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

智君8708193

<h1>  美篇号:8708193 昵称:智君</h1><h1>‍</h1><h1>‍ 泰国北部美斯乐原国民党老兵生存记载——</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么多年过去,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来看待这段特殊的历史,看看这群人是如何在异国他乡“夹缝中求生存”的。</p> <p class="ql-block">  插队落户时就听说泰国、缅甸的原国民党老兵英勇善战。出于好奇,在泰国自助旅游之际特地考察了美斯乐这个原国民党老兵以及他们的后代生活的地方,只想看个明白。</p><p class="ql-block"> 70多年前,原国民党的两支部队被解放军打败,从中国大西南败退到泰缅寮边区。随着星辰转移,时代变化,他们经历了众多的磨难,最终在泰国北部原先的荒山野岭的美斯乐地方顽强地生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  1950年前后,前国民党残军,这支败退缅甸的部队招募了边境两侧土司以及马帮,多达6000多人。这些人在缅甸、老挝、泰国交界的原始森林中暂时驻扎下来。由于缅甸政府不承认这些人,于是调动15000多人的正规军围剿国民党残部。不料国民党残部把缅甸军队打得落花流水,领衔的缅甸军队将领自杀身亡。缅甸政府无奈的伸出了橄榄枝,告诉他们只要放下武器,自愿放弃中国国籍,那么就可以被缅甸收编,国民党残军不同意。缅甸政府只能通过联合国向台湾施压,1953年,联合国确实作出了要求缅甸的国民党残军解除武装并撤回台湾的决议。迫于舆论压力,蒋介石先后分两批把部分军人以及家属撤回台湾。当时蒋介石派来的最高将军李弥带领这部分人撤回了台湾,留在那里的是以段希文将军为首的云南籍军人,还有一部分浙江籍的军人,这些人不愿回台湾,他们只想回云南和浙江的老家。</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撤回了部分人员,中断了93师的经费发放。这支部队被抛弃。为首的段希文将军发现大势已去,在多次击退缅甸政府军的进攻后,带领残部从缅甸转移到泰国的崇山峻岭中。为了生存下去,这支残军进入了泰国贩毒盛行的金三角。泰国政府明白自己的军队不是93师的对手,加之自己国内有不少令他们非常头疼的贩毒武装,需要有强有力的帮手为自己解决这些难题,于是主动谋和招安。泰政府愿意提供一片土地供93师定居,但要求他们不能离开这片区域。开出的条件是93师作为雇佣军围剿泰国其他贩毒武装。93师为了自己的生存,愿意为泰国政府出生入死。</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1970年12月泰国叭当战役开战,泰国国防部作出一个“高明”的决定:邀国民党孤军出战。条件是收复叭当后,孤军可成立“泰北民众自卫队”。对孤军来说,有什么比能保留枪支和长期住在美斯乐更诱惑的?又有什么能比认可身份更重要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此后几年中,孤军联合泰国政府军6次出征,为泰国政府夺回了叭当,令泰方朝野皆惊。</p> <p class="ql-block"> 站稳脚后,他们为了争夺押运毒品的渠道和贩毒武装打,为了生存他们为泰国军方打击边境的土匪武装。</p> <p class="ql-block"> 1981年2月16日,孤军再度为泰国政府出征,3月8日取得考牙之战的最后胜利,消灭了最后一支反对派武装,完成了泰国军队20年未完成的任务,依靠这支军队泰国结束了几十年的内战,泰国王室及泰国政府再无反对派武装的威胁。孤军得到的回报是:有战功的和伤亡人员家属可获得泰国身份证,并享用划定的土地并暂时保留泰北民众自卫队(原国民党残军自己的武装)。</p><p class="ql-block"> 胜利的那一天,也是美斯乐最悲哀的一天,白纸满地,哀嚎连天,仗打胜了,家里的男人却阵亡了。260名残军战死疆场,受伤者无数。普密蓬国王走进孤军简陋的帐篷里,看望伤员。对尊崇王室的泰国人来说,这是多大的荣耀啊,而这些伤兵们对国王俯下的身子竟然无动于衷。有人告诉国王,他们是不懂泰语的中国人。</p><p class="ql-block"> 泰王至此才知道浴血奋战的孤军和政府这桩“参战”与“入籍”的交易。普密篷亲自签发了第一批2000个泰国公民证给这些残军战士,并承诺他们子女到了15岁即可入籍。那时美斯乐地区人口已达几万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青莱坐长途车来到孤军驻地的山脚下,又换乘了双条车(见图)才到了美斯乐。因为外面的长途车是不允许进入美斯乐的,上山的車被美斯乐接管,肥水不外流。在换车时遇见了一位孤军的二代,与我们差不多年纪。看见我们是中国人,主动与我们闲聊。他们对当下的身份也很无奈,对目前的生活还算认可,只盼望生活越来越好。他们现在拿的是泰国身份证,一般的农家子弟很想回中国大陆读大学,其次读职业学校,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很受欢迎。大陆到泰国的游客每年在增加,只要会讲中文,工作很容易找到,商店门口经常看见这样的招牌,“本店有中文服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半山腰我们发现了一张地图。立即用百度地图导航测量一下,估计一天是走不完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找到了珠宝店女老板她爽快地为我们包了一辆车,只要了200泰铢却为我们的深入考察提供便捷。分别时留下了合影。</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的是,回上海后查看相关资料,发现我们遇见的这位文史馆馆长曾女士竟然就是段希文将军的儿媳,八十年代的台湾大学生,与段希文将军的儿子相恋,不顾父母反对,离开台湾来到美斯乐生活,结婚后才知道丈夫是段将军的儿子。这个文史馆就是她筹建的。哇!我们失去了一次深度采访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房屋却是另一番景象,<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特色映入眼帘。</span>四面腾空的吊脚楼比比皆是,原来这是云南籍老兵后代居住的房屋,更多的是江浙两省的房子,中国九十年代的建筑。大多数是一,二层的。来到这里就好像在家乡浙江的旅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远处望去散落在树林中的房屋与浙江省的民间小屋没什么区别。山上的树木都那么熟悉,当你看见山坡上矮矮的乌龙茶树时,耳边听到不太标准的浙江普通话,以为到了浙江老家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金黄色的房顶已经融入了泰国建筑的风格了。前两种房屋建筑风格居多,泰国建筑在这里只是特例。因为前辈的女人都是泰国人或缅甸人,泰国的文化也融入在这里了。第二代人中有大多数选择中国血统的人结婚,与泰国女子结婚只是少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山上,遇见几个老人在编织竹席,小孩在边上玩啥。我们友好地给小孩递上几包饼干,小孩迅速躲到老人背后,探出小脑袋惊恐地看着我们两个陌生人。等到老人允许过后,才羞涩地接过饼干。这个情景让我想起了中国农村的小孩,惟妙惟肖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家户户门前的对联很熟悉吧!上联:宏图大展兴隆宅。下联:泰运长临富裕家。横批:金玉满堂。这不就是隔壁退休大爷写的对联吗?当你走进家门时,你以为来到农家乐了吧?中国的文化根深蒂固,在这块土地上,中国文化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世世代代、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房间里的家具,地板与我们中国农村没什么两样吧!厨房,客厅,洗衣机房合在一起了。住房有些简陋,但在当地算是好的了,否则泰国女人也不会嫁到这个山区来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富贵牡丹图,七骏马奔腾图是否太眼熟了!泰北的华人家里,都供着“天地国亲师”的牌位。他们看上去比中国大陆更恪守这种人类敬畏与感恩的传统,历史与现实,又将泰北华人的家国概念塑造得层次极为丰富。我在想,这户人家应该达到泰国的小康水平了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观音菩萨是家庭必有的,多子多福保平安呀!美斯乐最大的建筑是一尊观音菩萨像,最显眼的是关公塑像。他们祈求观音菩萨送来多子多福,祈求关公武将保他们平安!中国文化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  农村的小集市也与中国的一样,青菜、卷心菜、辣椒、萝卜苗、大蒜头应有尽有。惊喜的是这里水果也很多,有些还叫不上名字。</p> <p class="ql-block">云南籍的残军老兵开的餐饮店,主要供应面条与水饺。过桥米线也许是思乡的一个信物吧!</p> <p class="ql-block">  这里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我们中国农村没有什么差别,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钱”,残军刚到的时候是简单的以物换物,脚跟站稳后就使用泰铢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还有两件东西正在发生改变:一个是“文字”,他们在家里用的是汉字,但官方使用的是泰文了;第二是“语言”,第三代与第四代残军后代已经不太熟练使用汉语了。有些家庭困难的小孩也无法去中文学校读书了。秦始皇的伟略被泰国政府学去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美斯乐最大的一所中文中学,也是段将军解甲归田后建立的第一所中文中学,条件比较简陋。现在这里的孩子,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7点到下午4点在泰国普通学校读书,下午5点到8点半到中文学校读书,星期六全天在中文学校读书。学中文成了不忘祖先以及掌握生存技能的一种选择。</p> <p class="ql-block">  这副“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的对联准确地表达了老兵当时的生活条件以及相互搀扶的状况。看了只想流泪!</p> <p class="ql-block">  这副对联“理不清台湾情,斩不断中国结”,既表达了他们对历史与现实的茫然与无奈又倾诉了血浓于水的真实情感。看了只能叹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们把自己说成“孤军”相互搀扶,共度难关,不时也流露出忿忿不平,因为时代抛弃了他们。墙上的那一句“残军未死,只是逐渐凋零”反映了他们内心的万般无奈。</p> <p class="ql-block">  这是老兵聚会的地方。尤其是残疾的军人经常会在这里闲聊。有时外面捐来的大米会在这里发放。这是一张八十年代的照片,残军二代也参加的战斗,有牺牲也有负伤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上两车道的公路不错吧!好像行驶在浙江的乡村小路上。</p> <p class="ql-block">山上建造了加油站,很漂亮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可以算山上的豪宅了。</p> <h3><br></h3><h3><br></h3><h3>这里的菩萨都是中国籍的,观音菩萨是他们的最爱。</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泰北义民文史馆记录着原国民党残军在缅甸与泰国的历史。馆长曾女士就是台湾人到美斯乐定居的。中国台湾省过来的一些人,对孤军怀有愧疚感,经常搞一些赞助慈善活动,赞助这里的贫困户。同时也收集相关资料,歌颂孤军奋勇战斗的故事以及艰苦奋斗的经历。八十年代中后期,这里曾经是欧美华侨打卡的地方,那时旅游业比较兴旺,现在归于平静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记载客死他乡有名有姓的军人九百位多位,这九百孤军代表所有的在缅甸和泰国的死难者。我认真地看着历史沿革的文字说明,馆长曾女士小声地对我说,有些文字表述请不要太介意,那只是历史的记载。我当然明白她说是什么。历史已经成为历史,还是“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吧!</p> <h3><br></h3><h3><br></h3><h3>这里记录着各方对美斯乐的捐赠与帮助。</h3> <p class="ql-block">  馆内的这尊雕塑期盼着和平与安宁。还有两尊塑像,一个是男人在种地,另一个是一位妇女在教小孩识字,表示段希文将军的宗旨解甲归田,养儿育女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1980年有一位台湾记者把美斯乐老兵英勇奋战的事情以及受苦受难的情景报道出来,台湾各界出手相助。这是台湾妇联会的捐款。</p> <p class="ql-block">  段希文给这座山谷取了个极好听的名字:美斯乐。"美",泰语为村庄之意;“斯乐”意为和平。美斯乐即为和平之村。</p><p class="ql-block"> 段希文将军说,从现在起,我们手中的枪不再为反攻大陆服务。我们的枪只为保存我们自己,生存是我们美斯乐人奋斗的全部意义。</p><p class="ql-block"> 段希文将军作为美斯乐人的灵魂,受到残军以及后代的崇拜。他们为段将军建造了高大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  段希文将军是第一个建造中文学校的人,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尊敬。我们中国现在泰国已经有69所中文学校,除了完成泰国政府规定的课程外,他们还学习中文,数学,常识(中国历史,地理,风俗)。大陆的游客逐渐增多,有些大陆的志愿者在学校上课,简体中文比繁体中文更受欢迎。上世纪80年代台湾国民党慈善机构捐赠了十万册台湾教材。</p> <p class="ql-block">  现在中文学校已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听的哥介绍,泰国的一般导游月工资2000泰铢至3000泰铢,而一个会中文的导游月工资10000泰铢,美斯乐有500 多名中文导游遍布泰国各大旅游景点,也许是中国大陆人大量涌入泰国旅游带来的变化吧。会中文的人工作好找,我们经常看见商店门口挂着牌子写着店内有中文人员服务。会中文的华人成了翻译人才了。</p> <p class="ql-block">  1980年6月18日,“孤军灵魂”段希文将军于曼谷病逝,享年69岁。泰国上下对他的离世表示了哀悼,泰国总理亲自向段希文的遗体告别,泰国国王亲自发唁电追悼,并在他的遗体上覆盖了泰国国旗,也算是享受到了泰国国葬的待遇。7月24日,数万人冒雨自发为段希文送行,两百多辆车一路从清迈开到美斯乐,送葬队伍绵延两公里,这样的声望连泰国元首都惊讶不已。</p> <p class="ql-block">  当年段希文将军的孤军种罂粟的地方,现在都种上中国乌龙茶了,有些地方还种上了咖啡豆。</p> <p class="ql-block">  目前这里主要有两大产业,一个是茶叶,规模不大,只能供应本地与清莱地区。这个功劳要记在台湾人的头上,因为是台湾人带来的种子与技术;另一个是旅游业,这里一半人参与了旅游业,并向泰国各地输送中文导游人才,有些人曾经在大陆的职业学校或旅游学校学习过。大陆的强大,大陆游客的增多为这里的人们增加了收入。这个功劳要记在大陆人头上。但是,这里毕竟是农耕社会,怎么也赶不上大陆的生活水平呀!祈祷他们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  我们特意去段希文将军墓地祭拜他,遇见一个孤军二代在守墓,守墓人姓张,也是云南人,十一岁便加入残军,曾任段希文将军的卫士。见我们去他很高兴,滔滔不绝地述说段将军的丰功伟绩,讲者激昂、听者动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原主席吴敦义前几年也来这里祭拜段将军。</p> <p class="ql-block">  这个是有名的金三角的地标,当年孤军曾在这里武装押运毒品,后来又在这里围剿毒贩;过去种罂粟花,现在种乌龙茶,是非功过只能让后人来评判了。</p> <p class="ql-block">金三角商业发展的不错。河边建立了码头,看来要发展航运事业了。</p> <h3>金三角的历史告诫人们警钟长鸣。</h3> <h3>金三角的湄公河三岔口建了码头,航运正在起步。</h3> <p class="ql-block">  的哥建议我到山顶豪华的天一方宾馆看看,那里有意外收获。问他有什么美景,他只是诡异的一笑。车一会儿就到了山顶,遇见一群孤军三代年轻人骑着豪华摩托车身着黑皮衣黑皮裤黑皮靴炸街而过。抬头望去,精致的别墅掩映于树林之中,踏上平台,豁然开朗,对面朝阳山坡的鲜花盛开煞是好看,定神一看,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国民党军队的军旗图案吗?呜呼…也许是军魂不散吧!</p> <p class="ql-block">  遇见这位国民党残部的二代大哥,主动与我们打招呼,一见如故,谈笑甚欢。他是骑着摩托车带着孙子下山采购东西的。他告诉我们前几年已经领到泰国身份证了(当地还有一些人没有领到身份证)。五年前他回了一次云南,了却了父辈的遗愿,很是满足。家乡也没有亲人了,但是他萦绕梦回的还是父辈惦记的家乡!</p> <p class="ql-block">上图的这位大哥,父亲是残军老兵,母亲是缅甸人。他岳父也是残军老兵,岳母是泰国人。他女儿是中文涉外导游,女婿是泰国人。外孙还小,准备到缅甸上12年免费教育(缅甸有熟人),然后看情况,如果条件可以就到中国上大学,如果条件不行就到中国东北城市读职业学校(申请学费减免的旅游学校),这是他们的家庭规划。</p> <p class="ql-block">  这里人的墓碑都是坐西向东朝着中国。他们身居异乡却始终不忘落叶归根,有些老兵临死前只念叨着四个字“回到中国”。还有些老兵死了后,他们的后代为他们祭烧纸质中国护照,以示回到中国。那些还活着的人只能叹息:“既然回不去故乡,就把脚下当故乡。”</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深深打着中国烙印的异国土地上,居住着一群流淌着同样血液的人,同样的文字,同样语言,同样习俗,同样爱好,连信奉的菩萨都一样。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他们不愿被别人说成是泰国的少数民族,他们更多地是认同华裔或华人的身份。天下华人是一家!一位老兵给残军二代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是炎黄子孙,属中华民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后记:回国在查阅资料后才知道,与我们合影的文史馆馆长曾女士就是残军领袖段将军的儿媳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智君。 图:智君(部分照摄于泰北义民文史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