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之二十二:阿索乡的小朋友

流走飞

<p class="ql-block">  途经阿索乡,适逢赛马盛会,远望车马密集,人群攒动,旌旗招展,一派节日气象。平整的草原上围出一个圆圈就是赛场,场中正在进行一轮比赛,三匹马紧张追逐着。马的体形不大,在高原缺氧环境下驮人奔跑,显得很是辛苦,骑手为夺名次不停的挥鞭催赶,看得我心有不忍,遂环顾别处。赛马会不只单纯赛马,还有其他政治主题,政府出面组织,有干警维持秩序,基本与内地无异,不同的是广播里传出的声音我一句也听不懂,全程藏语。不一会儿,这一轮中年组比赛结束,胜者获奖物资若干,喜笑颜开。时近中午,午休后才继续其他赛事。</p> <p class="ql-block">  西藏地广人稀,平时交往不多,只有盛会才能相互结识交往,所以每位藏民都如过节一般,梳洗打扮得漂漂亮亮,跟平时路遇的牧民大不相同。其中我们最喜欢打交道的是小朋友,因为稍上年纪的藏民基本听不懂汉话,凭手势和表情呜呜哇哇表演半天,到头来还是鸡同鸭讲,只能有限意会几分。小朋友则不同,正常接受学校教育,汉藏两语都开课程,沟通容易。</p> <p class="ql-block">  阿索乡也许平时集会较多,孩子们常与陌生人接触,显得比较大方,我们之前也见到草原上的学生,羞羞的不愿拍照。而眼前这群小朋友聊天拍照都不拒绝,那个喝饮料的男孩居然主动跟我打招呼:老板你好。这让我十分惊讶,连忙回应小朋友好。</p> <p class="ql-block">  溜达中碰见一个牙齿格外洁白的六年级女生,就问她牙齿怎么那么白(当然是赞美),她略带羞涩地笑而不答,想不到旁边一位吃糖的小女生大胆的回应我:那是因为你们外地人糖吃多了,把牙齿搞黄了。想不到小女孩这么有趣,我就笑她:你现在也在吃糖啊。她只好抿着嘴格格的笑,其他小朋友跟着一起开心的笑。</p> <p class="ql-block">  妻子被这气氛所感,拿出在吉隆镇尼泊尔商贸店买的巧克力送给他们,几个小不点高兴地伸手接糖,两个稍大的学生却懂事的往后退让,我心中有些感动,就把所有巧克力交给她俩,让她们均分给大家。接到糖的孩子们很开心,给他们拍照时还举起了两把剪刀手,那个美丽的白齿女孩依然是文静矜持的笑脸,像个大家闺秀,气质似乎与生俱来一样。</p> <p class="ql-block">  藏民的这种集会一般要持续三四天,草原上住宿餐饮一应俱全,帐篷自带,食品或带或买,各种生意都有人做,赛马节与商贸会不分界限。我们边走边看,突然被个小小女孩拦住,瞧年纪应该上一年级左右,能够讲普通话,她拦我们的目的是要给她鉴定一件“宝物”。只见她手里攥着一块光溜溜的鹅卵石,一脸兴奋声音激动地问:这是鹅卵石吗?一个哥哥送给我的!我和妻子连忙肯定的说是的是的,这是漂亮的鹅卵石。她看来很珍惜这件宝物,得到证实后放心的赶紧把石头捂牢,生怕弄丢似的。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估计是从我们的模样看出了外地人的身份,并且在她心中我们外地人是能够鉴别她手中宝石的,才拦着我们询问。这普普通通的一个情节,既有孩子的天真纯朴,还有一颗童心的辨别推理,暖暖的感应着我的心。</p> <p class="ql-block">  作家李娟关于阿勒泰上厕所的描写让我酣笑不止,不想藏区也是没有厕所概念的,不仅平民不建,即使在公共场合也难碰上像样的公厕,最多只能算作茅坑。边检站想要方便,警察往往是告诉你去旁边的小树林,于是“小树林”成了我们调侃的专用名词。</p> <p class="ql-block">  我跟同伴好奇这种集会有没有厕所,因为旁边貌似没有小树林。在两位小男生的引领下我们找到了公厕。那是用纤维布围成的一个空间,留一个门帘,小朋友热心地给我们拉起门帘,进去一看,里面并排挖出两个米把深、两三米见方的长方坑,中间隔着一堵墙不予挖通,坑上同向架着一些木板,同时容纳十多人不成问题。</p> <p class="ql-block">  一个小朋友正在出恭,见我们进来,坦然微笑,身旁的小伙伴安静地等着他。门边两男孩一直关注“所”内动态,见我们犹犹豫豫,误以为是担心木板不稳当,就好意提醒要踩坑边牢实的地方。我们三个外地客做贼一般偷偷摸摸解决问题,不好意思地朝他俩笑笑,两个“守门员”依然拉着门帘恭送我们,满脸微笑,充满了助人为乐的成就感。这待遇让我们感动又尴尬,道谢后灰溜溜的夺路而逃。</p> <p class="ql-block">  事后心中感慨,阿索乡的小朋友啊,你们的心就和这生活环境一般,天然不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