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彬的美篇

TH 彬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横竖横撇,撇,竖弯钩,如果你按照这样的顺序在写字,那么油然笔端的一定是汉字中的“老”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商代甲骨文上“老”字像形于披着长发柱着拐杖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人的伟大在于汉字,汉字的伟大在于象形,纵观世界文明史能在一个单体的文字上形象的定义与诠释老之概念的非中国汉字莫属。</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字最让人识认,最让人熟知,也最让人讳莫如深。事物的结局为终,人生的结局为老,终老就是生命的终点,临近生命的终点,人们不得不面对人类的终极问题,那就是老与死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人并不回避生死,有些古人甚至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设身处地推演自己由“老”到死到生命归入自然洪流的情景,那就是伟大的文学家辞赋家陶渊明写下的经典之作《拟挽歌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用白话文来叙述就是: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 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把我远郊葬。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 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 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 永远不能见曙光,高贵的人同样此下场。 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 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已忘掉并欢唱。 死去的人还有何话可讲,只能寄托此身在山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人因历史所限,悲观由拮据而生,古人的“老”不但在年限上不同,在生存状态上也大有迥异。唐代杜甫《曲江二首》中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句,说明古人活到七十就已是大限,由此推算,古人半百即老多是事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外我们经常在古画中看到弓腰驼背的人披着长发在风中凌乱的情景,这是太多的战争罹难,太多的生存维艰让他们“老”的凄然,这是古时候的“老”在我们文化视角里浮现的最初印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孩童时对“老”的印记就是爷爷奶奶,他们脸上的褶皱和横纹就是我们最感性的老。他们老的形象与内含与古人竭然不同。他们虽然在年龄上巳进入杖乡杖国,但他们从不柱着拐杖披着长发在风中凌乱。印象最深的是奶奶总是梳着发髻端端正正纹丝不乱坐在炕头,她像一座佛,整天看着孩子们在地上跑来跑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爷爷奶奶的年代唯“老”是尊,老就是一种德高望重,老已不属于年龄的范畴,老是慈祥安谧吉瑞的象征,就像在非洲只有足够的老才能成为部落的酋长一样,老也是一种权力像征,爷爷奶奶是家里说话最算数的人。岁月悠悠,日子过得缓慢,生活清癯但不泛岁月静好。所以爷爷奶奶般的老,老的惬意,老的坦然,“老”与岁月平行,“老”与日子共勉,他们在变老的路上,我们在成长的路上,相安前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爷爷奶奶们去了,父辈们也去了,原来的孩子亲历亲为变成“老”的化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今是昨非,时代完全变了,社会像疯了一样在疾速前行,日子全然没有了悠然缓慢,时间还在不断的加快脚步,快的让人把持不住,快的让人昏眩。更心灰的是老巳跌下神坛,已经不在独具尊大,唯老是尊。现在的老完全是孩子的附庸,是社会与家庭的附属品。行事完全看孩子的眼色,即使在自己家也好像是寄人篱下,无疾而终巳是泡影,疾病巳成老人身上的枷,在忌惮病重无人理的心态下负重前行,老的路上不知道人生百年是明年还是明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句俗语的背后是说老是一种成功。成功老的背后是一种解嘲。即每个人在老的这件事上确实是非常成功,因为人无论怎样伟大或渺小,怎样举重若轻,都会丝毫无差毫不费力的得到老,挨到老,人们一生中只有这一件事显的非常顺手,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年龄赚得盆满钵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貌似公平,两千年前的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字面意思是我自己会老,人家也会老,我有小时候,别人也有小时候。如果有人因自己的老而哀愁不已,听了孟子这句话总会感到释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老的成功是一种尴尬的成功。这种成功,人们既不愿有也不愿再有,有就是一种悲哀,再有就等于宣判自己走到了尽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老的这件事上我们需不断的告诫自己,人皆老是自然法则,老是每个人的天敌,多么伟大的人也没有驯服过老。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也曾有过“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感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老到来之际,我们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的心境更平和一些,让老的速度变得更慢一些,与老伴的关系更亲密一些,与子女的关系更容恰一些,老的干净整洁,老的德高望重,老的心胸宽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的路是一段艰苦卓绝的路,也需要拿出勇气,勇敢面对。因为时间所剩无几,所以想干的事不能等,要亲历亲为,口福不要留到明天,想吃什么就要去买。不要攀比,想的太多,生活处事越实际越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既然绕不开,躲不过我们何不聊发轻狂:老吧,让我们都老吧,老它个我行我素,老它个特立独行,老它个天高地远,老它个荡气回肠。最后写几句劝谏的小诗与老人们共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之耄耋非残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之桑榆非落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之秋实忌冬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之厚重勿鹜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9月 于辽宁沈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