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余墨𦺄(香),名翰垣,生于清同治八年,(公元一八六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戌时。系都昌县城余家厅忠铎公之长子。清邑庠生,宣统三年毕业于江西优质师范学校博物科。曾任县立高等小学教员。民国元年被省府任命为南康府(现星子县中学)中学校长,任职三年。当年,他应都昌县创办新式高等小学之邀,主动请辞南康府中学校长之职,被都昌县民国政府任命为县立高等小学校长,任期达十年之久。在职期间,他潜心教育,治教有方,经卢厅长一行考察,获得省教育厅一等一级褒奖。他同时,还倡导教学实践八原则,并号召学校的同仁们加以施行。他倡导的“教学实践八原则”当时深受县教育界有识之人士的赞扬和推荐。民国初期是都昌教育“废科举,兴新学”的转轨期。余墨香作一代教育名流,为全县教育革除科举时代遗留下的陈旧教育思想和方法,而“备德践道”,桃李满园。</p><p class="ql-block"> 他积极倡议县教育界同仁们,建立县教育学会,以指导全县学校的教学业务。此后,并连任三届县教育学会会长,任职时间长达六年。辞职后,仍兼任县教育学会董事长数年。民国二十四年他创办义务教育,后被聘任襟带乡中心国民小学校长。此前,他还任过县教育局董事,地方财政局主任、黎川县政府秘书等职。</p><p class="ql-block"> 六十岁后,他年事虽高,仍积极办私塾学堂,以教国文课程为主,同时兼教数理、自然、历史等课本。他的学堂均设在乡村交通方便的村镇。在抗战期间,先后在北山、大沙、三汊港、周溪等地由众多家长聘请,积极筹办私塾学堂,广招学生。同时注重招收家境困难的学生,并实行减免学费。由于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积极倡导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而且十分注重为人师表、教学相长。私塾馆开办后,他又亲自执教,不少学生家长慕名携子求学,因而学堂若市、声名远扬。办学期间,他经常利用闲暇之余与县里的教育、医学界名人孙晓初、王玉抱、余作民、陈唤先、邵益我、邵碎窗等人一起进行学术交流研讨。</p><p class="ql-block"> 余墨香一生酷爱读书写作、研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注重践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他一生钟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因而他的思想观念颇为影响深远。他还喜爱古典文学、诗词歌赋,同时,阅读了当时的报刋杂志,教育思想较为进步。生前,他创作了不少的诗词、文章,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幸的是,他留下了二十箱书籍,在抗战逃难无法带走,而被人抛之野外尘土之中。现仅留下《锄月庐》已卯杂咏纪事这首词作以及七十岁寿辰时,墨香公与石氏为景德镇刘振坤女士所作瓷画像时自题两首诗存世。</p><p class="ql-block"> 年青时,墨香立志外出求学,曾以优异成绩考取江西省立优质师范学校。他饱读诗书、才貌出众,后与都昌县城石家厅小京官石云星之妹石瑛成婚。后来,他与石瑛生有三男一女。三男(长子顺楩.笃方、次子顺楠.简方、幼子顺榕,策方)女(如玉)。其子孙后代从医、从教、从工、从政者众多,均能以诚信守业为念,能以锦薄之力奉献国家、社会、民众。</p><p class="ql-block"> 墨香公生于清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年)已己九月十二日,病逝于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癸未十二月二十九月戌时,享年七十四岁,葬于黄家湾己地。石氏生于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戊辰六月十五月辰时,病逝于一九五三年六月初九,享年八十六岁,葬于黄家湾己地。</p><p class="ql-block"> 附:</p><p class="ql-block"> 一、锄日庐 己卯杂咏纪事</p><p class="ql-block"> 出西郭 己卯正月二十三日十时</p><p class="ql-block"> 有物西北来,头角棱峥露。霹雳数声轰,霎时黑烟吐。火起光烛天,佥云烧县署。盘旋在半空,循环极低度。计历八小时,往返经四次。投弹犹未已,忙把机枪助。墙倒屋随倾,死伤不计数。我始望前逃,隐身叹无处。欲远既不得,就近觅门户。幸有两铭第,堂奥尚安固。事过喜境迁,还家滴散布。语犹未及终,又听声如故。何暇计家人,仓皇已失。措。且出西郭门,弃逃同子妇。恶物头上悬,低头不敢顾。甫至郑氏村,轧轧重恣怒。举目望城中,街市横烟雾。不见夕阳曛,天色殆将暮。投宿拟陈村,冒雨往前步。虽抵目的地,谣风仍恐怖。翌日复变计,改向罗村住。罗村尤戒严,时闻人泣诉。天尚未至明,鸡鸣催上路。吾亦挈眷行,行人如蚁注。老扶幼者携,肩挑和背负。首途双架桥,水涸不须渡。脱险计何从,营谋思狡免。至此集全家,人数辜无差。问指桥东余,门前有小艖。难行且小住,暂免孩童烨。我仍三人走,试溯港三汊。内子不能行,中途且雇车。及暮始抵港,恍惚到天涯。隔日住同族,亲谊无以加。复念后来者,约此暂为家。有人自城来,城空剩劫灰。连日多光顾,门扃已自开。取之谁敢禁,路热人无猜。何殊趁火劫,共悲世道衰。惟昔廿箱书,抛弃伏塵埃。意欲去收拾,中途且徘徊。驱车至茅/铺,闻警复折回。机声连相逐,炮声急如雷。匆匆归下村,且待来者来。翌朝庆完聚,幸免无妄灾。多情感主人,洗塵进新醅。欢慰惊亏鸟,投林尚适哉。儿童不解事,横笛吹落梅。我惟述行状,不赋江南哀。</p><p class="ql-block"> 出郭后五天,作于下屋余村,五十韵。避乱下屋村三日后春分前一日五孙港三生。 </p><p class="ql-block"> 大雨滂沱暮色昏,灯前喜报竹添孙。</p><p class="ql-block"> 催生忙筑中田室,托庇重资下屋村。</p><p class="ql-block"> 且向菩提修善果,更从星土问灵根。</p><p class="ql-block"> 顾为家园成桢干,担负加增岂足论。</p><p class="ql-block">注:① 是日大雨,晨临盆,暮始生。</p><p class="ql-block"> ② 筑舍田中,为分娩处。</p><p class="ql-block"> ③ 全村男妇冒雨出而调护。</p><p class="ql-block"> ④ 因村中安奉天客,人谓应点烛酬愿。</p><p class="ql-block"> ⑤ 村有顺平精命理。</p><p class="ql-block"> 二、墨香公自题诗:“见我非我 ,见身外身 。谁其與邻 ,倡随常親 。槑花明月, 相证前因。” 锄月老人墨𦺄自题</p><p class="ql-block"> 三、石氏自题诗:“月影槑影 ,是真非真 。 无我有我 ,御精气神 。尔肖便肖,合写阳春 。蘐草试问 ,年兮大椿 。” 岁次丁丑墨薌配 石氏自题</p><p class="ql-block"> </p>