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天池——新疆专列16日游之三

映山红

天山天池,古称"瑶池",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著名湖泊。在乌鲁木齐东北100公里,博格达峰北坡山腰。湖面海拔1910米,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0.8~1.5公里,最深处103米。天山天池风景区以高山湖泊为中心,包括天池上下4个完整的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带,总面积380.69平方公里。<div> "天池"一名来自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乌鲁木齐都统明亮的题《灵山天池统凿水渠碑记》。<br>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吟诗赋文,备极赞誉。传说3000余年前穆天子曾在天池之畔与西王母欢筵对歌,留下千古佳话,令天池赢得"瑶池"美称。<br></div> 2024年9月9日,作为南北全疆游的第四站我们来到了乌鲁木齐,一下火车就转乘大巴直奔著名景区天山天池。 天池湖面呈半月形,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有"天山明珠"盛誉。 天池水系高山溶雪汇集而成,水深百米,清纯怡人。 天池东南面就是雄伟的博格达主峰(蒙古语"博格达",意为灵山、圣山)海拔达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两峰相连。抬头远眺,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状如笔架。 先乘景区车沿着上天池顶的盘山公路盘山而上,再乘索道翻越峻岭,然后沿扶梯攀岩登高,我们来到了博格达雪山下的天池顶峰——马牙山。马牙山海拔3056米,山体长5公里,峰顶巨石林立,陡峭、直立,直插云天,形似一排巨大的马牙,因而得名。登高望远,一览天池小。 七十年代初,郭沫若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旅游,临湖吟出"一池浓墨沉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的佳章。 马牙山石林是天池景区的一绝,那些巨石在风的剥蚀下,形成厅特的马牙景观,其石厅形怪状,形态各异,或巨齿獠牙,如同猛兽血口,或层层翻卷如大海波涛。其中有一石极像古代牧人,头着毡帽,神态安然。走进石林总让你遐想联翩。在马牙山顶,北望天池,满目锦绣;东看博格达,雪海三峰尽收眼底;西眺乌鲁木齐,庐舍田庄,历历在目。 诗曰:"巍峨石峡瑶池门,峭壁悬天险断魂。鬼斧神工刀劈就,一线通途上青天。" 在游览天山天池的前一天,9月8日,我们一早从伊犁首府伊宁市出发,还游历了伊犁——那拉提大草原。 那拉提草原又名巩乃斯草原,突厥语意为"白阳坡",在新源那拉提镇东部,距伊犁新源县城约70公里,位于那拉提山北坡,是发育在第三纪古洪积层上的中山地草原。<br>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优美的草原风光与当地哈萨克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成为新疆著名的旅游观光度假区。 雪山脚下牧场背后,可能就是哈萨克族人的新居了。这里居住着能歌善舞哈萨克族,至今仍保留着浓郁古朴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草原文化。那拉提风景区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塞风光。 牧民在草原上巡视着羊群。 风特大,虽然是晴天,但奇冷。牧民躲在低洼处避风。 虽然是九月初,但寒风凛冽。走在马后边的那位女士尽失风采。 把厚衣服都穿起来,向牧场走去。 登高远眺,雪山近在咫尺,牧场连绵不断。 千里迢迢到新疆,再冷也要留个影。 临近中午,寒风渐渐小了起来,阳光也温和了许多,举目雪山草原,使人觉得来到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宁静祥和的田园牧歌式的地方。我忽然想起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div>故人具鸡黍,</div><div>邀我至田家。</div><div>绿树村边合,</div><div>青山郭外斜。</div><div>开轩面场圃,</div><div>把酒话桑麻。</div><div>待到重阳日,</div><div>还来就菊花。<br></div> 那拉提草原地处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端,是世界四大河谷草原之一。总规划面积1848平方千米,集草原、沟谷、森林于一体,植被覆盖率高,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因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那拉提草原被誉为“‌天山绿岛”“‌绿色家园”“‌五彩草原”<div>  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没想到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只见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夕阳如血,人们不由的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那拉提就成为这片草原的地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