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墨画史初探(十八)

香港画院

<p class="ql-block">马培童,香港画院院长,原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访问学者,立项研究焦墨艺术。中国焦墨(新汉画、刻石皴)(新岩画、人面皴)(埃及沙漠、风凌皴)创始人。中国焦墨焦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中国焦墨画史初探(十八)</p><p class="ql-block">先秦时期的焦墨美术</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饕餮纹</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焦墨画青铜器作品</p> <p class="ql-block">二, 青铜纹饰本质上是焦墨线条造型艺术</p><p class="ql-block"> 彩陶纹样以与先民生活密切关联的自然界物象为主。一般情况下初始的线条造型,本质上以写实为主。后来发展到生产工具纹样。再后来发展成概括性纹样,逐步形成几何纹样,抽象纹样。总的来看,彩陶时期纹饰有这么几种。一是动物纹样,有鱼、鹿、鸟、虫、蛙、犬等;二是植物纹样造型,如枝叶、花朵等。三是渔猎工具纹样,如网纹。四是自然变化纹样,如云水纹样。五是人类采集活动庆祝丰收的场面纹样(有人从西方历史学的角度,把这种活动定义为一种宗教仪式,并且一直作为大学讲堂上的定论)。六是写意纹样和超自然纹样,如几何纹样、人面鱼等等。</p><p class="ql-block">彩陶纹样中写实与抽象纹样联系密切,抽象纹样是在焦墨线条写实造型过程中,积累、创新、概括性、写意变化的结果。青铜器纹样,是政治家要求画家按统治需要,杜撰编造出来的以超自然的饕餮、夔、龙、凤等为想像中的神物为主。青铜器也有和彩陶纹相同的几何纹、云雷纹、圆涡纹、回纹以及方格、三角等纹饰等等。</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凤鸟纹</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焦墨画青铜器作品</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凤鸟纹</p><p class="ql-block">饕餮、夔、龙、凤都是一种传说,是商周青铜器上最常用的一种超自然纹饰。以抽象、夸张的线条造型为主,有一种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回纹</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焦墨画青铜器作品</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上还有一种常用纹饰,回纹。回纹被赋予“富贵不断头”寓意。回纹在中国焦墨线条文化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士族集团和文官集团青睐的纹饰。中国篆书与“回纹”有一定关联。篆书那种峰回路转、屈曲萦回之美应该是后人添加上去的美学观点。实际上篆书结体造势特点与回纹一种祈祷富贵不断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古老寓意有关。史前时代,人们生产力底下,财富有限,自然希望财富永远留在自己手里。因此将这种想法演化为回纹。代表财富永远在自己家族或部落里转。永不流失。回纹是由横竖短线折绕组成的方形或圆形的回环状花纹,形如“回”字,所以称作回纹。圆形的回纹是云纹,方形的回纹称为雷纹。有单体间断排列的,也有作一正一反相连成对的,俗称“对对回纹”。</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焦墨画青铜器作品</p><p class="ql-block">(徐州博物馆写生)</p> <p class="ql-block">  青铜器纹样,表面看是一种金属线条造型。实际上它依然是焦墨线条造型。在制作青铜器纹样前,画家要用焦墨线条预先设计绘出纹饰,呈报给主管官吏,涉及国家礼器的青铜纹饰,要报经天子审阅和同意。如禹做九鼎,无论是鼎的形状和鼎外观上的纹饰一定会预先设计、绘制出来,报经大禹同意。青铜器制作者依据天子同意预案,制作出模范(模具)。最后制造出带有纹饰的鼎。</p><p class="ql-block"> 最早中国线条造型艺术,就是焦墨线条造型艺术。为什么,我已经在《中国焦墨画史初探》彩陶纹样造型中有过专论。另外《中国山水画起源考》中至少在水墨画出现时间上,佐证我的观点。《中国山水画起源考》一文中说“唐代以前的画没有水墨法......,”</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夔纹</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焦墨画青铜器作品</p> <p class="ql-block">彩陶纹样与青铜器纹饰对比,彩陶纹样以大自然物象为主。青铜纹样以超自然现象为主。但二者都是以线造型。从人类造型艺术规律来看,写意纹饰,来源于写实纹饰的不断变化。青铜纹饰继承了彩陶纹样造型方法。也就自然而然的继承了彩陶焦墨线条造型的表现力。</p><p class="ql-block"> 从地域来看,仰韶彩陶文化繁荣,普遍在陕、甘、青、河南等黄河上游区域。青铜器出现和繁荣也在黄河上游区域。因此青铜文化与彩陶文化叠加在一起。一种文化的历史规律是,人类活动集中在某一地域,并且生产生活活动历久叠加,必然形成某种文化不断的叠加,必然形成某种文化不断的叠加,形成文化上的继承传承关系。彩陶焦墨线条造型艺术,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续存3000多年之后,又出现青铜器纹饰,绝非偶然。他们在文化地理位置上,有一种天然的继承与传承优势。青铜器上凹凸纹样,本质上还是焦墨线条造型方法。其内涵和外延总体上是继承了彩陶焦墨线条造型思路。</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焦墨画青铜器作品</p> <p class="ql-block">  1综上所述,虽然青铜器纹饰的材质与彩陶纹样材质截然不同。尽管青铜器纹饰是金属凹凸形象,但它们都是焦墨线条艺术。所不同的青铜纹饰造型过程,比彩陶焦墨线条造型过程繁琐一些。但二者的线条形象由对大自然的写实,发展到对超自然物象的杜撰,其过程是一种线条造型过程的衔接。青铜器纹饰继承传承了彩陶纹样线条造型方法。本质上依然没有脱离焦墨线条造型艺术这个源头。</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未完待</p><p class="ql-block"> 本系列焦墨画史研究,在分析中国焦墨画发展轨迹,借鉴同行一些观点基础上,提出笔者个人对焦墨画发展轨迹与史实的再认识。非经本人许可,谢绝非法转载、复制粘贴传播。有意探讨焦墨画历史者,留言与我探讨焦墨画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对中国焦墨画有不同见解的朋友,可以友好交流)</p><p class="ql-block">丹青居士 2024,9,24</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p><p class="ql-block">中国焦墨艺术传承人</p><p class="ql-block">中国焦墨刻石皴创始人</p><p class="ql-block">中国焦墨新岩画创始人</p><p class="ql-block">中国焦墨焦彩非遗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中国焦墨画传承人</p><p class="ql-block">中国焦墨焦彩传承人</p><p class="ql-block">中国焦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p><p class="ql-block">马培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