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穿越 我选择去宋朝

桂花依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分时节,秋浓如画醉心。溪清微凉,鸟鸣山涧啁啾。橙黄橘绿,桂香氤氲意浓。最是好景,与君共话书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位书友,感谢大家齐聚茶语琴韵,共赴第247期舒心读书之约,本期继续学习《中国文脉》第12-14节的宋、元文化,我分享的主题是:如果可以穿越,我选择去宋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余秋雨说,中国文脉,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我们在读的篇目《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其间着重谈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无韵离骚”《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一气呵成,使历史与现实相沟通,文理与形象相交融,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灵魂脉络,为我们解读了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文字起源到明清小说,余秋雨共用了16个章节,除了唐宋,其他朝代的文学发展均以一章节讲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朝,出现了历史上仅有的一次“政文俱旺”现象,天才喷涌,大家不绝,他们“把文学的各个最佳可能,都轮番演绎了一遍,从发韧,到飞扬,到悲哀,到反观,到个人,到凄迷,各种文学意味都以最强烈的方式展现”,唐诗朗朗上口、镌刻山河、笼罩九州,气势恢宏。而且,自司马迁之后900多年,中国散文写得最好的,首推韩愈、柳宗元。唐朝的古文“师其意而不师其辞”,包含着创新、个性,整体文风有气魄,有活力,清雅、诚恳、隽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余秋雨说,有过了唐诗,中国大地已经不大有耐心来仔细倾听别的诗句了。可我觉得,唐朝文学气冲斗牛,太恢宏,太明艳,太个性,太奇情壮采,太丰润华美,高高耸立于群峰之巅,实在高不可攀,还是喜欢宋朝文学的婉约凄美、温和质朴,以及诗词文章中的真情真性和热血豪情,无论诗词、散文无不让人流连于凡人常态、生活真相的平淡之美,人性之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宋代文学另辟蹊径,有勇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获得丰富的启迪。但这座高峰也给宋人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对唐诗的最初态度,是崇拜、学习和模仿,待到宋人树立起开创一代新诗风的信心之后,他们就试图摆脱唐诗的藩篱。然而极盛之后,难以为继。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他们所能做的,是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宋诗在题材方面较成功的开拓,便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世俗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的交情和自身的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宋人举步维艰地创新着诗路,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其敢于出走,破旧生新的勇气实在不一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宋代文人有担当,更理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960年,赵匡胤利用手中的兵权,乘机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宋王朝重视文治教化,重用文臣,施行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不但宰相须用读书人,而且主兵的枢密使等职也多由文人担任。同时,在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下,宋代文人既重外部事功,又重内在修养,他们追求个性的自由、人格的独立,也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他们的人生态度倾向于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事业时,他们并不“仰天大笑出门去”(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命运坎坷时也很少悲叹“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孟郊《赠别崔纯亮》),相反,王安石拜相之日却惦念着“霜筠雪竹钟山寺”,相业正隆时又追忆“江湖释梦橹声中”,还有苏轼,他在暮年被贬往荒远的海南时,并没有戚戚于个人忧患,而是食芋饮水,吟诗作文,创造出了他文学业绩中最后的辉煌,范仲淹也说,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唐人相比,宋代文人的生命范式更加冷静,理性和脚踏实地。宋代的诗文,情感强度虽不如唐代,但思想的深度则有所超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宋代文学以俗为雅,更接地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而道家任自然、轻去就的思想和佛家追求自我解脱的思想又使他们能够超然于仕途中的荣辱得失。与此同时,宋代儒学更加重视内心道德的修养。在他们看来,生活中的雅俗之辨应该体现在内心而不是外表,因而出现了“信佛不必禁断酒肉,隐居也无需远离红尘”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淡泊无为、随缘任运的处世态度,使得宋人的审美态度也世俗化了。审美情趣的转变,促成了宋代文学由“俗”向“雅”的升华,或者说完成了“雅”对“俗”的超越。宋代诗人采取“以俗为雅”的态度,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手段,也使诗歌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我们可以对比孟浩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体会宋诗对于唐诗新变后,更接地气,更加大众化的文化普及。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宋代文学旖旎深情,更有人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初百馀年间,国内安定,经济高度繁荣。奢靡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而词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用是在宴乐场所供给伶工歌女歌唱。在西蜀和南唐,这种文体最适合于醉生梦死的小朝廷。入宋以后,宋代文人大多实现了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自由的整合,他们常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却多用词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代的士大夫本来就有丰富的声色享受,又有趋于轻柔、细密的审美心态,自然能够领略男女风情,词便是他们最合适的诉说内心衷肠的渠道。由于词被看做是用于抒写个人情愫的文体,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约束,因而文人可以比较自由地抒写旖旎风情,张扬自由个性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宋词独一无二的地位,更显大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代文学取得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宋代古文沿着唐代古文的道路而发展,最终的成就却超过了唐文。后人“唐宋八大家”之说中,有六人出于宋代,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而且北宋的王禹儒、范仲淹、晁补之、李格非,南宋的胡铨、陆游、吕祖谦、朱熹、叶适、陈亮等人,也都堪称古文名家。宋代古文作家的阵容比唐代更为壮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有宋一代文学之胜的,更是宋词。在词史上,宋词占有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词在继续改造晚唐五代词柔婉、艳丽的风格同时,又创作出大量的抒情意味更浓的美丽动人的爱情词,弥补了古代诗歌爱情题材的不足。此外,经过苏轼、辛弃疾等人的努力,宋词的题材范围,几乎达到了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的程度,咏物词、咏史词、山水词、田园词、爱情词、爱国词、赠答词、送别词、谐谑词,应有尽有。艺术风格上,也是争奇斗艳,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与秾丽相竞。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后代词人很少能超出宋词的范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国诗歌史上,唯一堪与唐诗媲美的是宋词。词在宋以后并未完全衰退,到了清代,还呈中兴之势,但清词的各种流派都与宋词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清词的复兴,正体现了宋词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实在是中国文脉中又一令人仰止、延绵不绝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宋代文脉峰峦纵横,有仙气、有骨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代文脉的首席,是苏东坡,接下来是辛弃疾、陆游和李清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东坡坐首席,首先,他突破了自己沉溺已久的官场价值体系。他的黄州突围,也是文化本体的突围,在他被贬谪的黄州,在无人理会的彻底寂寞中,在他完全混同于渔夫樵农的时刻,中国文脉聚集到了那里。有了他,宋代文化提升了好几个等级。其次,苏东坡更重要的贡献,是为中国文脉留下了一个快乐而可爱的人格形象。不管是久远的历史、辽阔的天宇、个人的苦恼,到他笔下都有了一种美好的诚实,让读到的每个人都能产生同声相和的感应,他不仅可爱,而且可亲,成了人人心中的兄长、老友,更胜似世外仙人,能知我心、超凡脱俗。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绝无仅有。因此,苏东坡是珍罕的、有仙气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辛弃疾和陆游,除了前面所说的英雄主义气概之外,还表现出了一种品德高尚、怀才不遇、热爱生活的完整生命。在孟子之后,他们又一次用自己的一生创建了“大丈夫”的造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清照,则把东方女性在晚风细雨中的高雅憔悴写到了极致,因她,中国文学有了一种贵族女性的气息,这种气息,具有让中国女性文学扬眉吐气的厚度。在民族灾难的前沿,她写下了金石般硬度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种骨气,离屈原不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助推文学大融合,开启元代文学新局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可以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朝与辽、金游牧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也为元代文学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助推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两宋时期的北方中国,尤其是金朝统治中原地区的一百多年间,文学创作相当繁荣。辽、金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受到汉文化很深的影响,金人甚至以华夏文化的正宗后继者自居。辽、金与宋王朝之间的军事对峙,并未阻断南北文化的交流。南北之间使臣的往来,还常常促进文学创作活动的开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是契丹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恰与整个五代、北宋时期相终始。由于契丹的君主、皇族和后妃较早有机会接触汉文化,并有着很好的汉文化修养,所以契丹诗人也多在这些人当中,辽代较有名的契丹诗人是辽太祖的长子耶律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金在灭辽侵宋以后,占据了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在文化建设等方面广泛地吸收了汉文化的要素,其文学成就更远远超过了辽代,金代元好问的成就足以与宋代的一流诗人并驾齐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代的历史是比较短暂的,但在繁荣的南宋经济、多种文学艺术、印刷术等因素的影响下,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有了划时代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戏剧,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一个重大缺漏,它在元代得到了完美弥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期。金末元初,在唐代变文、宋代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元代商业经济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城市人口集中,而一般侧重于表现作者个人意趣胸襟的诗词,不易符合市民的需要。为了满足市民群众在勾栏瓦肆中的文化消费,演述故事的话本、说唱便得到进一步的繁荣。特别是戏剧艺术,它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发展到宋代院本,日臻完善。到元代时,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以急管繁弦和曲折跌宕的情节再现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以多姿多彩的伎艺愉悦了观众身心,脱颖而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代创作的剧本,数量颇多,题材涉及爱情婚姻、历史、公安、豪侠、神仙道化等多个方面,代表剧作家和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梧桐语》,马致远的《汉宫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杂剧中的“那些形象,那些故事,那些冲突,那些语言,以及它们的有机组合,在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几乎是空前的”,是不是绝后呢,且看今日中华文华之振兴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可以穿越,我选择回宋朝,亲身体验一把宋的繁华恣意、宋的文质彬彬、宋的潇洒可爱、宋的婉约旖旎、宋的真情真性,当然,还有宋的铁骨铮铮和豪放热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友们,独行快,众行远,莫听穿林打叶声,舒心结伴且徐行,让我们常聚舒心,常相依偎,常予鼓励,笃行致远,年华不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别说明: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现学现卖,难免错漏,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考资料:《中国文学史》、《中国文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