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南京博物院的《爱琴海的荣耀 古希腊文明特展》精选来自希腊14家文博机构的270件/套珍贵文物,展示古希腊的璀璨文明。</p><p class="ql-block"> 金器、青铜器、雕塑、陶器、钱币等一系列珍稀展品带领我们深入探索了古希腊文明的精髓。众神与英雄的形象栩栩如生,陶器上的图案细腻地描绘了古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与祭祀场景,金银器的精致工艺与独特设计。展览将古希腊的历史文化元素淋漓尽致地展现,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时代的文化气息与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的称谓,其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的群岛和岛屿、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西部和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区。</p> 古希腊文明已经非常久远了,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大多数早期文明都是河流文明,是农耕文明,而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其发展的独特性,其在多领域比如哲学文学艺术等取得耀眼的成就,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地被传播被唤醒,从而绵延持久地影响着历史。 智慧女神雅典娜是雅典的庇护者,城市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这件雅典娜头像雕塑,佩戴阿提卡式头盔 狄俄尼索斯,一位充满神秘与多元特性的神祇。身为酒神,他代表着生命的孕育与大自然的循环往复,其宗教仪式兼具狂喜与神秘的双重特质。此外,狄俄尼索斯亦拥有地神的属性,这在他深入冥界的神话传说中得到充分体现。 荷马,古希腊最伟大的史诗诗人,以《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闻名,这两部作品被视为西方文学的开端。在肖像中,荷马被描绘为流浪吟游诗人或宫廷歌手的形象。除了这两部杰作,还有一系列描绘特洛伊战争的诗歌以及《荷马赞美诗》也被认为是他的作品。荷马在古希髓和古要马时期均被塑有雕像,这些雕像通常展现他为老人的形象,有着长头发和胡子,颜头秃顶,眼窝深陷,面颊凹陷,皱纹满面。 古希腊一直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公元前1600至前1100年这里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文明——迈锡尼文明,其影响力辐射至小亚细亚、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埃及、地中海西部和北欧西部等地区。迈锡尼文明得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迈锡尼,权力中心包括派罗斯、阿尔戈斯、底比斯等地。为验证阿伽门农故事(传说中的迈锡尼王),众人发掘伯罗奔尼撒半岛却无果,疑其为荷马与波桑尼阿斯虚构。1874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来此发掘,两年后发现迈锡尼墓圈,文明全貌得以展现。 <p class="ql-block"> 一种文化的发展是否到了可以被称作文明的水平,一个标志性因素就是文字。线形文字的出土和解读对于古希腊文明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 这块泥版呈书页状,刻有六行内容包括未被解读的音节文字(线形文字A),以及表意文字和数字符号。研究表明,表意文字代表葡萄酒、无花果、谷物和绵羊等,同时还有一些数字符号或分数。由于线形文字A发展而来的线形文字B已成功破译,使得线形文字A部分内容得到解读。</p><p class="ql-block"> 线形文字B是在迈锡尼人征服克里特岛后发展起来的。公元前1450年至前1400年期间,克诺索斯王宫及其希腊大陆的多个王宫中心均采用了一种新型文字——线形文字B。经研究,现已证实这种文字为最早的希腊语。泥版制作后于王宫中保存,然而,大约公元前1200年,派罗斯地区的宫殿遭遇大火,这些泥版在大火中被烧硬,从而得以保存。因此,线形文字B也被称为“迈锡尼语”。</p> <p class="ql-block"> “线形文字A”是古希腊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时代出现的一种线形文字,逐渐取代短暂存在的克里特圣书体。</p><p class="ql-block"> 线形文字A泥版与线形文字B泥版均用以记载宫殿的各种物资出入。尽管线形文字A与后来的线形文字B共享许多符号,但至今仍未被解读。</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这百余年间,古希腊城邦开始政治改革。德拉古的司法创新,梭伦的政治经济改革,克利斯提尼的选举制度革新,以及伯里克利对民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共同推动了希腊民主政治的成熟与稳定。</p> 身份铁票和抽签机用于抽取执政官和陪审员 <p class="ql-block"> 古希腊在公元前403年,就开始发明了陪审团制度,由随机抽签选十名公民作为陪审团,以确保案件审理过程无法被贿赂或操纵,为此还发明了抽签机.抽签机也用来选择委任官员</p><p class="ql-block"> 古代雅典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民主制度的发源地之一,在这个古希腊城邦中,政治权力不仅限于少数特权阶层,而是在广大市民中实行,抽签选举制作为一种独特而引人注目的民主实践方式,旨在确保平等和公正。</p> 希腊人设计了水钟,通过控制水滴落的速度来计算时间,作用是限制政治家们发言的时长。 <p class="ql-block"> 陶片放逐法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是雅典一项独特的政治法律制度,它主要是一种用投票方法来进行判决,可以说是比较民主的。每年春天,雅典人要举行一次特别公民大会,讨论公民中是否存在可能危害民主制度的危险分子。如果经过讨论以后,多数人认为有这样的人存在,就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另一次公民大会,出席会议的人数不能少于6000。与会者将自己心中的危险者的名字刻写在碎陶器片上,一片等于一票。 大家依次把陶片放到会场上一个有围栏标志的地方,由专人计票。如果多数意见集中于某人,则这个人就必须被流放到国外,期限10年。10年期满,被流放者仍可恢复公民权。在流放期间,国家不没收流放者的财产,其家属也不受政治歧视。</p> <p class="ql-block">古希腊文明始终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所在。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至今仍激励着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 “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句流传至今的古希腊名言反映出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身体观,这一思想贯穿古希腊整个时代,成为当时社会追求的目标,也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诞生的一个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部伊利斯的奥林匹亚地区,是为祭祀宙斯神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定期竞技赛会。作为古希腊最盛大的体育赛事,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促进了体育竞技的发展,更体现了追求卓越、尊重规则、和平友好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古代奥运会有1169年的历史,共举办了293届,直到公元394年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禁止。</p><p class="ql-block"> 1896年,在“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努力下,第一届现代意义上的奥运会在古代奥运会故乡——希腊雅典成功举办。如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p><p class="ql-block"> 在几何风格时期,“三足鼎”被视为崇高的祭器。据《荷马史诗》记载,阿凯亚的英雄们在围攻特洛伊的战役中,将三足鼎作为体育竞技的优胜奖品,相当于现在的金牌</p> <p class="ql-block">墓碑石上雕刻有双耳长颈瓶形状。瓶身上雕刻有一位正在接受训练的运动员及其年轻侍从。运动员全身裸露,正在持球练习。他身后的柱子上,叠放着他的袍子。他的侍从手持一只短颈球形瓶和刮汗器,注视着主人的训练过程。</p> 刮汗器主要由刀片(刮刀)和刀柄两部分组成。运动结束后,运动员会用刮汗器清除身上附着的污垢、尘埃、沙粒、汗水及油脂,确保身体的洁净,是一种常用的清洁工具。 在古希腊,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前会在全身涂抹橄榄油,以调节身体温度、保护皮肤免受太阳照射,并增加身体的矫健美感,因此训练或比赛结束后,他们身上会积累大量的油、汗和尘土混合物。 此陶器正面描绘了体育馆内的一幕场景。画面中央的青年正手持油瓶,为左侧的同伴倾倒护理油;右侧的青年则拿着刮汗器。高处则挂着刮汗器和油瓶,口沿下方,绘有月桂树枝缠绕的图案。<br><br> 瓶 身上描绘的是一场拳击比赛场景,参赛者佩 戴 拳 击 手 套面对面站立,手臂弯曲。其他男性 腰间 佩剑,手握 缰绳。拳击比赛在古希腊时期是一项古老、重要且非常受欢迎的运动。<br><br> <br>正面顶部水平凸缘上的铭文清晰可读,内容为:“[K]PATE∑ EOPTIO TEPAIEY∑”(意为“来自皮拉厄斯的海俄提奥斯之子克拉特斯”)。雕刻表现一辆四马战车正向左疾驰的场景。 这座头像具有与宙斯形象相似的共同特征,特别是其卷曲的胡须。因此,我们推测它可能是公元2世纪的希腊原作或其古典主义风格的变体。 赫尔墨斯,这位预言家和信使之神,以风的姿态自由穿梭于天地之间,传达着宙斯的神谕。他不仅是生者的助手,更是死者的向导,引导亡灵前往冥界。他也帮助行人和旅者,因此常被视为道路之神的化身。在道路的旁边,乃至体育馆和其他公共建筑中,人们常能看到一种特殊的方形石柱,其上雕刻着赫尔墨斯的长须头像,这些雕像被用作标点或距离标记。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雕塑家阿尔卡美涅斯为雅典卫城山门前所立的“门前之神赫尔墨斯”方柱。 年轻亚历山大大帝的头像,其发型呈现波浪状,这种发型在古希腊艺术中常被用来描绘英雄和神灵。观察其侧面,可以发现头部缠绕着一条扭状束带,这是祭司身份的象征。这一细节表明,在创作过程中,亚历山大大帝被赋予了神性的特质,人们认为他能够与诸神进行沟通与交流。 这座雕像属于库罗斯雕塑类别。库罗斯特指古希腊艺术中独立塑造的青年男性雕像。雕像背部的曲线与微妙的微笑特征,显示出它在库罗斯雕塑类型的发展历程中处于晚期阶段。此作品创作于古风时代昀期,深受基克拉泽斯艺术传统的影响。这类雕像既以作为凡人对众神的献礼,也可以用作墓碑。 这座雕像属于科莱雕塑类别,科莱特指古希腊艺术中独立塑造的青年女性雕像。在雕像的衣物、面容、头发及头饰上,留存有彩绘装饰的痕迹。雕像头顶处的新月形青铜板,其作用是为了防止鸟类驻足。雕像中的女性穿着的是古希腊传统服饰——希顿长袍,并辅以一短袍,短袍以对称的方式覆盖于胸前。 <br>这座雕像的头部呈现出向右上方转动的姿态。其头顶所佩戴的王权头饰已近乎难以辨识,但仍可观察到中间部分有两个触角,以及类似山羊耳朵的特征。这些元素将亚历山大大帝与希腊神话中森林之神潘的形象联系起来。 站立的女性雕像,拥有鸟喙状的头部,双臂交叉放在胸前,属于希腊大陆新石器时代流行的一种自然主义雕像。该类小型雕像因其便于携带,常用于与母亲生育和女神崇拜有关的仪式场合。不同的姿势和外表代表不同的年龄和生育能力。 该类轮廓类似小提琴并具有女性特征的雕像是早期基克拉泽斯文明阶段的代表。这些雕像尺寸小巧便于携带,是举行仪式时所用物品。<br> 这件具有明显女性特征的雕像,以其棱角分明的轮廓、纤细的平面形态和严谨的几何结构为特点,属于典型的多卡西玛塔雕像类型。该类型雕像广泛分布在基克拉泽斯群岛及整个爱琴海地区。在早期基克拉泽斯文明中,这些大理石女性雕像被用作仪式的象征性物品和陪葬品。 此雕像头戴一顶装饰有神圣符号的王冠,由三条叉状条带、两个舌状元素以及一只鸟构成。此类型的雕像普遍被认为是自然女神崇拜的象征,或者是女祭司遗留在神圣场所的纪念标志。王冠上所装饰的不同象征符号,代表着女神的多种身份。同时,雕像所展现的扬臂姿态,极有可能与祭祀活动中的舞蹈动作相呼应。 在“双斧神殿”中发现的扬臂女神雕像,是米诺斯文明宗教信仰的重要象征。雕像表面绘制精细的服饰和饰品,同时,雕像头部所栖息的神鸟被视为神圣力量的标志。 雕像展示的是米诺斯文明时期男性穿着的一种传统服饰。这种服饰由长方形布料制成,色彩鲜明,图案精细。它通常被系于腰部,以覆盖穿着者的下半身,直至大腿中部。在考古发掘中,此类小雕像多以人物或动物的形态出现,由粘土、石头、金属等材质制成。这些小雕像往往被作为祭品供奉于圣殿之中,以祈求神灵的庇佑。而在家庭墓葬中,它们则会作为陪葬品出现。 公元前4世纪中叶,雅典开始用石材制作面具,这些面具成为喜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534年,阿提卡悲剧的兴起使雅典成为希腊诗歌和戏剧艺术的中心。 阿提卡喜剧的内容主要聚焦对个人和社会的批判,以及政治讽刺。<br>戏剧这一表演形式的发展充分展现了雅典社会的活力与言论自由, 桃金娘式金花冠,桃金娘是女神阿关洛狄忒的圣植,象征着生命的恒久不息。在宗教仪式、祭祀活动、社交宴会、竟技运动以及戏剧庆典等庄重场合,人们习惯于佩戴由金、镀金或天然材质制作而成的花环。在马其顿地区,金花环被视为尊贵身份的标志,安放在杰出男性和女性的墓葬中,作为他们个人荣耀的独特标志。 考古发掘中,共发现701枚圆形牌饰,雕刻图案包括蝴蝶、章鱼、棕榈叶以及六瓣玫瑰花等多种元素。牌饰边缘设有孔洞,以便于缝制在布料之上。<br>章鱼形镂空牌饰,每只章鱼刻画有七只触手及圆形吸盘。该墓葬中,共发掘五十三件此类牌饰,其尺寸与造型均保持高度一致,应是使用统一模具制作后再进行细节雕刻。在米诺斯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艺术发展过程中,海洋生物元素广受青睐,章鱼纹样常见于米诺斯的壁画、陶器与石制器皿之上。 酒杯杯身较大,底座可能加入了少量铅以保持酒杯重心,增强稳定性。工匠利用14个铆钉将杯身和底座固定,并巧妙地将铆钉隐藏在连接处的两块金属板中。 此雕像头戴一顶装饰有神圣符号的王冠,由三条叉状条带、两个舌状元素以及一只鸟构成。此类型的雕像普遍被认为是自然女神崇拜的象征,或者是女祭司遗留在神圣场所的纪念标志。王冠上所装饰的不同象征符号,代表着女神的多种身份。同时,雕像所展现的扬臂姿态,极有可能与祭祀活动中的舞蹈动作相呼应。 <p class="ql-block">制陶是古代早期文明的共性,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都有,但陶器上的纹饰体现了不同文明的个性。这件克里特岛的米洛斯文明发掘出来的制陶,其图案能看出“波纹”感,分明是海洋波涛的灵感。和我所知道的中国古代的陶器“人面纹”“绳纹”明显不同。</p> 烤盘形容器作为早期基克拉泽斯文明的标志性器物,主要出土于锡罗斯岛。该物表面所雕刻的船只图案,不仅体现了航海技术在当时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早期基克拉泽斯人对于海洋的深厚情感与探索精神。这些早期船只的设计特征为高船头,部分还配备高船尾,船体以船桨为动力,尚未使用船帆。 这款带有三个凸起造型的实心灯状器。结合同一墓葬出土的带有三个灯芯的陶瓷灯具,可以推测这应是仿制的专用于陪葬的明器。该墓葬出土的小陶壶中盛放着橄榄油,这一发现使其成为爱琴海地区最早使用橄榄油作燃料的实物见证之一。 同期出士的同类大理石碗中发现有颜料与黑曜石杵,推测石杵是用于研磨颜料的。基克拉泽斯群岛居民在丧葬仪式中用颜料进行面部和身体的彩绘或纹身。这个碗内部有一层黄色赭石的残留物,说明它曾被使用过。这种典型的基克拉泽斯文明碗型在安纳托利亚西部的内陆地区也有发现,反映了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 <p class="ql-block">这件带颈罐的内部并未完全掏空,因此重量较大,表明它并非实用器具,而是作为陪葬品使用。其器型与希腊教堂中的圣灯形状相似。</p> 克里特岛的手工艺发展受到了基克拉泽斯群岛大理石制品传统与埃及手工艺风格的双重影响。在青铜时代,克里特岛逐渐成为了地中海东部地区石制品制作的杰出代表。在莫克洛斯墓葬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高品质的石器,这些石器在形状和尺寸上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其中一部分石器是实用工具,用于日常生活,而另一部分则作为陪葬品,内部装有香水和油。 圆柱形石制容器,瓶身自底部向上逐渐收窄,并配有瓶盖。该容器采用质地优良的绿黑色滑石制成,经过抛光处理,表面呈现出亮丽的光泽。在同一墓葬中,还出土了着千件制作精良的小型石制容器,这些容器代表当时一种新工艺的蓬勃友展。<br><br> 壶身前部和后部的黑色底纹上均绘制了两棵白色棕榈树 该器型被称为瓦斐奥单柄杯,系希腊大陆彩陶风格之一。其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普遍出现,充分反映了迈锡尼文明在各地的广泛传播。 陶罐的纹饰和器型展现出希腊大陆多彩陶器的鲜明特色,同时融入了米诺斯风格的波纹图案与独特形态。这些特征的融合,为迈锡尼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证。 提水罐上部配有垂直把手,下部配有水平把手。此水罐由一整块铜捶制而成,两个把手通过铆钉连接在器身上。这种设计不仅便于器物的携带,同时也便于液体的倾倒,该类器皿常用于宴会。同时,由于资源的珍贵性,当时的金属制品在使用后常常会被回收再利用。 <p class="ql-block"> 黑绘陶器与红绘陶器丰富了古希腊艺术的表现形式。 </p><p class="ql-block"> 黑绘陶器,源于公元前7世纪的科林斯,后传入雅典,其特色是在赭红或黄褐色陶器上以黑色描绘人物,并用刻痕或红紫线条刻画细节。画师遵循的法则包括用浅肤色和杏仁眼表现女性,深肤色和大圆眼表现男性。自公元前6世纪起,阿提卡地区的黑绘陶器进入海外市场,形成了出口贸易。</p><p class="ql-block"> 红绘陶器,公元前530年左右在雅典发展起来,与黑绘相反,红绘陶器以黑色为背景,人物形象保留陶土原本的浅红色。人物或为浅浮雕,或为平面画,细节部分用线条表现。红绘风格流行了近两百年。</p> 陶器上绘描绘了波塞冬追逐安菲特里忒这一希腊神话中的场景。波塞冬手持三叉戟,站神庙之上,欲追浦逃跑的安菲特量忒,少女逃向燃烧的祭坛,回首凝视波塞冬。祭坛另一侧,她的父亲——海神涅柔斯也在场,向安菲特里忒的母亲传达了这一消息。海豚穿梭其间,表明该故事发生在海洋环境中。<br> 调酒碗正面图案描绘的可能是阿佛洛狄忒女神自洞穴中走出的场景。画面两侧,四位胡须浓密的森林之神萨提尔正挥舞着锤子。碗的反面,描绘了三位身着长袍的青年。大量关于阿佛洛狄忒女神的故事出现在古典时代晚期雕塑及绘画艺术作品中。 细颈油瓶身上精心绘制了古希腊家庭温馨的场景,左侧一位女子怀抱一个男孩,正欲将其递给坐在椅子上的母亲。母亲伸出手臂迎接,她身着传统服饰,手腕上佩戴着手镯,耳上挂着耳环。这两位女性对小孩的深情关注,不仅体现了家庭价值观在古希腊城市生活中的核心地位,还展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瓶身图案中心是祭坛,左侧是光明之神阿波罗,他左手持七弦竖琴,右手持容器。右侧是他的妹妹阿尔忒弥斯,手持壶状器皿,向阿波罗手中的容器倒酒。画面描绘了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进行奠酒仪式的场景。 瓶身正面图案描绘了爱奥尼亚英雄忒修斯制服牛头怪米诺陶洛斯的瞬间,忒修斯身着铠甲,手握利剑,正准备向半跪着的米诺陶洛斯发动攻击,而牛头怪则伸出双手,似乎在哀求饶命。右侧的女性正准备为这位胜利的英雄戴上象征荣耀的桂冠。背呈现了一辆由车夫和武士共同驾驭的四马战车。<br>在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的阿提卡花瓶制作中,忒修斯的英勇事迹频繁出现,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艺术主题。因为他的故事完美地体现了当时正在形成的雅典民主制度的价值观。 杯身的装饰绘有棕榈叶与垂直树叶交替的图案。该器皿充分展示了古风时代晚期黑绘陶艺技术的卓越成就。 瓶身图案描绘的是《奥德赛》中的一个场景:奥德修斯与塞王海妖的相遇。据史诗记载,任何生灵都无法抵抗塞王的美妙歌声。为了亲耳聆听这神秘的歌声且不受迷惑,奥德修斯将自己捆绑在船的桅杆之上,而他的船员们则用蜡来封闭耳朵,以此抵御歌声的诱惑。 此花瓶描绘了女性闺房内的生活场景。画中两位女性均身着女式大披肩,左侧女性双手棒着束发带,而坐在对面凳子上的女性则手持精致的匣子和盛精油的扁碗。在细颈油瓶上,特别是白底彩绘细颈油瓶上描绘的此类场景,被解读为古希腊女性准备前往墓地,对她们所珍爱的人进行例行祭祀以及对坟墓进行定期照料的情景。这一行为是古希腊雅典女性所承担的职责之一。<br>白底细颈瓶,亦称“利基托斯”陶瓶,其腹部修长而匀称,颈部纤细,通常用于盛放混合香料的珍稀油膏,以供祭祀之用。 金制菱形覆面,表面雕刻着十六瓣花环装饰,整体围绕着一个圆形造型,圆形内花环与盾牌交替呈现。 <p class="ql-block">这把剑是桑达尔 Ci型剑,其显著特征包括薄刃、凸脊以及保护手部的角状剑洛。这种类型的剑在希腊大陆、克里特岛与爱琴海诸岛、中欧等地均有考古发现。剑的长度通常在60至90厘米之间:其年代大致为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350年。通过对CI型剑的复制品进行功能测试,结果显示它们不仅能够实施致命的刺击,还能够进行高效的切割。</p> 野猪牙头盔,这是迈锡尼人的标志性头盔。迈锡尼人把动物身上的牙齿制成小片,用来抵御侵袭。为了制成一件野猪牙头盔,需要猎杀约50头野猪,这也能展现出当时战士的英勇。这一头盔在荷马史诗中也有提及。 女神阿佛洛狄忒的身世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的故事源于赫西俄德的《神谱》。阿佛洛狄忒在大海中一出生就是成年形态,象征着完美的女性。女神在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Cyprus)登上了海岸,于是塞浦路斯成为她的圣地,并有了浪漫的“爱之岛”的美称。女神踏足之处百花盛开,美不胜收,所有的生物都为之倾倒。时序女神荷赖(Horae)前来迎接她,为她披上鲜花织就的衣裳,还用精致的黄金头冠和晶莹的珍珠项链装扮她。丰姿绰约的女神随后登上了奥林匹斯神山,立刻赢得了众神的喜爱,在神山中有了一席之地,成为十二主神之一。 此浮雕作品以神庙为背景,刻画了壁柱、飞檐等建筑元素。在作品中央,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倚靠在手杖之上,手杖上缠绕着一条象征着治愈与重生的蛇。其身后,儿女们恭敬地侍立;身前则以较小的比例呈现了前来还愿的凡人,他们带着祭品,脸上洋溢着崇敬之情,展现了人类对医神的深切感激与敬仰。此还愿浮雕矗立于神殿之内,不仅是对众神信仰、虚诚与感激的具象化表达,更是对人类感恩之心与敬畏之情的永恒纪念。 <p class="ql-block">愿德上的浮雕描会了两位男性握手的场景。左侧是一位短发的年轻人,身旁陪伴着一只狗。他伸出右手与右侧的成熟男子相握,这位男子左手挂着一个油瓶。这一握手礼的场景在古典丧葬艺本中常见,它象征着已故儿子与父亲的深情告别。父亲手中的油瓶,寓意着儿子已无法再参与运动</p> <p class="ql-block">这座浮雕由古希腊著名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创作,呈现了一位站立持矛牵马的英雄青年形象。作者通过对人体比例和线条的精准刻画,展现了青年左腿放松、马匹步伐缓慢的生动姿态,体现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奉献物的基座,其顶部设有一个方形凹槽,用于放置奉献物,推测凹槽內应安放一座小型坐姿雕像。基座正面刻有一段铭文,记录了这座雕像的由来。该雕像是陶艺工匠佩孔用其十分之一的收入定制的,以此履行他对女神雅典娜的庄重承诺。雅典娜女神作为工匠和艺术家的守护神,赐予他们艺术技能,因此受到了匠人和艺术家们的供奉。</p> <p class="ql-block"> 在圆柱的凹槽镌刻了两行铭文。通过解读这些铭文,我们得知这尊雕塑是由来希俄斯岛的杰出雕塑家阿切尔莫斯所创作,并由一名为伊菲迪克的女士敬献给雅典的保护女神雅典娜</p> <p class="ql-block">该雕塑所刻画的宙斯形象,其大步向前、左臂前伸、右手持雷电的姿态,在其他小型雕塑、瓶画及钱币等艺术作品中也有所体现。雷电元素象征着全能之神的存在和权威、宙斯以雷电为武器,维护着世间神圣的秩序与平衡。</p> 这座实心铸造的斯芬克斯雕像,原为一艘船只的支撑构件,船只已不复存在。雕像呈现为坐姿,头部朝向前方,头戴繁复的头饰,展现出典型的狮身人面的特征。在古希腊神话体系中,斯芬克斯的人面形象象征着智慧与知识的象征,它常被视为“神的惩罚”的化身。 这个折叠式镀银青铜匣可能用作笔盒或药盒,表明墓主人可能是一位祭司或预言家,也可能是一位医者。 <p class="ql-block"> 通过展品,我感受到了古希腊文明的艺术精髓和智慧传承,对古希腊的雕刻、制陶、建筑、文字、民主政治建设等等有了直观感。特展不仅展示了古希腊文明的辉煌成就,更是让我再次认识了古希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古希腊的政治制度、艺术成就对后世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对于博大精深的古希腊文明而言,参观特展虽有收获,获得的知识是非常微小的。即便微小,对我而言,是丰厚的,是愉悦的,是值得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下来的,做个美篇与大家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