事。这次入藏在那曲夜间停车时没有加衣服而受了风寒,到拉萨时高反的后果来了,不得不在医院做了检查和治疗。虽没有影响行程,但海拔超过4000以上高原反应还是有的,好在在扎达和吉隆二次下到三千多的地方休整,对身体恢复很有帮助。</p> <p class="ql-block"> 穿越大片无人区时,经常会遇到藏羚羊、藏野驴和黑顶鹤,它们虽不敢靠近人类但看得出也不是惧怕人类了,用手机就可以清晰的拍得到。不稀奇了。</p><p class="ql-block"> 只是我没有拍到藏野狐,听说那家伙喜欢在高压线杆子下方的小平台上晒太阳,且一个台子只容一只狐。熊二已主动接近人类的居住地了,我在南步文村时当地的藏民告诉我晚间别出门,说不定能碰上下山来寻吃的熊二哥。</p> <p class="ql-block"> 牦牛在高原上是受宠的。</p> <p class="ql-block"> 人物情绪很好,构图也没问题,只是散射光让我不满意。唉,拍照没有不遗憾的。</p> <p class="ql-block"> 高原的雪山是圣洁的,化着的春水是纯洁的。这些水养育了世代居此的藏民族,我最喜欢和藏民交谈,但在城镇里机会并不多。而在路上相遇的机会也不多,妇女和老人会汉语的也不多。交流有困难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眼光是清明晰的,没一点杂质,就象高山上的雪水。</p><p class="ql-block"> 常有人形容一个人眼晴亮为雪亮的,今天突然明白这个词出在何处。</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另一家人,男人在赶牦牛上车,女人准备开车。牦牛是赶去纳木错湖边让游客拍照的。主人躺着也能挣钱了。</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这是哪个乡哪个村,只是停车休息时偶然看到。老人并没有看到摄入者,一心在背读经书。时而自嗔时而开怀。我不忍心打扰他,按以前的习惯会去了解个大概,但这次我真的忍了。心中只是默默地祝愿他,今晚就能背上这一课。</p> <p class="ql-block"> 拍这张照片是为了广告牌上方还有的二位工友,沙子达坂海拔高度近4800了,垭口本就是个风口。维护这样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人的生存得靠顽强。</p> <p class="ql-block"> 大野无垠,在此生存除了得应付大自然的时而无情,更得应对时光的寂寞和无聊。我曾羡慕一个人的独处,如果那远处的帐篷就我一个人留守我该怎么办啊。</p> <p class="ql-block"> 别问我卡里还有多少钱,我只想知道我的青春还有多少年。我的青春早已淌过,仅有夕阳相伴。在家的这边六点钟天就黑了,在阿里我晚上九点半还能见到夕阳。</p><p class="ql-block"> 原来时光在路上,在天边,在你想去的任何地方。</p> <p class="ql-block"> 阿里行,行不行?行!我用这一行程证明了我还行。人生能有几回博,对于一个已基本走完了中国的行摄者来说不去阿里就没有句号,走完了阿里这个大环线就是一个大大的句号。</p><p class="ql-block"> 感谢三峰的高哥亲自带队并一路照顾,并感谢全团人员对我的关心和忍让,我成了!</p> <p class="ql-block"> 回到拉萨,这是第四次进入拉萨,突然觉得陌生。走完了阿里的五千公里行程,一切均在大自然中自然渡过。布达拉宫后花园的龙图虽好看但倍感别扭,原因就是不自然。</p> <p class="ql-block"> 巍巍布宫,连绵的转经筒。阳光城下果然是阳光灿烂。</p> <p class="ql-block"> 从后山看布达拉宫,同样是雄伟。藏民心仪的圣宫我们同样尊重不光是信仰相近,更是对大家庭中另一支人的历史尊重。</p> <p class="ql-block"> 西藏人民安居乐业,信仰自由并不是一句空话。</p> <p class="ql-block"> 阳光之城也是一座和谐之城,明天我将返程回家了。我忘不了这次难忘的十六天行程天,让我领略了西藏深处的丰彩。今天所发表的图片只是公路线两边的部分,而走进支线的图文将择日发表,因为走阿里大环线的激情至今心潮难以平复。</p><p class="ql-block"> 扎西德勒,拉萨!扎西德勒,阿里!扎西德勒,我的西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