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谢飞先生,旧石器考古学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泥河湾旧石器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40多年来,满腔赤诚、孜孜以求,尤其是马圈沟遗址的发现,将泥河湾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前到距今200万年前后。谢飞先生在泥河湾盆地古人类及其文化发生、繁衍、现代人类起源、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等系列科研课题研究上,取得了丰硕学术成果。2024年8月1日,谢飞先生微信发给我他的一篇文章,告诉我《河北日报》次日将刊出,第二天《河北日报》文化周刊全版登载了他的文章《激活“一条河”,绽放“两<span>朵</span>花”—关于古涿鹿与泥河湾的思考》。反复拜读,深刻感受到谢飞老师的思想深度和认知广度,受益匪浅,同时也更加深刻地重新认识张家口地区史前文化在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谢飞先生形象地把张家口史前文化这段,比作“一条河”“两<span>支</span>花”,可以说是再贴切不过了。浩瀚的泥河湾古湖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泥河湾文化;厚重的泥河湾文化哺育了张家口的万年文化起源;万年的文化起源造就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起始。苏秉琦先生曾这样说,“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一连串问题,似乎最集中地反映在这里(指张家口),不仅秦以前如此,就是以后,从南北朝到辽、金、元、明、清,许多‘重头戏’都是在这个舞台上演出的”。</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炎帝时期作为中华文明的肇始,但古代文献中关于炎黄时代的记述有不少带有神话色彩,属于古史传说,不能作为信史。事实上,直到20世纪末,国内、国际学术界都有一些人对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文明史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徐旭先生认为“无论如何,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掺杂神话的传说,同纯粹的神话有分别”。</p><p class="ql-block">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实施,我们对文明社会的判断提出了中国标准。“冶金术、文字、城市”是依据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而概括的。“城市、阶级、王权和国家”这一套新标准,是我们根据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等都邑性遗址实际考古材料得出的结论,是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这一新方案不仅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起源研究提出理论依据,更证实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并非虚言,而是历史事实,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延续性和旺盛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张家口的重要考古成果充分证明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区域。泥河湾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保存着距今200万年至5000年较为完整的旧石器、新石器文化序列。古涿鹿地区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族汇聚、交融,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奠定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如何理解“一条河”“两枝花”?</p><p class="ql-block"><b>首先,在空间维度上,文化同源。</b>用谢飞先生的解释就是:“从古地理概念阐释,泥河湾地理范围就是古涿鹿的地理范围。“它泛指阳原、蔚县、宣化、涿鹿、怀来、延庆、大同等盆地这一广袤的地域。今天的涿鹿县域,是古涿鹿的中心地带”。泥河湾盆地的地理位置独特,位于桑干河上游,四面环山,形成一个不规则山间构造断陷盆地。这个地区丰富的地质遗迹和考古发现说明人类一直在这里生存繁衍,这些遗存构筑了先祖在这里演化的近于完整的时空框架。人的产生发展是文明形成的基础,因此“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是基础,“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是结果。</p> <p class="ql-block"><b>第二,在时间维度上,文化同脉。</b>谢飞先生将泥河湾和古涿鹿近200万年以来人类发展所创立的文化和文明简要形象地概括为“一条河”“两枝花”。</p><p class="ql-block">“一条河”就是泥河湾这条生生不息、从未干涸、从未断流的历史文化长河。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遗址数量380多处,时间从距今200万年到5000多年完整地跨越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代表遗址有距今176万年的马圈沟遗址,距今136万年的小长梁遗址,距今79万年的马梁遗址,距今20万年的侯家窑遗址,距今4.5万年的西白马营遗址,距今1.6万年至5000年的虎头梁遗址……发现的人类活动遗迹密集多样,活动范围广泛,时间连续性好,构建起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近乎完整的文化序列,确确实实是一条辉煌的人类历史文化长河。“百万年的人类史”在这里恢弘展示。</p><p class="ql-block">“两枝花”就是距今一万年前后展示“万年文化史”的人类遗址和五千年前后展示“五千文明史”的人类遗址,先后绽放出一脉相承的两枝绚丽花朵。泥河湾于家沟遗址、康保兴隆遗址、尚义四台遗址的重要发现,证实了我们这个地区大约1万多年前先祖开启了定居生活,北方旱作农业开始起步,制陶技术、石器技术在传承泥河湾文化基础上,和北方草原先民有明显的文化交流。“万年文化史”在这里绵绵延续。</p><p class="ql-block">1982年,苏秉琦先生在蔚县三关遗址考古座谈会上就提出了“三岔口”论断。他说,在蔚县三关遗址不仅发现了小口尖底瓶与尖底腹斝共存,还发现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玫瑰花图案彩陶与红山文化龙鳞彩陶共存,说明张家口地区是中原与北方古文化接触的“三岔口”,又是北方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双向通道。2023年,宣化郑家沟积石冢的发掘,专家一致认为,郑家沟遗址确属红山文化,是红山先民迁至燕山以南、桑干河、洋河流域,又与当地土著文化融合,形成的有新特点的一支文化。“五千年文明史”在这里璀璨绽放。</p><p class="ql-block">如果按照苏秉琦、郭大顺、谢飞先生的理论来解释:黄帝部族与红山文化相对应,炎帝部族与仰韶文化相对应,蚩尤部族与大汶口文化或后岗一期相对应,那么历史传说与考古实证相互结合、相互验证、相互接轨,解释黄帝、炎帝、蚩尤三个人文始祖在古涿鹿地区征战融合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p> <p class="ql-block"><b>第三,在认知维度上,文化同频。</b>张家口地区考古成果及考古新发现,构建了东方人类发展演变以及中华文明起源的考古学框架,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康保兴隆遗址、尚义四台遗址、崇礼邓槽沟梁遗址列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考古学家在揭开众多遗址神秘面纱的同时,也在证明张家口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从未缺席。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动力,我们要保护好、利用好丰富的文化遗产,讲好张家口故事,深度挖掘文化遗产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让延绵不绝的万年文脉,生生不息的千年文明,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源泉。</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