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榆林店村</p><p class="ql-block">史志 我家临朐</p><p class="ql-block"> 2016年06月13日 14:15 1人听过</p><p class="ql-block"> 临朐自西汉置县,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境内村落少数建于旷野,多数深处幽谷。这些村庄,大者数千人,小则百余众,或经千载沧桑,或历百年风雨,村村落落无不印证着中华民族前行的脚步。</p><p class="ql-block">榆 林 店 村位于临朐城东北4.5公里、东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4公里处,弥河东岸。北界安家林村,南与大张家庄村毗连,东与北石庙村接壤,西隔弥河与城关街道南亭子村相望。村落地势东高西低,南北长715米,东西宽510米,曲字形大街。</p><p class="ql-block">唐朝即有此村,名朱王村。据唐末李氏墓碑载:“葬于龙岗西南十里处朱王村北。”明永乐年间(1403~1424),倪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入,因靠近安丘至青州大路,村南有榆树林,旁设客店,人称“榆林店”,后习称为村名。现有倪、石、刘、王、张、吴、陈、魏、傅、郭、李、吕12姓。刘、吴、傅姓人口分别占全村人口之25%、16%、11%。共462户,1710人。有9户信奉天主教,6户信奉基督教。居民原均为汉族,自1995年始,因婚姻嫁娶,有苗族2人、拉祜族1人、侗族1人迁入。</p><p class="ql-block">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忠善乡榆林社;1930年属第三区榆林乡;1948年4月临朐全境解放,7月村划入益临县;1952年6月益临县撤销,复归临朐县,属第十二区(营子)榆林乡;1956年区划调整,属营子区榆林乡;1958年9月撤乡成立人民公社,属营子人民公社;1984年4月社改乡(镇),属营子乡;1993年6月撤乡设镇,属营子镇;2004年3月成立东城街道,属之。</p><p class="ql-block">1983年,农历六月十六日村设集市,称榆林店集,农历一、六逢集。</p><p class="ql-block">村境土地属丘陵,地势东高西低。耕地为熟化程度高、土体深厚的褐土,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20世纪50年代,耕地2683亩,惯称东坡、北山、北河、家西、南洼等地,良田为北河、家西、南洼地,600亩,风调雨顺之年粮食亩产350公斤。1966年秋,大力开展以深翻整平土地、修筑梯田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对村东坡、北山地进行治理,整成高标准“大寨田”800余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冶源水库东干渠水经村东自南向北流过,粮田全部自流灌溉,粮食连年丰收。20世纪70年代,村发展养蚕业,实行粮桑间作、立体种植,建养蚕室30余间,年养蚕种50余张,蚕茧收入万余元,壮大集体经济。1984年,在干渠东1000余亩山地中栽植山楂树4万余棵,成为千亩山楂园,盛果期年产山楂150万公斤,户均收入519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山楂村。2008年,全村尚有耕地469.5亩,山楂园500亩,弥河水面350亩,山坡草地300亩。</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以农为业者占90%以上。20世纪80年代,村先后办起16家玻璃钢瓦厂,从业人员250余人,年人均收入1.5万元。2003年,设东城经济开发区以来,先后有山东联科卡尔迪克、银河动力、雷奥新能源、华建工业园等14家企业落户到村,厂区占地1714亩。占用的耕地,政府按原土地面积及产值,逐年给予经济补偿,半年兑现一次。</p><p class="ql-block">1973年,全村通电,结束了小油灯照明历史,户户用上电灯。家用电器与日俱增。全村第一批安装家庭电话的是魏先贵、魏先国、刘继颜、陈宝林、张永林、王学明,第一个购置彩色电视机的是傅永年,第一个购买手机的是王学明。1993年7月,开通程控电话,家家户户安装,现有移动电话900部。</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前,全村大口井7眼,用辘轳提或用草绳拔水供人畜饮用。70年代,部分户使用杠杆压井。因水质差,地下水位下降,1979年打80余米深井1眼,全村统一配套,安装管道2000余米,户户始用自来水。2007年村投资25万元,对自来水工程进行改造,更换新阀门、新管道。</p><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随农机具进村,新修以冶源水库东干渠为基础的机耕道,后又整修贯通安家林村、张家庄村的机耕道。2007年,村筹资120余万元,将南北主街4条(宽8米或10米)、南北副街4条(宽5米或4米)、东西主街3条(宽10米或20米),全部硬化,安装路灯。成“曲”字状大街与村东、西、南柏油公路相连。2008年,县开通榆林店至临朐新汽车站7路公交车,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第一个购买卡车的是王学明,跃进牌,时价3.8万元。第一个购买轿车的是张永林,捷达牌,价格18万元。全村现有农用车、卡车45辆,轿车、面包车89辆。</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村民住房门矮窗小,草屋顶、土坯墙、木格窗,院狭屋窄、坐落错乱。1974年始,实施新村规划,4户为一居住片,户规划面积272平方米。至1989年,村民盖起红瓦顶、砖混结构新房。现多户室内瓷砖铺地,装修气派时尚。院内硬化绿化,院落成方。成为南北成排,东西为栋的新家园。2003年春,平整街道,疏通道路,村投资10万余元,动用大吨位运载车辆,运填4万余立方米土石,将村中纵贯南北的沟壑变为通途。2008年下半年,村与雷奥新能源等厂家协商合作,互利互赢,动用大型装载运输机械,把整建厂区、厂房多余的27万余立方米碎石渣,运填至自开天辟地以来横卧村中央的东起石家湾、西到弥河崖、长约600多米、最深处十几米、宽约60米的“大鸿沟”,填为平地,村容村貌发生巨变。</p><p class="ql-block">2003年6月始,村对70岁以上116名老人,每人每年发放120元生活补助费。44名80岁以上的寿星老人寿诞之日,村送每人价值200元的礼品,以示祝福。2008年,村组织60岁以上276名村民到县人民医院免费体检。</p><p class="ql-block">1936年至1937年,村设榆林店短期小学,实行半日制,李因芳、贺德庆任教,学生免费上学。1943年至1945年6月,设榆林店初级小学,张益谦任校长,教师魏方洲、程光增。1948年春,县境全部解放,学校恢复。1949年4月,设榆林店初级小学,教师王华山、赵印芝。1954年在村南首“观音阁”西侧建完全小学,王锡俊任校长。1958年秋,以管理区为单位办起“共产主义小学”,仅数十天即解散。1975年,小学“戴帽”办初中班,刘珍修任校长,校舍迁于原村委办公室东侧。1980年,初中班合并于张家庄(今大张家庄)初中,保留榆林店小学。1998年新建小学1所,村投资30余万元,占地4880平方米,教室24间。2000年榆林店小学为学区小学,刘继圣任学区校长,教师10人。2003年学区建制撤销,恢复并保留榆林店小学。</p><p class="ql-block">村有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126人,其中博士、在读博士10人 ,硕士、在读硕士15人,留学生2人,人称“状元村”。</p><p class="ql-block">1956年,榆林店设联合诊所,医生傅登成、张克诚。1958年,村有医生傅登成、尹成光。1968年设卫生室,医生傅登成、张爱莲、石金堂。1970年办农村合作医疗,有赤脚医生傅登成、石金堂、王永修。1984年,营子医院设榆林店卫生室,医生石金堂、刘继爱。2006年,设营子镇榆林店卫生所,医生石金堂、刘继爱。是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民参合率达100%。</p><p class="ql-block">村文艺宣传氛围浓厚。新中国成立初期,京剧爱好者自发组织子弟班,演出京剧《穆桂英挂帅》、《打龙袍》、《六月雪》等传统剧目。20世纪50年代,村人编排演出歌颂共产党、歌唱新生活、宣传党的好政策的文艺节目;如配合宣传《婚姻法》,提倡妇女婚姻自主,演出吕剧《李二嫂改嫁》等。60年代,大队成立文艺宣传队,除学习优秀剧目,多半自编自演反映社会现实、形式短小精悍、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配合形势,演出歌剧《三世仇》等,曾多次在乡内村外演出,颇得社会好评。现在秧歌队、花鼓队依然活跃在集市街头。</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人才辈出。傅永聚,1948年生,曾任潍坊市图书馆教授,研究员。刘建亭,1949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曾任中共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党委书记。傅忠慧,1952年生,毕业于昌潍师专,曾任青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石金太,1957年生,毕业于昌潍师专,曾任潍坊市人民政府驻青岛办事处主任。吴汉胜,1963年生,吉林工业大学毕业,曾任国家机关工委群工部部长,现任沈阳市副市长。石金凯,1963年生,毕业于北京商学院,任中国棉麻总公司总经理。王学重,1963年生,博士,华东石油大学毕业,为英国立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继松,1963年生,博士,法国马赛学院教授。刘世芹,1964年生,硕士,济南师范学院副教授。王学生,1965年生,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吕廷煜,1965年生,硕士,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任中共北京大学医学部产业部党委书记,副研究员。陈元宝,1966年生,山东师范大学毕业,曾任山东省教育厅外事处副处长。王学士,1967年生,硕士,中建八局高级工程师。吕廷君,1967年生,博士,北京市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副教授,北京市政府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世爱,1968年生,博士,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中心设计部研究员。王学鼎,1969年生,博士,毕业于美国某大学,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工作。张红梅,1971年生,硕士,前进船厂高级工程师。刘金楣,1974年生,硕士,胜利油田高级人才培训中心高级培训师,外语培训副主任。傅苏,1976年生,毕业于南开大学,任职于毛里求斯。张国栋,1976年生,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刘超,1979年生,硕士,北京中国农业公司南宁分公司经理。王艳,1980年生,硕士,湖南第二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张永健,1981年生,博士,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魏大朋,1983年生,硕士,供职于众鑫环境艺术设计中心。吴翠,1983年生,硕士,供职于临朐县卫生局。石磊,1984年生,硕士,南京市江宁区委组织部青年干部科科长。吴浩,1985年生,博士,现留学沙特阿拉伯。吴艳,1986年生,硕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中国畜牧兽医》杂志编辑。刘良,1986年生,硕士,供职于上海外贸企业。张洁,1986年生,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生。王旭,1988年生,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生。傅昊,1988年生,天津大学硕士生。法国留学生刘金良、刘媛媛。</p><p class="ql-block">王永泽,1933年生,曾任冶源公社平安峪完小、城关初中教师,临朐县政协一至四届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村先后有130人参加八路军、解放军。张维茂,1949年生,1968年参军,毕业于石家庄陆军学院,曾任济南军区某部副参谋长,大校军衔。刘瑞修,1949年生,1969年入伍,毕业于河北宣化炮兵学院,曾任解放军某部旅副参谋长。刘海亭,1972年生,毕业于天津武警指挥学院,任临沂武警支队副支队长。</p><p class="ql-block">石金龙,1987年在山东省第二届残疾人乒乓球比赛中,获男子单打第一名。1992年参加山东省第三届残疾人乒乓球赛,获男子单打第一名。是年,代表山东省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全国残疾人乒乓球赛,获全国男子单打第四名。</p><p class="ql-block">刘志祯,清朝同治年间贡生,原住宅大门口竖旗杆1对,祖坟亦竖旗杆垛1对,立石碑1座。翰林院赠一大匾额,挂于大门口过道上,镏金大字三个“明经第”,落款翰林院。“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旗杆、匾额、石碑等大部分损毁,现仅存门枕鼓石1对、祖坟旗杆垛石2块。大门口原脊檩1根,上用毛笔书写:“大清同治 ×未戌月×浣之八日谷旦立”。</p><p class="ql-block">1968年,以李开慧为组长的12名青岛知识青年到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按照上级政策规定,1976年全部返回青岛,安置就业。1976年,以刘景洲为组长的潍坊知识青年20余人分批到村插队落户,1981年全部返回潍坊,安排工作。</p><p class="ql-block">原村大街南首有古庙,人称“南阁子”,原为进出榆林店的必经之路,现存“南海观音阁”古庙遗址。</p><p class="ql-block">村明朝国槐2株。其中一株树高10余米,胸径1.20米,冠幅12米,虽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分别定为国家二级、三级保护树木。</p><p class="ql-block">1973年,村发现唐代古墓。墓内铭石2块,均无盖。一为李府君墓志铭,一为其夫人苏氏墓志,李府君墓志铭呈正方形,青石料,高0.56米、宽0.57米、厚0.1米,墓志记述李正籍贯陇西,官至少卿,并述其死难经过。后存县文管所。 </p><p class="ql-block">摘自临朐县史志办公室编纂的《临朐村镇志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