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直想写写杨林先生,写之前,先去找来二锅头,喝了二两,再写。写得好,是酒后吐真言,写得不好,是喝多了,胡说八道。</p><p class="ql-block"> 杨林与邵岩、刘懿三位先生崛起于流行书风盛行之时,在2000年之前就以现代书法“三剑客”之名横行书坛,站在流行书风的前列。三人包揽了全国中青年书法展所有的“现代书法”奖项,剑指南天,号令天下,令书坛为之侧目。</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没能处于这种盛况之中,推算一下,当时我还游离在书法圈之外,在为工作、生活奔波,书法还是比较遥远、只是偶尔会想起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这二十年间,偶尔与书友闲谈,或是书法展览、坊间一壁,见到杨林先生的作品,并不太以为然。他的传统书法率性随意,现代书法还看不太懂。</p><p class="ql-block"> 去年的某一天,鲲哥在微信上,突然就把杨林先生推给了我,说杨林要加一下你,于是我就加了。</p><p class="ql-block"> 加了,杨林先生便说:在罗鲲这里见了你写的文章,真不错,字也不错,没想到威海还有这样的青年才俊。</p><p class="ql-block"> 人都愿意听赞美的话,我这样的老青年当然也不例外,于是便互相客套几句,相约某天见一下。</p> <p class="ql-block"> 终于在某个午后,我按照杨林先生发的位置,七拐八拐到了他家楼下。</p><p class="ql-block"> 他身材高大,外形刚猛,看他下楼扶着栏杆,有点吃力,想过去扶他一下,他摆摆手,不用。</p><p class="ql-block"> 与他一同回到书院,路上便详细问我以往的经历,当前的工作、生活,甚至收入等等,听到我收入还好,生活过得去,他便说,这就好,这就好,这是一个从事书画的人最要紧的事。这种只有自己父母才会关心的事情,从杨林先生这里听到,让人好生感动。</p><p class="ql-block"> 因为共同的爱好,交流并不需要任何铺垫,写作,书法,绘画,内容跳跃而丰富,时时有着碰撞的火花。给他看我画的一些画,他便说,这是来楚生的画法,我也喜欢。于是我就拿出几本来楚生的画册给他看,他看到其中一本,说这本很好,我没见过。我说那送给你吧。他便说,我有来楚生的真迹呢,哪天你去,拿给你看。</p><p class="ql-block"> 于是这样,便熟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杨林先生几年前动过手术,说话、行动有些受限,应该对写字也有影响。前段时间见过杨林先生现场写字,笔酣墨饱,下笔迅疾,灵光频现,神完气足,竟比以前写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杨林先生跟我谈起术后的情况,说幸亏还能写字,减少了很多痛苦和烦恼,所以我想,他虽然行动不便,但经常出门,也愿意有人上门交流,就是这个原因吧。</p><p class="ql-block"> 于是,每每上完课之后,或是闲暇的下午,我就去他家里闲聊。</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去杨林先生家,就发现我们有共同点,沙发上都堆着一摞书,而杨林先生的书更多,书的种类也不一样,他就坐在这样的一堆书中间。坦白地说,我几乎没有完整看过一部国内或国外的文学名著,嫌太长,读着太累,不耐烦。我翻了翻他的书,有一些没见过的大部头小说。就问,您就看这个啊?他说是啊,有时看到网上推荐的好书,就忍不住买回来看看,我立刻佩服得不行。</p><p class="ql-block"> 看大部头的小说和理论书籍还不算,杨林先生在手机上用“一指禅”的功夫,硬是写出了一篇又一篇几千字、几万字的评论文章。我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杨林的文章比书法好,他自己应该也会听到,但并不在意。</p><p class="ql-block"> 徐渭也是个病人,却有通天之才。诗文书画俱佳,以画最好,但他自己却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杨林先生也画画,也写诗,有机会我要问问他,这三项,他会怎么排序?</p><p class="ql-block"> 我的《书法旅行》正在出版社审稿,某一天,我把稿子全文发给杨林先生,让他帮忙看一下。他应了下来,过几天把前言做了修改,发回给我,我一看,太当回事了!几百字的前言,值得这么大刀阔斧地修改么?</p><p class="ql-block"> 后来又到他家里闲聊,我试探着问他,我的书是不是有些地方太啰嗦、太繁琐了?他呵呵笑两声,不置可否,我立刻心领神会。杨先生写作很严谨,心里一定在想,这小子写这样一本破书,东拉西扯,一盘散沙,拿来让我改,我无从下手啊。我心里也在坏笑,我写书法就是这样,很少重复写同一内容,从来不去雕琢安排,写文章也是如此,天马行空,跳脱不拘,任你大罗神仙,也抓不住要领,看你怎么修改?大概我的笔是霰弹枪,目标模糊,先横扫一片再说,而杨林先生的笔是精准狙击枪,稳而准,一枪中的。</p><p class="ql-block"> 借着机会,我就调侃说,杨老师,您写文章这么严谨,不厌其改,而且条理逻辑那么清晰,您的书法却又率性随意,无拘无束,这很矛盾啊,怎么做到的?他又呵呵笑两声说,没办法,性格如此,有强迫症。</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可能就是人的两面性吧,外冷内热,理智的头脑下,有一颗激情四射、狂放不羁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说到我书中的一些观点,杨林先生便说,这里的用词不准确,最好换一下,那里的结论不要下得太早,艺术没有绝对正确和错误。我心里暗笑,杨先生早年便以文艺评论名扬书坛,听说在某次理论研讨会上,他对一位名家的作品当面进行批评,结果让大家都下不来台,局面挺尴尬,事后又向人家道歉。如今是不是锐气尽失,变得这么温和老实了?我想这也是他的两面性吧。</p> <p class="ql-block"> 杨林先生的传统书法,生动活泼,自不必说。至于现代书法,他在前几天的一次书法展中批评自己,大意是现代书法的创新没搞好,还糟蹋了传统书法,实在不应该,只能继续不停地糟蹋。我觉得他这话有些假,欲盖弥彰,假装谦虚,实际上内心狂狷,从没想过要迎合谁。</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视觉艺术,都是空间的艺术,无论怎样的传统,怎样的现代,怎样的涂抹,怎样的分割,只要空间是美的,视觉是美的,就是成功的作品。现代书法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成果,自有公论,不能完全肯定,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历经乌台诗案,贬放黄州五年之后,赦还,过金陵,拜访罢相闲居的王安石。昔日政敌,相逢一笑泯恩仇。东坡作诗云:“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p><p class="ql-block"> 杨林先生没劝我去买三亩宅,倒是送了我不少书集、画集,劝我多看看这样那样的好书好画,这当然比求田问舍的好。 “友直,友谅,友多闻”,得良师益友而从之,虽迟而犹未晚矣。</p><p class="ql-block"> 只是下次去拜访,恐怕要借一顶头盔戴上,因为不知道这篇文章会不会招来杨林先生的迎头痛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