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span style="font-size:18px;">赵抃(宋)</span></p> <p class="ql-block">《罨画池》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崇州市市中心的一处园林,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历史起源:</p><p class="ql-block">罨画池园林始建于唐朝,初名“东亭”,是一座衙署园林。唐代,从蜀州城西北向东南穿行的河流是州圃后园与民居的界河,高适诗中可见沿河植柳。五代时采土筑城,城内形成西湖与东湖。北宋赵抃受邀来游时,东湖已名为罨画池。加之后来苏轼的孙子苏符任职蜀州时的增建以及陆游等文人的经营,罨画池的园林格局大体奠定,并成为蜀中名胜。明代,官方在罨画池内增建以纪念陆游、赵抃两人为主题的赵陆公祠,罨画池因而逐渐演变成为现今的公共性纪念园林<span style="font-size:18px;">并成为蜀中名胜。</span></p> <p class="ql-block">建筑格局:</p><p class="ql-block">- 全园由罨画池、陆游祠和州文庙三部分组成,总占地 34541 平方米,其中水面 146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5946 平方米。以罨画池水面为中心进行布局,水面宽广、假山众多、花木繁茂,建筑多集中于罨画池东南两侧,较为疏朗,具有四川园林崇尚自然、注重营造山水的普遍特点。</p><p class="ql-block">- 罨画池呈“L”型,分为较小的内池与较大的外池,中间以三折廊桥作为分隔。园内还有一条水道联通罨画池与陆游祠、州文庙内水系。</p> <p class="ql-block">主要景观:</p><p class="ql-block">- 环罨画池建筑群:这是园林建筑群的主体,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尊经阁与罨画亭,尊经阁建于罨画池南土台之上,是全园的制高点,也是全园的景观中心,可将罨画池、州文庙、陆游祠景色尽收眼底;二是琴鹤堂庭院建筑群,北临外池、东纳内池、西以云墙同尊经阁相接,南面为陆游祠入口甬道,此处为陆游任蜀州通判时居住的“怡斋”旧址,景致虚实有秩、疏密得当、步移景易;三是近代以来增建的亭、廊、水榭等建筑,改善了罨画池外池西岸、北岸的空旷之感,使全园的建筑格局更加平衡。</p><p class="ql-block">- 陆游祠:位于罨画池东南部,是一组有明确中轴线的左右对称的纪念性建筑。原为纪念赵抃、陆游两人的赵陆公祠,1982 年修复后改为纪念陆游一人的陆游祠。纪念性流线起于尊经阁东南,建筑自西向东沿轴线布局,依次为大门、入口甬道、梅馨千代(过厅)、香如故堂(序馆)、两庑、放翁堂(正殿)。放翁堂后的花园为梅园,园内建有吊梅阁(信有亭)、同心亭、驿楼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州文庙:建于明代,明末毁于战乱,清顺治十六年开始重建。殿宇巍峨,雄冠西川,中轴线上有万世师表牌坊、外泮池、万仞宫墙、棂星门、内泮池、戟门、大成殿、启圣殿、尊经阁、敬一亭等建筑,两侧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坊,圣域、贤关门,金声、玉振亭,乡贤祠、名宦祠,衣冠所、礼器所,东庑、西庑,钟楼、鼓楼等。</p> <p class="ql-block">建设背景</p><p class="ql-block">罨画,意为彩色的画。杨升庵丹铅总录解释为杂彩色画也。此园始建于唐代,成胜景于宋代,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蜀州任官时,留下不少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公园占地近60亩,池面10.6亩。池周楼桥亭阁古朴典雅,山石墙曲径通幽,名贵花木千姿百态,盆景艺术享誉川西。罨画池与另两座国保单位陆游祠、崇州文庙毗邻,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崇州市古称蜀州,距成都25公里。北宋末年为蜀国公赵构潜藩,赵构即位宋高宗后,按惯例升蜀州为崇庆军,又升为崇庆府。元至元二十年撤府为州,沿用至清末,民国时期撤为崇庆县,1994年撤县建市,易名崇州。罨画池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此为官而闻名。陆游祠为川西四合院书院式祠堂,祠内有梅园、梅阁、花径、放翁堂、风月轩等建筑。放翁堂内有陆游像,气宇轩昂。祠内陈列有陆游的诗、画及《怀成都十韵》、《游近村》等草书手迹石刻。罨画池水面呈椭圆形,面积约10亩,被誉为蜀州胜景,以广植梅花著称。唐代裴迪与流寓成都的杜甫曾来此赏梅,相互和诗,杜甫在此留下了被誉为“古今咏梅第一”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州文庙建于明代,明末毁于战乱,清顺治十六年开始重建。殿宇巍峨,雄冠西川,中轴线上有万世师表牌坊、外泮池、万仞宫墙、棂[líng]星门、内泮池、戟门、大成殿、启圣殿、尊经阁、敬一亭,两侧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坊,圣域、贤关门,金声、玉振亭,乡贤祠、名宦祠,衣冠所、礼器所,东庑、西庑,钟楼、鼓楼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艺术价值与地位:</p><p class="ql-block">- 罨画池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少数几处保存至今的唐宋衙署园林之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不少著名影视剧都曾将罨画池作为外景地,如央视 1987 版电视剧《红楼梦》。</p> <p class="ql-block">陆游祠 </p><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陆游祠是纪念陆游的专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于乾道九年(1173)、淳熙元年(1174)两次任蜀州通判,留下了140多首有关蜀州的诗词和文章。后人为纪念陆游,修建祠堂专祀这位与蜀州结下不解之缘的爱国诗人。</p> <p class="ql-block">罨画池里,有座“二贤祠”,也叫赵陆公祠。这是宋时崇州人为纪念赵忭与陆游这两位贤吏修建的。赵陆公祠,自古以来几经战火,沧桑古朴,清代重修。</p><p class="ql-block">后来“二贤祠”改建为“陆游纪念馆”,附近有座仿古石拱小桥,名琴鹤桥,就是为纪念赵抃入蜀任职时只带一琴一鹤的清廉作为。另外还有琴鹤堂,庭院建筑群北临外池、东纳内池、西以云墙同尊经阁相接,南面为陆游祠入口甬道(陆游任蜀州通判时在此居住过,名为“怡斋”)。</p> <p class="ql-block">陆游蜀州官居故址</p><p class="ql-block">陸游蜀州官居旧跡</p><p class="ql-block">陆游,字务观,号放翁、龟堂。(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宋高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陆游从陕西汉中前线撤回成都,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次年春,改任蜀州(今四川崇州)通判,陆游举家居住在判官廊后罨画池园内。这年夏初,陆游兼判摄嘉州(今四川乐山),他只身赴任,将家人留居罨画池内。淳熙元年(公元1174)春,陆游返调蜀州,在罨画池居住期间,留下了大量诗文。从诗中可见,陆游所居之所名为"怡斋",另有"苹风阁""放怀亭""朱阁""萱房""小楼"等建筑。他在诗中记载在罨画池居住期间饮酒、烹茶、焚香、宴乐、钓鱼、打鸟、散步、赏月等内容丰富的日常生活,并表达了希望终老于此的愿望。他的第六个儿子陆子布也于当年降生于罨画池内。十月,陆游改调荣州(今四川荣县)知州,仍将家人留居罨画池,年底陆游才举家搬离罨画池。</p> <p class="ql-block">罨画池内还有一座文庙,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为了祭祀孔子和其他儒家圣贤而建立的庙宇,位于罨画池南岸。</span></p><p class="ql-block">它始建于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经明正德年间重修后方具一定规模。明末由于张献忠大西军对成都及周周边的侵占攻略,四川经历最具破坏性的战乱,崇州文庙也在劫难逃,被火焚烧。清康熙六年(1667)崇州文庙重建,在200多年里经过不断完善,直至光绪年间,方成今日规模。文庙南起正东街“万世师表”牌坊,北至罨画池公园的尊经阁,在大约1华里长的中轴线上一字排开,有孔子铜像、宫墙万仞、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中轴线的两侧,还分别对称地建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座牌坊,圣域、贤关两座仪门以及孔踪、圣迹、东庑、西庑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