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2日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三次或第四次来天蒙山了,不是因为这里过于美丽,而是因为离家近,且以往关于它的照片和文字都已全部丢失。今天是2024年的9月22日,农历八月二十,恰好是秋分,从气象角度看,今天起才正式进入秋天。的确是,这几天气温下降很快,看天气预报不会再升上去了。趁秋天初至,夏绿还在,我赶紧再登一次青山,感受夏秋之交的舒适与清朗。</p> <p class="ql-block"> 虽然之前来过天蒙山两或三次,但是再来登山,感觉还是很陌生,就像是登山路线换了一样,漫长了很多、美丽了很多。但是这登山路的起点和终点还是那样的熟悉,天蒙山山脚的红飘带主题雕塑还是那样的宏伟和飘逸,山巅的望海楼遥遥矗立在山体中间最高处。</p><p class="ql-block"> 那个朴实又落后的年代,一首《沂蒙山小调》唱遍了大江南北,小调正是诞生于费县天蒙山区。天蒙山的红飘带蜿蜒的形状寓意《沂蒙山小调》的五线谱,与旋律相呼应,与曲调相辉映,充分表达了音乐舒缓悠扬和流畅,彰显了小调情长的深刻内涵。而且,红色设计元素展现了沂蒙山人民的红色革命精神和地方文化特色,象征着革命的热情和勇气。</p> <p class="ql-block"> 穿过景区检票口大门,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一站一卧,霍然出现在眼前。再一看,原来是依据石形画在石头上的画,栩栩如生。以中国第一国宝“大熊猫”迎接游客,让整个游览增添了乐趣。从“大熊猫”开始,便进入了大型“动物园”,当然,所有动物都是依据大石头造型巧妙的绘以颜色、轮廓、毛发、器官等元素而成,以石头形态显现动物姿态,富有想象。</p> <p class="ql-block"> 大熊猫、棕熊、狮子、猴子、兔子、小熊猫、老虎、马、龙等动物汇聚于此,这片“动物园”好像没有名字,那就叫“兽石园”吧。兽以石为身,石以兽传神,石兽,亦兽石,镇守着这片青山、绿水与红土。</p> <p class="ql-block"> 以超级可爱的中国第一国宝“大熊猫”始,以威严神圣的中国第一图腾“龙”止,让人不仅对高山意有乐趣,也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东蒙山赋广场。蒙山,古称“东蒙”、“东山”,素称“亚岱”。这里的“东蒙”指的应该不是天蒙山这一座山峰,而更应该是蒙山山脉,“亚岱”之说亦如此。天蒙山作为蒙山最东部的主峰,更多的扛起了“东蒙”这个称呼,就像龟蒙山更多的扛起了“亚岱”称号,云蒙山更多的代表着“蒙山国家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 《东蒙山赋》乃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公鼐所作,公鼐曾经身为“山左三大家”之首,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学成就斐然。该赋辞藻华丽、大气磅礴,全文共计两千余字,从地理方位、历史渊源以及人文、物产、自然风景等方面,热情的讴歌了蒙山的奇伟瑰丽,让人神往,是一篇难得的大赋,有不少学者认为它媲美泰山的《纪泰山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飞龙潭。过东蒙山赋广场,于东蒙山赋碑刻后,有一潭清水。潭水被青山映成绿色,白鹅于绿水之上浮游,金鱼于绿水之下潜行。其北侧山体巍峨,山石嶙峋,悬崖栈道于山体之侧蜿蜒而上,恰如飞龙出水,扶摇直上。</p> <p class="ql-block">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过了飞龙潭,悠扬婉转的《沂蒙山小调》犹如一抹清风飘入耳中,循着小调,我来到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汉族民间歌曲。诞生于山东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p><p class="ql-block"> 《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蜚声海内外。“沂蒙山区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p> <p class="ql-block"> 连心亭。这个亭子比较特别,它是由两个亭子联接在一起而成,寓意沂蒙革命老区共产党人与沂蒙人民“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而这正是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p> <p class="ql-block"> 穿过连心亭,我来到了“沂蒙革命老区”,这里是沂蒙山小调展览馆,打造以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为核心,融汇沂蒙人家、沂蒙历史、沂蒙风俗、沂蒙物产、沂蒙声音、沂蒙精神、沂蒙味道、打谷场为一体的抗战时期合居山村。 </p> <p class="ql-block"> 每一间石头房、茅草屋里,都再现了沂蒙人曾经的生产、生活与革命的风貌和场景。</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山村里,大多数游客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然而,在一件件十分具有年代感的物件前,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半点回味的神情,更多的是像老顽童一样的好奇。</p> <p class="ql-block"> 《沂蒙山小调》传唱人。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小调自诞生之日起就不乏传唱人,直到近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那段历史的远去,那些岁月的模糊,已经很少再听见了。希望,淡忘过去是因为我们拥有了更好的未来,直到有一天,当我们再听到时,那段模糊的记忆能唤醒激情燃烧的岁月。</p> 大众日报报纸。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报纸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曾经那种让人羡慕的少数人的“喝茶、看报”的日子变成了人人都可以的“喝咖啡、刷抖音”。 曾经,那些在现代人看来贫穷、落后又淳朴、勇敢的生产生活情形,终究成为了现代人眼里好奇的风景。没有他们的一点点付出,一点点探索,一点点积累,哪有我们的今天,我不知道,当我们以欣赏风景、以满足好奇心的心态去审视他们的曾经时,是不是一种合格的缅怀。 离开沂蒙山村,才算真正开始了登山,首先是一段绿树掩映的石阶路,石阶路主要看点是两旁时有形态各异的巨石矗立。 <p class="ql-block"> 亦画亦字,这应该是最古老的文字符号吧,没有介绍,不知道属于什么文化,也不知道表达的什么。</p> <p class="ql-block"> 蒙山是历史文化名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书·禹贡》称:“蒙羽其艺。”认为早在夏朝时期,蒙山、羽山带就已种植作物。建国以来,蒙山麓区先后发现的几十处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对此作了印证。西周时,成王封颛臾于蒙山之阳,主祀蒙山,说明当时蒙山已跻身于我国名山之列。春秋时期,鲁大夫莫斯的颂诗《閟宫》写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天蒙,遂荒大东。”他把拥有泰山和蒙山,视作鲁国的荣耀。《诗经》之《豳风·东山》曰:“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描写了士兵久征中痛苦的思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 2000余年来,天蒙山亦或蒙山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除颛臾王主祭蒙山,春秋战国时期,这里还留下了儒、道、纵横家代表人物孔子、庄周、老莱子、鬼谷子的足迹。鬼谷子在此修炼授徒,弟子过百,著名者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汉朝史学家蔡邕等曾隐居此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游蒙山。唐玄宗曾率群臣登临蒙山;苏轼游蒙山作诗吟诵蒙山;明代文学家公鼐作《蒙山赋》诵叹蒙山;康熙帝冬游蒙山留下“马蹄踏碎琼瑶路,隔断蒙山顶上峰”的诗篇;乾隆皇帝南巡中游历蒙山则留有“山灵盖不违尧命,示我诗情在玉峰”的优美诗章,以及王心鉴的《东蒙行》“清风过沂水,松涛缦蒙山。天低雾沾履,路险云在肩。苍鹰巡玉宇,耕牛守麦田。回首登临处,浩浩一大千”等诗篇,都对蒙山颂扬备至。</p> <p class="ql-block"> 乾隆戏元贞。乾隆皇帝登临蒙山主峰望海楼途中前往北庵(又称九庵)稍作歇息。庵里的尼姑们一听皇上要来,乱了方寸,不知如何接待是好,唯独一位叫元贞的年轻尼姑镇定自若,主动承担接驾的任务。这元贞原本是大家闺秀,从小就读书习礼、学贯古今,吟诗作赋,那更是信手拈来。只因得了一种蹊跷病,才出家做了尼姑。</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乾隆上得山来,又饥又渴。见只有一个尼姑在庵门外烧茶,并无一人前来迎接,心中便有了几分怨气。歇息一会儿后,仍不见有人搭话。乾隆便压下心中怒火,上前搭讪:“请问师傅,这座庵名叫什么?”元贞答道:“叫一庵,意保大清江山一统平安。”乾隆一听,心里高兴,一看小尼姑美丽聪明,很想借元贞递茶之机触摸一下她那纤纤玉指。乾隆刚想伸手接茶时,元贞则恰到好处地把茶碗放在了乾隆面前的石桌上。 乾隆见元贞如此不识情趣,心中十分愤懑,便下令元贞陪同登山游览,元贞年轻又经常登山,总是走在前面。乾隆以山崖高上不去为由,要求元贞亲手拉上去,元贞说崖太高,够不着,随手找了一根细木棍,让乾隆攥紧另一头把他拉上山崖。乾隆登上山顶,随咏道:“梁山伯登山,双双蝶飞舞”,想以作诗的形式占元贞的便宜,没想到元贞接口:“接生娘临门,哇哇添喜声。”元贞的意思是把乾隆比喻成新生儿,乾隆暗吃一惊,想到此女并非等闲之辈,不但人长得漂亮,学问也不浅。</p><p class="ql-block"> 随后,乾隆还想难住元贞都未达到目的,叹道:“龙在浅水遭虾戏”,元贞立即接道:“脚下虱子难上头”,乾隆一听,暗忖,好一个伶俐的女子,竟敢戏弄本皇,待我抓住把柄,非置你于死地不可。又想,早听说此庵叫九庵,而此女却称一庵,这不是欺君之罪吗?便以此难为元贞,元贞从容答道:“这庵原来叫一庵,后来又住进了八位尼姑,随后改叫九庵,喻大清江山永久平安。”乾隆对才貌双全的元贞姑娘非常佩服,亲手为此写了“九庵”两个大字。这就是有名的“乾隆戏元贞”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如今,乾隆已成历史,元贞化作传说,北庵也在沧桑变化中不复存在,唯有青山依旧在,笑看人间百态,世事变迁。</p> <p class="ql-block"> 据文献记载,清光绪年间,华擘顶(天蒙山北山)因地震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将山下的九庵和村子淹没,形成了现在山体多样的地貌,同时山上滚落的白色巨石积聚在村子里,成为该地独有的特色。《沂蒙山小调》诞生的那个村子,取白石建房屋,便唤作“白石屋村”。</p> <p class="ql-block"> 于蒙山之上回望,红飘带于青山绿水间格外耀眼,其婉转飘逸的姿态真若漂在沂蒙山区的音符。</p> <p class="ql-block"> 过了北庵,登山道便由石阶变成了蜿蜒的“飞龙”栈道,此栈道正是于飞龙潭看到的那条栈道,走入其中,栈道时而平坦,时而陡峭,时而曲折,时而笔直,远侧是青山绿水的沂蒙大地,近侧裸露的山体仿佛是巨大的屏障隔绝着沂蒙与外面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沿曲折的飞龙栈道前行,正欲疲惫之时,望海楼已清晰的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 日光岩。飞龙栈道的终点是华擘顶的日光岩,此为大片裸岩,面积约30平方米。每当清晨旭日初升,朝霞喷薄之际,束束日光透过层层云雾,直射石面之上,摇曳生辉,故而得名。置身日光岩,那隔绝沂蒙大地南北的屏障化身支撑千里江山的龙脉,广阔、富饶、厚重的革命老区围绕在她的身旁。于日光岩遥看西方,巍巍山体由最高点望海楼徐徐展开,尽显龙脉之伟。</p> <p class="ql-block"> 从日光岩返回,有一门牌坊,上书:渐入佳境。从此处开始,很长一段路都是在山脊之上行走。这一段路,林木茂盛,芳草萋萋,树影婆娑,怪石嶙峋,越往前走,越接近望海楼,风景越瑰丽奇妙。</p> <p class="ql-block"> 望海楼及一生石。于华擘顶山脊之上,可清晰看到望海楼及其周边石峰。在望海楼北侧山顶有一象形石,因远观像香炉,故当地百姓和《蒙山志》中称其为香炉石。此石很有意思,因为它的名字会随观测点的变化而变化:在华擘顶远观为一块整石,称“一生石”;在西寨远观为两块半石,称“二生石”;在望海楼远观为三瓣若莲花盛开,便称其为“三生石”。</p> <p class="ql-block"> 过了一生石观测点,很快便于一山峰前遇一岔路口,此山峰为西寨后山,左侧岔路通往峰南西寨,右侧岔路可观蒙山叠翠胜境,右侧仿佛更有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 西寨后山是远观蒙山自然风貌的最佳所在,因此地蜿蜒曲折,沿途植被茂密丰盛,每到夏天苍翠欲滴,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历代文人于此处观蒙山叠翠,将咏颂蒙山美景的诗歌刻于一侧岩壁,形成了“东山揽胜”诗歌长廊。</p> <p class="ql-block"> 于诗歌长廊向北远看,在远处的山峰上,隐约可见两块形态可爱的石头,借助长焦镜头,可看到两块石头犹如两只土拨鼠相对而坐。</p> <p class="ql-block"> 耕象。古时蒙山土壤肥沃,人们竞相来此耕种。为争良田,众人时常械斗。舜来此地后,将良田分于众人,自己则在不毛之地垦荒,众人见此,不再争斗。此事感动了上苍,就派大象和群鸟帮大舜耕耘。后来舜死苍梧,这些大象和小鸟,化作山中的耕象和耘鸟,守护着蒙山。</p> <p class="ql-block"> 老儿石。老儿石乃一座山峰,因其轮廓形似一老人侧面头像,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此栈道通往耘鸟石,然而走到尽头,也没有发现形似小鸟的那块石头,难道是飞走了?</p> <p class="ql-block"> 变形金刚。天蒙山高林密,经过长期复杂的地质变迁,形成了许多奇峰怪石,而眼前这尊最为有趣传神,形似电影《变形金刚》中的擎天柱,被称为变形金刚。</p> <p class="ql-block"> 鬼谷炼日。鬼谷子(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20年),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他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相传鬼谷子栖隐蒙山时,在此地吸纳日月精华,潜心修炼,最终成就大道。后来又收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人为徒,分人授业。他们也都各成大业。</p> <p class="ql-block"> 天蒙顶。终于登上天蒙顶,天蒙顶,海拔1001.2米,此处为整个蒙山山脉的第三高峰。上有天然形成的一大一小裸岩两块,自古即有“夫妻岩”之称。由于天蒙顶是整个天蒙景区的最高峰,一直以来承载着人们与上天沟通的愿望和期盼,因此又有“天蒙之巅,一步登天”之说,是百姓祈福许愿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望海楼。天蒙顶“夫妻岩”之旁有一楼阁名曰“望海楼”。上古大舜东巡视察大禹治水时,在此地停留,遥望东海,故而此地得名“望海”。此楼始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当时唐玄宗东封泰山,蒙山陪祀,盛况空前。后及宋、明两代又曾复建。 望海楼就是依照明代望海楼造型,进行了还原。望海楼因地处蒙山东隅,为蒙山观东海日出最佳处。现今的望海楼为标志性明清风格的文化建筑,建筑面积约1815平方米,是集蒙山文化大成的翰墨书香地、是一座大雅之楼,也是游客观山望海体验蒙山文化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进入望海楼内,一楼有讲述舜帝东巡、颛臾王天蒙祭祀、孔子瞻鲁、唐玄宗天蒙祭祀等历史事件和故事的绘画,画作磅礴大气,画里的蒙山仙气飘飘。</p> <p class="ql-block"> 二楼展览的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临摹本)。</p> <p class="ql-block"> 于望海楼最高层观蒙山四方。西方层峦叠嶂,玻璃悬索桥清晰可见,横亘山谷两侧。</p> <p class="ql-block"> 东观可清楚看到天蒙山位于蒙山山脉最东段,蒙山山脉在天蒙山以东戛然而止,由高山险谷迅速变化成低山丘陵,为沂蒙人民留出肥沃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小老鼠上灯台。位于天蒙顶南侧的怪石。传说很久以前,天蒙山一带的先民为了报答玉皇大帝庇佑的恩情,从三山五岳采来金石之精铸造了一座巨大灯盏,其中灌满了东海鲛人之膏,缀以七色灯芯,引天火以燃,万年不灭。后来,一只胆大妄为的小老鼠精,垂涎于灯油的美妙滋味,爬上灯台偷食,被玉帝发现而受责罚,整日卧于灯台之上,呼叫祖母求救而不得。</p> <p class="ql-block"> 齐鲁地。天蒙山所在的费县古称鄪国,是鲁国的附属国,春秋时去‘阝’为费,后被鲁国吞并,成为鲁国大夫季孙氏,即季友的封邑。而山北面的蒙阴县为齐国所攻陷,成为齐地,天蒙顶山脊所在的分水岭就是曾经的古齐鲁分界线之一。一脚迈出,踏齐鲁大地。</p> <p class="ql-block"> 瞻鲁台。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到了鲁国附属国鄪国的时候,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而责备冉求,后又率众弟子前往蒙山(即东山)。在东山之巅,孔子俯瞰鲁国大地,但见山势起伏,层峦叠嶂,一览众山,大观天地,发出了“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不过,在平邑县的龟蒙山亦有孔子登蒙山而小鲁处,孔子一定登过蒙山且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但是具体在什么位置,是龟蒙山还是天蒙山,不好说。在古代,蒙山山脉作为一条广义的山而存在,天蒙、龟蒙和云蒙,或许并没有分的那么清楚。</p> <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后,以当年孔子的视角俯瞰沂蒙大地,山还是那座山,只是换了人间。</p> <p class="ql-block"> 丹丘谪仙。唐天宝四年,诗仙李白谪居鲁东,恰逢杜甫官场失意,于是李白邀请杜甫携游蒙山,寻访在蒙山修炼的故人丹丘生和隐士范十。期间,二人惊叹于蒙山美景,李白于沿途写就了“兰陵美酒郁金香”,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句。</p> <p class="ql-block"> 母子情深。该石好似一位年轻的母亲,怀抱婴儿向东侧登山前进,无时无刻不在展现母子情深。</p> <p class="ql-block"> 前几次来天蒙山,好像都没找到远观玻璃悬索桥的好位置。这次前来,在一个叫作“大旺环”的山峰栈道上,有“抗大学员突围地”,这里是远观玻璃悬索桥的最佳位置。于此远观玻璃桥,犹如彩虹飞亘两峰,惊险且壮观。</p> <p class="ql-block"> 抗大学员突围地纪念碑。1941年11月30日,发生了山东抗战史上空前惨烈与悲壮的大青山突围战,部分抗大一分校学员突围至此,驻扎休整。原抗大一分校五大队一中队一区队队长李国栋回忆起这场战斗,提笔写下文章《一次最严格的考试》。他将这场战斗当做了他在抗大学习期间一次最严格的考试。</p> <p class="ql-block"> 八戒背媳妇。离开大旺环,向玻璃悬索桥进发,途中回望大旺环,在其东侧有一象形石,犹如《西游记》里的八戒背媳妇。</p> <p class="ql-block"> 天蒙山人行玻璃悬索桥。为连接天蒙望海楼和玉皇顶两个景点的人行天桥,桥跨布置采用38+420+48m 的双塔单跨吊悬索桥,中跨长度420米,边跨长度分别为38米和48米,并于2017年5月完成跨度60米玻璃更换,为世界最长、跨度最大的人行玻璃悬索桥。</p> <p class="ql-block"> 前几次走过玻璃悬索桥,有悬浮在空中的感觉,脚底发麻,脑袋发空,身子发飘,让人胆战心惊,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如今再走,虽有山谷中大风作祟,仍如履大地,没了任何害怕的感觉。但愿生活亦如此,经历之后,从容不迫。</p> <p class="ql-block"> 完整的天蒙山之旅应该是东门入,达望海楼,过玻璃桥,拜玉皇宫,然后一路南下,从南门出。这次来天蒙山,我的目标是到玉皇宫止,然后返回乘索道从东门出。然而由于出发较晚,一路观景较多,走过玻璃桥,工作人员已不让计划从东门出的游客从这里出,我只能放弃玉皇宫,返回望海楼。</p> <p class="ql-block"> “亚岱”之说应该是指整个蒙山,虽然平邑县的龟蒙山更多的突出“亚岱”地位,但是天蒙山作为蒙山的重要部分,借此称号也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从玻璃悬索桥回到望海楼索道上站,一路都是平坦的栈道,倒也轻松。在这里,我乘坐索道快速下山,结束了这次天蒙山之行,不知道还有没有下次,毕竟已经来过很多次了。</p> <p class="ql-block"> 至此,山东蒙山山脉的三大主峰我已全部抵达,并留下了许多美照。蒙山,她是沂蒙大地的骨架,是山东半岛最大的绿心,是华北平原的生态绿肺,她组成了灿烂多彩的齐鲁文化,她织就了美丽富饶的鲁南大地,她讲述着感天动地的沂蒙精神。小调青山,唱不完的如歌沂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