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岗随笔【6】9月26日 星期四 天气:阴

虞慎勇

“你最近还写文章么?”<br> “肯定会写的,这两天学校公务忙要线上处理。有啥事儿吗?”<br> “想看看。”<br> 昨天,突然收到女儿发来的信息,一方面意识到自己好几天没动笔了,另一方面也好奇这孩子怎么突然关注起我写东西了。<br> “昨晚我睡前突然想到,明年我毕业的时候也会写一篇纪念文。”<br> “大概框架想出来了。”<br>我很愿意理解为这孩子是受了我的影响,立即鼓励她:“工作后,写作和讲演都是很重要的能力。”<br> 女儿在读师范,两年后也会走上讲台,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写作和讲演无疑是基本功。<br> 显然,我那拙劣的随笔得续上了。 这段时间一直在安庆绿地实验学校,听了几节课,听了几个报告,还观摩了学校的活动,内容多了,如果只是简单的记录,意义似乎不是很大,所以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一系列内容可以反映的深层次的东西。<br> 梳理一下,在现场让我很有感触的是升旗仪式和两节班会课。 绿地实验学校因为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和小学部的升旗是分开的,周一升旗是初中部,我们观摩的是周二上午举行的小学部升旗,为此我们赶了个早。确实不容易,约2000名小学生从教学区横穿马路来到对面的操场,往返估计至少三百米,几十个班的孩子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秩序井然,训练有素,看得出,这样的活动是学校的常态,尤其是今年九月才进入校园的一年级小朋友,队形队列保持得非常好,后来了解到,这都是体育老师的功劳,开学以来,反复进行队列训练。现场的音响条件非常好,确保了指挥的有效性,也保障了升旗活动的效果。学生进场音乐是《歌唱祖国》,从现场氛围来看,比千篇一律的《运动员进行曲》要好,想当年,我们在太师读书的时候,出操音乐前放的也是《歌唱祖国》,音乐在特定的场合,确实可以唤起情绪,令人激动。 新安初中历来也非常重视升旗仪式,形式与此大同小异,但就是这小异,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地方。首先是仪仗队的规模,我们只安排了旗手,这里应该是安排了一个班,气势明显不一样;其次是讲话的形式,我们的形式比较单一,就是主题讲话,学生讲完老师讲,这里当天安排的是一个主题朗诵,配乐的,主题是《强我国防 爱我中华》,显然,参与朗诵的学生排练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令人动容。我决定,下次回去,要改一改。另外,操场的音响也要升下级。为了追求最好的教育效果,花点精力,用点小钱,绝对是值得的。否则,谈何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两节班会课上完后,大家都是赞不绝口的,除了现场有校长情不自禁鼓掌外,我看到望江的徐校长下课后,找到绿地的潮校长,建议像这么好的课应该录下来,供学习参考,我深以为然。我想,我们之所以所见略同,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平时的公开课交流中,我们侧重于学科课堂,而忽视了班会课,所以在平时,绝大多数学校的班会课是没有上出很好的效果的。一节好的班会课,应该有明显的设计感,这样才能通过相应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日常的班会课,侧重于说教,学生听得枯燥乏味,难以入脑入心,优秀的班会课则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深入探讨,主动获得情感体验。以《科学精神,薪火相传》为例,老师设计了“云研学”的活动,向学生展示“星光科技馆” 的三个展厅,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去感受华夏之光、崛起之光和未来之光。学生深入其中,观察、阅读、述评、表达,情感波澜起伏。<br> 我一直认为,每周一次的升旗与班会,应该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本学年,我们在制订德育工作方案时,就以《中小学德育指南》为依据,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五大主题内容融入活动安排,并把这些内容印制在《班级活动记录本》上。不仅在校级活动上作出相应的安排,而且在班级活动上作出规定和指导。<br> 我常常在想,在日益复杂的形势下,一定要确保我们培养的人才将来能为党所用,为国所用,这应该是任何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