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区,文化底蕴深厚,古迹多多,其中西林禅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寺内崇恩宝塔,气势恢宏,元初年毁于兵焚。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重建,并按宋代规制修建宝塔,塔高47米,为上海地区最高的古塔。塔名厡为西林塔,为纪念禅寺创始人高僧圆应禅师,易称圆应塔。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文管会拨款对圆应塔进行修缮复原,在宝塔的地宫、天宫以及塔刹内,发现了千余件珍贵文物,包括佛教造像、法器、玉器、铜器、钱币等,年代跨度从南朝至清代中晚期,其数量和品种之多,保存之完好,其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创下上海之最,在全国也很罕见。<br> 1993年10月修缮工程开工后,工作人员在顶端塔刹内发现金银佛像、玉雕人物等50余件文物。1994年1月,在塔刹覆盆下砖砌“天宫”内,发现藏有金、银、铜佛像,玉壁、玉环等;在地宫中又出土文物500余件,有金银铜质佛像、银塔模型,以及玉、水晶、玛瑙、珊瑚等摆件、饰件。在地宫中曾发现有石碑两块,其中一块载洪武二十一年僧淳厚募化建塔;另一块则谓正统九年移建于大殿后。“天宫”内石碑载正统十三年(1488年)置佛像入内。<br> 此塔重修后,恢复原来的建筑风貌,并于1994年11月15日竣工验收。<br> 今年正值圆应塔完成建筑修缮和考古发现30周年,上海博物馆东馆特举办“宝塔乾坤:上海圆应塔遗珍展”特展,提供在圆应塔里发现的珍贵文物300多件,也是圆应塔文物的第一次集中展出。 展览分 “古塔西林 重大发现”“恩泽延绵 祥瑞齐集”“大千世相 凡尘意趣”三个单元,圆应塔塔刹顶部宝瓶和天宫、地宫内的代表性文物,以及建造、修葺古塔时民众施舍入塔的心爱配饰、日常生活用器等。 圆应塔为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呈八角形,七层,基本与上海龙华塔相似,而内部构造则不同,在厚厚的砖壁内,置砖级和石级,进出口都在各层壶门过道两侧砖壁上。各层都有飞檐、翘角、曲折栏杆,底层有围廊,下有台座,具有明清建筑特色。 圆应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呈八角形,七层,基本与上海龙华塔相似,而内部构造则不同,在厚厚的砖壁内,置砖级和石级,进出口都在各层壶门过道两侧砖壁上。各层都有飞檐、翘角、曲折栏杆,底层有围廊,下有台座,具有明清建筑特色。 塔中发现的银板上详细记载了清代道光年间修缮的过程。 塔刹最顶端有宝珠,内有中心柱子,柱子多为木质,为了让它牢固不朽,圆应塔内加装了一个“嵌福禄寿喜盒铜宝珠内胆”。这是个银经盒及四个铜盒龛,盒龛内陈列造像,铜箍上又固定诸多宝物。在福禄寿喜四个盒龛里,福字盒龛主供独占鳌头的点斗魁星;禄字盒龛主供送子观音菩萨;寿字盒龛的主尊是一尊金质莲台阿閦佛;喜字盒龛里则是一尊禄官坐像。<br> 圆应塔塔刹顶部宝珠和天宫、地宫内,是文物最多的地方。其中包括建造、修葺古塔时民众施舍入塔的心爱配饰、日常生活用器等,表现了古代江南和上海地区世俗生活、风土人情。同时还有藏传佛教的精美佛像,说明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交流。<br> 本次特展至2024年11月11日结束。 <h1></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