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9.22~9.25兄弟两家自驾去密云司马台长城、承德避暑山庄一游。</p><p class="ql-block">2024.9.22 司马台长城在北京东北部密云区北部的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北,紧邻古北水镇,距离北京120公里,属燕山山脉,司马台长城依险峻山势而筑,并以险、密、齐、巧、全五大特点著称于世。司马台长城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全长5.7公里,其中鸳鸯湖水库将该长城分为东西两段。东段有敌楼16座,西段有敌楼19座,共计35座(包括已毁水中一座)。1987年司马台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评价“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司马台长城堪称中国长城之最”。2012年,司马台长城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全球不容错过的二十五处风景之首”。</p><p class="ql-block">对于几名70多岁的人,爬长城确实不比当年,比较吃力,但咬咬牙,还是上到了8号楼台。</p> <p class="ql-block">先是坐缆车至8号楼台下,继而慢慢向上攀爬。</p> <p class="ql-block">从8号台顺长城而下,下到6号台,又走回8号台脚下,坐缆车返回。在镇上吃了午饭,之后,驱车去承德。</p><p class="ql-block">到达承德以后,网上找到离避暑山庄很近的“山庄宾馆”(承德市政府招待处)住下。</p> <p class="ql-block">2024.9.23 出得门来,去游览避暑山庄。</p><p class="ql-block">门口挂的是避暑山庄博物馆的牌子,这个博物馆是中国清代宫廷历史博物馆。在河北省承德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避暑山庄内。这里曾是清王朝康熙、乾隆、嘉庆三代帝后驻跸热河,处理军政,礼仪宴飨,政余读书,起居游乐的主要区域。占地 5.6万余平方米,陈列展览面积 1.3万多平方米,库房1300平方米。2022年9月,在承德博物馆基础上将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档案馆、信息中心等单位合并,成立了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作为清代帝王的离宫别苑,其造园理念崇朴鉴奢,宁拙舍巧。利用热河流域的自然风貌,导之自然,利用自然,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的提炼和升华,融入了帝王的自身修为、政治理念、文化感悟和艺术追求。同时,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作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呈众星拱月,似百川归海,概括中华版图之形貌,见证中国多民族的文化融合与团结统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国家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租了电子讲解器,买了车船套票,一站一站看过去。</p> <p class="ql-block">俯瞰山庄、外八庙风景</p> <p class="ql-block">烟雨楼</p><p class="ql-block">烟雨楼是一座仿照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建造的建筑,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设计上采用了江南园林的风格,前有门殿,后有两层楼,红柱青瓦,结构上具有单檐和四周有廊的特点。烟雨楼的二楼中间悬挂的是乾隆御书的“烟雨楼”匾额。 除了主体建筑外,烟雨楼的周边还配有其他设施,如东侧的青阳书屋和西侧的对山斋,这些建筑通过游廊相连,形成了一个精致的院落。此外,烟雨楼的东北角有一座八角轩亭,东南角有一座四角方亭,而西南方向则堆砌了假山,山顶上还有一座六角凉亭,整个设计不仅美观而且实用。</p> <p class="ql-block">芳诸临流</p> <p class="ql-block">如意湖</p> <p class="ql-block">晴碧亭</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修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竣工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历时八十九年。这一时期,宇内一统、人口激增、社会安和、府库充盈,正值史家所称的“康乾盛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强盛、经济繁兴也为修史辑书、营园造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清代皇族统治的满洲皇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师承与学习也臻于至境,因此,避暑山庄的修建正是在这大一统的盛世背景下,将清代帝王博大强健的心态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阐释为山水园林的物态载体。特别是将蒙古包、万树园、试马埭等牧猎文化融入山庄,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发展。避暑山庄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清代皇帝思想的再现,是对盛世中国文化海纳百川的总结性作品。</p> <p class="ql-block">下午去看小布拉达宫(网上借图)</p><p class="ql-block">小布达拉宫,正式名称为普陀宗乘之庙,是一座仿照西藏布达拉宫建造的佛教庙宇。这座庙宇是清代乾隆皇帝为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兴建的,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历时四年半,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竣工。是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p><p class="ql-block">承德小布达拉宫不仅是清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象征。它反映了清朝时期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61年,普陀宗乘之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包括其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五塔门</p><p class="ql-block">五塔門是一座高大的藏式白台,门额为乾隆帝御题“广圆妙觉”。台上置有红、绿、黄、白、黑五色佛塔,对应构成藏传佛教的火、地、水、风、空五大元素,同时代表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塔身上装饰莲花、宝剑、摩尼珠、法轮、金刚杵,代表五佛五智。从塔门下经过表示向佛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占地2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大红台高达43米,整个庙宇群由60余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组成,这些建筑依山势布局,没有明显的轴线,展现了藏式建筑的独特魅力。庙内的主要建筑包括大红台和万法归一殿,后者位于大红台中央,其顶部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显得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班禅行宫</p><p class="ql-block">正式名称为须弥福寿之庙,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是乾隆帝为前来祝寿的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仿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建,供六世班禅驻锡之用,俗称“班禅行宫”。“须弥福寿”意为像须弥山一样多福多寿。坐北朝南,占地3.79万平方米,以琉璃牌坊为界,分前后两部分。前部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碑亭、琉璃牌坊,至此为汉式建筑风格;后部为藏式风格,主体建筑为大红台,其主殿妙高庄严殿以鎏金瓦覆顶,大红台以北依山就势循坡建有吉祥法喜、万法宗源、金贺堂、生欢喜心、琉璃万寿塔。整座寺庙凸显出汉藏结合的独特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大红台的东北角是“生欢喜心殿”。下图是1933年日本一杂志,刊载的“生欢喜心殿”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2024.9.24 游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磬锤峰在避暑山庄东侧的群山中,一石突起,直刺苍穹,因其形似磬锤,故康熙皇帝赐名为“磬锤峰”。磬锤峰海拔596.29米,石柱净高 38.29 米。全长 1620米、高差127米的磬锤峰索道就位于磬锤峰山脚下。索道依山就势,升降起伏。直达磬锤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入口。我们乘索道观奇峰。由下而上,磬锤峰时隐时现,能从不同的角度、高度欣赏它的神韵;返回时,由上而下,避暑山庄、外八庙以及塞外山城的绚丽风光尽收眼底。索道很长,往返42分钟。(网上借图)</p> <p class="ql-block">提示牌都做成磬锤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上帝的拇指</p> <p class="ql-block">普乐寺又称“圆亭子”,位于磐锤峰以西的平岗上,是清代乾隆皇帝以名义上供新归附清朝的杜尔伯特、左右哈萨克、东西布崔豪特瞻仰用而兴建的寺庙建筑。其名“普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带有普天同乐之意。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普乐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其建筑为汉藏结合式,西部依照汉族寺庙样式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配殿、正殿组成。东部为藏式闍城建筑。主体建筑旭光阁,重檐圆顶,阁内顶部置圆形藻井,龙凤图案,龙凤藻井中心雕金龙戏珠。藻井采用层层收缩的三层重翘重昂九踩斗拱手法,雕工精细,具有艺术价值。1961年3月4日,普乐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包括普乐寺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喇嘛塔在闍城第二层,共八座。闍城四面的四座,分别为黑色、紫色、青色、白色;四角的四座均为黄色。这五种颜色代表了藏传佛教的五行,即地、水、火、风、空。五色塔象征五色土,中国九州之土为五色,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八座塔取佛教“八正觉”之意,作为佛祖释迦牟尼佛八大成就的功德塔,象征着清政府对四面八方长期稳固的统治。</p> <p class="ql-block">旭光阁在普乐寺主体建筑闍城的最高处,仿北京天坛祈年殿而建,意为面向东方旭日的佛阁。阁平面为圆形,直径21米,高24米,重檐黄琉璃攒尖顶。阁的藻井是外八庙中最精美的一处,采用三层重翘重昂九踩斗拱形式,层层缩小,直径5.7米,井深七层,外层往里依次是云龙、斗拱、龙、凤、双重斗拱和团龙戏珠,中心的浮雕团龙口衔宝珠垂下约一米。乾隆帝依国师三世章嘉活佛的建议,建曼陀罗(坛城)供奉胜乐王佛,以保国泰民安。旭光阁的闍城属藏传佛教曼陀罗四大类型之一的揭摩曼陀罗,而旭光阁是坛城的核心。阁内供奉的主尊胜乐王佛为密宗双修造像,高达1.2米,像有白、黄、红、蓝四面,每面有三睛、十二臂,主臂拥抱明妃金刚亥母(即多吉帕母),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为乾隆时期宫廷造像之佳作。</p> <p class="ql-block">普宁寺景区</p><p class="ql-block">普宁寺建于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1759),占地3.3万平方米,是乾隆帝为纪念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阿睦尔撒纳和达瓦齐叛乱,仿西藏桑耶寺而建。乾隆帝御题“普宁寺”,取百姓“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之意。寺庙沿南北中轴线布局严谨,南半部为汉式、北半部为藏式建筑形式,主体建筑大乘之阁供奉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普宁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宗教活动场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七珍</p><p class="ql-block">七珍为供器,有</p><p class="ql-block">轮宝:取其轮回不息之意</p><p class="ql-block">摩尼宝:取其圆明之意</p><p class="ql-block">女宝:取其妙静之意</p><p class="ql-block">臣宝;取其能守人之意</p><p class="ql-block">象宝:取其大众之意</p><p class="ql-block">马宝:取其致远之意</p><p class="ql-block">将军宝:取其克复之意</p> <p class="ql-block">千手千眼观世音萨</p><p class="ql-block">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金漆木雕佛立像。体量宏伟,通高27.21米,体量达110吨,用木材120立方米,腰围15米,头重5.4吨。大佛内部中空,是一个三层阁楼式的木架结构,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内设三层隔板,中间直立一棵柏木通柱直达大佛头顶,通柱四周设四根戗柱相连,形成整体框架。框架周边围占板,占板外雕刻衣纹华丽精美自然流畅。整尊佛像比例匀称,肃穆端庄,是木雕佛像中的精品。大佛头顶宝冠之上坐1.53米高的无量寿佛,左右共有42只手臂,除合十双手外,其余40只手每只手手心各有一眼,各持一件法器。佛教中共有25种因果报应,乘以40只手,呈现“千手千眼”,代表观世音菩萨的福德,智慧,神通,慈悲,圆满无有极限!</p> <p class="ql-block">善财</p><p class="ql-block">侍者,高15.6米,木雕彩绘像,使用多种传统彩绘工艺,彩绘纹样,做工精湛,是清中期彩绘造像中的精品。据《华严经-入法界品》记载,福城长者有五百童子,其一名善财,因“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而得名,后受文殊菩萨教化,南行参访的五十三位名师中有观世音菩萨,所以他就成为观世音菩萨的左胁侍。当他成佛时,已经700岁了,所以他的模样是一副历尽艰辛的老者。</p> <p class="ql-block">龙女</p><p class="ql-block">侍者,高15.6米,木雕彩绘像,使用多种传统彩绘工艺,彩绘纹样,做工精湛,是清中期彩绘造像中的精品。是婆竭龙王女,聪明过人,善知众生,年方8岁时,偶听文殊菩萨在龙宫说讲“法华经”,顿然觉悟,遂至灵鹫山礼拜佛祖,以人身成就佛道。为辅助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龙女又由佛身示现为童女身,成为观世音菩萨的右胁侍。</p> <p class="ql-block">2024.9.25 参观承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承德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研究、教育和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以展示和研究明清古建筑、历代绘画、书法、工艺品、革命文物等为主要内容,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p><p class="ql-block">承德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古典气息。博物馆内部设有多个展馆,包括历史文物展馆、现代革命文物展馆、艺术品展馆等。展馆中陈列着丰富多样的文物,展示着承德历史文化的瑰宝。</p><p class="ql-block">承德博物馆的主要展览品包括皇宫建筑复原模型、珍贵古籍、名家字画、传世玉石、民俗文化艺术品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珍贵的明清古建筑复原模型,通过精细的制作和展示,让观众能够真实感受到古代建筑的宏伟与精美。</p> <p class="ql-block">似乎是在悬崖边上</p> <p class="ql-block">结束承德游览之后,驱车顺利返京。一次愉快的旅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