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p><p class="ql-block">翻译 有人问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当官从政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嘛,就是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将这种风气推广到政治领域中去,也就是参与政治了呀,为什么一定要直接去当官才算是参与政治呢?”</p><p class="ql-block">解读 这句话有两种断句方式,第一种断为“《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第二种则是笔者采用的断句方式。而笔者之所以采用这种断句方式,是因为笔者认为“施于有政”明显与“是亦为政”相接,构成一句完整的话。</p><p class="ql-block">仅就这句话的内容说,发问者显然是戳中了孔子内心的痛处。孔子前半生的高点是“隳三都”。可见,孔子曾积极从政。孔子后半生周游列国,向各国君主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也希望得到某个诸侯真心诚意的任用。所以,孔子也是钟情于政治的。可是,孔子与这个时代错过了。</p><p class="ql-block">在这种情况下,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当官从政,这便戳到了孔子内心的痛处。不过,孔子的回答很有艺术。孔子先搬出《尚书》上的一句话,作为立论的基础;然后以此为基础,谈自己间接影响政治的途径;最后得出结论,自己也参与了政治。</p><p class="ql-block">孔子此番论述,开了士人参与政治途径的先河。此前,人们参与政治,只有入朝当官这一条路。而在孔子之后,结合他四处收徒的做法,人们总结出三条参与政治的道路:第一,入朝当官,参与政事;第二,教授弟子,介入政坛;第三,改造风气,影响政坛。</p><p class="ql-block">回顾历史,可知孔子的这番话说得很对。孔子虽然自己没有从政,但在孔子去世后,孔门的不少人才都成为当时各国的精英人士。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官、大商人、教育家等。这些人活跃在各行各业,不断实践孔子的理念。也正是依靠这些人的不断实践,东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才被“子夏儒”一门终结。由此,中国历史才得以进入荀学名教发扬的新时代。而孔子在后世影响力也变得越来越大,最终成为“至圣先师”,孔子之学最终成为圣学。</p><p class="ql-block">综上,就篇章结构来说,这句话依旧谈的是正风气、安民心一事,即聚焦于政治层面推广“孝悌”的风气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𫐐,小车无𫐄,其何以行之哉?”</p><p class="ql-block">翻译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不讲诚信,又如何可能行得通呢?这就像大小车都没有安装关键零件一样,如何可以跑得动呢?”</p><p class="ql-block">解读 对于2.22,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解释说:“大车,谓平地任载之车。𫐐,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者。小车,谓田车、兵车、乘车。𫐄,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车无此二者,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p><p class="ql-block">从内容上看,2.22依旧在讲君主之“德”的第四个方面,即树立信用,以正风气。</p><p class="ql-block">综上,从篇章结构角度看,2.21与2.22是一组,都在讲风气的问题,即君主要慈孝友爱,言而有信。如此,国家才能治理得好。</p><p class="ql-block">2.19~2.22讲的都是君主之德的第四方面:正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